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流通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流通
  • 丁俊发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730007474X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42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58页
  • 主题词:商品流通-概况-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流通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客观认识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1

第一节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流通观1

一、“四分法”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1

二、流通是商品所有者之间全部相互关系的总和7

三、社会主义设想中的“空想流通论”9

第二节 列宁的流通实践与斯大林的“无流通论”13

一、列宁的社会主义流通实践13

二、苏联模式与斯大林的“无流通论”19

第三节 毛泽东的“轻流通论”26

一、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毛泽东实行中国式“新经济政策”,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左”的路线开始出现27

二、反右斗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把商品流通也纳入了阶级斗争,并把所有制绝对化30

三、“文化大革命”用资产阶级法权与资本主义复辟,把商品流通打入“冷宫”33

第四节 邓小平的流通创新35

一、邓小平流通思想的三个核心35

二、邓小平流通思想摘录40

第五节 新一代领导人与时俱进48

一、对流通重要性的认识进入新阶段48

二、新一代领导人关于流通的五个基本观点50

第二章 1949年以来中国流通走过的曲折路程52

第一节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52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中国流通业的现状52

二、中央贸易部统管国内贸易与对外贸易53

三、建立中国流通管理体制的初步尝试55

第二节 计划经济时期(1953—1977年)56

一、计划经济时期中国流通业面临的形势与任务56

二、流通分割管理体制的形成与发展59

三、计划经济体制下内外贸流通业的特点64

第三节 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至今)67

一、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68

二、对外贸易流通体制改革74

三、商务部的成立宣告中国内外贸分割体制的结束79

第四节 内外贸分割管理体制的思考83

一、中国长期内外贸分割体制的成因及其特征83

二、中国内外贸分割体制带来的弊端86

三、中国流通体制改革任重道远89

第一节 从“流通三论”到“流通五论”91

第三章 “流通决定论”——我对流通的认识91

一、流通发展阶段论92

二、流通决定论94

三、流通调节论96

四、流通一体论97

五、流通运行统一论97

第二节 国家、市场、企业在流通中的作用98

一、国家99

二、市场101

三、企业103

第三节 对中国的流通业要看到成绩,更要看清问题105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流通业的十大变化105

二、中国流通业存在的五大问题108

第四节 内外贸一体化与流通创新111

一、对当前中国流通业的六点看法111

二、商务部必须实施流通创新113

三、历史地分析内外贸分割体制的形成,解决内外贸一体化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117

四、和谐商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118

一、对目前中国批发业的现状要有一个清醒的估计120

第五节 中国批发业向何处去120

二、加快批发业改革与发展的紧迫性123

三、创新与发展中国批发业的战略思考124

第四章 跨世纪的中国流通发展战略131

第一节 中国流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132

一、中国商品流通现状的总体分析与发展趋势132

二、跨世纪的国内外流通环境134

三、跨世纪中国商品流通发展战略134

一、近20年中国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评价135

第二节 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框架135

二、借鉴发达国家市场流通体制的成功经验136

三、中国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战略选择137

第三节 流通主体之间交易关系的基础及模式140

一、为追求长期利益最大化,必须建立流通主体间长期稳定的交易关系140

二、尽快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市场体系141

三、商品交易方式的发展模式142

四、大力培育市场中介组织144

第四节 逐步建立重要商品的流通体系145

一、建立重要商品流通渠道与模式的基本思路145

二、粮食流通体系的基本思路147

四、“菜篮子”商品流通体系的基本思路148

五、工业消费品流通体系的基本思路148

三、棉花流通体系的基本思路148

六、工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的基本思路149

第五节 实施商品流通内外贸一体化149

一、中国内外贸分割体制面临重大挑战149

二、国外内外贸一体化的流通模式151

三、建立内外贸一体化商品流通体制的战略选择及对策措施151

一、中国商品流通装备现代化的现状分析153

第六节 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进程153

二、流通现代化是综合国力的体现154

三、支撑商品流通现代化的主要技术155

四、商品流通现代化的政策建议156

第七节 充分重视现代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巨大作用157

一、从传统物流转向现代物流157

二、物流现代化发展战略158

第一节 国内外商品流通业的比较163

一、市场流通体制的比较163

第五章 加入WTO对中国流通业的挑战、机遇与发展163

二、批发业的比较165

三、零售业的比较166

第二节 加入WTO后中国流通业的环境分析168

一、国际环境168

二、国内环境171

第三节 加入WTO对中国流通业的挑战、机遇与发展174

一、加入WTO对中国流通业的挑战174

二、加入WTO对中国流通业的机遇177

三、加入WTO将推动中国流通业的发展179

第四节 加入WTO中国流通业对策研究181

一、重塑中国流通业的微观基础181

二、正确处理国际游戏规则与政府宏观调控183

三、对中国的流通体制改革进行总体设计,制定中国流通产业振兴纲要,进行一场流通革命185

四、加快实施内外贸一体化战略186

五、高度重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187

第五节 中国流通业的开放进程与加入WTO以来的总体评价189

一、中国流通业对外开放回顾189

二、加入WTO后外资进入中国流通业的评价194

一、一论中国消费(1997年)200

第六章 市场与消费200

第一节 中国消费的若干问题200

二、二论中国消费(1998年)207

三、三论中国消费(1998年)209

四、四论中国消费(1999年)214

五、五论中国消费(2001年)237

第二节 关于中国农村市场的若干问题245

一、一论中国农村市场(1996年)245

二、二论中国农村市场(1998年)253

三、三论中国农村市场(2000年)260

四、四论中国农村市场(2000年)269

第三节 关于生产资料市场的若干问题273

一、生产资料市场与生产资料流通企业(2004年)273

二、中国钢材市场与钢材消费(2005年)283

三、中国汽车市场与汽车消费(2004年)291

四、中国二手车市场的发育与成长(2004年)293

第一节 消费通过流通决定生产306

一、对流通认识的历史回顾306

第七章 构筑企业新的价值网306

二、中国正逐步进入消费者主权阶段313

第二节 采购的价值空间315

一、中国采购市场形势315

二、中国企业采购的模式转换319

第三节 降低物流成本是企业第三利润源322

一、物流业是一个新兴的复合型服务产业322

二、中国物流产业的现状分析324

三、企业如何降低物流成本327

一、中国采购与物流外包的现状与前景329

第四节 学会外包329

二、中国物流外包的形式选择331

三、企业为什么要选择物流外包332

四、物流外包的风险防范333

第五节 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为供应链的竞争所代替334

一、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供应链管理334

二、抓住供应链管理运作中的几个关键要素336

三、中国企业如何实施供应链管理338

参考文献34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