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流人史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流人史 上
  • 李兴盛著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ISBN:7207095022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1086页
  • 文件大小:163MB
  • 文件页数:112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流人史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编 流放制度没有产生时期——先秦时代的中国流人39

第一章 古史传说话流人——帝舜时“三凶”之流放39

第二章 夏代的流人42

第三章 商代的流人44

第四章 西周时代的流人47

第五章 春秋时代的流人49

第一节 千古艰难唯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入楚无言之息妫50

第二节 妻衣褐兮为婢,夫去冕兮为奴——卧薪尝胆之勾践夫妇51

第六章 战国时代的流人55

第一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之两次放逐57

第二节 私通太后叛嬴政——缪毐与吕不韦谋叛案中的流人64

第三节 易水荆卿去,辽河太子来——燕太子丹质于秦及其抗秦66

第二编 流放制度初步形成与产生时期——秦至两晋十六国时代的中国流人第一章 秦代的流人73

第二章 西汉时代的流人(附新代)78

第一节 西汉的建立及其对边疆的经营78

第二节 西汉时代流人概况80

第三节 彭越及刘氏诸王的流徙87

第四节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贾谊之贬谪长沙89

第五节 不是云中传雁信,谁知海上牧羊人——苏武牧羊北海边93

第六节 西汉王朝经营西南地区的历史见证——张光远徙古夜郎97

第七节 早期的东北流人100

第八节 其他几位流人101

第三章 东汉时代的流人107

第一节 东汉的建立及其对边疆的经营107

第二节 东汉时代流人概况109

第三节 外戚与宦官斗争中的流人115

第四节 后妃斗争中的流人121

第五节 党锢之祸中的流人123

第六节 第五种之流徙及逢侠被救127

第七节 旷世逸才乘塞守烽——蔡邕髡钳徙朔方129

第八节 蔡女昔造秋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蔡琰没于南匈奴133

第四章 三国时代的流人138

第一节 三国的形成及趋向统一的分裂138

第二节 三国时代流人概况139

第三节 生无可与语,死以青蝇为吊客——虞翻以狂直远徙交州141

第四节 万里流离,死生共之——秦旦等人的使辽与被徙143

第五节 鲁王孙霸与太子孙和争夺储位中的流人146

第六节 魏国的东北流人148

第七节 蜀国的几位流人149

第八节 吴末帝孙皓一朝的流人151

第五章 两晋十六国时代的流人155

第一节 两晋十六国时代的政治形势155

第二节 两晋十六国时代流人概况156

第三节 晋代的一组东北流人159

第四节 咄咄书空之殷浩162

第五节 窦滔被徙与苏蕙寄诗163

第六节 东宫谪卒大起义164

第七节 苻阳与王皮之远徙165

第三编流放制度正式确立、完全形成时期——南北朝至明代的中国流人169

第一章 南北朝时代的流人169

第一节 南北朝的形成与政治形势169

第二节 南北朝时代流人概况171

第三节 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谢灵运祖孙的两次远徙177

第四节 祸福本无兆,性命归有极——宋彭城王义康与文帝斗争中的流人182

第五节 达士逢谗,则英才灭耀——南朝其他几位以语言或文字获罪的流人185

第六节 北魏反对孝文帝迁都案中的流人188

第七节 盛称无佛,朝野喧哗——范缜之流徙广州189

第八节 昵近凶狡,疏远忠良——崔季舒等谏阻后主巡幸晋阳案中的流人191

第九节 南北朝其他流徙人员表193

第二章 隋代的流人201

第一节 隋朝的建立及其对边疆的经营201

第二节 隋代流人概况203

第三节 柳述与元岩之远徙206

第四节 杨广争夺帝位斗争中的流人207

第五节 我国第一个可以考知姓名的海岛流人211

第六节 私议得失,被诬诽谤——贺若弼、高颎之被杀及其亲属徙边212

第七节 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薛道衡家属之远徙213

第八节 杨玄感反隋斗争中的流人215

第九节 隋代其他流人简表218

第三章 唐代的流人221

第一节 唐朝的建立及前后两期的政治形势221

第二节 唐代流人概况222

第三节 唐代初期的流人229

第四节 武则天临朝称制初期的流人230

第五节 张易之兄弟擅权前后的流人240

第六节 韦后擅权与张柬之等五王之远徙247

第七节 安史之乱中的流人250

第八节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长流夜郎的李白255

第九节 只缘汲黯好直言,遂使安仁却为掾——杜甫之贬官华州268

第十节 酷吏中的流人274

第十一节 地远心难达,天高谤易成——两次贬谪之刘长卿277

第十二节 芳草伴人还易老,落花随水亦东流——李嘉祐之多次贬谪283

第十三节 贾生只是三年别,独自无才已四年——顾况贬谪饶州289

第十四节 天涯忧国泪,无日不沾襟——戎昱之贬辰州293

第十五节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永贞革新及柳宗元之两次贬徙295

第十六节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之多次贬逐(附韦执谊等)309

第十七节 十年蹭蹬为逐臣,鬓毛白尽巴江春——李涉之多次贬逐319

第十八节 衡岳新摧天柱峰,士林憔悴泣相逢——吕温贬谪道、衡二州325

第十九节 李吉甫受讦案中的流人——窦群、羊士谔之多次贬谪331

第二十节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元稹之两次贬逐337

第二十一节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之贬江州344

第二十二节 心为西靡树,眼是北流泉——令狐楚之贬谪352

第二十三节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之两次流徙354

第二十四节 风雨瘴昏蛮日月,烟波魂断恶溪时——万古良相与一代伟人李德裕363

第二十五节 其他重要流人372

第四章 五代十国时代的流人401

第一节 五代十国时代的政治形势401

第二节 五代十国流人概况402

第三节 封章才达冕旒前,黜诏俄离玉座端——前蜀张道古的两徙茂州404

第四节 后唐二宰相的三次贬谪406

第五节 家临泾水隔秦川,来往关河路八千——后晋熊皦的亡命山中406

第六节 三谏不从为逐客——南唐徐铉的两次流徙407

第七节 南唐保大党争中的流人410

第八节 南唐文字狱案中的流人412

第九节 最早的一组北方海岛流人414

第五章 宋代的流人417

第一节 两宋的建立与政治形势417

第二节 两宋流人概况419

第三节 问君能有几多愁?一江春水向东流——日夕以泪洗面的李后主426

第四节 众口铄金,蔓草萦骨——秦王廷美谋逆案与卢多逊之流徙431

第五节 枯竹生笋迎归葬——寇准贬死雷州436

第六节 今到崖州事可嗟,梦中常若在京华——丁谓贬谪崖州440

第七节 忽从天上谪人间,知向山州住几年——王禹偁三次贬谪444

第八节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之多次贬谪453

第九节 经年迁谪厌荆蛮,唯有江山兴未阑——欧阳修之贬夷陵458

第十节 千古名楼话名文——滕宗谅谪守巴陵郡462

第十一节 何人此路得生还——张舜民之多次贬谪465

第十二节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之三次贬谪(附苏过)469

第十三节 获罪清时人共憎,龙川父老尚相寻——苏辙之远谪(附巢谷)492

第十四节 车盖亭诗案及蔡確的贬死495

第十五节 白发坐钩党,南迁海濒州——秦观之南徙499

第十六节 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黄庭坚之多次流徙507

第十七节 年将半百两鬓华,谪官憔悴来天涯——张耒贬谪黄州516

第十八节 山犹故险水犹奔,无复前年溅泪痕——晁补之贬谪信州522

第十九节 身闲爱物外,趣逸谐心赏——宋代理学奠基者程颐之贬窜涪州526

第二十节 既盲难引望,垂老易悲伤——范纯仁之贬居永州530

第二十一节 改革与保守两派斗争中以文字获罪的几个流人536

第二十二节 “六贼”中的流人545

第二十三节 痛为黎民惜,谁扶大厦倾——李纲之流海外547

第二十四节 气作山河壮本朝——赵鼎之流海外553

第二十五节 天忽崩兮骨欲折,心糜溃兮目流血——张九成之贬大庾559

第二十六节 区区万里天涯路,野草荒烟正断魂——胡铨之流海外(附王庭珪等)566

第二十七节 已过梅岭更南征——李光之流海外575

第二十八节 获罪皆文字,抗金成谤讪——秦桧专政前后的其他流人581

第二十九节 生前免见焚书祸,死后重刊党籍碑——韩侂胄专政时期的流人586

第三十节 霅川之变加诗案,也使多人瘴地行——史弥远专政时期的流人593

第三十一节 只知事去身宜去,岂料人亡国亦亡——丁大全、贾似道擅权时期的流人600

第三十二节 一寸蜡丸凭寄雁,明年春尽竟生还——雁足传书话郝经607

第六章 辽代的流人614

第一节 辽朝的建立与流人概况614

第二节 第一个亡国之君向东北的流徙619

第三节 马胤卿之流徙东北621

第四节 李胡、喜隐父子的叛乱与流徙622

第五节 国破家亡一身存——李芳仪流离绝域623

第六节 耶律乙辛擅权前后的流人624

第七节 萧岩寿与耶律孟简之流徙(附耶律常哥)627

第八节 谁知天雨露,独不到孤寒——以语言与文字获罪之流人王鼎与李万629

第七章 金代的流人631

第一节 金朝的建立与灭辽、灭宋631

第二节 金代流人概况632

第三节 花城人去今萧瑟,春梦绕胡沙——饮恨塞外的徽、钦二帝(附天祚帝)636

第四节 飘然一身逐胡儿,被驱不异犬与鸡——一组被掠至北方的弱女子666

第五节 前后十一年,拘囚心似铁——王伦之拒仕金廷669

第六节 魂消雪窖,泪洒冰天——朱弁之使金被留672

第七节 是非留与后人传——宇文虚中之使金被杀疑案677

第八节 雪窖冰天十五年——洪皓与张邵之使金被留680

第九节 国破家亡,正气长存——其他使金被扣留之宋使691

第十节 绝塞乱山围古驿,他时说着也愁人——伪齐皇帝刘豫的流徙697

第十一节 田珏党案中的流人698

第十二节 承安党争及周昂之贬谪702

第八章 元代的流人705

第一节 元朝的建立及其对边疆的经营705

第二节 元代流人概况707

第三节 雪深沙碛王嫱怨,月满关山蔡琰悲——汪元量、宋恭帝与王昭仪之北徙(附谢后与全后)712

第四节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之视死如归724

第五节 滨死孤臣雪满颠,冰毡啮尽偶生还——家铉翁流徙十九年729

第六节 一批特殊类型的流人732

第七节 陈韶孙与李谦亨734

第八节 文、明二帝争立及王仕熙之远谪735

第九节 伯颜、脱脱与哈麻之贬谪738

第十节 元代其他几位流人741

第九章 明代的流人744

第一节 明朝的建立及其对边疆的经营744

第二节 明代流人概况748

第三节 洪武朝的一组重要流人759

第四节 辽东虽云乐,不如早旋归——朱善与孙蕡之贬谪辽东766

第五节 十年戎马不离鞍,沙漠长城万里还——黎贞之贬戍辽东773

第六节 我国第一部流人诗选《沧海遗珠》中的云南流人778

第七节 一组涉外的特殊类型流人792

第八节 一落危途又几春,百忧交集未亡身——瞿佑之贬保安794

第九节 阿什哈达摩崖碑及其勒石者刘清798

第十节 去国孤然一老身,天涯何处避风尘——陈循充军铁岭802

第十一节 谩道归来心便了,天涯多少未归人——郭登之贬谪甘肃812

第十二节 梦中不识身犹系,又逐东风入紫宸——邹智之贬海滨818

第十三节 阳明遗迹瘴溪边——王守仁远谪龙场822

第十四节 “大礼议”案中的流人829

第十五节 千秋真快士,万里一孤臣——杨慎之万里投荒831

第十六节 八年九死霜前泪,万里孤臣塞上寒——“李福达狱”案中的东北流人841

第十七节 到处青山皆吾土——张居正“夺情”案中的流人848

第十八节 明代其他几位流人852

第十九节 神留宇宙的神仙流人张三丰863

第二十节 明代云南、贵州与西北流人简表866

第四编 流放制度由顶峰趋向废止时期——清代的中国流人885

第一章 清朝的建立及其对边疆的经营885

第二章 清代中国流人的概况与特点890

第一节 清代的遣戍制度890

第二节 清代流人数量之众893

第三节 清代流人戍所之广896

第四节 清代流人史之分期902

第三章 明清两朝战争时期(1618—1644年)904

第一节 清代第一批流人904

第二节 风疾草自劲,岁寒松愈苍——清代第一批流人中的第一人——张春908

第三节 清廷官员流放第一人——祝世昌之流徙席北910

第四章 辽东经济再建时期(1644—1668年)912

第一节 辽东之再建与流人概况912

第二节 流人之类型917

第三节 异域埋香兮红颜薄命——一组被掠北去的弱女子924

第四节 白山黑水愁孤衲,国破家亡老逐臣——释函可与“冰天诗社”及有关诸人927

第五节 霜封玉匣残经在,月冷瑶琴雅奏难——冰天诗社中的两位道士934

第六节 史留忠愤疏,天丧老成人——与释函可有关之辽东流人941

第七节 洛下真儒踵孟子,翰墨直闻泗水香——思想家、教育家与诗人郝浴之贬辽东948

第八节 魂归故国车千里,月上茅檐雪万家——吴达与齐岳之流徙铁岭958

第九节 生事已同填海鸟,壮怀休说化溟鱼——清代宁古塔第一个流人陈嘉猷960

第十节 郑芝龙之流徙宁古塔963

第十一节 鸭绿江边寒月小,黄龙府外晚云昏——北闱科场案及陆庆曾等人的遣戍964

第十二节 万里弟兄存殁感,三年儿女别离情——孙旸之遣戍尚阳堡972

第十三节 积雪残书灯烬寒,妻孥拥被话艰难——南闱科场案及桐城方氏的第一次流徙塞外979

第十四节 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吴兆骞遣戍宁古塔997

第十五节 诏书切责罢三公,千里驱车向大东——陈之遴、徐灿夫妇之遣戍辽东1014

第十六节 河南闱科场案及黄鈊、丁澎之遗戍1027

第十七节 塞外山川姓氏稀,经君题咏倍生辉——张缙彦之流徙与“七子诗会”1034

第十八节 台州“抗粮”案中的流人1044

第十九节 浙东通海案与祁班孙、李兼汝之遣戍1046

第二十节 万里冰霜出塞行——杨越、杨宾父子之出塞1051

第二十一节 榆关双泪女贞歌——戴研生之流徙及其与琴娘的传奇1058

第五章 反击沙俄入侵时期(1669—1689年)1062

第一节 东北主要社会矛盾的转化及流人概况1062

第二节 籍削寄名归卒伍,魂销凭梦返家园——“三藩之乱”与陈梦雷、李棠之遣戍1068

第三节 蔡毓荣远戍与何世澄从行1078

第四节 其他几位流人108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