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叙事的嬗变与转型 21世纪前十年长篇小说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叙事的嬗变与转型 21世纪前十年长篇小说研究
  • 周景雷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71622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81页
  • 文件大小:51MB
  • 文件页数:289页
  • 主题词:长篇小说-小说研究-中国-当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叙事的嬗变与转型 21世纪前十年长篇小说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21世纪前十年长篇小说“量”点掠影1

上编 观念的流转13

第一章 叙述的限制与文化内质13

第一节 叙述的转型与日常的叙事13

一 从时间政治看文学转型14

二 从小说创作看文学转型17

第二节 长篇的难度与精神的力度22

一 文学的文化假晶现象23

二 对原质文化的还原25

第二章 历史的立体建构与多维空间29

第一节 多元复合的历史趋向29

一 历史叙事向多元复合发展30

二 历史的大小写32

三 历史的主客观34

四 由同质性转向个体性37

第二节 历史主体的突围实践38

一 小人物对历史的承担40

二 历史道德的超越44

三 每个人对历史都负有责任46

第三章 代际差异背景下的叙事景观48

第一节 代际、境遇与叙事想象48

一 不同记忆的审美差异49

二 这代人用时间来表现真实50

三 这代人也喜欢宏大叙事57

四 那代人更愿意描写日常生活60

第二节 认知差异与应对姿态64

一 关注人民、关注生命64

二 有度量地自我承担69

第三节 异质的审美传达73

一 饱满厚重的叙事风格73

二 轻盈灵动的艺术追求78

第四章 英雄主义的重新召唤83

第一节 思想、传奇及其品质83

一 英雄主义的两种路径83

二 有一种不变的品质91

第二节 启蒙与世俗的合作共进95

一 启蒙的英雄主义95

二 在世俗中发现英雄98

第五章 新伤痕主义的成长方式103

第一节 伤痕的表象与隐秘的情结103

一 虚化的叙述背景104

二 用偷窥和告密介入历史107

第二节 成长的伤痛与质疑中的承担110

一 既要承担也要质疑110

二 疼痛中的亲情关怀114

下编 空间的再生121

第六章 乡土世界的深度裂变121

第一节 第三种空间里的新困境121

一 把遭际放进新的空间122

二 新空间里的紧张关系123

第二节 在批判中向传统和正义回归129

一 乡土叙事的两种走向129

二 史诗与正义的回归130

第七章 工业生活的深度植入与难度138

第一节 题材的终结与生活的难度138

一 从题材到生活139

二 关键要有工业精神141

第二节 类型化写作与实践性反思143

一 工业生活写作的三个类型144

二 文学性与社会性都要考虑149

第八章 民族身份的超越与文化救赎155

第一节 文化寻思与主体性超越155

一 要关注现代化这件事156

二 大跨度地书写民族史157

三 超越族群主体性159

四 穿过文化的幕帷163

第二节 现代性的质疑与救赎167

一 它们破坏了精神生活167

二 一种“复魅”的努力171

第九章 军垦生活与文化维度174

第一节 典型文本与性别观照174

一 他们的写作很独特175

二 性别的境遇与力量183

第二节 审美体验与文化特质187

一 富有诗意的边疆书写187

二 凝练和创设一种特殊文化191

第十章 辛亥叙事的传承与新变197

第一节 叙事缘起及其历史轨迹197

一 辛亥叙事简史197

二 另外一种路径203

第二节 叙事转向与观念重构206

一 传奇特质的新变207

二 苦难的两个层面209

三 非虚构的品质及表现211

四 从家族文化到民族精神215

五 最重要的是思想价值217

附录 对谈与访谈223

附录一 乡土中国的再度书写——新世纪文学反思录223

附录二 写作就是对现实的回应233

附录三 从生存的大地到信仰的天空251

附录四 文学要给人以力量265

参考文献27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