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 增订本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胡太春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东方出版社
- ISBN:750608256X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796页
- 文件大小:51MB
- 文件页数:447页
- 主题词:新闻学-思想史-中国-近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 增订本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第一章 中国近代新闻思想的孕育期——新教传教士来华与近代中国的“新报”出现7
第一节 清帝国在近代国际世界中9
一、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与英国东印度公司殖民扩张9
二、清王朝“一口通商”对外贸易体制坍塌12
三、中西文化由欣赏互读,逆转到西方对东方“假死人”的欺凌宰割15
四、清帝国的出版与传媒19
第二节 马礼逊和他的传教士伙伴办起了最早的“新报”期刊27
一、马礼逊和他的传教士伙伴27
二、中文月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办刊宗旨31
三、《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办刊特点与社会影响36
四、英文季刊《印中搜闻》和英文月刊《中国丛报》42
第三节 郭实腊和中文月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52
一、郭实腊其人52
二、《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办刊宗旨54
三、《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办刊特点和社会影响61
第四节 麦都思和香港刊行的中文月刊《遐迩贯珍》71
一、麦都思在中国71
二、香港中文月刊《遐迩贯珍》的办刊宗旨74
三、《遐迩贯珍》的办刊特点和社会影响81
第五节 伟烈亚力在上海刊行中文月刊《六合丛谈》97
一、伟烈亚力在中国97
二、上海中文月刊《六合丛谈》的办刊宗旨99
三、《六合丛谈》的办刊特点和社会影响106
第二章 中国近代新闻思想的孕育期——鸦片战争至洋务新政“新报”各种形态和国人对其功能的思索119
第一节 从“医瞑眩”到洋务新政121
第二节 林则徐《澳门新闻纸》与魏源《海国图志》127
一、林则徐和《澳门新闻纸》127
二、魏源“医瞑眩”的“夷情备采”主张132
第三节 洪仁玕对太平天国新闻业的设想139
一、洪仁玕和《资政新篇》139
二、洪仁玕的“新闻篇”主张141
第四节 王韬的新闻思想146
一、王韬和《循环日报》146
二、王韬的办报主张152
第五节 洋务新政中的《中西闻见录》158
一、京师同文馆和丁韪良158
二、《中西闻见录》的办报思想和社会影响162
第六节 洋务新政中江南制造局翻译馆172
一、徐寿、傅兰雅173
二、翻译馆的译书活动177
第七节 洋务新政中的《西国近事》180
一、《西国近事》创办宗旨181
二、《西国近事》办刊特色与社会影响186
第八节 上海格致书院和科技月刊《格致汇编》197
一、《格致汇编》创刊思想198
二、《格致汇编》办刊特色与社会影响202
第九节 洋务新政中的《万国公报》210
一、《万国公报》和中西报人群体210
二、早期《万国公报》(1874—1883)219
三、广学会时期的《万国公报》(1889—1907)235
四、《万国公报》宣传特点与影响240
第十节 洋务派的开“民知”思想和殖民者的双重历史使命251
一、洋务派开“民知”思想251
二、殖民者的双重历史使命256
第三章 中国近代新闻思想的萌发期——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关于报刊是耳目喉舌思想的提出261
第一节 近代国人办报第一次高潮263
第二节 第一次办报高潮前夜的郑观应268
一、郑观应和《盛世危言·日报》269
二、郑观应对日报的认识273
第三节 康有为“托古改制”维新变法的办报思想279
一、孔教“路德”:向西方学习的先进中国人280
二、破壅塞,开风气,为变法开路:发挥“会”“报”“学校”的组织宣传作用289
三、崇国体、广一律:规划理想政治王国中的官报和报律296
第四节 新发现1895年北京强学会筹办者仿办的《万国公报》302
一、1895年朝野两股维新思变力量交集:北京强学会筹办者仿办《万国公报》302
二、刊登在仿办的《万国公报》十八号上的《报馆考略》308
三、《报馆考略》在维新派新闻思想发展链条中的地位313
第五节 严复“通中外之故”的办报思想317
一、严复和《国 闻报》317
二、进化论改变了一代报人的哲学观念319
三、“通中外之故”的办报主张322
四、复杂矛盾的文风观326
第六节 谭嗣同“通上下之情”的办报思想330
一、谭嗣同和《湘报》《湘学报》330
二、“通上下之情”的办报主张332
三、谭嗣同办报思想的特色336
四、《报章文体说》是近代新闻文体第一次变革的理论呼喊340
第七节 梁启超“去塞求通”的办报思想346
一、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办报主张产生的背景347
二、“去塞求通”的办报主张352
三、“时务文体”是近代新闻文体第一次变革的具体实践355
第四章 中国近代新闻思想的发展期——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关于报刊是社会舆论机关思想的形成361
第一节 近代国人办报第二次高潮363
第二节 代表资产阶级上层的梁启超办报理论370
一、1899至1903年梁启超办报思想产生的历史原因372
二、梁启超的报纸性质职能说与宣传方法论377
三、1899至1903年梁启超办报思想在新闻实践中的体现383
四、“时务文体”臻于成熟的阶段385
五、1903至1911年梁启超对报刊业务进行的革新390
六、梁启超的舆论观395
七、1899至1911年梁启超办报理论的特色401
第三节 代表资产阶级中下层的孙中山等人的新闻理论406
一、1903年以前孙中山的办报思想408
二、孙中山革命理论的成熟使他的办报思想走向深刻412
三、1903年以后孙中山的办报理论416
四、1903年以后孙中山办报理论的特色426
五、辛亥革命前革命派其他报刊和报人的办报思想429
第四节 章太炎的办报思想436
一、1903年以前章太炎办报思想尚未突破维新派的藩篱438
二、1903至1912年章太炎办报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440
三、1903至1912章 太炎的办报思想是革命派中的一朵奇葩442
四、1903至1912年章太炎办报思想的特色448
五、进步与保守参半的文风观452
第五节 《申报》回归国人前后的办报思想458
一、美查和申报馆里的中国人458
二 早期《申报》宣扬在中国创办“新报”的好处461
三、《申报》重视新闻报道的办报主张464
四、《申报》重视广告业务的办报主张470
五、革命高潮对《申报》办报思想的冲击472
六、《申报》回归国人之后的办报主张474
第六节 辛亥革命之前英敛之的办报思想479
一、英敛之与《大公报》479
二、《大公报》的办报思想484
第七节 日人《新闻学》中译本1903年在沪出版502
一、日本松本君平《新闻学》中译本国图藏本502
二、日本松本君平《新闻学》中译本在沪出版背景508
三、日本松本君平《新闻学》中译本对中国新闻界的影响510
第八节 汪康年的民间办报思想515
一、和康有为同一时期主张开会、办报515
二、创新日报“版面体裁”,参与组织中国早期国际新闻通讯社518
三、旧式《京报》的革新者527
第五章 中国近代新闻思想的总结期——“五四”运动前“言论独立”思想提出和新闻学专著出现537
第一节 近代中国工人报刊产生的前夜539
第二节 近代中国新闻立法545
一、清末新闻出版立法545
二、民国报律之争和孙中山、章太炎的新闻立法思想551
第三节 梁启超的“言论独立”思想555
一、梁启超“言论独立”思想的提出556
二、梁启超“言论独立”思想的困惑561
第四节 英敛之晚年的办报思想566
一、“言论独立”的捍卫者566
二、宣传宗教信仰自由,主张思想自由573
三、爱国自主的宗教观和唯心与唯物的二元论577
第五节 黄远生的自由主义新闻思想584
一、黄远生的新闻思想及其特色584
二、“近世文体”的提倡者592
第六节 史量才主持《申报》时的办报思想601
一、史量才与《申报》结缘601
二、史量才的“史家精神”办报思想603
三、史量才办报思想的实践610
四、史量才办报思想的遭遇616
第七节 徐宝璜和《新闻学》619
一、徐宝璜的《新闻学》619
二、《新闻学》的主要内容621
第八节 邵飘萍和《实际应用新闻学》627
一、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627
二、《实际应用新闻学》的主要内容630
三、邵飘萍的《新闻学总论》635
第九节 戈公振和《中国报学史》639
一、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639
二、《中国报学史》的历史地位642
三、戈公振的《新闻学》647
结语653
附:关于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史前期的三个问题661
一、古代民主思想对中国近代新闻思想的影响663
1.书与士人664
2.史家精神673
3.行人采风682
4.舆人之诵690
二、邸报:封建皇权社会官办传媒的演变696
1.邸报产生与唐朝邸报制度696
2.统一“朝报”与宋代文官队伍建设700
3.邸报:士大夫议政平台与“直言…“敢言”705
4.明朝邸报汇编本《万历邸钞》709
5.南明《弘光实录钞》713
三、民间报房:专制政权下变形了的民办传媒720
1.“小报”的出现与流行720
2.“新闻”概念的提出725
3.明朝民间报房合法化——朝报与民间报房坊刻并行729
4.市场需要:《急选报》的刊行736
5.政治诉求:《诏狱惨言》和《天变邸抄》的传抄坊刻744
6.新发现的清咸丰年间民间报房出版物759
《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初版后记773
《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再版后记775
《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增订本)后记778
大事年表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