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建筑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建筑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64/33050615.jpg)
- 张家骥著 著
- 出版社: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 ISBN:7203046176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751页
- 文件大小:181MB
- 文件页数:81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建筑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导论1
第一节 人的生活与建筑3
第二节 建筑空间结构与社会结构5
第三节 古典家庭结构形式与生活方式7
一 易洛魁人的长屋7
二 云南纳西族摩梭人的庭院房屋9
三 西安半坡遗址的穴居10
第四节 古典家庭的建筑形式分析11
第五节 古典家庭建筑的空间组合14
第六节 建筑的本质与定义15
一 什么是建筑16
二 建筑与建筑艺术17
三 略论传统20
第一章 中国建筑的起源与发展23
第一节 建筑的起源25
第二节 木构架建筑的由来27
第三节 木构架发展的历史原因31
一 自然条件说32
二 经济水平说32
三 社会制度说33
四 技术标准说34
五 建新朝毁旧国说38
第四节 建城即建国,城毁则国灭41
第五节 古代的国与城不分43
第六节 木构架建筑的基本概念46
一 梁架的构成方式46
二 “栿”名之由来48
三 斗栱48
第七节 高层木构架建筑55
一 承重与围蔽结构的分工56
第八节 中国梁架结构的特殊性56
二 进深有限而开间无限58
三 梁架露明造 节点用榫卯59
四 构件标准化 施工高速度60
第二章 中国古代的建筑生产方式65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工官制度67
第二节 中国古代的匠役制71
第三节 历代工匠的服役概况72
第四节 物勒工名与哲匠升官74
一 物勒工名74
二 哲匠升官75
第五节 古代的建筑生产与法式76
一 《周礼》与《考工记》77
二 《营造法式》83
三 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特殊性85
第三章 中国建筑的名实与环境93
第一节 建筑的名与实95
第二节 堂98
一 堂的本义98
二 堂与殿之别99
三 堂的空间构成99
四 堂的意义100
五 堂之美101
第三节 厅103
一 厅名由来103
二 厅名之别103
第四节 楼104
一 楼的名与实104
二 楼的型式106
三 楼的型体变化108
四 楼的环境景观110
一 阁的名与实111
第五节 阁111
二 阁的特殊形制——佛阁113
三 阁的形胜与景观114
第六节 斋117
一 斋的名与实117
二 斋的空间环境118
三 斋的特殊形制119
第七节 轩120
一 轩的名与实120
二 轩的环境景观123
二 景观建筑的榭124
第八节 榭124
一 榭的名与实124
第九节 馆125
第十节 廊126
一 廊与庑之别126
二 廊的形式与作用127
第十一节 亭129
一 亭的名与实129
二 亭的功用131
三 亭的美学意义134
第四章 中国建筑的类型(一)141
第一节 建筑类型概说143
第二节 中国建筑的性格问题144
第三节 宫室与宫殿148
一 宫与殿148
二 古代的明堂149
第四节 寝制与第宅152
一 寝的制度152
二 古代住宅的等级制度155
三 宅的建筑思想与环境157
第五节 道教与道观158
一 道教158
二 道教建筑158
第六节 佛教与佛寺160
一 佛教160
二 佛教建筑161
三 寺的本义与宗教无关162
四 佛教寺院规式165
一 概述180
第七节 塔(墖)180
二 《洛阳伽蓝记》中的寺塔183
三 塔的意匠186
四 塔的主要形式与特点194
五 塔的社会功用199
六 奇塔202
第八节 华表与坊表204
一 华表204
二 坊表207
三 牌坊与牌楼208
四 牌楼的空间艺术210
第九节 台观与台榭213
一 古代的台213
二 台的名与实215
三 台的功能216
四 台的构筑形式218
第十节 高台的特殊意义220
一 仰眺俯瞰220
二 游目环瞩220
第十一节 定点透视与散点透视220
第五章 中国建筑的类型(二)225
一 古代的市227
第十二节 市与肆(行)227
二 坊市制的崩溃230
三 坊市崩溃后的商业建筑231
四 邸店与塌坊241
第十三节 酒楼茶肆243
一 酒楼245
二 茶肆250
第十四节 瓦舍勾栏与戏园250
一 瓦舍252
二 戏园260
三 剧院建筑的意匠273
第十五节 学校277
一 学校建筑278
二 家学280
三 私学280
第十六节 其他283
一 浴室284
二 车坊285
三 塌坊287
四 碾硙288
第六章 中国建筑的空间组合(一)295
第一节 建筑的空间构成297
第二节 平面组合300
一 间架组合平面302
二 非间架组合平面306
三 型体组合平面308
第三节 立面组合310
一 台基311
二 屋身318
三 屋顶323
第四节 型体组合338
第七章 中国建筑的空间组合(二)347
第一节 群体组合349
一 “间”与“进”的概念349
二 “院”的概念350
三 “空间”与“时间”的概念350
第二节 庭院组合的模式352
一 组合方式353
二 组合形式的变化355
三 组合型体的变化357
四 围合式庭院住宅359
第三节 多进庭院住宅的空间组合366
一 苏州住宅的平面组合367
二 苏州住宅的线型特点371
三 山西民居的空间组合及线型371
第四节 圆明园中的庭院组合374
一 闭合中的围合374
二 闭合中的闭合377
第五节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378
一 佛教寺院的空间组合379
二 北京故宫的空间组合383
第八章 中国建筑的结构与空间393
第一节 槫栿梁架395
第二节 木构架的减柱与移柱397
第三节 宋·《营造法式》中的槽式398
第四节 标准柱网平面400
第五节 减柱移柱建筑实例分析401
一 河北宝坻县广济寺三大士殿401
二 山西大同华严寺大雄宝殿402
三 山西大同善化寺大殿406
四 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408
五 山西大同善化寺三圣殿410
七 山西朔州崇福寺弥陀殿415
六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文殊殿415
八 山西浑源县永安寺传法正宗殿418
九 山西高平县开化寺大殿420
第六节 元代的减柱移柱法422
一 山西洪洞县广胜寺下寺正殿422
二 陕西韩城司马坡禹王殿425
第七节 减柱移柱法的社会背景426
第八节 减柱移柱法的历史作用428
第九节 厅堂的结构与草架制度431
一 厅堂的结构与空间“内四界”431
二 厅堂的草架制度432
三 抬头轩与磕头轩434
四 草架的源流435
第十节 草架的结构形式与空间437
一 廊轩及其形式437
二 前后卷式440
三 鸳鸯厅式443
四 满轩式443
第九章 建筑装修与装饰及室内陈设447
第一节 装修与装饰449
二 建筑构件表面的美化450
一 结构构件形状的美化450
第二节 建筑装饰450
三 装饰构件的美化452
第三节 装饰的意义453
第四节 建筑装修455
一 门的意义与作用456
二 门钉之始458
三 槅扇与槛窗460
四 窗与牖461
五 窗户的形制462
六 窗牖的意匠466
七 室内环境与槅扇窗棂468
八 门空与漏窗469
九 建筑的空间与隔断473
十 帷幕473
十一 挂落与栏杆475
十二 罩与格476
十三 天花与藻井479
十四 屏风与屏门483
第五节 匾额与楹联488
一 建筑中的匾额488
二 建筑中的楹联490
第六节 花街铺地493
一 江南园林的铺地494
二 铺地的用材496
三 铺地的意象设计496
第七节 意象之说497
第八节 家具与陈设498
一 概述498
二 家具的制式500
三 家具布置504
四 室内陈设507
五 悬挂字画509
第九节 防热与采暖511
一 古代的制冷511
二 古代的采暖513
第十章 儒家礼制、五行风水与中国建筑523
第一节 宗法封建等级与礼制525
第二节 礼制与古代建筑526
一 王城、宗庙、社稷坛、住宅527
二 礼制与古代建筑的辩证关系528
第三节 儒学与建筑学531
第四节 儒家的诗人与学者533
第五节 阴阳五行说与中国建筑534
一 阴阳说534
二 五行说535
三 阴阳五行说536
四 阴阳五行说与建筑537
第六节 堪舆学与建筑539
一 堪舆、风水539
二 阳宅风水541
一 环境542
第七节 论宅外形542
二 地形544
第八节 阳宅外形吉凶图说544
第九节 论宅内形546
第十节 阳宅内形吉凶图说547
第十一节 论开门修造550
一 符镇法553
二 风水的实质554
第十一章 中国古典建筑艺术557
第一节 建筑与艺术559
一 什么是意识形态560
二 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561
第二节 建筑与艺术“质”的共同点563
第三节 建筑的物质和精神生产567
一 建筑的物质生产性质568
二 建筑的精神生产性质571
第四节 建筑艺术的表现形式与内容575
一 形式美的法则576
二 建筑形式与建筑艺术形式578
第五节 单体建筑的艺术581
一 晋祠圣母殿581
二 罗汉堂田字殿585
三 亭的建筑艺术586
第六节 组群建筑的艺术592
一 北京故宫三大殿594
二 北京天坛600
三 山西隰县小西天604
四 山西浑源悬空寺607
第七节 中国建筑的室内艺术608
一 太和殿的空间艺术608
二 独乐寺观音阁的空间艺术615
三 隆兴寺慈氏阁的空间艺术620
四 鸳鸯厅的空间艺术623
第十二章 中国的造园艺术629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造园性质631
一 灵囿中的台和池631
二 古代校猎是军事活动632
三 苑囿是皇家的生产基地634
第二节 中国的园林与西方的花园635
一 什么是中国的园林635
二 西方的造园思想及其花园635
第三节 汉代的台苑639
一 园苑641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的园苑和山居641
二 山居644
第五节 唐宋的禁苑和池苑646
一 禁苑646
二 艮岳648
三 池园649
四 文学与中国造园艺术649
五 太湖石审美价值的发现651
六 绘画与园林掇山652
七 一峰则太华千寻657
八 石令人古659
第六节 明清时代的廷园与亭园660
一 园林规划设计思想660
二 廷园的规划设计661
三 圆明园景点设计663
第七节 园林景境的创造679
一 造山679
二 理水688
第八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匠694
一 概述694
二 拙政园696
三 留园705
四 狮子林713
五 鹤园717
六 网师园718
七 畅园723
八 壶园729
九 北半园731
十 残粒园735
附录 对《辞海》中有关建筑类词义的质疑743
后记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