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三峡工程 期蓄水后的长江口海域环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三峡工程 期蓄水后的长江口海域环境
  • 翟世奎,孟伟,于志刚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216016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66页
  • 文件大小:91MB
  • 文件页数:384页
  • 主题词:长江-河口-海洋环境-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三峡工程 期蓄水后的长江口海域环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自然地理与地形地貌1

1.1 长江流域2

1.2 长江三峡大坝8

1.3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区的地形地貌9

1.4 小结14

第2章 长江口气象与水文环境15

2.1 海洋气象15

2.2 海浪16

2.3 潮汐潮流19

2.4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流系24

2.5 水温27

2.6 盐度29

2.7 三峡工程一期蓄水后长江口温度和盐度分布31

2.8 小结38

第3章 长江干流水沙变化40

3.1 三峡水库淤积泥沙估算40

3.2 蓄水期间三峡大坝上下长江水沙变化42

3.3 蓄水后长江干流水沙变化46

3.4 小结50

第4章 长江进入河口的水沙51

4.1 蓄水期间长江进入河口的水沙51

4.2 蓄水后长江进入河口的水沙53

4.3 “长江后浪推前浪”:蓄水对长江进入河口水沙时间的影响55

4.4 小结58

第5章 长江入海泥沙输运的数值模拟60

5.1 ECOMSED模式介绍60

5.2 模式设置63

5.3 潮汐潮流验证66

5.4 长江入海黏性悬沙的输运71

5.5 小结74

第6章 悬浮体形态特征与物质组成75

6.1 形态特征75

6.2 悬浮体颗粒的矿物组成82

6.3 小结87

第7章 悬浮体浓度分布特征89

7.1 悬浮体的浓度分布89

7.2 蓄水前后悬浮体浓度分布对比93

7.3 悬浮体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94

7.4 最大浑浊带95

7.5 小结97

第8章 悬浮体浓度和浊度的对应关系98

8.1 取样和数据采集98

8.2 悬浮体浓度和浊度的关系99

8.3 悬浮体浓度和浊度关系的影响因素分析103

8.4 小结104

第9章 入海生源要素105

9.1 调查与分析方法105

9.2 氮营养盐106

9.3 磷营养盐108

9.4 营养盐比值110

9.5 长江口营养盐多年变化110

9.6 小结111

第10章 入海污染物113

10.1 水体中的无机污染物113

10.2 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116

10.3 河口底泥污染物变化122

10.4 小结123

第11章 海水中营养盐的分布与变化125

11.1 采样及分析方法125

11.2 营养盐平面分布特征126

11.3 溶解无机态营养盐浓度的变化趋势131

11.4 小结&133

第12章 沉积物的粒度组成&134

12.1 分析方法134

12.2 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135

12.3 典型柱样沉积物粒度垂向变化139

12.4 小结144

第13章 表层沉积物粒度的级配特性及其意义146

13.1 沉积物粒度分区147

13.2 多元统计分析结果149

13.3 不同泥质区沉积物级配特性对比151

13.4 泥质区与粉砂-砂质区沉积物级配特性对比153

13.5 小结154

第14章 沉积物粒度组成的端元分析155

14.1 端元分析模型155

14.2 端元分析结果156

14.3 端元典型站位概率分布累积曲线160

14.4 小结164

第15章 利用端元分析反演古气候165

15.1 端元分析结果及其环境意义166

15.2 压实校正与沉积速率167

15.3 粒度组成与气候变化168

15.4 小结171

第16章 沉积物的黏土矿物组成172

16.1 分析方法172

16.2 表层沉积物中的黏土矿物173

16.3 典型柱样沉积物中的黏土矿物176

16.4 小结179

第17章 表层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180

17.1 元素组成与物源稳定性分析180

17.2 元素的地球化学分类183

17.3 RSE丰度与粒度和黏土矿物之间的相关性分析186

17.4 RSE的分布规律及成因探讨189

17.5 缺氧区与世界其他海区RSE分布比较206

17.6 小结208

第18章 典型柱样沉积物中RSE的分布及环境指示意义209

18.1 沉积物组成的稳定性分析212

18.2 RSE丰度与粒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213

18.3 RSE丰度分布及成因探讨217

18.4 缺氧区与世界其他海区RSE富集特征比较225

18.5 岩心地层年代确定226

18.6 小结228

第19章 沉积物中生源要素的地球化学特征229

19.1 表层沉积物中生源要素的分布230

19.2 表层沉积物中生源要素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232

19.3 河口表层沉积物中生源要素的径流向分布235

19.4 柱状沉积物中生源要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早期成岩作用238

19.5 沉积物中有机质的C/N值244

19.6 小结249

第20章 沉积物中脂类有机质的分布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意义250

20.1 饱和烃类250

20.2 脂肪酸261

20.3 醇类264

20.4 酮类271

20.5 小结276

第21章 表层沉积物中壬基酚的分布与生态风险278

21.1 样品与分析方法278

21.2 壬基酚等污染物的分布279

21.3 壬基酚等污染物的生态风险282

21.4 小结282

第22章 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元素283

22.1 调查采样与室内分析方法283

22.2 三峡工程一期蓄水后早期(2003年)重金属元素含量分布284

22.3 2007年重金属元素含量分布287

22.4 小结289

第23章 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290

23.1 基于沉积物质量标准的评价290

23.2 生物效应数据库法292

23.3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293

23.4 小结297

第24章 河口海域浮游动物种类及其分布299

24.1 浮游动物的种类及生态类型299

24.2 生物量的平面分布301

24.3 浮游动物群落结构305

24.4 主要浮游动物种类及其分布307

24.5 小结312

第25章 河口海域的小型底栖动物321

25.1 丰度及其生产力321

25.2 自由生活海洋线虫群落结构325

25.3 自由生活海洋线虫对台风的响应329

25.4 缺氧带和无氧带中的小型底栖动物330

25.5 小结336

第26章 河口海域的大型底栖动物337

26.1 类群组成与丰度分布337

26.2 生物量338

26.3 丰度和生物量比较曲线(ABC曲线)339

26.4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对台风的响应342

26.5 小结342

参考文献34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