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水利信息科学发展研究 陕西省水利信息化理论与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水利信息科学发展研究 陕西省水利信息化理论与实践
  • 胡彦华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472069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559页
  • 文件大小:83MB
  • 文件页数:584页
  • 主题词:水利工程-信息化-研究-陕西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水利信息科学发展研究 陕西省水利信息化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研究篇3

第1章 推进措施研究3

1.1 防汛决策指挥系统建设与发展对策3

1.1.1 防汛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现状3

1.1.2 防汛决策指挥系统建议方案4

1.1.3 防汛决策指挥系统建设对策6

1.2 陕西水利信息化发展构思与推进策略7

1.2.1 陕西水利信息化发展趋势8

1.2.2 陕西水利信息化发展构思8

1.2.3 陕西水利信息化推进策略12

1.3 陕西数字防汛的实践与展望14

1.3.1 陕西防汛信息化建设的特点14

1.3.2 陕西防汛信息化取得的成效15

1.3.3 防汛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16

1.3.4 陕西数字防汛工程发展思路16

1.3.5 加快推进数字防汛有关建议18

1.4 贯彻水文管理条例,推进防汛水利信息化18

1.4.1 认真学习水文条例,不断增强贯彻条例责任感19

1.4.2 以贯彻条例为契机,加大水文信息源整合力度20

1.4.3 加快数据中心建设,努力推进防汛水利信息化21

1.5 强化山洪预警能力建设,开创信息化工作新局面22

1.5.1 加快山洪灾害防御信息资源建设22

1.5.2 不断完善山洪灾害预警设施建设23

1.5.3 加快山洪灾害防御信息网络建设23

1.5.4 切实夯实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体系24

1.5.5 努力开创防汛信息化工作新局面24

1.6 加快陕西省水利信息化建设步伐的思考25

1.6.1 陕西防汛水利信息化发展进程25

1.6.2 信息化发展仍需要解决的问题27

1.6.3 对水利信息化发展的几点认识27

1.7 强化防汛可视化手段,切实提高防汛支持能力29

1.7.1 明确目标、统一规划、注重实效29

1.7.2 统一标准、分级实施、确保质量30

1.7.3 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提高效能30

1.7.4 融合衔接、整合资源、发挥效益30

1.8 陕西水利信息化建设管理工作调研报告31

1.8.1 水利信息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31

1.8.2 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33

1.8.3 厅直系统水利信息化建设思路34

1.8.4 强化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对策35

1.9 加快陕西灌区信息化建设有关问题的探讨36

1.9.1 陕西灌区水资源与工程建设37

1.9.2 灌区信息化针对的主要问题38

1.9.3 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技术41

1.9.4 实现灌区信息化目标的途径43

第2章 应用技术研究47

2.1 北斗卫星在雨量监测速报中的应用研究47

2.1.1 防汛雨量监测速报研究内容47

2.1.2 北斗卫星应用关键技术研究48

2.1.2.1 卫星通信组网模式研究48

2.1.2.2 防汛雨量监测设备研究48

2.1.2.3 雨量数据发送机制研究49

2.1.2.4 监测站点远程监控研究49

2.1.2.5 监测数据纠错方法研究49

2.1.2.6 监测预警应用平台研究50

2.1.3 技术创新与系统试运行评估51

2.2 江河水库水雨情测报联网关键技术研究52

2.2.1 水雨情测报异构网络互联52

2.2.2 多源异构数据库资源整合54

2.2.3 数据集成中间件技术应用55

2.3 中间件技术在水利信息化中的应用研究56

2.3.1 中间件技术与水利业务应用56

2.3.2 面向水利应用的集成中间件57

2.3.3 水利业务应用组件服务平台58

2.3.4 水利业务移动应用服务平台59

2.3.5 陕西防汛决策支持服务平台61

2.4 基于可视化大型水库防洪决策支持研究62

2.4.1 水库防洪决策支持基础平台62

2.4.2 水库防洪决策支持研讨平台64

2.4.3 决策支持应用组件与知识图64

2.4.4 集成环境下的决策支持服务66

2.5 水资源监控管理系统总体技术架构研究67

2.5.1 水资源监控管理涉及技术范畴68

2.5.2 水资源监控管理系统总体架构70

2.5.3 水资源监控管理系统开发要点70

2.6 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流程与应用开发研究74

2.6.1 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流程75

2.6.2 水资源费征管信息流程76

2.6.3 水资源费征管系统开发76

2.7 无源光网络技术在大型灌区的应用研究80

2.7.1 无源光网络技术80

2.7.2 灌区承载网结构82

2.7.3 灌区信息化应用84

2.8 水利大数据关键技术的应用研究与探索86

2.8.1 水利大数据生态模型87

2.8.2 水利云智能数据架构87

2.8.3 大数据技术应用研究88

2.8.3.1 水利大数据的分布式存储88

2.8.3.2 水利大数据共享交换模型89

2.8.3.3 水利大数据查询分析应用90

2.8.3.4 基于流数据事件实时分析91

2.8.3.5 水利大数据的应用可视化91

2.9 城乡供水智慧化监控管理服务体系研究93

2.9.1 城乡供水管理服务体系架构93

2.9.2 城乡供水管理服务实现途径94

2.9.3 城乡供水管理服务建设策略96

第3章 基础应用研究99

3.1 灌区旱情及灌溉预报应用研究99

3.1.1 作物需水量预报99

3.1.1.1 潜在蒸散量计算方法100

3.1.1.2 潜在蒸散量预报模型101

3.1.1.3 预报模型的综合评判103

3.1.1.4 作物需水量实时预报106

3.1.2 灌区旱情预报107

3.1.2.1 旱情预报模型107

3.1.2.2 模型因子确定107

3.1.2.3 预报模型转换110

3.1.2.4 旱情评价指标110

3.1.3 作物灌溉预报111

3.1.3.1 灌溉预报基本模型111

3.1.3.2 基本模型改进方法111

3.1.3.3 灌溉预报动态模型113

3.1.4 研究成果应用115

3.2 水资源最优化配置及仿真研究116

3.2.1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关注的水资源问题116

3.2.2 可持续发展环境约束下的水资源配置模型117

3.2.3 基于核函数的水资源最优化配置数值仿真121

3.3 暴雨灾害风险精细化区划研究124

3.3.1 暴雨风险区划意义和作用124

3.3.2 暴雨风险区划的思路方法125

3.3.3 暴雨风险区划因子的确定126

3.3.3.1 暴雨灾害危险性126

3.3.3.2 自然地理敏感性127

3.3.3.3 承灾体易损性130

3.3.3.4 防灾减灾能力132

3.3.4 暴雨风险精细化区划成果133

3.4 渭河流域径流量预报应用研究136

3.4.1 流域自然地理状况137

3.4.2 流域径流预报模型138

3.4.2.1 陆地水循环过程139

3.4.2.2 河道水演进过程147

3.4.3 径流预报模型构建150

3.4.3.1 子流域的划分151

3.4.3.2 土地利用数据152

3.4.3.3 土壤分布数据152

3.4.3.4 水文响应单元155

3.4.3.5 流域气象数据156

3.4.3.6 模型参数率定157

3.4.3.7 模型的适用性159

3.4.4 径流预报的预处理161

3.4.5 渭河径流预报实现165

3.4.5.1 预报降水验证指标165

3.4.5.2 预报降水过程验证166

3.4.5.3 径流预报过程验证167

3.4.5.4 研究成果主要结论168

实践篇173

第4章 工程研究实践173

4.1 防汛雨量监测速报系统173

4.1.1 设计前导173

4.1.1.1 建设背景173

4.1.1.2 自然特征174

4.1.1.3 建设任务175

4.1.1.4 设计原则176

4.1.1.5 技术标准177

4.1.1.6 技术研究178

4.1.2 系统设计179

4.1.2.1 总体结构设计179

4.1.2.2 功能系统设计180

4.1.2.3 工作机制设计184

4.1.3 应用设计188

4.1.3.1 应用软件总体结构188

4.1.3.2 应用软件开发要点188

4.1.3.3 应用软件功能实现190

4.1.4 新技术应用194

4.1.4.1 分层结构应用的架构模型194

4.1.4.2 北斗卫星水雨情信息传输194

4.1.4.3 可编程多功能的测控单元195

4.1.4.4 地理与水情信息无缝集成195

4.1.5 成效与效益195

4.1.5.1 建设成效195

4.1.5.2 效益评价196

4.2 江河洪水跟踪监测系统199

4.2.1 设计前导199

4.2.1.1 建设背景199

4.2.1.2 建设任务201

4.2.2 系统设计201

4.2.2.1 总体结构设计201

4.2.2.2 通信组网设计202

4.2.2.3 通信电路计算207

4.2.2.4 功能系统设计209

4.2.2.5 工作机制设计213

4.2.2.6 保障措施设计214

4.2.3 应用设计218

4.2.3.1 应用软件框架结构218

4.2.3.2 应用软件开发要点218

4.2.3.3 应用软件功能实现219

4.2.4 建设成效221

4.2.5 经济效益222

4.3 水库洪水监控调度系统222

4.3.1 设计前导223

4.3.1.1 建设背景223

4.3.1.2 建设内容223

4.3.2 系统设计224

4.3.2.1 工程涉及范围224

4.3.2.2 系统总体结构224

4.3.2.3 信息传输流程225

4.3.2.4 信息传输网络225

4.3.2.5 水库水情测报228

4.3.2.6 水库视频监视228

4.3.2.7 水库闸门监控232

4.3.2.8 应用支撑平台235

4.3.3 应用设计236

4.3.3.1 信息集成设计236

4.3.3.2 应用组件开发238

4.3.3.3 信息服务设计240

4.3.3.4 洪水预报调度241

4.3.4 建设成效245

4.4 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系统248

4.4.1 设计前导248

4.4.1.1 建设背景248

4.4.1.2 建设任务249

4.4.1.3 标准规范250

4.4.2 系统设计250

4.4.2.1 系统总体结构250

4.4.2.2 功能系统结构250

4.4.2.3 监测设备性能253

4.4.2.4 监测设施布设260

4.4.2.5 监测系统功能265

4.4.3 应用设计266

4.4.3.1 数据采集软件266

4.4.3.2 实时监测软件267

4.4.3.3 综合查询软件268

4.4.3.4 资料分析软件268

4.4.3.5 资料整编软件272

4.4.4 建设成效273

4.5 取用水量监测管理系统273

4.5.1 设计前导273

4.5.1.1 建设背景273

4.5.1.2 建设必要性275

4.5.1.3 可行性研究277

4.5.1.4 建设任务279

4.5.1.5 建设原则279

4.5.1.6 工程规模280

4.5.1.7 技术标准280

4.5.2 系统设计281

4.5.2.1 总体结构设计281

4.5.2.2 功能系统设计281

4.5.2.3 工作机制设计284

4.5.2.4 监测设备性能286

4.5.3 数据库设计288

4.5.3.1 数据库涉及内容288

4.5.3.2 数据库开发要求289

4.5.3.3 数据库结构方案290

4.5.3.4 数据库接口方案290

4.5.3.5 数据汇集与交换290

4.5.3.6 数据库管理系统291

4.5.4 应用设计294

4.5.4.1 取用水量动态监视系统294

4.5.4.2 取水用水计划管理系统294

4.5.4.3 水资源费征收管理系统295

4.5.4.4 取水许可网络审批系统296

4.5.4.5 水资源管理的门户网站297

4.5.5 效益评价297

4.5.5.1 经济效益分析297

4.5.5.2 社会效益分析301

4.5.5.3 生态效益分析302

4.5.5.4 效益评价结论302

4.6 城市水源水质监测系统302

4.6.1 设计前导303

4.6.1.1 建设背景303

4.6.1.2 建设任务304

4.6.1.3 建设原则305

4.6.1.4 监测内容306

4.6.2 系统设计307

4.6.2.1 总体结构设计307

4.6.2.2 功能系统设计308

4.6.3 设备性能313

4.6.3.1 多参数通用测控终端313

4.6.3.2 水质在线监测分析仪314

4.6.3.3 便携式水质分析设备321

4.6.4 应用设计329

4.6.4.1 水质监测数据传输校验329

4.6.4.2 水源地水质监测数据库329

4.6.4.3 水质监测评价应用系统330

4.6.5 建设成效331

4.7 灌排泵站自动监控系统331

4.7.1 设计前导332

4.7.1.1 建设背景332

4.7.1.2 建设任务333

4.7.1.3 技术规范334

4.7.2 系统设计335

4.7.2.1 泵站监控对象335

4.7.2.2 监控技术指标335

4.7.2.3 总体结构设计337

4.7.2.4 监控功能设计340

4.7.3 设备配置342

4.7.3.1 水力机械测控设备342

4.7.3.2 电气测控保护设备345

4.7.3.3 泵站现地控制设备348

4.7.3.4 泵站集中控制设备352

4.7.3.5 泵站直流系统设备352

4.7.3.6 泵站智能监控装置353

4.7.4 监控软件354

4.7.4.1 现地监控软件354

4.7.4.2 集中监控软件355

4.7.4.3 远程监控软件358

4.8 城市防洪监测预警系统358

4.8.1 设计前导359

4.8.1.1 建设背景359

4.8.1.2 建设任务359

4.8.1.3 建设原则360

4.8.2 系统设计361

4.8.2.1 网络总体结构361

4.8.2.2 信息传输流程363

4.8.2.3 防洪无线警报363

4.8.2.4 防汛短信平台366

4.8.2.5 防汛广电警示366

4.8.2.6 防汛可视会商367

4.8.2.7 防汛信息整合368

4.8.3 设备配置368

4.9 防汛应急监测指挥系统370

4.9.1 设计前导370

4.9.1.1 建设背景370

4.9.1.2 建设内容370

4.9.1.3 标准规范370

4.9.2 系统设计371

4.9.2.1 总体结构设计371

4.9.2.2 系统功能设计372

4.9.2.3 应用场景设计375

4.9.3 设备性能377

4.9.3.1 应急通信保障377

4.9.3.2 监控指挥平台382

4.9.3.3 水情应急监测389

4.9.4 应急车辆395

4.9.4.1 应急车辆选型395

4.9.4.2 应急车辆设备布置396

4.9.4.3 车辆检测试验400

4.9.5 效益评价400

4.10 防汛工情视频监视系统401

4.10.1 设计前导401

4.10.1.1 建设背景401

4.10.1.2 建设任务401

4.10.1.3 标准规范402

4.10.2 系统设计402

4.10.2.1 站点布设原则402

4.10.2.2 系统工程规模402

4.10.2.3 通信组网方案403

4.10.2.4 系统结构设计404

4.10.2.5 系统功能设计405

4.10.2.6 系统技术指标406

4.10.3 设备性能407

4.10.3.1 视频站点407

4.10.3.2 通信网络408

4.10.3.3 监控中心408

4.10.3.4 监控软件409

4.10.3.5 用户终端409

4.10.4 功能实现409

4.11 防汛异地可视会商系统410

4.11.1 设计前导411

4.11.1.1 建设背景411

4.11.1.2 基本要求411

4.11.2 系统设计412

4.11.2.1 系统结构设计412

4.11.2.2 系统功能设计412

4.11.3 设备性能414

4.11.3.1 多点控制单元414

4.11.3.2 视频会议终端415

4.11.3.3 监控管理平台417

4.11.4 系统管理417

4.12 防汛抗旱指挥中心系统419

4.12.1 设计前导419

4.12.1.1 建设背景419

4.12.1.2 建设任务420

4.12.1.3 建设理念421

4.12.2 系统设计422

4.12.2.1 环境工程总体布局422

4.12.2.2 防汛指挥平台设计422

4.12.2.3 指挥平台功能设计422

4.12.3 设备性能429

4.12.3.1 大屏显示430

4.12.3.2 数字会议431

4.12.3.3 视频会议432

4.12.3.4 会议录播432

4.12.3.5 音响扩声432

4.12.3.6 信号切换432

4.12.3.7 桌面服务433

4.12.3.8 中央控制433

4.12.4 配套设施434

4.12.4.1 设备与照明配电434

4.12.4.2 强弱电综合布线434

4.12.4.3 新风与精密空调434

4.12.4.4 消防与安全接地435

4.12.4.5 安防与视频监视435

4.12.4.6 机房不间断电源436

4.12.4.7 环境与动力监控436

4.12.5 应用效果437

4.13 防汛水利信息网络系统438

4.13.1 发展进程438

4.13.2 省级网络441

4.13.2.1 初期网络结构441

4.13.2.2 中期网络结构448

4.13.2.3 近期网络结构448

4.13.3 部门网络453

4.13.3.1 省水文信息网络453

4.13.3.2 省水保信息网络453

4.13.3.3 省水务信息网络457

4.13.4 市级网络460

展望篇465

第5章 顶层设计研究465

5.1 陕西水利信息化总体概要465

5.1.1 水利信息化发展现况465

5.1.2 水利信息化面临形势466

5.1.3 水利信息化存在问题468

5.1.4 顶层设计的目的意义470

5.2 陕西水利信息化发展战略472

5.2.1 水利信息化发展趋势472

5.2.2 水利信息化发展目标473

5.2.3 水利信息化建设重点473

5.2.4 水利信息化推进措施474

5.2.4.1 统筹信息工程项目建设474

5.2.4.2 构建基础设施公用平台475

5.2.4.3 构建数据资源管理平台475

5.2.4.4 构建资源共享服务平台475

5.2.4.5 构建综合业务应用平台475

5.2.4.6 提升体制机制保障能力476

5.3 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思路476

5.3.1 顶层设计基本思路476

5.3.2 顶层设计遵循原则477

5.3.3 顶层设计主要依据478

5.3.4 顶层设计技术路线479

5.3.4.1 顶层设计定位479

5.3.4.2 顶层设计方法479

5.3.4.3 顶层设计框架480

5.3.5 顶层设计关键技术481

5.3.5.1 顶层设计关注的重点481

5.3.5.2 顶层设计新技术应用481

5.3.6 顶层设计成果体系483

5.4 水利信息化顶层架构设计484

5.4.1 陕西省水利工作职能484

5.4.2 水利业务与事务划分486

5.4.3 水利职能与信息需求486

5.4.3.1 职能与信息映射关系486

5.4.3.2 信息管理与运用模式486

5.4.3.3 信息整合与共享应用491

5.4.4 协同工作与应用体系492

5.4.4.1 水利协同工作模式492

5.4.4.2 信息体系管理分类494

5.4.4.3 业务应用层次结构496

5.4.4.4 应用体系基本框架496

5.4.5 水利信息化总体架构499

5.5 水利信息物联网501

5.5.1 水利物联网定位501

5.5.2 物联网建设目标502

5.5.3 物联网建设重点502

5.5.4 物联网体系结构503

5.6 水利信息视联网504

5.6.1 水利视联网定位504

5.6.2 视联网建设目标504

5.6.3 视联网建设策略505

5.6.4 视联网体系结构505

5.7 水利信息传输网507

5.7.1 水利传输网定位507

5.7.2 传输网建设目标507

5.7.3 建设范围与策略508

5.7.4 传输网体系结构508

5.8 基础设施公用平台509

5.8.1 基础设施共用平台定位509

5.8.2 基础设施平台建设目标510

5.8.3 基础设施平台建设策略510

5.8.4 基础设施平台体系结构510

5.9 数据资源管理平台512

5.9.1 数据管理平台定位512

5.9.2 数据管理平台结构512

5.9.3 数据资源组织方案513

5.9.3.1 水利数据资源库513

5.9.3.2 水利数据仓库514

5.9.3.3 水利元数据库516

5.9.3.4 数据资源组织518

5.9.4 数据资源汇聚共享519

5.9.4.1 数据资源汇聚交换519

5.9.4.2 数据资源应用服务521

5.9.5 数据资源更新维护521

5.10 资源共享服务平台522

5.10.1 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定位522

5.10.2 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目标522

5.10.3 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结构522

5.10.4 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特点523

5.10.5 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构建523

5.11 综合业务应用平台524

5.11.1 综合业务应用平台定位524

5.11.2 综合业务应用平台结构524

5.11.3 综合业务应用平台构建525

5.11.4 综合业务应用系统开发527

5.11.4.1 应用系统开发原则527

5.11.4.2 系统开发质量控制528

5.11.4.3 应用系统检验评测528

5.11.5 综合业务应用开发案例529

5.12 安全监控保障体系532

5.12.1 安全监控体系架构532

5.12.2 安全监控保障对象533

5.12.2.1 网络安全体系533

5.12.2.2 平台安全体系534

5.12.2.3 应用安全体系535

5.12.3 安全监控管理中心535

5.13 建管运维保障体系536

5.13.1 建管运维体系内涵536

5.13.2 政策法规保障措施536

5.13.3 机制体制保障措施537

5.13.4 统一技术标准规范537

5.13.5 加强项目建设管理538

5.13.6 增强运行维护能力538

5.13.7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538

5.14 近期主要建设任务539

5.14.1 近期发展目标539

5.14.2 主要建设任务539

5.14.3 公用基础设施541

5.14.3.1 水利通信骨干网络541

5.14.3.2 省级信息网络中心544

5.14.3.3 全省水利数据中心544

5.14.3.4 水利应用服务中心544

5.14.3.5 全省水利视联网络544

5.14.3.6 水利电子政务系统545

5.14.4 应用开发重点545

5.14.4.1 防汛抗旱智能化应用545

5.14.4.2 水资源监控调度管理547

5.14.4.3 民生水利智慧化服务548

5.14.4.4 水保生态信息化管理551

5.14.5 项目实施导则552

参考文献554

后记55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