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命的底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生命的底色
  • 颜炳罡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
  • ISBN:780642833X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48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6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生命的底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引言 1

第一章 还原生命的底色 1

1.儒学是什么? 1

儒学是天人性命之学 1

儒学是内圣外王之道 3

儒学是道德理想主义 4

儒学是人间的学问,是生活的智慧学 6

2.儒学存在的合法性根据 8

儒学是普适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8

儒学是具时性与恒常性的统一 9

第二章 原始儒学的疏理 11

1.儒家理论的奠基:孔子 12

礼乐文化的危机及其反省 13

仁的创辟 21

仁礼合一的架构 25

践仁以合天的哲学思考 30

修己以安百姓的内圣外王之道 31

2.意义的确立与理解的误导——以马融、朱子等解《论语》殷因于夏礼章为例 31

意义的确定与误读的发生——由历史智慧向政治策略的转化 32

意义的强化与误导的形成 36

代圣贤立言的终结 40

3.传道之儒:颜子及其后学 43

颜回与颜氏之儒 43

传道之儒:颜子 47

颜氏之儒与易 51

曾子及其洙泗学派 57

4.由仁本论向孝本论的转换:曾子 57

由仁本论向孝本论的转化 60

曾子与道统 65

5.仁道的显豁:孟子 67

主体性的设立 67

主体价值的实现 71

道德主体与政治主体 75

6.礼学的阐扬:荀子 77

化性起伪与礼显而仁微 77

天人相分与履礼以合天 79

孟、荀对立而互补 80

7.《中庸》与《易传》天人性命之学 81

《中庸》:天人性命之双向回环 81

《易传》之天生人成 82

8.《大学》:合外内之道 84

第三章 儒学的发展方式与理论方法 88

1.依仁以成礼,还是设礼以显仁? 88

引仁入礼:孔学 89

依仁以成礼:思孟学 91

以礼显仁:荀学 93

依礼限仁:汉学 95

礼体仁用,还是仁体礼用:理学与心学 97

由礼的绝对到仁的复活:清代儒学 100

2.“理一分殊”的方法论意义 103

理一分殊与本体方法论 104

理一分殊与性命之辨 107

理一分殊与经典诠释方法 110

理一分殊的方法论限制 113

第四章 寻回原典精神 117

1.现代视野下的儒墨互勘 117

即内在即超越——儒家形上学之特色 117

即现实即超越——墨家形上学之特征 117

道德的理想主义——儒家政治理想之基点 122

爱的理想主义——墨家政治理想之根基 122

情感的理性主义——儒家 127

经验的理智主义——墨家 127

文质合一的实用主义——儒家 131

先质后文的实效主义——墨家 131

2.由儒墨对立走向儒墨互补 137

中国文化的分合变异 137

墨学与中国文化的健全基因 138

儒墨互补与中国文化的重建 144

返本开新,融合再生 147

第五章 当代新儒学的探索 149

1.“五四”与当代新儒家 149

由新孔教到新文化 149

由“五四”到新儒家 153

殊途与同归 159

2.泛化与界域——当代新儒家之定性与定位 162

当代新儒家研究种种说 162

如何才能称为当代新儒家 165

谁人堪称当代新儒家? 168

3.时代的悲情与生命的锻造——以梁、熊、牟为例看当代新儒家“反”、“孤”、“狂”的三重品格 173

何谓反反心态? 173

何谓孤往精神? 175

何谓狂者胸襟? 176

4.仁·直觉·生活态度——梁漱溟对孔子哲学的创造性诠释 179

制度化儒学的破产与仁学的拯救 179

仁是敏锐的直觉 182

仁是刚的生活态度 185

怎样才能复兴中国文化 186

仁的诠释与梁的意义 189

5.牟宗三的良知自我坎陷说与当代文化症结 189

科学与人文之二重世界 190

良知自我坎陷的三层意义 192

良知自我坎陷与当代世界文化 199

良知自我坎陷说的意义 201

双向互动即双向审视 204

1.何谓双向互动 204

第六章 儒学与当代社会的双向互动 204

双向互动即双向批判 205

双向互动即双向参与 206

2.双向互动的途径 206

双向互动的基础 207

双向互动的途径 210

3.当代社会的问题与儒家智慧的开显 214

全球化的到来与儒家的和而不同 216

环境危机与儒家智慧的显豁 220

网络世界与儒家的人文化成 227

生命伦理的困惑与儒家的疏解 231

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235

附录:陶冶性灵在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颜炳罡教授访谈录 山东大学研究学志记者 秦晶 陈海军 23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