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分布规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分布规律
  • 杨俊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138013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228页
  • 文件大小:72MB
  • 文件页数:245页
  • 主题词:含油气盆地 石油天然气地质 鄂尔多斯高原(学科: 含油气盆地 学科: 石油天然气地质 学科: 研究) 鄂尔多斯高原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分布规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构造演化1

第一节 地质构造格架1

一、古地理、古构造变迁与盆地的形成1

二、地壳结构与构造6

三、结晶基底19

第二节 周边构造体系对鄂尔多斯盆地的作用与影响23

一、西缘冲断、推覆构造带的掩冲、扭动作用23

二、南缘秦岭造山带的俯冲翘升作用28

三、东缘山西地块的块断扭动作用31

四、北缘阴山断褶带的翘升、伸展作用32

第三节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33

一、中、晚元古代拗拉谷阶段34

二、早古生代浅海台地阶段34

三、晚古生代滨海平原阶段35

四、中生代内陆盆地阶段36

五、新生代盆地周边断陷阶段37

第二章 鄂尔多斯盆地的盆地类型、构造区划及地热场39

第一节 盆地类型39

一、盆地边界39

二、盆地类型39

第二节 盆地构造区划48

一、伊盟隆起48

二、西部冲断构造带51

三、天环坳陷53

四、中央古隆起54

五、陕北古坳陷56

六、晋西挠褶带58

七、渭北挠褶带59

第三节 鄂尔多斯盆地地热场60

一、今地温场60

二、古地温梯度及地热事件70

第四节 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天然气地质基本特征84

一、坳陷复合性84

二、沉积旋回性85

三、构造两重性85

四、成藏整合性85

第三章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古地貌披盖河道砂油田成藏机理及分布规律86

第一节 地质认识与工业油气的发现86

一、对侏罗系的地质认识86

二、侏罗系古地貌披盖河道砂油区的发现89

第二节 侏罗系古地貌披盖河道砂油区成藏机理及分布规律94

第三节 侏罗系古地貌披盖河道砂油藏序列97

一、坡系前缘类97

二、丘陵围翼类100

三、平原台地类101

第四节 侏罗系古地貌披盖河道砂油田的地质勘探方法101

一、划准印支期侵蚀面,研究披盖构造101

二、复原古地貌,分析油气藏序列101

三、按沉积体系对比地层,确定储集体连片程度102

四、应用综合地质研究成果制定油气勘探部署,抓紧随钻地质分析提高钻探效果102

五、搞好油藏地质类比,确定重点钻探靶区102

第四章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内陆湖泊三角洲油气田富集因素及分布规律104

第一节 延长组沉积环境及其湖泊三角洲沉积与油气的关系104

一、延长组沉积环境104

二、延长组湖泊三角洲与油气富集的关系105

第二节 上三叠统延长组油气区108

一、三延浅油层亚区108

二、两河浅油层亚区113

三、安塞、吴旗、靖边、定边中深油层亚区115

第三节 延长组低渗透砂岩油层的地质特征122

一、低渗透油气藏分布的普遍性122

二、延长组低渗透砂岩储集体的地质特征123

第四节 延长组内陆湖泊三角洲油田的勘探方法及其成藏规律127

一、延长组内陆湖泊三角洲油田的勘探方法127

二、延长组内陆湖泊三角洲油田的成藏规律128

第五章 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天然气田的地质条件及其分布规律130

第一节 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天然气的发现130

一、天然气地质勘探回顾130

二、综合勘探工作131

三、主要地质认识132

第二节 上古生界煤系天然气田134

一、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地质条件135

二、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田150

第三节 下古生界奥陶系顶面海相碳酸盐岩风化壳古潜台岩溶型天然气田——中部大气田的地质特征156

一、双源混源气157

二、陕北古拗陷的奥陶系盐膏沉积是区带性遮挡因素159

三、往复式的天然气运聚场159

四、云坪相风化壳岩溶储集体160

五、古潜台与古潜沟相配套的隐蔽圈闭161

第六章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综合勘探历程、方法与技术163

第一节 油气综合勘探历程163

一、石油勘探初始阶段(1907~1949年)163

二、现代油气综合勘探阶段(1950~1982年)164

三、油、气协调发展阶段(1983年以来)167

四、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的启示169

第二节 油气综合勘探方法及配套技术172

一、有主有从的油气综合勘探模式172

二、有的放矢的油气综合勘探技术174

三、有张有弛的油气综合勘探节奏197

第七章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方向及其地质领域199

第一节 油气地质勘探思路199

一、把握盆地天然气“四双”地质特点200

二、正视低渗透储集体的油气勘探现实202

三、牢固树立油气勘探人员求实创新的哲理素质202

四、坚持地质理论与先进技术紧密结合的油气综合勘探方法203

第二节 天然气勘探地质领域203

一、盆内隐蔽型气藏204

二、深盆气藏209

三、西缘冲断构造带复合气藏210

第三节 石油勘探地质领域210

一、侏罗系石油勘探210

二、三叠系石油勘探211

第八章21世纪石油天然气地质学展望213

第一节 从人类能源构成发展趋势看石油、天然气能源的战略地位213

第二节 石油地质学的科学定位216

第三节 从地球科学争鸣中汲取发展石油天然气地质学的科学营养216

第四节21世纪中国石油天然气地质学展望218

一、沿着“充实、完善、提高、创新”的方向发展石油、天然气地质科学218

二、将含油气沉积盆地分析列为石油、天然气地质学的研究重点219

三、强化油气圈闭研究221

四、重视理论与技术间的反馈,使之成为石油、天然气地质学腾飞的双翼224

五、抢占“数字地球”这一全球化制高点226

参考文献22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