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简明非洲百科全书 撒哈拉以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简明非洲百科全书 撒哈拉以南
  • 葛佶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28391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935页
  • 文件大小:85MB
  • 文件页数:97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简明非洲百科全书 撒哈拉以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地理位置3

第二节 地形与地质结构3

目 录总编委会总序本卷编委会本卷序第一部分 地区综合第一编 概 述第一章 自然环境3

第三节 土壤气候4

一 土壤4

二 气候5

第四节 河流湖泊水力资源5

一 河流5

二 湖泊6

23.关于非洲政治、社会、经济形势和世界发生根本变化的宣言(1990年7

三 水力资源7

第五节 植被动物7

一 植被7

二 动物10

第六节 矿产资源12

28.非洲统一组织关于非洲内部关系行为准则的宣言(摘要)(1994年6月13

第七节 环境保护13

五 南非14

第二章 地域划分与居民14

一 人口的数量和发展变化14

第二节 居民人口14

第一节 地域划分14

四 东非14

三 中非14

二 西非14

一 北非14

三 人口密度和分布情况15

二 人口的结构15

第三节 种族部族民族16

一 苏丹语言尼格罗人16

二 班图语言尼格罗人17

第四节 语言文字18

一 语言18

12.非洲统一组织关于调停、和解与仲裁委员会的议定书(1964年7月21

二 文字21

一 传统宗教22

第五节 宗教信仰22

二 伊斯兰教23

三 基督教23

第三章 教育科学文化24

第一节 教育24

一 传统教育24

二 殖民地时期的教育25

三 独立后教育的发展25

四 非洲当代的三级教育26

五 校外教育与职业培训27

六 教育内容27

七 存在问题28

一 传统科学技术28

第二节 科学技术28

27.关于在非统内建立预防、处理和解决冲突机制的宣言(1993年6月28~30

二 殖民统治时期的科学技术30

三 独立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31

第三节 哲学与社会科学32

一 社会和人文科学33

二 哲学34

一 文学37

第四节 文学与艺术37

二 艺术40

第五节新闻媒体45

二 独立后的发展45

一 概况45

第四章 医疗卫生体育旅游46

第一节 医疗卫生46

一 概况46

二 非洲长期医疗卫生条件差的原因47

第二节 体育49

一 非洲体育简史49

二 非洲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49

三 非洲体育的强项50

四 非洲体育事业发展中的问题52

一 非洲旅游资源的特点52

第三节 旅游52

二 非洲旅游业发展现状53

三 非洲发展旅游的战略措施54

一 人类发祥地之说56

二 人类在非洲的演化56

第二编 历史第一章 殖民主义入侵前的非洲56

第一节 人类在非洲的出现56

第二节 非洲的古代文明58

一 石器时代58

二 农牧业的起源61

三 铁器的使用62

四 史前壁画和浮雕63

一 著名的古国64

第三节 国家的出现64

二 国家组织的继续形成和发展69

第四节 与外部世界的联系69

一 对外贸易69

五 福特政府的非洲政策(20世纪70

三 基督教的影响70

二 伊斯兰教的传播和阿拉伯文化的影响70

一 唐代的相互了解71

第五节 中国与非洲历史上的友好关系71

二 宋代中非关系72

三 元代中非关系72

四 明代中非关系72

五 正常友好关系遭到破坏73

第一节 早期入侵74

第二章 殖民主义入侵后的非洲74

一 寻找新航路74

二 葡萄牙充当急先锋74

三 葡萄牙的霸权74

第二节 奴隶贸易75

五 英法的争夺75

一 阿拉伯人在非洲从事的奴隶贸易75

四 荷兰的侵略75

二 欧洲人贩奴的开始76

三 大西洋三角贸易77

四 对非洲的影响79

五 奴隶贸易的废止80

一 地理考察81

第三节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对非洲的侵略81

二 传教士的活动83

三 对非洲领土的侵占83

一 大瓜分的前奏84

第四节 帝国主义时期对非洲的大瓜分84

二 柏林会议85

三 列强对非洲的大瓜分85

四 瓜分结果86

一 埃塞俄比亚维护独立的斗争87

五 非洲的传统疆界遭到破坏87

第五节 非洲人民的反侵略斗争87

二 马达加斯加人民的反侵略斗争88

三 祖鲁人的反侵略斗争89

五 奥马尔和阿赫马杜的抵抗运动90

四 阿散蒂人民的反侵略斗争90

第一节 西方殖民统治在非洲的建立91

第三章 列强对非洲的殖民统治91

六 萨摩利·杜尔领导的反侵略斗争91

二 殖民掠夺92

一 殖民统治方式92

三 对非洲人民的精神毒害95

第二节 非洲人民的反抗96

一 规模大、持续时间长的斗争96

二 其他方式的斗争97

第四章 两次世界大战间非洲人民的反殖斗争97

第一节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十月革命的影响97

一 非洲人民被卷入世界大战97

三 战争的启示98

二 非洲人民的反抗98

四 十月革命的影响98

三 杜波依斯的影响99

第二节泛非主义运动的兴起99

二 泛非大会的召开99

一 起 源99

第三节民族独立斗争的发展100

四 加维及其“回到非洲去”运动100

二 法属西非101

一 英属西非101

三 东非101

四 中南非102

五 葡属、比属殖民地102

二 非洲在战争中的发展103

一 非洲对战争的支援103

第一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非洲民族独立运动103

第五章 二战及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空前高涨103

第二节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侵略的斗争104

一 意大利蓄谋已久104

三 军事力量对比悬殊104

四 战争过程104

二 西方的纵容104

五 对非洲的影响105

二 几内亚争取独立的斗争106

第三节战后黑非洲的觉醒106

一 加纳争取独立的斗争106

三 “非洲年”及法国殖民帝国的崩溃107

四 胜利中的挫折108

一 南非非洲人早期的斗争及非洲人国民大会的成立111

第四节南非各族人民的斗争111

三 非洲人的反抗111

二 二战后种族主义统治的强化111

一 《大西洋宪章》及英对非政策113

第二节英国殖民帝国的崩溃113

第一节比利时殖民统治的结束113

第六章非洲国家先后获得政治独立113

二 英属殖民地相继独立114

三 胜利来之不易114

第三节葡萄牙殖民帝国的瓦解116

一 萨拉查时代对非政策116

二殖民地人民的反抗116

三 萨拉查政府的对策117

四 葡萄牙军事政变118

五 葡属殖民地纷纷独立118

一 白人当局固守阵地119

第四节南部非洲白人政权的垮台119

二 白人统治下的人民加强斗争120

三前线国家的支持120

四 津巴布韦的独立斗争121

五纳米比亚争取独立的斗争122

六南非黑人踏上解放自己的道路123

A阿劳马125

第七章著名人物125

阿齐克韦125

阿希乔126

B贝汉津126

阿德德吉126

阿明126

巴雷,西亚德127

博塔127

班达127

博卡萨128

巴纳德128

比亚128

布特莱齐128

巴班吉达129

C恰卡129

塞奇瓦约129

孔戴130

卡布拉尔130

希萨诺130

奇卢巴130

迪奥普131

杜波伊斯131

D丁 冈131

多斯桑托斯132

迪乌夫132

德克勒克132

达科132

F福迪奥133

G古莱德133

E埃亚德马133

戈翁134

戈迪默134

H汉加135

赫尔佐格135

海尔·塞拉西一世135

乌弗埃—博瓦尼136

琼布136

J贾贾136

I伊萨亚斯136

肯雅塔137

K基班古137

贾格纳特137

卡马138

基马蒂138

凯塔138

卢图利139

L罗本古拉139

卡翁达139

卢蒙巴140

利基,L.140

莫舒舒一世141

姆济利卡齐141

穆罕默德一世141

M曼萨·穆萨一世141

利基,R.141

姆斯瓦蒂二世142

马 兰142

曼涅里克二世142

姆克哈伊143

马尔盖143

曼德拉143

穆加贝144

蒙德拉纳144

莫伊144

穆特萨二世145

穆万加145

姆维尼146

穆佐雷瓦146

穆米埃146

马西雷146

马谢尔,萨莫拉147

蒙博托147

姆博亚147

马兹鲁伊148

门格斯图148

姆贝基149

梅莱斯149

穆塞维尼149

N恩辛加150

纳 纳150

恩克鲁玛150

尼奥贝151

尼雷尔151

恩科莫151

努乔马152

内 图152

奥林匹欧153

奥廷加153

奥博特153

奥凯洛153

R赖尼莱亚里沃尼154

奥库利154

奥朱古154

奥戈特154

拉比赫·祖拜尔155

拉姆古兰155

拉齐拉卡155

罗林斯155

罗伯特155

S松迪亚塔156

索尼阿里156

萨摩利156

索布扎二世157

史末资157

桑通加157

舍马克158

桑戈尔158

史密斯158

索布克韦159

斯洛沃159

索格洛159

萨文比159

索因卡160

萨利姆160

T特沃德罗斯二世161

图库161

杜伯曼161

桑卡拉161

齐腊纳纳162

特利162

杜尔162

泰累尔162

韦伦斯基163

W维特布伊163

图 图163

第三编 政治发展概述164

一 非洲国家独立后面临的问题与困难164

二 非洲国家独立后的政治发展165

第一章 非洲国家的政府与政体168

第一节 非洲国家政治体制的演变168

一 西方殖民主义者入侵时非洲国家的政治体制169

二 西方殖民统治下的非洲殖民地政治体制170

三 独立运动高潮时期非洲国家的政治体制171

四 20世纪七八十年代非洲国家的政治体制172

五 20世纪90年代非洲国家的政治体制175

第二节 非洲国家政体的类型和特点179

一 非洲国家的共和制179

二 非洲国家的君主立宪制181

三 军人执政制182

第三节 影响非洲国家政体变革的几大因素182

一 政治党派因素182

二 军人因素184

三 部族因素185

四 经济因素186

五 国际因素187

第二章 非洲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188

第一节 非洲现代民族国家的出现188

一 古代非洲的民族和国家188

二 殖民统治给非洲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带来灾难性后果188

三 二次大战后非洲社会结构的变化和非洲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189

第二节 非洲现代民族国家形成的特点190

一 发展中的现代民族国家190

二 非洲国家独立后处于前资本主义发展阶段192

三 政治脆弱、政局不稳的发展中国家194

第三节 非洲现代民族国家的发展趋势195

一 民族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195

二 大力加强政权建设196

三 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197

四 非洲现代民族国家的发展趋势197

第三章 非洲国家的军事力量198

第一节 非洲国家建军简史198

一 依靠本国力量组建军队198

二 将独立前的游击武装整编扩建成正规军198

第二节 非洲国家军事实力199

三 军费开支199

一 军队数量199

三 以原宗主国遗留下来的殖民军警为基础建立国民军199

二 军队编成199

一 军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200

第三节 非洲国家建军特点200

四 武器装备200

五 军官成分200

第五节 非洲国家军事工业201

三 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存在着严重矛盾201

第四节非洲国家建军方针201

二 军队建设受部族主义影响很大201

第六节 非洲国家兵役制度202

第七节 非洲国家军事院校202

第四章 非洲国家的军事政变与军人政权203

一 非洲军事政变的发展概况203

第一节 非洲军事政变的发生与特征203

三 非洲军事政变的三大特点204

二 非洲军事政变具有明显的阶段性204

一 非洲军事政变的三种类型205

第二节 非洲军事政变的社会政治背景205

二 非洲军事政变的社会政治背景207

一 军事政变使非洲国家政治民主化的进程遭到严重挫折209

二 随着军队政治地位的提高,军队内部矛盾加剧,争权夺利的斗争更加激烈209

三 频繁的军事政变对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极为不利,甚至是对本国社会生产力的一种破坏209

第三节 军事政变对非洲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209

五 不断的军事政变,激化了社会矛盾,使越来越多的非洲人民卷入了政治斗争,从而促进了非洲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向着更加纵深的方向发展210

一 建立各种名目的军事委员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210

第四节 非洲军人政权的统治形式210

四 从长远的历史发展观点来看,军事政变作为一种暴力行为,对于长期落后而又倍受殖民统治之苦的非洲大陆,仍然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210

二 在军事委员会领导下,设立各级政府机构211

第五节 恢复文官统治——非洲军人政权演变的大趋势212

一 军人文官化212

三 军人政权竭力争取军队的支持以巩固统治212

二 主动移交政权,军人退出政坛213

第五章 当代非洲政治思潮214

三 军人自封为文官,继续维持其政权214

第一节 概述214

第二节 非洲民族主义215

一 非洲民族主义的历史由来215

二 二战后非洲民族主义的发展216

三 非洲国家独立后民族主义的各种表现218

第三节 泛非主义220

一 泛非主义的思想起源与早期的泛非运动221

二 二战后泛非主义的发展:理论与实践223

三 非统组织成立后的泛非主义:式微与复兴224

第四节 非洲社会主义225

一 非洲社会主义的由来和发展225

二 非洲社会主义的不同流派及其基本理论思想227

三 两次冲击与非洲社会主义的低落229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在非洲的传播与非洲共产主义230

一 马克思主义传入非洲与早期的非洲共产党230

二 二战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与非洲共产主义思潮231

三 20世纪80年代以来非洲共产主义面临的挑战和机遇233

第四编 国际关系第一章 非洲国家间的关系234

第一节 非洲统一运动与非洲统一组织234

一 非洲统一运动兴起的背景234

二 非洲统一运动的历史进程235

三 非洲统一组织的建立及其组织机构237

四 非统组织的主要活动和作用238

一 非洲国家边界的形成241

第二节 非洲国家间的边界纠纷241

二 非洲国家边界纠纷的根源242

三 非洲国家边界纠纷的阶段划分和类型243

四 非洲国家和平协商解决边界纠纷的趋势246

二20世纪60年代的南部非洲国家关系248

一 南部非洲国家关系的经济背景和历史渊源248

第三节 南部非洲国家关系248

三20世纪70年代中叶~80年代末的南部非洲国家关系250

四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南部非洲国家关系252

第四节 非洲几个“热点”地区的矛盾与斗争253

一 “非洲之角”的矛盾253

二 乍得与利比亚奥祖归属之争257

第二章 外交政策与对外关系258

第一节 非洲与中国的关系258

一 从民间交往到建立国家间的正式外交关系(1949~1963)258

二 非洲国家与中国关系不断发展(1964~1969)260

三 非洲国家与中国关系的大发展(20世纪70年代)262

四 非洲国家与中国关系的普遍深入、巩固和扩大(20世纪80年代)264

五 新时期非洲国家与中国关系朝纵深方向发展(20世纪90年代)266

六 南非与中国的关系269

一 二次大战以前的非洲与美国271

第二节 非洲与美国的关系271

七 非洲国家与中国共创新世纪友好关系历史丰碑271

二 二次大战结束后美国对非洲的扩张与对殖民主义和种族统治的维护(1945~1959)272

三 美国对非洲的进一步扩张(20世纪50年代后期~60年代中期)274

四 美国对非洲政策的收缩(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中期)275

年代中期)276

六 卡特政府对福特政府非洲政策的继承与调整(20世纪70年代末)277

七 20世纪80年代美国对非洲政策及美非关系279

八 冷战末期和冷战结束后美国与非洲的关系及美国对非洲政策(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末)280

第三节 非洲与原苏联的关系282

二 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对非洲政策及非苏关系282

一 非洲在原苏联全球战略中的重要性282

三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对非洲政策及非苏关系283

四 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原苏联对非洲政策的调整及非苏关系286

五 俄罗斯对非洲政策及非俄关系287

第四节 非洲与英国的关系287

一 非洲国家独立前与英国的关系287

二 非洲国家独立后与英国的关系290

一 殖民时期非洲与法国的关系291

第五节 非洲与法国的关系291

二 “非殖民化时期”非洲与法国的关系292

三 “合作”时期非洲与法国的关系293

第六节 非洲与欧洲共同体的关系302

一 二战后欧洲集体新殖民主义的发展302

二 非洲与欧洲关系的新发展303

二 非洲与不结盟运动306

一 亚非会议(万隆会议)及亚非人民团结会议(开罗会议)306

第七节 非洲与第三世界的关系306

四 南方发展问题委员会(简称“南方委员会”)308

三 非洲与七十七国集团308

五 十五国集团(南南磋商与合作首脑级集团)309

第八节 非洲与联合国的关系309

一 非洲在联合国的地位和影响310

二 非洲国家参与联合国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的活动311

三 非洲国家在联合国支持下实现非殖民化目标311

四 南非人民在联合国支持下废除种族隔离制度,实现种族平等312

五 联合国在非洲的维持和平行动312

六 联合国支持非洲国家发展经济的努力314

八 非洲统一组织和联合国之间的合作315

七 联合国帮助非洲解决难民问题315

第一节 传统生产的特点317

第五编 经济发展第一章 非洲国家独立前经济概述317

一传统生产的原始状态317

二 奴隶贸易对非洲经济的破坏318

三 传统生产的特点318

一 殖民地经济的形成319

第二节 殖民地经济的畸形发展319

二 殖民地畸形经济的继续和加深321

三 殖民地畸形经济的后果325

第二章 非洲国家独立后对发展道路的探索与实践326

第一节 影响非洲经济发展的主要思潮和理论326

二传统的非洲社会主义326

三 “依附论”326

四 西方现代化理论326

一 “非资本主义道路”326

一 强调经济增长是第一位目标327

三 多数国家在总的发展战略中都把工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置农业于次要地位327

第二节 20世纪60~70年代非洲经济发展的实践327

二 以进口替代工业为主要内容327

四 普遍实行国家对经济活动控制的方针327

第三节 20世纪80年代非洲经济面临的严重困难及原因327

第四节 20世纪90年代非洲经济从低谷走向缓慢回升328

一 自然条件330

第三章 非洲农业330

二 自然条件与农业发展330

第一节 非洲自然条件与农业生产330

二 非洲殖民地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331

第二节 非洲农业简史331

一 远古时期的发展331

第三节 非洲土地制度332

一 部落土地所有制332

三 非洲国家取得政治独立以后农业的发展332

二 封建土地所有制333

三 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333

四 个体小土地所有制333

五 合作社土地所有制334

第四节 非洲农业生产结构334

一 农业在非洲国民经济中的地位334

二 农业生产结构334

第五节 非洲农产品购销体系与价格政策336

二 农产品价格政策336

一农产品销售与收购体系336

三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政策调整337

一 西方入侵前的传统工业(19世纪中期以前)338

二 近代的殖民工业(19世纪中叶以后~第二次世界大战)338

第一节 非洲工矿业发展简史338

第四章 非洲的工矿业338

三 采矿业的大发展和民族工业的起步(第二次世界大战~20世纪60年代非洲民族国家独立)339

第二节 非洲工业发展战略与政策339

一 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339

二 促进出口发展战略340

三 整顿国营企业,鼓励发展中小企业341

第三节 非洲工矿业的特点341

一 工业布局不均衡341

三 工业发展中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私人经济不发达342

四 工业发展速度缓慢,水平较低342

二 工业结构欠多样化342

一 采矿业的多样化343

第四节 非洲采矿业343

二 矿业发展现状345

第五节 非洲制造业345

第六节 非洲工业发展的困难与前景347

一 国际因素的波动是非洲工业发展的重要晴雨表347

二 国内因素是推进工业发展的关键因素348

第二节 独立后非洲交通运输业的发展350

第一节 独立前的非洲交通运输业350

第五章 非洲交通运输350

第三节 非洲铁路运输351

第四节 非洲公路运输351

第五节 非洲航空运输业352

二 内河航运353

一 海运业353

第六节 非洲海运与内河航运业353

第七节 非洲管道运输354

第六章 非洲国家的财政与金融354

第一节 非洲财政体制与财政政策354

一 财政体制354

二 财政政策及其改革355

第二节 非洲金融体制、机构与金融市场356

一 金融结构的特点356

二 金融体制与金融机构357

三 金融市场359

四 金融改革与金融自由化359

第七章 非洲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360

第一节 非洲国家的对外贸易360

一 非洲国家对外贸易概况360

二 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361

三 对外贸易的区域结构和主要贸易对象361

四 对外贸易政策和制度363

二 西方主要国家对非洲的投资和援助364

一非洲国外资金流入概况364

第二节 非洲对国外资金的利用364

四 外资政策及法律规定366

三 国外资金对非洲经济的影响366

第三节 中国与非洲的经济关系367

一 中国与非洲贸易关系的概况368

二 中国与非洲的经济技术合作368

三 中非经济关系面临的主要问题369

四 中非经济关系的前景369

第八章 非洲的区域经济合作370

第一节 非洲区域经济合作的兴起与发展370

一 经济共同体371

第二节 非洲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371

二 金融合作组织372

五 专项经济合作组织373

四 原料生产国与输出国组织373

三 开发自然资源方面的合作组织373

一 经济结构相似且严重依赖国际市场,严重制约着经济合作的顺利发展373

第三节 非洲区域经济合作面临的问题373

三 市场体系不完善不利于共同市场的形成374

二 资金和技术短缺,易受外部制约374

第二部分 国别埃塞俄比亚379

安哥拉387

贝 宁393

博茨瓦纳398

布基纳法索403

布隆迪410

赤道几内亚417

多哥421

厄立特里亚430

佛得角435

冈比亚439

刚果(布)444

刚果(金)453

加纳463

加蓬472

吉布提479

津巴布韦484

几内亚494

几内亚比绍501

喀麦隆505

科摩罗516

肯尼亚521

科特迪瓦531

莱索托537

利比里亚544

留尼汪551

卢旺达555

马达加斯加562

马拉维570

马里577

毛里求斯584

莫桑比克590

纳米比亚598

南非604

尼日尔626

尼日利亚635

塞拉里昂648

塞内加尔657

塞舌尔666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671

圣赫勒拿676

斯威士兰678

索马里684

坦桑尼亚690

乌干达703

赞比亚714

乍得723

中非731

第三部分 文献与附录第一编 文献731

1.第一次泛非会议致世界各国呼吁书(1900年7月)741

2.第一次泛非大会决议(1919年2月)742

4.泛非联盟的目标(1944年)743

5.南非人民大会通过的《自由宪章》(1955年6月26日)743

3.第四次泛非大会决议的六个重点(1927年8月)743

6.第一次非洲独立国家会议决议(1958年4月)745

7.第一届全非人民大会决议(1958年12月)750

8.卡萨布兰卡会议文献(1961年1月)756

9.蒙罗维亚会议决议(1961年5月)757

10.非洲统一组织宪章(1963年5月25日)759

11.关于非洲边界不得改变的决议(1964年7月21日)762

日)763

13.关于南部非洲问题的卢萨卡宣言(1969年4月16日)765

14.关于非洲难民问题的公约(1969年9月10日)769

15.关于总政策的庄严宣言(1973年5月)771

16.关于干涉非洲国家内部事务的决议(1977年7月)774

17.蒙罗维亚宣言(1979年7月)774

18.拉各斯行动计划(1980年4月)776

19.拉各斯最后行动方案(1980年4月)779

20.亚的斯亚贝巴宣言(1988年5月25日)780

21.替代结构调整计划的非洲方案:变革和复兴的框架(1989年4月)784

22.非洲、加勒比、太平洋地区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公约(摘要)(1989年12月15日)788

月11日)800

24.非洲经济共同体条约(1991年6月3日)803

年11月)812

26.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宣言(1992年8月17日)818

日)821

~15日)823

第二编 非洲的地区性组织823

1.非洲—毛里求斯共同组织825

2.西非货币同盟826

3.非洲统一组织826

4.非洲开发银行828

5.中部非洲关税和经济联盟829

6.非洲工会统一组织830

7.西非经济共同体831

8.萨赫勒地区国家常设抗旱委员会832

9.非洲前线国家首脑会议833

10.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834

11.非洲葡语五国首脑会议836

12.大湖国家经济共同体836

13.非洲—阿拉伯首脑会议837

14.东部和南部非洲特惠贸易区838

15.(非洲)印度洋委员会839

17.(东非)政府间抗旱与发展组织840

16.中非国家经济共同体840

18.法语国家首脑会议842

19.非洲石油生产国协会843

20.中部非洲安全问题常设协商委员会843

21.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844

22.西非经济货币联盟846

23.东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场847

第三编非洲基本情况统计资料847

1.非洲各国(地区)面积、人口、首都、民族和部族、语言、宗教848

2.非洲(撒哈拉以南)各国(地区)独立日、国庆日、与中国建交日855

3.非洲(撒哈拉以南)各国(地区)主要政党情况856

4.中国与非洲(撒哈拉以南)国家建立的友好省(州)及友好城市一览表859

5.非洲(撒哈拉以南)各国(地区)货币、度量衡、历法860

6.非洲(撒哈拉以南)各国(地区)经济发展基本指标863

7.非洲(撒哈拉以南)各国(地区)产业结构864

8.非洲(撒哈拉以南)各国(地区)对外贸易866

9.非洲(撒哈拉以南)各国(地区)债务状况867

10.非洲(撒哈拉以南)各国(地区)教育状况868

11.非洲(撒哈拉以南)各国(地区)医疗卫生869

25.从危机到持续增长——世界银行对黑非洲经济发展的评估和前景展望199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