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微纳流控芯片实验室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林炳承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83549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42页
- 文件大小:154MB
- 文件页数:462页
- 主题词:化学分析-自动分析-芯片-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微纳流控芯片实验室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微流控芯片的研究背景1
1.2微流控芯片的战略意义2
1.3林林总总的微流控芯片实验室2
1.4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微流体力学4
1.5纳流动和纳流控芯片5
1.6微流控芯片和产业转型5
参考文献6
第2章 一般芯片材料与芯片制作技术7
2.1常用微流控芯片材料与性能7
2.2芯片制作环境9
2.3硅、玻璃和石英芯片的制作和评估10
2.3.1薄膜材料和沉积技术10
2.3.2光刻掩模的制作10
2.3.3光刻的一般步骤11
2.3.4腐蚀方法及特性12
2.3.5去胶13
2.3.6打孔13
2.3.7封接13
2.3.8硅、玻璃和石英芯片的评估(案例一)15
2.4高分子聚合物芯片的制作和评估17
2.4.1热压法17
2.4.2模塑法17
2.4.3注塑法19
2.4.4 LIGA技术19
2.4.5激光烧蚀法20
2.4.6软光刻法20
2.4.7打孔22
2.4.8封接22
2.4.9高分子聚合物芯片评估(案例二)22
2.5水凝胶聚合物芯片的研制(案例三)24
2.5.1水凝胶24
2.5.2水凝胶立体微图案25
2.5.3水凝胶立体微图案用于细胞培养26
2.5.4水凝胶平面微图案27
2.5.5以水凝胶为基础材料的微流控芯片30
2.5.6水凝胶芯片中细胞共培养32
参考文献33
第3章 纸质芯片材料与芯片制作技术36
3.1纸质微流控芯片36
3.2二维微流控纸芯片的制作37
3.2.1光刻法37
3.2.2绘图法37
3.2.3打印法38
3.2.4其他制作方法38
3.3三维纸质微流控芯片的制作39
3.3.1双面粘贴法39
3.3.2折叠压紧法39
3.3.3喷胶粘贴法40
3.4纸质微流控芯片的检测40
3.4.1比色检测40
3.4.2电化学检测40
3.4.3化学发光检测41
3.4.4电化学发光检测41
3.4.5免疫检测42
3.5喷蜡打印硝酸纤维素膜纸质微流控芯片研制(案例一)43
3.5.1硝酸纤维素膜43
3.5.2喷蜡打印制备硝酸纤维素膜纸芯片流程44
3.5.3喷蜡打印制备硝酸纤维素膜纸芯片条件优化45
3.5.4硝酸纤维素膜纸芯片的性能考察45
3.5.5硝酸纤维素膜纸芯片在蛋白质包被中的应用48
3.6以硝酸纤维素膜纸芯片为基质研制液塑PDMS芯片(案例二)49
3.6.1用硝酸纤维素膜纸芯片液塑制备PDMS芯片的流程50
3.6.2用硝酸纤维素膜纸芯片制备PDMS微孔51
3.6.3用硝酸纤维素膜纸芯片制备PDMS微通道51
参考文献53
第4章 微流体控制与驱动技术56
4.1微流体控制56
4.1.1电渗控制56
4.1.2微阀控制58
4.2微流体驱动63
4.2.1气动微泵驱动63
4.2.2电渗驱动65
4.2.3离心力驱动66
4.2.4单步往复流离心力驱动系统(案例一)67
4.3微阀微泵驱动控制(案例二)69
4.3.1芯片的制备69
4.3.2微阀微泵的程序控制71
4.3.3微泵微阀驱动控制的穿梭流混合效果验证72
参考文献73
第5章 进样及样品前处理技术75
5.1进样75
5.1.1单通道辅助进样(案例一)75
5.1.2多通道辅助进样(案例二)80
5.2样品前处理82
5.2.1固相萃取(案例三A,B)82
5.2.2等速电泳(案例四)92
5.2.3膜分离(案例五)93
参考文献97
第6章 微混合和微反应技术99
6.1微混合和微混合器99
6.1.1微混合99
6.1.2微混合器100
6.2微化学反应和微化学反应器108
6.2.1微化学反应器的基本特征108
6.2.2不同的通道型微化学反应器108
6.3微型生物反应Ⅰ——聚合酶链反应112
6.3.1聚合酶链反应112
6.3.2集成微加热器/温度传感器PCR-CE芯片研制与性能考察(案例一)113
6.3.3集成PCR-CE芯片在乙肝病毒DNA分析中应用(案例二)116
6.3.4液滴数字PCR技术120
6.4微型生物反应Ⅱ——免疫反应120
6.4.1免疫反应120
6.4.2酶免疫电泳芯片分析盐酸克伦特罗(案例三)121
6.4.3 PDMS固相载体/微阀(泵)芯片分析盐酸克伦特罗(案例四)122
6.4.4微珠免疫芯片分析睾酮(案例五)125
参考文献128
第7章 微分离技术130
7.1芯片分离的若干特点130
7.2电泳分离的基本问题131
7.2.1电泳的谱带迁移132
7.2.2电泳的谱带展宽132
7.3芯片电泳分离常见模式132
7.3.1一维芯片电泳(案例一A,B,C,D)132
7.3.2多维芯片电泳(案例二)147
参考文献151
第8章 微液滴技术153
8.1微流控芯片液滴153
8.2微流控芯片液滴的特点154
8.3微流控芯片液滴生成及其操控(案例一A)155
8.3.1基于“T”形结构芯片的液滴生成155
8.3.2基于“T”形结构微流控芯片液滴生成过程的操控156
8.3.3基于“流动聚焦”结构芯片的液滴生成160
8.3.4基于“流动聚焦”结构微流控芯片液滴生成的操控160
8.4微流控芯片液滴运行及其操控(案例一B)167
8.4.1液滴内部的混合167
8.4.2液滴融合170
8.4.3液滴分裂173
8.4.4液滴分选173
8.4.5液滴捕获和存储175
8.4.6液滴身份标记175
8.5基于气动微阀的液滴操控(案例二)177
8.5.1微阀控制装置的设计和研制177
8.5.2微阀控制液滴生成178
8.5.3微阀控制液滴大小178
8.5.4微阀控制不同组成液滴生成181
8.5.5微阀控制液滴融合183
8.6基于电控的液滴破裂和液滴内涵物提取(案例三)184
8.6.1电控液滴破裂184
8.6.2电控液滴内涵物提取186
8.7微流控芯片数字液滴187
8.7.1电润湿现象和数字液滴187
8.7.2数字液滴芯片结构189
8.7.3数字液滴的一般操控190
8.7.4数字液滴的初级智能操控(案例四)191
参考文献194
第9章 检测技术196
9.1微流控芯片对检测的特殊要求196
9.2微流控芯片检测分类197
9.3激光诱导荧光检测197
9.3.1常规单通道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案例一A)199
9.3.2常规多通道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案例一B)200
9.3.3光电倍增管扫描检测(案例一C)201
9.3.4微型化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示例203
9.4紫外吸收光度检测204
9.4.1紫外吸收光度检测芯片的特殊要求205
9.4.2单点紫外吸收光度检测207
9.4.3全通道成像紫外吸收光度检测208
9.4.4紫外吸收检测微流控芯片仪的研制和性能考察(案例二)209
9.5化学发光检测212
9.5.1单通道化学发光检测213
9.5.2多通道化学发光检测(案例三)213
9.6电化学检测214
9.6.1安培检测(案例四)215
9.6.2电导检测218
9.6.3电势检测220
9.6.4复合式电化学检测220
9.7质谱检测221
9.7.1芯片与质谱的接口222
9.7.2芯片/质谱应用(案例五)225
9.8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检测226
9.9热透镜检测227
9.10生物传感器检测228
9.11单分子荧光检测230
9.12各种检测方法一览231
参考文献232
第10章 微流控芯片在核酸研究中的应用235
10.1基因突变检测235
10.1.1点突变检测235
10.1.2基因重排检测240
10.1.3基因甲基化检测241
10.2基因分型242
10.2.1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242
10.2.2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检测246
10.3 DNA测序250
10.4 SARS病毒和乙肝病毒的病原体基因检测(案例一,二)252
10.4.1 SARS病毒病原体基因检测(案例一)252
10.4.2乙肝病毒(HBV)病原体基因检测(案例二)254
10.5苯丙酮尿症的产前筛查和早期诊断(案例三)255
10.6微流控芯片DNA计算及其应用258
10.6.1 DNA计算及DNA计算机258
10.6.2三角形识别的微流控芯片DNA计算(案例四)259
10.6.3抗乳腺癌基因药物合成的微流控芯片DNA计算(案例五)261
参考文献265
第11章 微流控芯片在蛋白质研究中的应用268
11.1微流控芯片蛋白质分析技术268
11.1.1蛋白质样品预处理269
11.1.2蛋白质分离280
11.2微流控芯片在蛋白质分析中的应用284
11.2.1蛋白质性质鉴定284
11.2.2蛋白质结构分析285
11.2.3蛋白质功能研究(案例一,二,三)288
11.2.4蛋白质实际样品分析295
参考文献296
第12章 微流控芯片在离子和小分子研究中的应用299
12.1离子299
12.1.1离子分析流程299
12.1.2离子分离模式301
12.2手性分子304
12.2.1基本概念304
12.2.2手性拆分304
12.2.3手性合成307
12.2.4手性合成-手性拆分集成307
12.3代谢物309
12.3.1代谢物的一般分析方法309
12.3.2代谢物的分析应用310
12.4药物代谢物检测及毒性评价研究(案例)313
12.4.1芯片的设计与研制314
12.4.2芯片细胞培养和肝微粒体的固定316
12.4.3药物代谢物检测及代谢物诱导细胞毒效评价316
参考文献318
第13章 微流控芯片在细胞研究中的应用320
13.1细胞的微流控芯片320
13.2细胞研究中的微流控芯片单元技术322
13.2.1细胞培养322
13.2.2细胞分选322
13.2.3细胞捕获325
13.2.4细胞裂解328
13.3微流控芯片在细胞研究中的应用329
13.3.1细胞状态研究329
13.3.2细胞功能研究330
13.3.3细胞组分研究331
13.4抗肿瘤药物诱导细胞凋亡(案例一)333
13.4.1细胞凋亡分析微流控芯片设计与制作333
13.4.2阿霉素对肝癌细胞活性的影响335
13.4.3阿霉素诱导肝癌细胞凋亡336
13.5抗肿瘤药物高内涵筛选(案例二)339
13.5.1高内涵筛选微流控芯片设计与制作340
13.5.2微流控芯片抗肿瘤药物高内涵筛选340
13.5.3抗肿瘤药物高内涵筛选结果344
13.6肿瘤微环境构建及肿瘤侵袭研究(案例三A)345
13.6.1三维细胞培养微流控芯片的设计和制备346
13.6.2三维基质内浓度梯度的生成347
13.6.3三维培养肿瘤细胞形态和活性的检测347
13.6.4 EGF诱导的肿瘤细胞在三维基质内的迁移348
13.7肿瘤细胞与间质细胞三维共培养及侵袭研究(案例三B)349
13.7.1细胞三维共培养微流控芯片的设计制备349
13.7.2肿瘤细胞球的形成350
13.7.3 CAF诱导的肿瘤细胞球的侵袭351
13.7.4 GM6001抑制CAF诱导的肿瘤细胞球的侵袭351
13.8甲酰肽受体激动剂筛选(案例四)353
13.8.1甲酰肽受体介导的细胞趋化分析354
13.8.2甲酰肽受体内吞分析355
13.8.3甲酰肽受体介导的钙离子释放分析357
13.8.4甲酰肽受体激动剂筛选结果358
13.9软骨组织培养以及不同生长因子的繁殖促进作用研究(案例五)358
参考文献361
第14章 微流控芯片在模式生物(线虫)研究中的应用362
14.1线虫的基本特征362
14.2用于线虫神经生物学研究的微流控芯片技术364
14.2.1通道微流控芯片364
14.2.2液滴微流控芯片366
14.3基于微流控芯片平台的线虫神经生物学研究367
14.3.1线虫行为研究367
14.3.2线虫神经系统研究369
14.4基于通道微流控芯片的神经毒素诱导线虫行为研究(案例一)372
14.4.1神经毒素诱导的单线虫神经元特征研究372
14.4.2神经毒素诱导的单线虫运动及神经元特征研究374
14.5基于液滴微流控芯片的神经毒素诱导下单个线虫运动行为研究(案例二)378
14.5.1单个线虫运动行为研究的液滴微流控芯片378
14.5.2神经毒素MPP+诱导下的单个线虫运动行为研究383
14.6基于液滴微流控芯片的线虫帕金森病药理学模型研究(案例三)385
14.6.1线虫帕金森病药理学模型研究的液滴微流控芯片385
14.6.2对帕金森病药理学模型线虫三种参数的同步研究392
参考文献395
第15章 微流控芯片在微纳材料研究中的应用397
15.1纳米材料和纳米颗粒397
15.1.1金属纳米颗粒397
15.1.2半导体纳米颗粒398
15.1.3氧化物纳米颗粒400
15.1.4杂化纳米颗粒401
15.2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的液滴芯片合成(案例一)403
15.2.1芯片的设计和制作403
15.2.2液滴的生成、融合404
15.2.3羟基磷灰石的合成、表征404
15.3微米材料和微米颗粒406
15.3.1无机微球颗粒407
15.3.2固态聚合物微球颗粒407
15.3.3 Janus颗粒410
15.3.4杂化微米Janus颗粒412
15.3.5核-壳结构颗粒413
15.3.6不同形貌颗粒415
15.4基于液滴的微球在线合成和可控组装(案例二)416
15.4.1芯片设计和制作417
15.4.2微球的在线合成和组装419
15.4.3参数控制419
15.5基于双乳液的形貌可控微颗粒合成(案例三)423
15.5.1芯片设计和制作424
15.5.2微颗粒形貌控制的原理425
15.5.3微颗粒的形貌调节426
15.5.4微颗粒三维结构的考察427
15.6基于液滴微流控芯片的新型水凝胶微胶囊的制备(案例四)429
15.6.1芯片设计和制备430
15.6.2新型水凝胶微胶囊的制备430
15.6.3新型微胶囊的性能考察431
参考文献433
索引435
后记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