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的水运事业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当代中国的水运事业
  • 《当代中国的水运事业》编辑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香港祖国出版社
  • ISBN:780170845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556页
  • 文件大小:143MB
  • 文件页数:672页
  • 主题词:当代中国丛书-出版工作-纪念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代中国的水运事业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古近代水运史略2

第二节 水运事业的振兴6

一、恢复航运生产,建立管理体制(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二年)7

二、在社会主义改造中稳步发展(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五七年)9

三、由“大跃进”转入调整、巩固、充实和提高(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五年)12

四、在动乱中曲折前进(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六年)16

五、走上健康发展的大道(一九七七年至一九八五年)21

第三节 对当代中国水运事业的评价31

一、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导的社会主义水运事业31

二、以较快的发展速度改变落后面貌32

三、管理体制改革初见成效34

四、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逐渐清晰35

第一编 水路运输生产41

第一章 生产的管理和组成41

第一节 概述41

第二节 管理体制44

第三节 企业管理48

第四节 水运商务51

一、联合运输51

二、运输质量53

三、规章制度54

四、价格管理56

第五节 货物运输57

一、货源组织58

二、运输生产调度59

第六节 集装箱运输60

第七节 旅客运输62

第二章 内河运输65

第一节 概述65

第二节 长江水系内河运输69

一、长江轮船总公司经营的干线运输73

二、长江干线的主要港口79

三、云南省内河运输86

四、贵州省内河运输87

五、四川省内河运输89

六、湖北省内河运输92

七、湖南省内河运输95

八、江西省内河运输98

九、安徽省内河运输101

十、江苏省内河运输104

十一、浙江省内河运输108

十二、上海市内河运输111

第三节 珠江水系内河运输114

一、广西壮族自治区内河运输114

二、广东省内河运输117

第四节 黑龙江水系内河运输120

一、黑龙江省内河运输121

二、吉林省内河运输123

第五节 京杭运河等其他水系内河运输124

一、京杭运河运输124

二、黄河水系内河运输124

三、辽河水系和辽宁省内河运输129

四、海河水系和河北省、天津市内河运输130

五、闽江水系和福建省内河运输131

第三章 沿海运输133

第一节 概述133

第二节 北方沿海运输137

一、上海海运管理局经营的沿海运输137

二、辽宁省的沿海运输139

三、河北省的沿海运输140

四、天津市的沿海运输141

五、山东省的沿海运输141

六、江苏省的沿海运输142

七、浙江省的沿海运输142

八、福建省的沿海运输143

第三节 南方沿海运输144

一、广州海运管理局经营的沿海运输144

二、广东省的沿海运输148

三、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沿海运输149

第四节 沿海主要港口150

一、丹东港150

二、大连港150

三、营口港152

四、秦皇岛港153

五、天津港155

六、烟台港155

七、威海港156

八、青岛港157

九、连云港港157

十、上海港158

十一、宁波港160

十二、温州港161

十三、福州港162

十四、厦门港162

十五、汕头港163

十六、蛇口港164

十七、黄埔港164

十八、广州港166

十九、湛江港167

二十、海口港168

二十一、八所港169

二十二、三亚港169

二十三、北海港170

二十四、防城港170

第四章 远洋运输171

第一节 概述171

第二节 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及其直属公司177

一、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177

二、广州远洋运输公司182

三、上海远洋运输公司184

四、天津远洋运输公司186

五、青岛远洋运输公司187

六、大连远洋运输公司187

第三节 其他远洋运输企业188

一、交通部与地方交通部门合营远洋运输企业188

二、原有航运企业扩展远洋运输业务189

三、其他经济成分的远洋运输企业190

第四节 大型涉外企业191

一、香港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191

二、中国外轮代理总公司194

三、中国外轮理货总公司196

四、中国船舶燃料供应总公司197

五、中国交通进出口服务公司199

六、中国海员对外技术服务公司200

第二编 水运工程203

第五章 港口建设203

第一节 概述203

第二节 渤海、黄海海区的大型港口建设205

一、大连港建设205

二、秦皇岛港建设206

三、天津港建设209

四、烟台港建设212

五、青岛港建设212

六、石臼港建设215

七、岚山港建设216

八、连云港港建设216

第三节 东海、南海海区的大型港口建设218

一、上海港建设218

二、宁波港建设221

三、福州港建设223

四、厦门港建设223

五、蛇口港建设223

六、赤湾港建设224

七、黄埔港建设224

八、湛江港建设226

九、八所港建设228

十、防城港建设229

第四节 沿海中小型港口建设230

一、辽宁省的沿海中小型港口建设230

二、山东省的沿海中小型港口建设230

三、浙江省的沿海中小型港口建设232

四、广东省的沿海中小型港口建设232

五、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沿海中小型港口建设235

第五节 内河主要港口建设235

一、南通港建设237

二、张家港港建设237

三、镇江港建设238

四、南京港建设238

五、芜湖港建设239

六、武汉港建设240

七、重庆港建设240

八、哈尔滨港建设241

九、佳木斯港建设241

第六节 其他专用港区和码头建设242

一、冶金和采矿部门的码头建设242

二、石油化工企业的码头建设244

三、电厂的码头建设244

四、物资和商业、贸易部门的码头建设246

五、采油和海洋物探部门的码头建设246

六、渔港建设248

第六章 内河航道建设249

第一节 概述249

第二节 内河航道治理251

一、长江水系的航道建设251

二、黑龙江水系的航道建设255

三、珠江水系的航道建设256

四、淮河水系的航道建设258

五、京杭运河的整治259

六、其他水系的航道建设260

第三节 船闸建设262

一、京杭运河沿线的船闸262

二、杨柳青船闸263

三、西津船闸265

四、葛洲坝船闸265

第四节 升船机建设266

一、杭州老三坝升船机266

二、安徽寿县升船机266

三、湖北蒲圻县陆水升船机267

四、丹江口升船机267

第七章 水运工业厂、站建设268

第一节 概述268

第二节 船台滑道建设269

一、造船台建设270

二、修、造两用船台滑道建设270

第三节 船坞建设273

第四节 修船和舾装码头建设278

第八章 海难救助和打捞工程280

第一节 概述280

第二节 典型打捞工程282

一、黄浦江沉船打捞会战282

二、清除长江航道“阻塞线”282

三、采用浮筒打捞沉船283

四、勘测沉船“跃进”号283

五、打捞巨型钻头284

六、快速起浮货船“东安”号284

七、快速打捞油船“南洋”号284

八、整捞断船“汉阴”号285

九、打捞客货船“阿波丸”285

十、打捞“渤海2号”钻井平台285

第三节 救助难船典型工程286

一、“查甫林”货船施救工程286

二、合作援救难船“宁堡”号286

三、营救货船“巴巴利奥斯小姐”号287

四、二救货船“美狮”号287

五、连续拖救大型油船288

六、救生事例288

第九章 援助和承包国外水运工程290

第一节 概述290

第二节 主要援外水运工程290

一、马耳他干船坞公司30万吨级修船干坞和修船码头工程290

二、毛里塔尼亚“友谊港”工程292

第三节 主要承包和合作工程293

一、马耳他大港湾连接码头工程293

二、马尔萨什洛克防波堤工程293

三、巴林团矿厂疏浚工程294

四、墨西哥和哥伦比亚疏浚工程295

第十章 水运工程技术的发展296

第一节 概述296

第二节 港口总体布置和装卸工艺的发展297

一、港口总体布置297

二、装卸工艺298

第三节 码头、仓库和堆场结构的发展302

一、重力式码头302

二、桩基码头303

三、板桩码头305

四、浮码头305

五、斜坡式码头306

六、仓库结构306

七、堆场307

第四节 船坞、船台滑道和过船建筑物建设技术的发展307

一、船坞307

二、船台滑道308

三、船闸309

四、升船机310

第五节 防波堤、护岸和灯塔工程技术的发展311

一、斜坡式防波堤311

二、直立式防波堤312

三、护岸312

四、灯塔313

第六节 航道工程技术的发展313

一、山区河流航道313

二、平原河流和河口航道314

三、海港航道314

四、泥土排放315

五、测量定位315

第七节 地基和基础工程技术的发展316

一、土坡稳定316

二、软弱地基加固316

三、桩基318

四、沉井319

五、地下连续墙320

第八节 水工建筑材料和钢筋混凝土技术的发展321

一、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321

二、混凝土外加剂322

三、提高混凝土质量的其他技术322

四、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施工的机械化、工厂化323

五、新型材料和钢材防蚀324

第九节 试验和勘测技术的发展324

一、试验324

二、水文测验325

三、工程测量326

四、地质勘探326

第十节 水运工程规范和定额327

一、规范327

二、定额328

第十一节 水运工程科技情报网的工作329

第十一章 水运工程建设队伍的成长332

第一节 概述332

第二节 规划和设计部门333

一、交通部水运规划设计院334

二、交通部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335

三、交通部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336

四、交通部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337

五、交通部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337

第三节 航务工程部门338

一、交通部第一航务工程局339

二、交通部第二航务工程局341

三、交通部第三航务工程局342

四、交通部第四航务工程局343

第四节 航道建设部门345

一、交道部天津航道局346

二、交通部上海航道局347

三、交通部广州航道局348

四、长江航道局349

五、黑龙江航道局349

第五节 救助打捞部门350

第三编 水运工业355

第十二章 修造船工业355

第一节 概述355

一、艰苦创业,恢复生产355

二、健全管理体制,生产稳步发展356

三、全面发展修造船工业358

四、统筹规划,重点建设360

五、调整和改革362

第二节 交通部直属大型修造船厂365

一、交通部上海船舶修造厂365

二、交通部新港船舶修造厂369

三、交通部文冲船舶修造厂370

四、交通部山海关修船厂371

五、交通部北海船舶修造厂372

六、交通部新河船舶修造厂373

七、交通部东海工程船舶修造厂373

第三节 长江轮船总公司的主要修造船厂374

一、长江轮船总公司东风船厂375

二、长江轮船总公司宜昌船厂376

三、长江轮船总公司青山船厂377

四、长江轮船总公司金陵船厂378

第四节 黑龙江航运管理局的修造船厂379

第五节 上海海运局和广州海运局的主要修造船厂381

一、立新船舶修造厂381

二、立丰修船厂381

三、荻港修船厂382

四、菠萝庙船厂383

第六节 航务工程局和航道工程局主要船厂384

一、第一航务工程局工程船舶机械修造厂384

二、上海航道局船厂385

第七节 地方交通系统的修造船工业385

一、江苏省的修造船工业386

二、湖北省的修造船工业387

三、广东省的修造船工业390

四、安徽省的修造船工业393

五、四川省的修造船工业394

六、山东省的修造船工业395

第八节 主要船舶设计部门396

一、长江船舶设计院396

二、上海船舶设计院397

第十三章 港机修造和其他水运工业399

第一节 港机修造工业399

第二节 主要港机厂简况403

一、上海港口机械制造厂403

二、广州港口机械制造厂405

三、川江港机制造厂405

四、红光港机制造厂406

五、南京港口机械厂406

六、大连港机械修造厂407

第三节 潜水装备制造工业407

第四节 航标制造工业409

第四编 水上安全监督和航行保障413

第十四章 水上安全监督413

第一节 海务(航行)监督414

第二节 港务监督415

第十五章 环境保护420

第一节 以防治油污染为重点开展各项工作420

第二节 制定环境保护法规和制度,完善管理机制422

第三节 建立交通环境监测网,开展科学研究424

第十六章 船舶检验426

第一节 新中国船舶检验机构的创建426

第二节 船舶检验业务的发展427

一、建立比较完整的船舶检验管理体制428

二、培训船舶检验技术人员429

三、制定和颁发船舶规范429

四、船舶检验和入级工作431

五、海上平台检验432

六、船用产品检验433

七、与外国验船机构签订互相代理协议433

八、参加国际海事技术会议和学术活动434

九、科学研究活动435

第十七章 水运通信436

第一节 水上无线电通信436

一、船岸无线电通信436

二、船舶遇险和安全通信440

第二节 港口地区通信442

一、港口地区有线电通信442

二、港区无线电话通信443

第三节 水运长途通信444

一、内河长途通信444

二、部港长途通信445

第四节 国际合作446

第十八章 水上导航448

第一节 无线电导航系统449

一、中程无线电导航系统449

二、近程高精度定位系统450

第二节 船舶导航仪器451

第三节 船舶港口交通管理454

一、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功能和组成454

二、港口导航的探索和实践455

三、港口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建设457

第十九章 航标和航道测量459

第一节 概述459

第二节 海区航标建设461

一、干线航标461

二、港口航标462

三、无线电指向标463

四、海区水上助航标志的改革463

第三节 内河航标建设464

一、长江水系航标464

二、黑龙江水系航标465

三、珠江水系航标465

四、水库航标466

第四节 航标技术467

第五节 航道测量468

第六节 国际合作和国际活动469

一、中苏合作469

二、中朝合作469

三、参加国际航标协会470

四、恢复参加国际海道测量组织470

第五编 科学研究、教育、出版和学会473

第二十章 科学研究473

第一节 概述473

一、创业阶段(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五年)473

二、艰难阶段(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六年)474

三、兴旺发展阶段(一九七七年至一九八五年)475

第二节 主要研究工作477

一、水运软科学研究477

二、水运工程科学研究481

三、船舶运输科学研究485

四、港口装卸工艺和设备研究489

五、海洋救捞工程技术研究492

六、海洋环境保护研究493

七、电子计算机应用研究495

第三节 重点水运科学研究单位498

一、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所498

二、交通部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501

三、长江航运科学研究所503

四、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505

五、西南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507

六、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508

七、海洋水下工程科学研究院509

八、交通部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510

九、交通部标准计量研究所511

十、交通部计算机应用研究所512

第二十一章 水运教育515

第一节 概述515

第二节 水运教育的成就525

一、为社会主义水运事业培养了一大批新型专业技术人才525

二、造就了既有系统科学理论、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526

三、科学研究成果多526

四、水运教育研究有了良好开端527

第三节 部分水运高等院校概况528

一、大连海运学院528

二、上海海运学院530

三、集美航海专科学校531

四、武汉水运工程学院531

第二十二章 出版事业534

第一节 概述534

第二节 水运科技图书535

第三节 水运科技期刊537

第二十三章 学会和协会541

第一节 中国航海学会541

一、任务和组织541

二、重大学术活动541

三、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工作545

第二节 中国港口协会547

附录 交通部历届领导人名单549

彩色插图目录551

后记55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