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创新管理与企业成长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段利民编著 著
- 出版社: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645162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16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224页
- 主题词:企业管理-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创新管理与企业成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创新的本质1
1.1 创新的定义1
1.1.1 多样化的创新概念1
1.1.2 定义创新:创新=发明+商业化+创新扩散3
1.1.3 创新与创业4
1.2 发明、商业化与创新扩散4
1.2.1 发明4
1.2.2 商业化8
1.2.3 创新扩散10
1.3 创新的本质11
1.3.1 创新的本质是获取竞争优势11
1.3.2 创新的本质是破坏性颠覆11
1.3.3 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12
思考题12
案例分析13
第2章 创新的类型20
2.1 按照创新形式分类20
2.1.1 产品创新21
2.1.2 服务创新21
2.1.3 流程创新22
2.2 按照创新程度分类23
2.2.1 根本性创新23
2.2.2 渐进性创新25
2.3 按照创新层次分类26
2.3.1 模块创新26
2.3.2 架构创新28
2.4 其他创新分类方法29
2.4.1 熊彼特对创新类型的划分29
2.4.2 创新空间四维度模型29
思考题32
案例分析32
第3章 技术创新的基础理论38
3.1 技术长波理论38
3.1.1 技术的本质38
3.1.2 康德拉季耶夫长波周期39
3.1.3 长波周期的特点41
3.1.4 当前的长波周期42
3.1.5 长波周期的启示43
3.2 技术间断平衡理论44
3.2.1 间断平衡理论的起源44
3.2.2 技术间断平衡理论44
3.2.3 新进入者的间断平衡优势45
3.2.4 技术间断平衡理论的启示与局限性46
3.3 主流设计理论47
3.3.1 主流设计理论的基本观点47
3.3.2 主流设计出现的原因48
3.3.3 主流设计竞争案例48
3.4 技术吸收能力理论50
3.4.1 技术吸收能力定义50
3.4.2 技术吸收能力对创新的作用50
3.4.3 组织学习能力的影响因素51
3.4.4 技术吸收能力理论的启示51
思考题52
案例分析52
第4章 创新的源泉55
4.1 日益多样化的创新源55
4.2 科学技术知识创新源57
4.2.1 科学家与发明家57
4.2.2 有组织的公司研发活动58
4.3 用户需求创新源59
4.3.1 领先用户59
4.3.2 边缘用户62
4.3.3 “新兴市场”用户64
4.3.4 极端用户65
4.4 其他创新源66
4.4.1 模仿创新66
4.4.2 重组创新67
4.4.3 管制68
4.4.4 意外68
思考题69
案例分析69
第5章 创新的流程72
5.1 创新的一般流程72
5.1.1 研究与灵感73
5.1.2 开发73
5.1.3 设计75
5.1.4 市场评估76
5.1.5 工艺设计76
5.1.6 市场试验与中试77
5.1.7 全面生产与发布78
5.2 Rothwell五代创新流程模型79
5.2.1 技术推动模型79
5.2.2 需求拉动模型79
5.2.3 耦合模型80
5.2.4 集成模型80
5.2.5 网络模型81
5.3 开放式创新模型83
5.3.1 开放式创新的基本理念83
5.3.2 开放式创新兴起的原因84
5.3.3 开放式创新的实现途径84
5.3.4 开放式创新的优势与局限性86
思考题88
案例分析88
第6章 创新战略管理95
6.1 创新战略与企业成长95
6.2 战略与创新战略97
6.2.1 战略与公司战略97
6.2.2 创新战略要解决的问题98
6.2.3 创新战略与竞争优势100
6.3 常见创新战略104
6.3.1 外部商业化战略与渠道选择104
6.3.2 内部商业化战略与时机选择107
6.3.3 内部商业化战略与市场定位选择109
思考题111
案例分析112
第7章 创新资金管理119
7.1 创新资金及其特征119
7.1.1 创新资金的周期性特征119
7.1.2 创新周期不同阶段的融资渠道120
7.2 创新起步期的融资渠道122
7.2.1 3F融资:创立者家族和朋友122
7.2.2 资金自举122
7.2.3 政府资助124
7.3 创新成长期的融资渠道125
7.3.1 风险资本125
7.3.2 创业板上市130
7.3.3 银行133
思考题134
案例分析134
第8章 创新知识产权管理141
8.1 知识产权及其特征141
8.1.1 知识产权的发展历史141
8.1.2 知识产权的定义142
8.1.3 知识产权的特征142
8.2 主要的知识产权形式144
8.2.1 专利权144
8.2.2 著作权149
8.2.3 商标权151
8.2.4 商业秘密153
8.2.5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154
8.3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155
8.3.1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及其内容155
8.3.2 企业专利战略156
8.3.3 企业商标策略158
思考题158
案例分析159
第9章 创新组织管理162
9.1 创新意愿与领导力管理162
9.1.1 创新意愿162
9.1.2 领导力163
9.1.3 创新中的关键人物165
9.2 组织结构管理166
9.2.1 常见的组织结构类型及其对创新的影响166
9.2.2 机械性与有机性组织的平衡168
9.2.3 团队工作方式169
9.3 创新氛围管理171
9.3.1 创新型氛围的作用171
9.3.2 创新氛围与创新文化172
9.3.3 信任与公开173
9.3.4 挑战与参与174
9.3.5 创意支持与空间174
9.3.6 冲突与争议175
9.3.7 风险承担176
9.3.8 自由度177
思考题177
案例分析177
第10章 创新集群182
10.1 产业集群182
10.1.1 产业集群的概念与本质182
10.1.2 产业集群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184
10.1.3 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186
10.2 产业集群的类型189
10.2.1 新马歇尔工业区集群189
10.2.2 中心辐射式集群190
10.2.3 卫星平台式集群191
10.2.4 国家主导式集群191
10.3 集群对创新的影响及其机制192
10.3.1 集群对创新的影响192
10.3.2 集群对创新影响的作用机制193
思考题194
案例分析194
第11章 国家创新体系197
11.1 政府干预创新的原因197
11.1.1 创新的公共本质197
11.1.2 创新的“市场失灵”198
11.2 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与构成199
11.2.1 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199
11.2.2 国家创新体系的构成202
11.3 国家创新体系的运行204
11.3.1 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治理机制204
11.3.2 产业组织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206
11.3.3 科技组织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208
11.3.4 金融机构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209
11.3.5 教育机构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209
11.3.6 社会组织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210
思考题210
案例分析211
参考文献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