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 中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杨荫浏著 著
- 出版社: 音乐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66
- 标注页数:526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21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 中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六编 辽、宋、西夏、金321
第十一章 概况321
第十二章 曲子--词的更大发展323
一、民歌和民间曲子323
民歌和民间曲子的现实性和战斗性324
民间曲子的创作繁荣,成为多种音乐形式的主要构成因素327
词牌的变化329
长短句词同诗的关系和区别331
词牌的类别334
二、词人的曲子335
对词人曲子价值的估计335
三、南宋词人姜夔和张炎338
姜夔338
张炎340
四、保存的情况及其对后来的影响341
第十三章 市民音乐的勃兴345
城市音乐活动情况345
艺术活动的场所345
专业艺人和专业组织346
丰富多彩的音乐艺术347
第十四章 艺术歌曲和说唱音乐的发展348
一、艺术歌曲的发展348
(一)叫声348
(二)嘌唱349
(三)小唱349
(四)唱赚及其发展349
1.缠令350
2.缠达351
赚351
赚与唱赚的区别和关系353
有赚的缠令实例353
(五)鼓子词356
二、说唱音乐的发展356
(一)鼓子词357
(二)诸宫调358
诸宫调的曲式和特点358
诸宫调的创始及其内容359
现存宋、金时代诸宫调作品361
1.张协状元南戏里的诸宫调361
2.无名氏刘智远诸宫调362
3.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364
赚在北方音乐中的应用369
诸宫调的演唱情形371
宋、金时代诸宫调音乐的保存情况371
(三)覆赚371
(四)陶真372
(五)崖词373
(六)金代的连厢词373
“小说”和“话本”374
第十五章 百戏歌舞的演变和戏曲艺术的成长378
一、宋代的散乐379
二、五代和宋代的歌舞音乐380
五代时少数民族的歌舞380
宋代的歌舞音乐380
四种歌舞形式380
1.大曲380
2.曲破383
3.缠达385
4.单曲385
曲破的新创作385
军人的剑舞385
宋代少数民族的歌舞和音乐386
表演人物故事的歌舞386
三、宋代戏曲艺术的成长388
我国戏剧的特点388
傀儡389
1.悬丝傀儡390
2.杖头傀儡390
3.水傀儡390
4.肉傀儡390
5.药法傀儡391
影戏391
宋杂剧、金院本兴起之前392
戏剧艺术的确立392
内容不同的三段393
1.艳段393
2.正杂剧393
3.散段393
角色的区分394
内容多样--不只是滑稽戏395
吸收了歌舞大曲的音乐396
剧本有无问题398
创造者与推荐者400
关于杂剧的文献401
南戏404
南戏的战斗性405
南戏的音乐408
宋代南戏乐谱的保存情况409
第十六章 乐器和器乐的发展414
一、乐器的新发展414
乐器的改进414
旧有拉弦乐器及吹乐器的广泛应用415
新乐器的出现415
西南少数民族的乐器416
二、器乐的新发展417
细乐、清乐、小乐器、鼓板417
教坊大乐419
宫廷的小乐器、鼓板、随军番部大乐、马后乐420
器乐独奏420
古琴421
器乐乐谱422
第十七章 宫廷的雅乐424
一、宋的雅乐424
二、雅乐的特点424
应用场合424
乐曲内容425
乐曲的创制和标题430
乐律制度430
(一)音高标准问题431
(二)音阶形式问题435
(三)音域问题436
(四)宫调应用问题438
乐器制作440
表演形式443
三、雅乐问题中的阶级矛盾447
四、辽、金的雅乐450
五、宋代雅乐的外传451
第十八章 宫廷的鼓吹乐和燕乐452
一、鼓吹乐454
二、燕乐458
燕乐内容之变迁458
宋代宫廷的燕乐机构458
教坊的沿革458
教坊的内部组织460
关于教坊乐曲462
宫廷音乐演出的一些特点463
教坊乐工对民间的影响464
云韶部465
钧容直465
东西班乐466
军队与燕乐466
辽的燕乐467
金的燕乐468
宫廷怎样利用鼓吹乐与燕乐469
宫廷怎样取缔民间音乐471
音高标准的统一472
第十九章 音乐理论和音乐思想474
一、音乐理论的几个方面474
燕乐宫调理论的分歧474
“宫”、“调”位置的对换474
排除“为调式”系统,确立“之调式”系统476
北宋燕乐二十八调的音阶、音域和结音481
音高标准的变迁487
三分损益十八律488
五度和声的应用489
作曲技术的发展489
音乐考古学的发展490
二、音乐思想的斗争490
周敦颐的“淡”、“和”音乐观491
沈括的现实主义音乐观492
张知白、房庶等强调“今乐”493
陈旸及其乐书494
王灼及其碧鸡漫志495
郑樵的“声贵”说和“积风”“积雅”说496
朱熹的“中和”音乐观500
结语504
附录507
曲例索引507
图片索引508
参考书目索引509
名词索引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