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音乐批评导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音乐批评导论
  • 冯效刚著 著
  • 出版社: 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 ISBN:7539621508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298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1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音乐批评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批评是发展的历史必然1

第一节 音乐批评的产生1

音乐批评应运而生1

罗希利茨与《音乐通报》3

莱尔史塔勃与《柏林日报》4

第二节 音乐批评的繁荣5

文学领域的音乐批评家6

作曲家走上批评舞台8

专业批评家的代表:汉斯立克11

恩格斯:辩证唯物主义的批评家12

批评显示出进步态度14

柴可夫斯基:为发展民族音乐文化不遗余力16

朗格:将音乐置于“大文化”背景中17

音乐文学家高尔基19

第三节 中国的音乐批评20

政论中的乐评21

“唯乐不可以伪”23

音乐批评在政治运动中25

第四节 寻觅科学的话语26

充满理性的方法26

乐评面对两种人28

自审与超越29

第一章 音乐批评的传统与现代困境31

第一节 正确的批评观31

观念32

概念34

内涵35

“点金术”37

第二节 价值评判的依据40

描述与解释40

客观与实证42

文艺意识倾向45

社会意识倾向48

第三节 深入的审美体验50

“入”与“出”50

欣赏的魅力51

感受、感染和理性探究52

迷失54

第四节 音乐批评的话语偏差54

理论的实验场55

沉重的理论叹息57

边缘话语的介入58

呓语的影响59

困境与突围60

不可推卸的职责62

第二章 音乐批评的功能64

第一节 批评的功能64

乐评是向导65

“偏嗜”与“口味”67

反馈的作用68

音乐家的对话70

李斯特的赏识72

第二节 重建音乐文化73

音乐的文化功能74

引导、传播文化77

改造、重构文化78

承受生命之重79

文化整合的追求80

第三节 批评的责任82

向艺术家负责82

乐评的两种态度83

乐评的责任85

第四节 批评:导向与审美作用87

审美心理导向87

引导人性回归88

对音乐形态的“透析”90

第三章 音乐批评的标准93

第一节 为批评正名93

批评不是信口开河93

“圈子”与偏见95

主观性不是随意性97

批评的客观规律性98

莫衷一是的批评观99

第二节 批评的品格102

音乐现象的理性把握102

“批评即表现”吗?104

音乐批评的科学性105

第三节 音乐批评的思想标准106

宽容是可贵的科学态度106

社会与历史的发展要求107

从“杨白劳”说起109

《茶馆》的启示111

从《龙的传人》到《同一首歌》113

第四节 音乐批评的艺术标准114

生动与鲜明114

深刻与真实116

艺术贵在创新117

独特的个性118

创新与猎奇120

可惜的布佐尼120

民族传统与民族风格122

借鉴不是生吞活剥123

第四章 音乐批评的过程127

第一节 准备——批评的基础127

科学准备127

文化准备128

专业准备129

生活准备131

批评家最好要有广博的知识133

第二节 提出论题——批评的思考134

发现问题134

兴趣、爱好与知识结构136

论题不同于问题137

对现实的积极的反应138

对历史的深入探索140

论题“出新”143

扬长避短选论题144

第三节 鉴赏——批评的起点145

听觉的世界145

感性直觉147

深入体验149

理性思索151

第四节 批评的总体性把握153

总体上把握对象153

感情的诱导155

李凌的观察156

浓情浸润下的理性判断158

生命与情感161

第五章 音乐批评的话语空间161

第一节 生命的主题161

哲学品格164

逻辑与真实166

主题逻辑168

第二节 音乐内涵中的批评内容171

声音动态组合的可批评性172

音色与表意评价174

音乐表情内涵的阐释176

音响结构叙述的审美观照179

第三节 音乐批评的超越意义182

艺术内涵的阐释182

深层意义的挖掘184

批评与“世俗神话”中的人187

第六章 音乐批评的类型189

第一节 多元角度的切入189

分析的法则190

艺术背景的主体审视191

多视角的主体关照193

第二节 解析“元素”195

“音乐本体”分析195

细读(Eloise reading)197

范文分析199

第三节 感受、理解和深度的考察201

舒曼曾这样说202

以感情为诱导203

贴近作品观察204

整体性把握206

发现人207

立体化考察209

第四节 创造性发现210

在比较中发现211

在感受中发现212

在拓展中发现213

在反馈中发现215

第七章 音乐批评的方法218

第一节 框架的核心218

科学方法219

批评的实质220

两种音乐批评观221

诗人和哲人222

第二节 科学方法的内涵224

客观公允的立场224

理据充分的见解226

开启心智的“磨刀石”227

有的放矢的读解228

探索符合音乐艺术规律的科学道路229

第三节 探索性思维232

发散与辐合232

多维与立体234

追溯与跟踪237

宏观与微观239

占有充分的材料242

参照、分析他人的批评245

“点”的集中246

整合透视247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在音乐批评领域249

巨人的询唤249

恩格斯对歌德的批评251

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基本观点253

开放的系统257

第八章 音乐批评的个性与权威260

第一节 个性化表征260

人的个性与批评个性261

独异的审美眼光262

自我独享的印象263

个性化批评风格264

第二节 个性化、艺术化的论析267

批评个性化的表征267

砂里寻金268

凝神体味269

匠心独运270

批评的艺术化271

形象生动272

张扬个性274

批评的效果275

第三节 批评的说服力276

权威性277

公正性278

可读性279

批评家的素养281

第四节 呼唤权威283

权威乐评的三大要素284

情感与精神的互动286

开放的胸襟287

超越自我288

权威的推进作用289

结语:建构心际之桥290

锐进的批评292

高尚的事业293

主要参考文献295

后记29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