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地形测量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地形测量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17/30109956.jpg)
- 武汉测会学校测量学教研组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测绘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59
- 标注页数:307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30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地形测量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3
第一章 绪论9
1.1测量学及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9
1.2测量学的发展简史10
1.3测量上常用的度量单位12
1.4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概念13
1.5地面点位置的确定——地理坐标和高程15
1.6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16
1.7平面图、地图、地形图和地物图18
1.8比例尺18
第二章 直线丈量21
2.1地面上点的标定和直线定线21
2.2直线丈量的工具23
2.3直线丈量25
2.4钢尺的检验和钢尺长度不正确的改正30
2.5钢尺丈量的误差及其精度31
2.6直线丈量时应注意之事项33
第三章 定向、罗盘仪34
3.1直线定向34
3.2方位角和象限角34
3.3子午线收敛角36
3.4坐标方位角(方向角)37
3.5罗盘仪37
3.6罗盘仪的检验与校正39
3.7用罗盘仪测定磁方位角或磁象限角40
第四章 经纬仪及水平角观测41
4.1水平角观测原理41
4.2游标经纬仪41
4.3望远镜42
4.4水准器48
4.5度盘和游标50
4.6光学经纬仪53
4.7经纬仪的对中、整平与瞄准53
4.8水平角观测的方法56
4.9经纬仪应当满足的条件59
4.10经纬仪的检验和校正60
4.11仪器误差对水平角观测的影响64
4.12水平角观测的精度65
4.13经纬仪的养护67
第五章 经纬仪导线测量68
5.1测量控制的概念68
5.2经纬仪导线的概述70
5.3经纬仪导线点的选择和标定71
5.4经纬仪导线的施测71
5.5经纬仪导线的连接72
5.6经纬仪导线的内业计算概述74
5.7角度闭合差及其分配74
5.8导线边的坐标方位角之计算77
5.9点的直角坐标与坐标增量78
5.10坐标增量之计算方法80
5.11坐标的正算和反算问题81
5.12导线坐标增量闭合差及其分配,导线点坐标的计算83
5.13导线计算举例86
5.14闭合差不容许时的错误寻找89
5.15经纬仪定线,不能直接丈量的边长之测定91
第六章 经纬仪交会92
6.1概述92
6.2前方交会92
6.3后方交会96
6.4侧方交会106
第七章 地物图的测绘109
7.1概述109
7.2地物测量的几种方法109
7.3独立地区的测图112
7.4设角器113
7.5建成地区的测图116
7.6手簿与草图117
7.7直角坐标格纲的绘制117
7.8导线点的展绘119
7.9地物点的转绘120
第八章 误差理论的一般知识122
8.1误差的来源和分类122
8.2偶然误差的性质123
8.3算术平均值原理124
8.4独立观测值的中误差,极限误差124
8.5观测值函数的中误差125
8.6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128
8.7根据改正数确定中误差129
第九章 水准测量的基本知识131
9.1高程测量的概念131
9.2几何水准测量原理131
9.3水准测量实施方法133
9.4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的影响135
第十章 水准仪和水准尺137
10.1水准仪的类型137
10.2水准仪应满足的条件138
10.3水准仪的检查138
10.4定镜水准仪之检验与校正141
10.5具有符合水准管和倾斜螺旋的水准仪142
10.6具有倾斜螺旋的水准仪之检验与校正144
10.7自动水准仪145
10.8水准尺及尺垫146
10.9水准尺之检验147
第十一章 三、四等水准测量153
11.1国家高程控制153
11.2三、四等水准路线的布设规定153
11.3三、四等水准路线的设计、选点和埋石153
11.4水准点154
11.5三、四等水准的观测156
11.6观测记录及检查159
11.7水准测量的误差160
11.8过河过谷水准测量162
11.9水准测量内业计算概述163
11.10单独水准路线的平差164
11.11具有一个结点的水准纲平差166
11.12多边形平差法167
第十二章 三角高程测量170
12.1三角高程测量概述170
12.2竖盘与始读数170
12.3竖角的测定174
12.4竖盘的检验与校正175
12.5地球曲率与大气折光的影响175
第十三章 视距测量基本知识及装丝视距仪177
13.1视距测量概述177
13.2视距测量的原理178
13.3视距尺180
13.4视距常数的测定181
13.5用装丝视距仪测定高差的公式184
13.6计算水平距离和高差的辅助工具185
13.7装丝视距仪的精度189
13.8装丝视距仪的缺点190
第十四章 地形及等高线192
14.1地形要素192
14.2表示地形的方法192
14.3用等高线表示地面起伏的形状195
14.4等高线的特性197
14.5等高距199
14.6地形的阅读199
14.7地形图的应用200
第十五章 装丝视距仪在测图工作中的应用205
15.1概述205
15.2视距导线205
15.3碎部测量207
15.4视距测量的成果整理210
15.5地形图的绘制211
15.6根据点的高程在平面图上勾绘等高线212
第十六章 其他几种视距仪214
16.1概述214
16.2哈默视距仪214
16.3光学楔镜视距仪217
16.4自动改正的光学楔镜视距仪221
16.5对数光学楔镜视距仪222
16.6视差法测距226
第十七章 高程导线228
17.1概述228
17.2高程路线的选择与标定228
17.3高程导线测量所用的仪器及其检验229
17.4高程导线的施测与计算230
第十八章 图的分幅编号、高斯投影的概念、高斯-克吕格坐标233
18.1图的分幅编号233
18.2高斯投影的概念237
18.3高斯-克吕格坐标238
18.4 坐标格纲及图框的整饰242
第十九章 平板仪及平仪交会243
19.1概述243
19.2平板仪和平板仪的附件244
19.3平板仪及其附件的检验和校正246
19.4小平板仪248
19.5平板仪的安置248
19.6前方交会和侧方交会251
19.7后方交会(三点题)252
19.8白塞尔法253
19.9李曼法257
19.10透明纸法261
第二十章 1:5000、1:2000和1:1000比例尺地形测量262
20.1概述262
20.2图根控制262
20.3.测角图根纲263
20.4经纬仪导线268
20.5旁点交会法272
20.6图根点高程之测定273
20.7测图前的准备274
20.8测站点276
20.9地形测图276
20.10经纬仪配合小平板仪的测图279
第二十一章 1:10000、1:25000和1:50000比例尺地形测量280
21.1概述280
21.2图解纲之扩展281
21.3图解纲点高程之确定284
21.4平板仪导线286
21.5经纬仪导线289
21.6图根纲的结束工作和检查290
21.7测站点290
21.8地形测图291
第二十二章 气压高程测量294
22.1概说294
22.2水银气压计294
22.3空盒气压计296
22.4沸点气压计和微差气压计297
22.5气压测高原理298
22.6简略气压计公式299
22.7完整的气压计公式300
22.8气压测高的计算用表301
22.9气压高程测量作业的一般介绍303
22.10简便气压测高法304
22.11临时固定站法305
22.12气压高程测量之应用307
22.13空盒气压计的简便应用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