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北京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北京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39/31046837.jpg)
- 北京大学历史系《北京史》编写组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出版社
- ISBN:9787200093056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444页
- 文件大小:167MB
- 文件页数:457页
- 主题词:北京市-地方史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北京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远古的北京1
第一节 北京人及其文化1
第二节 从新洞人到山顶洞人5
第三节 北京的新石器时代7
第四节 传说中的幽都9
第二章 夏商周时期的北京11
第一节 夏商时期北京地区的青铜文化11
第二节 周代北京地区的奴隶制国家——燕14
燕国的都城20
燕都附近的阶级关系23
燕都附近的经济和文化26
第三章 秦汉至五代时期的北京33
第一节 秦汉时期的北京地区33
秦代的广阳地区33
西汉时的燕国36
东汉的幽州41
秦汉时期北京地区的文化45
第二节 魏晋十六国北朝时期的蓟城47
蓟城的政治状况和蓟城的居民47
蓟城及其周围的建设51
蓟城人民的经济生活52
杜洛周领导的反魏斗争55
蓟城的经学56
第三节 隋唐五代时期幽州地区的城市和居民56
幽州地区的政治情况58
幽州经济的发展61
幽州的文化64
第四章 辽宋金时代的北京68
第一节 辽代的南京和北宋的燕山府68
辽代的南京68
北宋统治下的燕山府79
第二节 金代的中都82
金初的南京82
金中都的建立84
社会经济87
园陵名胜91
蒙古军威胁下的中都94
第五章 元代的大都97
第一节 大都的建立97
大都的建立97
大都的规模101
第二节 大都的政治经济情况108
民族矛盾与政治斗争108
经济概况与居民生活114
元末农民大起义冲击下的大都125
第三节 大都的文化130
大都的文化130
园林名胜141
第六章 明代的北京146
第一节 迁都北京146
第二节 北京的经济151
农业和土地占有关系152
手工业与匠户制度156
商业的繁荣与金商勒商政策159
第三节 北京的政治165
专制主义集权统治的加强165
北京保卫战167
京城人民疾苦日深170
刘六、刘七领导的农民起义172
明朝后期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176
京畿人民反矿监、税监的斗争178
京城阉党的猖狂179
白莲教大起义180
满洲贵族对京畿的掠夺和骚扰182
第四节 大顺政权在北京184
农民军向北京进军184
农民军攻克北京城185
农民军在京城186
大顺政权的政治措施188
大顺政权的经济措施192
农民军退出北京193
第五节 明代北京的文化197
明朝在北京的文化统治198
王学左派在京师的活动200
文学201
戏剧202
民间的技艺和歌谣204
科学的发展206
特种手工艺207
北京城的修建210
寺院及园林218
十三陵226
长城与居庸关232
第七章 清代的北京(1644——1840年)237
第一节 北京——清朝的都城237
第二节 清初的民族压迫和北京人民的反抗斗争241
满洲贵族在京畿圈地241
皇庄、王庄和旗地243
清初手工业和商业的凋敝245
清廷民族高压统治245
北京人民的反清活动246
第三节 经济生活和社会关系249
农村中的社会关系250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251
官营手工业的衰落和私营作坊的扩大253
商业257
典当、银号和盐店259
乾隆中期以后北京的经济状况260
第四节 行政设施和社会矛盾的激化261
北京地方的行政设施261
清中期北京人民的贫困和统治阶级的腐化265
天理教起义 林清攻打紫禁城268
第五节 清前期北京的学术和文艺活动273
京师的学者文士273
戏曲276
文化街琉璃厂278
中西文化交流280
第六节 北京的园林和庙宇290
西苑290
三山五园293
庙宇297
第七节 风俗习尚和日常生活299
风俗习尚299
日常生活306
第八章 晚清的北京(1840——1911年)309
第一节 两次鸦片战争时期的北京310
禁烟运动和反投降斗争310
太平天国对北京地区的影响311
英法联军在北京的暴行312
第二节 六十年代到甲午战争前北京政局的变化316
1861年的北京政变316
北京反动政权向半殖民地化方向发展317
顽固派、洋务派和清流派318
统治阶级的贪污腐化320
第三节 维新变法运动在北京322
反对投降、要求改革的公车上书322
维新运动在北京的发展324
百日维新327
第四节 义和团在北京的战斗330
义和团在北京附近的活动和开始进入北京331
义和团与清政府内部的派系之争335
义和团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342
八国联军在北京的暴行350
第五节 辛亥革命时期的北京354
北京人民群众的反帝爱国运动354
辛亥革命前夜的北京357
清王朝的覆灭360
第六节 晚清北京的社会经济生活363
洋货泛滥在北京所起的破坏作用365
清政府滥发大钱、大钞对北京人民进行掠夺366
金融机构的变化366
手工业和近代矿业368
北京对外交通的变化和影响370
新型市政设施及建筑的出现371
园林建筑373
人口、环境与生态平衡374
第七节 晚清北京的文化379
近代初期开明知识分子在北京的文化活动379
新式学校在北京的产生及发展381
北京初期的报刊383
帝国主义者在北京举办的宗教文化事业384
第九章 民国时期的北京(1912——1949年)387
第一节 北洋军阀在北京的统治和北京人民的反抗斗争387
迁都之争和北京兵变387
袁世凯在北京的黑暗统治389
袁世凯的帝制活动及其败亡391
段祺瑞的反动统治和张勋复辟394
北京人民反抗斗争的进一步发展396
第二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398
初期新文化运动在北京的开展398
马列主义的真理传到了北京402
李大钊对十月革命和马列主义的初步宣传403
学生爱国团体和进步刊物的出现405
新文化运动在向前发展407
五四运动在北京409
中共北京区委的诞生410
第三节 北洋军阀政权的覆灭411
军阀混战在北京411
孙中山在北京病逝412
国民革命与奉系政权垮台413
第四节 华北重镇北平特别市建置沿革416
新军阀在北京的活动417
北平军民的爱国救亡运动419
一二·九运动421
卢沟桥事变与北平沦陷422
第五节 沦陷时期的北平424
日本在北平的殖民统治424
北平地区的抗日斗争426
第六节 北京的新生428
和平的幻灭428
失人心者失天下429
北平和平解放430
第七节 民国北京的城市建设与文化建设432
城墙与城门432
皇城与宫苑坛庙433
交通建设436
教育、科技与文艺438
后记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