图书介绍

最新印刷技术实用手册 凹版印刷技术分册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最新印刷技术实用手册 凹版印刷技术分册 下
  • 藏广州主编 著
  • 出版社: 合肥:安徽音像出版社
  • ISBN:7884017105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969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9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最新印刷技术实用手册 凹版印刷技术分册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凹版印刷概述3

第一节 印刷的定义与传统印刷要素3

一、印刷的定义3

二、传统印刷要素3

第二节 印刷术的分类14

一、按照印版的形式分类14

二、按照印刷品的色彩分类16

三、按照印刷品的用途分类16

第三节 凹版印刷16

一、凹版印刷的定义及其优势17

二、凹印工艺的发展17

三、凹版印刷的应用领域18

第二章 制版文件的准备20

第一节 原稿的种类及要求20

一、原稿的种类20

二、评估原稿质量的工具21

三、对原稿质量的要求22

第二节 图像的扫描24

一、扫描仪的基本结构及基本操作步骤25

二、扫描仪的性能参数27

三、扫描原理及常见的扫描流程29

四、扫描控制软件32

五、国内常用扫描仪型号介绍32

第三节 图像、图形的处理33

一、图像处理原理33

二、文字、图形、图像处理软件36

三、文档格式40

第四节 单元图像质量的检验(打样)46

一、胶印模拟打样工艺46

二、数码打样技术47

第五节 文字信息处理50

一、文字的字体、大小及排版要求50

二、活字排版51

三、照相排版52

四、计算机排版53

第六节 彩色印刷复制原理53

一、色彩感觉的形成53

二、颜色的分类和特性56

三、颜色的呈色原理57

四、层次复制原理60

五、彩色复制原理63

六、彩色复制的色彩再现原理66

七、调频网点71

八、彩色印刷品的色彩再现原理72

九、灰平衡72

第七节 制版照相工艺73

一、主要制版照相器材73

二、单色原稿的照相制版工艺77

三、彩色连续调原稿的照相分色工艺79

第八节 电子分色制版工艺82

一、滚筒式分色机工作原理、构造和性能82

二、电子分色机使用规范83

三、电分机基本操作84

四、电分机工艺操作89

第九节 DTP系统基本操作96

一、DTP系统的构成96

二、DTP系统制版操作103

第三章 滚筒的制备108

第一节 滚筒制备的工艺流程108

一、凹印滚筒的结构108

二、滚筒制备的工艺流程109

第二节 钢辊的粗加工109

一、钢辊的前期准备109

二、加工过程110

三、钢辊的粗加工111

四、钢辊制作的注意事项112

五、钢辊应达到的质量要求112

第三节 电镀113

一、电镀工艺流程中各类设备数量的配备113

二、清洗及镀镍113

三、镀铜118

四、镀铬122

五、电镀生产过程的环境保护124

六、电镀溶液的化学分析126

第四节 精加工的处理133

一、精加工处理过程133

二、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方法134

三、国内常用的精加工设备135

第四章 凹印版的制取137

第一节 照相凹版(影写版)的制取137

一、间接制版工艺137

二、直接蚀刻工艺(直接晒版工艺)142

三、凹印树脂版制版工艺146

第二节 现代雕刻凹版147

一、电子雕刻凹版工艺147

二、激光雕刻凹版工艺152

三、电子束雕刻凹版工艺153

四、镀铬154

第三节 网点腐蚀凹版的胶凹转换工艺154

一、工艺方法155

二、胶凹印网点阶调曲线的转换关系156

三、色彩复制的胶凹印转换159

第四节 电子雕刻凹版的胶凹印转换160

一、电分平印软片向电雕凹版的阶调层次转换160

二、电子雕刻颜色复制的胶、凹印转换162

第五节 凹版制版扫描分色工艺163

一、稳定扫描条件163

二、建立扫描灰平衡曲线的参数集164

三、建立扫描颜色校正的标准校色量164

第六节 凹版电雕层次曲线的调整167

一、电雕层次曲线的特性167

二、确定灰平衡数据168

三、求出灰平衡数据的网点扩大值171

四、凹印打样密度曲线的绘制171

五、电雕曲线的调整172

第七节 色彩校正173

第八节 电雕凹版质量控制176

一、雕刻网线数176

二、定标值177

三、试雕值177

四、网线角度178

五、承印材料179

第五章 凹版印刷承印材料180

第一节 纸的分类与常用的印刷、包装纸180

一、纸的分类180

二、各类纸张简介184

第二节 纸张的常规性能194

一、厚度194

二、紧度194

三、机械强度195

四、纸张平滑度197

五、纸张两面性198

六、纸张光学特性198

七、纸张含水量202

八、温度202

九、尺寸稳定性203

十、卷曲性204

十一、吸收性能204

十二、酸碱性205

第三节 印刷纸的质量检测207

一、物理性能的检测207

二、化学性能的检测213

三、机械性能的检测217

四、光学性能的检测220

五、表面性能的检测222

六、其他性能的检测224

七、印刷纸的外观质量与“纸病”226

第四节 纸张的印刷适性233

一、纸张厚度方向上的缩胀性234

二、纸张吸墨性与印刷品质量的关系235

三、纸张表面强度与印刷的关系239

四、纸张的平滑度与印刷的关系241

五、纸张的变形分析243

六、纸张的调湿处理244

第五节 凹印纸张247

一、常见凹印用纸248

二、纸张的性能及测试249

三、凹印纸张的印刷适性251

第六节 塑料薄膜和铝箔252

一、塑料薄膜252

二、铝箔(AL)255

三、塑料薄膜的印前预处理255

第六章 凹版印刷油墨258

第一节 凹版印刷油墨的分类258

一、印刷油墨的组分258

二、凹版印刷油墨的分类260

第二节 有机溶剂型凹印油墨262

一、溶剂作用262

二、溶剂的种类263

三、溶剂的使用要求265

第三节 水基型凹印油墨266

一、连结料树脂的选择267

二、助剂的选择268

三、使用要求269

第四节 凹版印刷油墨的性能270

一、油墨性能及测试270

二、纸张凹印油墨的特点272

三、塑料凹印油墨的特点273

四、凹印油墨的印刷适性273

第五节 凹版印刷油墨的配制275

一、色料的选择276

二、固体树脂的选择276

三、溶剂的选择277

四、配制原则278

五、塑料用凹印油墨配方举例278

六、使用SERVO涂料助剂的凹印油墨配方283

七、纸张用凹印油墨配方举例284

第六节 照相凹印油墨286

一、概况286

二、性质287

三、设计原则288

四、原料288

五、生产292

六、种类293

七、配方298

第七节 雕刻凹印油墨303

第八节 凹版印刷过程的问题及解决方法304

一、照相凹版印刷304

二、雕刻凹版印刷307

三、凹印油墨产生的问题308

第九节 凹版塑料油墨检验309

一、颜色检验309

二、光泽检验310

三、细度检验311

四、黏度检验312

五、初干性检验313

六、着色力检验314

七、附着牢度检验316

八、抗黏连检验318

第七章 凹版印刷材料320

第一节 制版用感光材料320

一、感光材料的基本结构320

二、感光材料的照相性能324

三、感光材料的冲洗加工327

四、彩色感光材料的使用334

五、晒版与制版用感光材料340

第二节 胶辊与橡皮布343

一、胶辊的种类343

二、不同的印刷方式对胶辊提出的要求346

三、水辊349

四、橡皮布350

第三节 润版液359

一、润版液的基本性质和润版原理359

二、润版液的种类363

三、润版液各种成分的性质和作用365

四、润版液的合理使用370

第四节 其他印刷用化学药剂373

一、消泡剂373

二、调墨油和撤淡剂375

三、流平剂377

四、胶版印刷用清洗剂378

第八章 凹版印刷机382

第一节 凹版印刷机的种类382

一、单张凹印机382

二、机组式凹印机383

三、卫星式凹印机384

第二节 开卷机构384

一、开卷机构的结构385

二、自动换卷装置386

第三节 印刷机构386

一、印版滚筒的结构386

二、压印滚筒的结构388

三、离合压机构389

四、自动翻转装置389

第四节 供墨机构390

一、刮墨刀的结构391

二、刮墨刀的安装392

三、加压装置和横向位移装置393

第五节 干燥装置394

第六节 收卷机构395

第七节 传动系统396

第八节 张力控制系统397

一、张力控制系统的种类和作用398

二、张力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398

第九节 自动套色控制系统401

一、光电扫描头401

二、自动套色控制系统402

第十节 单张纸型凹印机和卷筒纸型凹印机403

一、单张纸型凹版印刷机403

二、卷筒纸型凹版印刷机411

三、凹版印刷机主要机型及技术参数424

第十一节 印刷机的计算机控制428

一、印刷机上的控制点429

二、外围接口产品431

三、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434

第十二节 印刷静电的产生和消除462

一、印刷静电的产生和危害462

二、防止印刷静电产生的方法467

三、印刷静电的泄漏消除法470

四、印刷静电的中和消除法474

五、放射线静电消除器485

第十三节 印刷机电气维修486

一、印刷机电气维修工作的最优方案487

二、印刷机电气维修的科学方法493

三、维修工作的人员与物质保障504

第九章 凹版印刷工艺507

第一节 印前准备工作507

一、承印材料的准备507

二、印刷参数的设定508

三、印版及装版510

第二节 凹版印刷511

一、放卷装置与调节511

二、印刷机组结构与调节512

三、供墨机构与刮刀安装调节513

四、油墨干燥温度的调节515

五、套印516

六、对正常印刷中承印物尺寸变化的补偿519

七、高速轮转纸张凹印层次版的墨色控制521

第三节 油墨调配522

一、彩色油墨的基本属性522

二、调配油墨的理论525

三、调墨528

四、油墨的调配过程531

第四节 换色与水墨量调节535

一、换色535

二、换印版537

三、校正规矩542

四、墨量调节548

五、润湿液及其调节553

六、色序556

第五节 水墨平衡559

一、水墨平衡概述559

二、水墨平衡规律561

三、乳化563

四、版面水量控制570

五、印刷中水分损耗573

六、鉴别水分大小574

第六节 凹版装潢印刷品质量标准575

一、技术要求575

二、试验方法576

三、检验规则579

第七节 凹印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580

一、规则性和无规则性线痕(刀线)580

二、拖影故障581

三、粘脏故障582

四、印迹发虚、露底582

五、网点、文字印不全583

六、斑点故障583

七、折皱故障584

八、套印不准故障584

九、堵版故障585

十、反面粘连585

十一、高速轮转凹印脏版故障586

十二、解决措施586

第十章 凹版印刷的印后加工工艺587

第一节 模压工艺587

一、模切压痕工艺587

二、凹凸压印工艺591

第二节 烫印工艺592

一、电化铝592

二、烫印工艺593

第三节 复合工艺594

一、干式复合法595

二、湿式复合法601

三、热熔复合法602

四、挤出复合法603

五、共挤出复合法604

六、无溶剂复合605

第四节 制袋606

一、塑料袋的种类606

二、热封607

三、热封后塑料袋性能测试608

第十一章 印刷质量控制609

第一节 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609

一、ISO9000:2000版标准的内容和特点609

二、ISO9001:2000标准的内容综述619

三、2000版ISO9000质量标准的基本要求622

四、质量体系的建立633

五、质量体系的文件层次637

六、质量手册的编写方法642

第二节 印刷品质量检测与控制648

一、印刷品质量的评价方法648

二、印刷品质量标准与基本内容651

三、印刷品质量的检测方法660

四、印刷质量的自动控制系统662

第三节 晒版、打样工艺及规范化质量管理665

一、平版晒版工艺及规范化质量管理665

二、胶印机打样工艺及规范化质量管理671

三、凹印打样工艺683

第十二章 印刷成本估算694

第一节 印刷估价概述694

一、印刷估价的定义694

二、印刷估价的方法695

三、印刷估价的现状与发展695

第二节 印刷成本的估算696

一、印前图文信息处理工序696

二、拼版与拷贝费用700

三、晒版费用700

四、印刷费用700

五、印后加工费用702

六、材料费705

第三节 实例的计算与分析708

一、实例的印刷成本的计算708

二、降低印刷成本应注意的一些问题709

第十三章 塑料薄膜凹版印刷工艺712

第一节 塑料薄膜凹版印刷工艺总论712

一、原材料的准备712

二、装校版工作712

三、凹版滚筒刮刀的运用和校正713

四、上墨部分的操作715

五、开车准备工作716

六、影响印刷品质量的常见因素716

七、溶剂的合理使用718

八、油墨性能的调整和使用720

第二节 聚烯烃薄膜的印刷干燥度和牢度721

一、聚烯烃原料的选择721

二、聚烯烃薄膜的表面处理723

三、影响凹印油墨干燥速度的因素724

四、凹印质量方面的几个常见问题724

五、印好凹印产品的技术措施727

六、凹版印刷薄膜印刷故障与解决730

第三节 凹版轮转印刷机结构和性能733

附录 凹版印刷常用技术标准737

印刷技术术语 基本术语737

印刷技术术语 文字排版术语742

印刷技术术语 图象制版术语749

凹版装潢印刷品758

印刷技术术语 凹版印刷术语766

凹版印刷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771

凹印车间空气中甲苯和二甲苯允许浓度及检测方法775

电子雕刻凹版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777

炭素纸凹版制版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780

印刷油墨产品分类、命名和型号784

印刷技术 印前数据交换磁带上的单色图像数据789

印刷技术 印前数据交换 从电子印前系统到彩色硬拷贝设备的联机传输808

印刷技术 印前数据交换磁带上的彩色线条图数据843

印刷技术 印前数据交换磁带上的彩色图像数据863

印刷技术 网目调分色片、样张和印刷成品的加工过程控制 第1部分:参数与测试方法879

印刷技术 网目调分色片、样张和印刷成品的加工过程控制 第2部分:胶印896

新闻纸910

字典纸917

地图纸922

海图纸925

铜版纸929

书写纸935

单面涂布白纸板939

标准纸板944

厚纸板948

封套纸板952

书皮纸956

书画纸960

凹版印刷纸96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