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教育技术与理工科课程整合方法与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教育技术与理工科课程整合方法与实践
  • 吴疆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158835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61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273页
  • 主题词:高等教育-理科(教育)-教育技术学;高等教育-工科(教育)-教育技术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教育技术与理工科课程整合方法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观念篇2

第1章 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方法2

1.1 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概述3

1.1.1 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是“融合”3

1.1.2 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是教与学方式的变革5

1.1.3 数字化学习是实现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础7

1.1.4 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是实现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保证8

1.2 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与目标10

1.2.1 从教学媒体的应用看教育技术的发展10

1.2.2 从技术范畴看教育技术的发展10

1.2.3 从学习理论基础看教育技术的发展11

1.2.4 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12

1.2.5 教育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的指导思想13

1.2.6 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14

1.3 实现教育技术与课程深度整合的基本途径与方法16

1.3.1 实现教育技术与课程深度整合的基本途径16

1.3.2 实现教育技术与课程深度整合的方法17

第2章 教学媒体的表述与应用21

2.1 教学媒体概述22

2.1.1教学媒体的发展历史22

2.1.2 教学媒体与学习资源23

2.1.3 媒体应用的现代理念24

2.1.4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媒体的应用理论24

2.2 教学媒体的选择25

2.2.1 教学媒体的选择依据25

2.2.2 教学媒体的选用原则26

2.2.3 教学媒体选用的常见误区28

2.3 教学媒体的选择方法30

2.3.1 问题表法30

2.3.2 流程图法31

2.3.3 矩阵式法33

2.4 理工科教学内容与媒体选择35

2.4.1 媒体特征分析35

2.4.2 理工科教学内容与媒体选用37

设计篇44

第3章 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设计——教学设计44

3.1 教学设计概述46

3.1.1 教学设计的含义46

3.1.2 教学设计的目的47

3.1.3 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47

3.1.4 教学设计的研究方法48

3.1.5 教学设计的应用范围49

3.2 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49

3.2.1 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指导49

3.2.2 教学理论对教学设计的指导50

3.2.3 传播理论对教学设计的指导50

3.2.4 系统论对教学设计的指导51

3.3 教学设计的指导原则与主要过程51

3.3.1 教学设计的指导原则51

3.3.2 教学设计的主要过程54

3.4 现代教学方法58

3.4.1 现代教学方法的内涵与特征58

3.4.2 现代化教学方法的特点59

3.4.3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的一般方法60

3.5 教学模式64

3.5.1 教学模式的内涵64

3.5.2 教学模式与生产力的关系65

3.5.3 讲授型教学模式65

3.5.4 个别化教学模式66

3.5.5 讨论式学习模式67

3.5.6 探究式学习模式68

3.5.7 网络教学模式68

第4章 以教育技术作为辅助工具进行的课程整合——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73

4.1 教学分析阶段74

4.1.1 学习环境分析75

4.1.2 学习者特征分析76

4.1.3 学习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分析78

4.2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阶段83

4.2.1 教学方法的选择83

4.2.2 教学媒体的选择84

4.2.3 教学模式的选择和运用85

4.2.4 教学活动的过程87

4.3 教学设计的评价阶段88

4.3.1 教学评价的含义88

4.3.2 教学评价的类型90

4.3.3 教学评价的设计92

第5章 以教育技术作为认知工具进行的课程整合——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94

5.1 建构主义教学观95

5.1.1 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基本内涵96

5.1.2 意义建构理论的教学活动内容98

5.2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99

5.2.1 以学生为中心的内涵99

5.2.2 以学生为中心(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原则100

5.3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方法102

实施篇110

第6章 多媒体与网络课件设计理论110

6.1 多媒体课件概述111

6.1.1 什么是多媒体课件111

6.1.2 多媒体课件与电视教材的区别112

6.1.3 多媒体课件的基本类型113

6.1.4 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115

6.1.5 多媒体课件的编制原则117

6.1.6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119

6.1.7 多媒体课件的评价120

6.2 多媒体课件的基本组成123

6.2.1 课件引入部分123

6.2.2 学习者控制部分124

6.2.3 教学内容呈现部分126

6.2.4 使用者帮助部分130

6.3 多媒体课件稿本编写与系统结构设计130

6.3.1 多媒体课件文字稿本的编写130

6.3.2 多媒体课件系统结构的设计131

第7章 多媒体与网络课件画面设计基础134

7.1 多媒体课件画面设计形式规律135

7.1.1 多媒体课件界面的概念135

7.1.2 多媒体课件界面的设计原则136

7.1.3 多媒体课件界面的功能137

7.1.4 多媒体课件界面的特点138

7.1.5 多媒体课件界面的构成要素141

7.1.6 多媒体课件界面的整体设计152

7.1.7 多媒体课件界面设计实例156

7.2 网络课件设计形式规律164

7.2.1 网络课件的概念164

7.2.2 网络课件界面的设计原则165

7.2.3 网络课件界面的功能166

7.2.4 网络课件界面的特点167

7.2.5 网络课件界面的构成要素169

7.2.6 网络课件界面的整体设计180

7.3 课件界面设计构图基础187

7.3.1 构图的概念187

7.3.2 构图的形式法则187

7.3.3 构图形式与心理192

7.4 课件界面设计色彩基础196

7.4.1 初识色彩197

7.4.2 色相197

7.4.3 色饱和度与色明度204

7.4.4 综合对比与色调倾向205

案例篇210

第8章 理工科课程整合教学设计案例210

8.1 《计算机系统组成》课程教学设计案例212

8.1.1 指导原则212

8.1.2 拟制情境212

8.1.3 教学任务213

8.1.4 教学要求213

8.1.5 时间安排213

8.1.6 教学过程214

8.2 《Flash MX动画制作——图层部分》课程教学设计案例219

8.2.1 学习目标分析219

8.2.2 学习对象分析219

8.2.3 教学策略设计220

8.2.4 教学过程221

8.2.5 教学评价226

8.3 《数据结构》课程教学设计案例226

8.3.1 教材与环境准备226

8.3.2 学生特征分析226

8.3.3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227

8.3.4 教学目标和学习水平分析与确定227

8.3.5 教学策略229

8.3.6 教学设施与媒体的选择应用229

8.3.7 教学过程设计230

8.3.8 教学评价235

8.3.9 课堂定量分析235

8.4 《机械制图——综合表达部分》课程教学设计案例235

8.4.1 学习目标分析235

8.4.2 学习对象分析237

8.4.3 教学策略设计238

8.4.4 教学过程239

8.4.5 教学评价244

8.5 《材料力学基本实验——拉压及主应力实验》课程教学设计案例245

8.5.1 学习目标分析245

8.5.2 学习对象分析246

8.5.3 教学策略设计247

8.5.4 教学过程249

8.5.5 教学评价259

8.5.6 本实验主要参考书260

参考文献26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