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https://www.shukui.net/cover/42/34626297.jpg)
- 芮明杰,富立友,陈晓静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9071153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00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218页
- 主题词:国际市场-市场竞争-经济评价-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1.1 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
1.2 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应用现状2
1.2.1 国外的实践2
1.2.2 国内的实践4
1.3 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面临的产业发展新趋势6
1.3.1 趋势一:产业模块化6
1.3.2 趋势二:产业融合化9
1.3.3 趋势三:产业生态化11
1.4 本书的主要内容13
第二章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内涵及理论基础15
2.1 产业国际竞争力及其相关概念15
2.1.1 产业的概念15
2.1.2 产业分类的标准16
2.1.3 竞争、竞争力的概念及层次划分18
2.1.4 国际竞争力22
2.1.5 产业国际竞争力24
2.1.6 不同层次的竞争力之间的关系25
2.2 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的分析26
2.2.1 理论经济学中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26
2.2.2 国际经济学中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28
2.2.3 管理经济学中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29
2.3 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30
2.3.1 比较优势理论30
2.3.2 竞争优势理论31
2.3.3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33
2.3.4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33
2.3.5 产业集群理论34
第三章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37
3.1 关于产业国际竞争力决定因素的观点综述37
3.1.1 波特(1990)的钻石模型37
3.1.2 IMD与WEF的竞争力评价40
3.1.3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工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42
3.1.4 国外其他重要文献的看法与评论43
3.2 产业国际竞争力因素的层次分析48
3.2.1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内在因素49
3.2.2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外在因素50
3.3 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51
3.3.1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及其相互关系51
3.3.2 产业国际竞争力决定因素分析框架的特征54
3.4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发展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55
3.4.1 产业发展的过程55
3.4.2 竞争力与经济增长的关系57
第四章 基于产业生态系统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模型构建59
4.1 产业生态系统59
4.1.1 生态系统的定义及构成59
4.1.2 产业生态系统的定义及构成60
4.2 产业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关联62
4.2.1 产业组织62
4.2.2 产业生态环境65
4.2.3 市场行为71
4.2.4 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71
4.3 产业生态系统的生态特征71
4.3.1 产业生态系统的有序性72
4.3.2 产业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性72
4.3.3 产业生态系统的开放性72
4.4 产业生态系统的演化机制72
4.4.1 演化机制之一:国际贸易73
4.4.2 演化机制之二:国际资本流动73
4.4.3 演化机制之三:技术与信息的跨国转移与传递75
4.5 产业生态系统对产业的影响机理分析75
4.5.1 产业关联效应76
4.5.2 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效应76
4.5.3 知识、网络因素影响77
4.5.4 政府作用81
4.6 构建基于产业生态系统的产业国际竞争力互动模型81
4.6.1 概念模型81
4.6.2 形成机理分析82
第五章 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分析90
5.1 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设计的目标与原则90
5.1.1 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设计目标90
5.1.2 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设计原则90
5.2 评价产业国际竞争力结果的指标92
5.2.1 评价比较优势的指标92
5.2.2 评价产业利润的指标97
5.2.3 评价外显性竞争力的指标98
5.2.4 生产率法98
5.2.5 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结果指标的评价99
5.3 评价产业国际竞争力形成过程的指标100
5.3.1 评价产业竞争能力的指标100
5.3.2 评价产业生态环境的指标105
5.3.3 评价竞争动力的指标106
5.3.4 产业国际竞争力形成过程的指标评价108
5.4 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与指标述评109
5.4.1 多因素综合评价指标无法穷尽所有方面109
5.4.2 RCA评价法没有考虑进口和国内市场因素110
5.4.3 正确评价产业国际竞争力应该选择的指标111
5.4.4 需要关注和有待解决的问题114
第六章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体系116
6.1 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主要范式116
6.1.1 WEF和IMD提出的竞争力分析公式117
6.1.2 波特的“钻石模型”117
6.1.3 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一般分析框架117
6.1.4 “三位一体”的中国产业竞争力模型117
6.1.5 本书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框架118
6.2 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的常用方法119
6.2.1 专家评价法119
6.2.2 经济分析法120
6.2.3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121
6.2.4 层次分析法121
6.2.5 模糊评价方法121
6.2.6 数理统计方法122
6.2.7 神经网络模型123
6.3 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过程中的具体定量方法123
6.3.1 指标权重确定的方法123
6.3.2 数据分类处理方法127
6.3.3 评价指标选择的方法130
6.3.4 复杂数据评价方法131
6.3.5 产业竞争力的比较方法137
6.4 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综合方法139
6.4.1 指标综合评价法140
6.4.2 竞争结果评价法141
6.4.3 标杆分析法141
6.4.4 全要素生产率模型142
6.5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147
6.5.1 指标的选取与建立147
6.5.2 具体评价指标的构建147
第七章 实证研究:中国汽车产业的竞争力现状150
7.1 汽车产业及全球汽车市场150
7.1.1 汽车产业的定义150
7.1.2 汽车产业的特性151
7.1.3 全球汽车市场概况151
7.2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演进154
7.2.1 初创时期154
7.2.2 成长时期155
7.2.3 全面发展时期155
7.3 中国汽车产业相关政策内容及方向157
7.3.1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157
7.3.2 汽车贷款管理办法158
7.3.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158
7.3.4 汽车产业“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发展目标159
7.4 中国汽车产业SWOT分析159
7.4.1 优势(Strength)159
7.4.2 劣势(Weakness)160
7.4.3 机会(Opportunity)162
7.4.4 威胁(Threat)162
7.5 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164
7.5.1 评价指标的初步选择165
7.5.2 评价指标的筛选167
7.5.3 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综合评价168
第八章 基于产业生态系统视角的中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的实证研究172
8.1 银行业生态系统172
8.1.1 产业生态系统的含义172
8.1.2 产业生态系统的生态特征172
8.1.3 银行业生态系统173
8.2 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173
8.2.1 相关文献回顾173
8.2.2 中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构建174
8.2.3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实证研究174
8.3 中国商业银行和外国银行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176
8.3.1 国内商业银行与国际领先银行的经营效率比较176
8.3.2 外国银行和中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比较177
8.4 制约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因素分析178
8.4.1 创新能力不足178
8.4.2 商业银行经营环境较差179
8.4.3 公司治理结构尚未真正实施到位179
8.5 启示和建议180
8.5.1 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鼓励创新180
8.5.2 培育信用市场,规范市场运作180
8.5.3 允许商业银行适度混业经营181
8.5.4 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181
附录 产业竞争力的新钻石模型183
参考文献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