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生鄂伦春族乡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生鄂伦春族乡志
  • 王兆明主编;新生乡乡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ISBN:7207060734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579页
  • 文件大小:139MB
  • 文件页数:642页
  • 主题词:乡镇-地方志-黑河市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生鄂伦春族乡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大事记9

第一篇 建置63

第一章 境域63

第一节 地理位置63

第二节 乡界勘定63

第三节 村界勘定64

第二章 沿革66

第一节 解放前沿革66

第二节 解放后沿革67

第二篇 村屯概况69

第一章 新生村69

第一节 概貌69

第二节 经济70

第三节 村屯建设71

第二章 新青村71

第一节 概貌71

第二节 经济72

第三节 村屯建设72

第三章 新发村73

第一节 概貌73

第二节 经济73

第三节 村屯建设74

第四章 新茂村74

第一节 概貌74

第二节 经济75

第三节 村屯建设75

第五章 新兴村76

第一节 概貌76

第二节 经济76

第三节 村屯建设77

第三篇 自然环境78

第一章 地质地貌78

第一节 地质78

第二节 地貌80

第二章 山脉水系82

第一节 山脉82

第二节 水系82

第三章 气候83

第一节 气温83

第二节 降水83

第三节 相对湿度及蒸发84

第四节 日照 地温84

第五节 风霜84

第六节 结冰 冻土85

第七节 物候85

第四章 土壤88

第一节 成因88

第二节 特征89

第五章 资源90

第一节 土地90

第二节 森林91

第三节 草原91

第四节 水92

第五节 矿物92

第六节 水产93

第七节 土特山产93

第六章 自然灾害94

第一节 水涝94

第二节 干旱95

第三节 霜冻95

第四节 其它自然灾害96

第四篇 人口97

第一章 全乡人口97

第一节 概况97

第二节 分布与密度98

第三节 构成99

第四节 变动103

第五节 控制106

第二章 鄂伦春族人口109

第一节 概况109

第二节 分布111

第三节 构成115

第五篇 鄂伦春族122

第一章 源流122

第一节 族称122

第二节 族源123

第二章 迁徙与分布124

第一节 迁徙124

第二节 分布125

第三章 社会沿革126

第一节 经济组织126

第二节 社会组织128

附:《习惯法》131

第四章 语言137

第一节 语音137

第二节 语法138

第三节 词汇139

第五章 科学知识139

第一节 方位139

第二节 气象140

第三节 历法140

第四节 医药141

第五节 度量衡141

第六章 习俗142

第一节 饮食142

第二节 服饰145

第三节 建筑146

第四节 交通148

第五节 婚嫁148

第六节 丧葬150

第七节 礼仪152

第八节 节庆153

第九节 用具154

第十节 禁忌155

第七章 宗教信仰156

第一节 自然崇拜157

第二节 图腾崇拜158

第三节 祖先崇拜159

第四节 神偶 神像160

第五节 梦兆162

第六节 占卜162

第七节 萨满163

附:萨满的《请神歌》166

第八节 解放后的变化169

第八章 民族工作170

第一节 下山定居170

第二节 实现民族平等171

第三节 完成社会改革172

第四节 发展民族经济172

第五节 培养民族干部173

第六节 加强民族团结174

第七节 落实民族政策175

第六篇 生活176

第一章 鄂伦春族生活176

第一节 收入176

第二节 消费177

第三节 住房178

第二章 其他民族生活178

第一节 收入178

第二节 消费179

第三节 住房179

第七篇 人才181

第一章 人才结构181

第一节 年龄181

第二节 学历182

第三节 民族183

第二章 人才培养185

第一节 基本情况185

第二节 培养方法185

第三节 鄂伦春族人才的选用187

第八篇 人物188

第一章 传记188

第一节 历史人物188

第二节 当代人物191

第二章 烈士英名录198

第一节 “庚子俄难”鄂伦春族阵亡官兵198

第二节 革命烈士199

第三章 人物表199

第一节 劳动模范199

第二节 主要专业技术人员200

第三节 曾任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鄂伦春族名录201

第四节 曾任副科级以上职务的鄂伦春族名录201

第五节 下乡知识青年人名录202

第六节 库玛尔路鄂伦春族名人录208

第九篇 狩猎211

第一章 猎业生产211

第一节 对象211

第二节 工具214

第三节 红围期217

第四节 产品219

第二章 组织分配220

第一节 行猎组织220

第二节 猎物分配222

第三章 收入223

第一节 产量223

第二节 在经济中的比重225

第四章 野生动物保护226

第一节 学习政策226

第二节 落实政策226

第十篇 农业227

第一章 经营沿革227

第一节 解放前农业227

附:吴音吉善经营农业情况231

第二节 解放后的农业232

第二章 生产关系变革233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233

第二节 互助合作238

第三节 人民公社242

第四节 联产承包242

第三章 耕地与作物243

第一节 耕地面积243

第二节 主要作物244

第三节 粮食产量246

第四章 农技农艺249

第一节 耕作制度249

第二节 作物栽培250

第三节 种子252

第四节 肥料253

附:新生公社化肥使用试验总结253

第五章 作物保护255

第一节 病害防治255

第二节 虫害防治255

第三节 草害防治255

第六章 农用机具256

第一节 机具沿革256

第二节 机械化程度257

第三节 农机管理259

第四节 农机维修261

第五节 农机队伍261

第七章 水利262

第一节 护岸工程262

第二节 截流工程263

第三节 水电工程263

第四节 排涝工程263

第五节 改水工程263

第十一篇 林业264

第一章 机构队伍264

第一节 机构264

第二节 队伍265

第二章 林业生产266

第一节 林木采伐266

第二节 伐运工具267

第三节 植树造林267

第三章 森林保护268

第一节 林政管理268

第二节 护林防火269

附:新生乡人民政府关于《森林防火工作实施细则》270

第三节 退耕还林272

第四章 保护野生动物272

第一节 宣传政策272

第二节 严格执法273

第十二篇 乡村企业274

第一章 企业性质274

第一节 乡办企业274

第二节 村办企业276

第三节 个体企业276

第四节 联办企业277

第二章 主要门类277

第一节 黄金开采业277

第二节 木材加工业278

第三节 粮薯加工业278

第四节 运输业279

第五节 商饮服务业279

第三章 经营管理280

第一节 管理体制280

第二节 主要部门管理280

第三节 企业内部管理280

第十三篇 旅游281

第一章 主要旅游项目281

第一节 风俗281

第二节 狩猎282

第三节 饮食282

第四节 射击282

第二章 景区简介283

第一节 石头人景区283

第二节 大石砬子景区283

第三节 河东景区284

第十四篇 畜牧286

第一章 饲草饲料286

第一节 草场286

第二节 饲料287

第三节 饲养方式287

第二章 主要畜种288

第一节 马288

第二节 犬291

第三节 鹿292

第四节 牛293

第三章 疫病防治295

第一节 常见病种295

第二节 防治296

第十五篇 副业297

第一章 采集297

第一节 种类297

第二节 工具299

第二章 捕鱼300

第一节 鱼种300

第二节 捕鱼方法300

第三章 手工制作301

第一节 皮制品301

第二节 桦皮制品303

附:桦皮船、篓的制法304

第三节 木制品305

第四节 骨制品306

第五节 其它制品306

第四章 产量307

第一节 产量307

第二节 在经济中的比重308

第十六篇 交通309

第一章 公路309

第一节 线路309

第二节 运输310

第三节 养护与管理311

第二章 铁路与航空311

第一节 铁路311

第二节 航空311

第十七篇 邮电313

第一章 邮政313

第一节 邮路313

第二节 邮政业务314

第二章 电信315

第一节 电报315

第二节 电话315

第十八篇 交换318

第一章 贡貂318

第一节 定制318

第二节 贡市318

第二章 产品交换319

第一节 同官方安达的交换319

第二节 同私人安达的交换319

附:民国初年猎品与粮食的比价322

第三节 同商人的交换323

第四节 同俄国人的交换324

第五节 同农民的交换325

第六节 日本侵略者对交换的垄断325

第三章 商品交换326

第一节 机构326

第二节 农猎土特产品收购327

第三节 生产生活资料供应327

第四节 边境贸易328

第十九篇 财税330

第一章 财政330

第一节 体制330

第二节 收入331

第三节 支出332

第二章 税务332

第一节 税制332

第二节 税种333

第三节 税收334

第四节 农业税减免337

第二十篇 政党340

第一章 中共新生鄂伦春族乡地方组织340

第一节 组织沿革340

第二节 党员大会344

第三节 组织与党员346

第二章 政事纪略349

第一节 社会主义改造349

第二节 整风和反右派斗争349

第三节 人民公社运动350

第四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351

第五节 “文化大革命”运动351

第六节 改革开放352

第七节 党性教育353

第三章 基层党支部354

第一节 新生村支部354

第二节 新青村支部354

第三节 新发村支部354

第四节 新茂村支部355

第五节 新兴村支部355

第六节 乡机关及直属单位支部355

第二十一篇 政权356

第一章 权力机关356

第一节 新生乡人民代表大会356

第二节 提案处理362

第二章 行政机关363

第一节 “佐”363

第二节 库玛尔路鄂伦春协领署364

第三节 黑河地区鄂伦春协领公署373

第四节 新生鄂伦春族乡人民政府376

第三章 村民委员会381

第一节 新生村381

第二节 新青村383

第三节 新发村383

第四节 新茂村383

第五节 新兴村383

第二十二篇 群众团体385

第一章 共青团385

第一节 组织385

第二节 活动387

第二章 妇联388

第一节 组织388

第二节 活动389

第二十三篇军事392

第一章 组织沿革392

第一节 “佐”392

第二节 保卫团393

第三节 山林队395

第四节 民兵396

第二章 同国内外反动武装的斗争400

第一节 同国外入侵者的斗争400

第二节 同国内分裂者的斗争402

第三章 反抗压迫的斗争404

第一节 烈钦泰事件404

第二节 孟毛古全事件404

第三节 刚通事件405

第四节 集体逃婚事件406

第四章 战事407

第一节 大岭伏击战407

第二节 闹达罕遭遇战407

第三节 上二公保卫战408

第二十四篇 公安 司法410

第一章 公安410

第一节 治安410

第二节 枪支管理411

第三节 户籍管理412

第四节 消防监督413

第二章 司法414

第一节 法制宣传414

第二节 民事调解415

第二十五篇 民政417

第一章 优抚安置417

第一节 拥军优属417

第二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418

第二章 救灾救济419

第一节 灾害救济419

第二节 困难救济420

第三节 扶贫扶优420

第三章 社会福利421

第一节 敬老尊老421

第二节 孤儿收养422

第三节 自流人口收容422

第四章 婚丧管理423

第一节 宣传《婚姻法》423

第二节 婚姻登记423

第三节 殡葬管理424

第二十六篇 教育426

第一章 学前教育426

第一节 托幼园所426

第二节 教学及思想品德教育426

第二章 小学教育427

第一节 概况427

第二节 学制433

第三节 课程433

第四节 教法434

第五节 思想品德教育435

第三章 中学教育436

第一节 概况436

第二节 学制438

第三节 课程438

第四节 教法438

第五节 思想品德教育439

第四章 成人教育440

第一节 扫盲教育440

第二节 文化技术教育442

第五章 教育成果442

第一节 解放前成果442

第二节 解放后成果443

第六章 教师444

第一节 队伍444

第二节 培训446

第三节 待遇446

第七章 经费设施448

第一节 经费448

第二节 设施450

第二十七篇 文化453

第一章 群众文化453

第一节 馆站建设453

第二节 活动453

第二章 鄂伦春族民间艺术454

第一节 雕刻454

第二节 绘画455

第三节 刺绣455

第四节 舞蹈455

第五节 桦皮镶嵌457

第三章 鄂伦春族民间文学462

第一节 民歌462

第二节 神话471

第三节 传说473

第四节 故事474

第五节 说唱故事477

第六节 谚语478

第七节 谜语481

第四章 文物482

第一节 皮毛制品482

第二节 桦皮器皿483

第三节 神像483

第五章 电影广播电视484

第一节 电影484

第二节 广播484

第三节 电视485

第二十八篇 卫生487

第一章 医疗487

第一节 机构487

第二节 设备487

第三节 技术488

第二章 妇幼保健488

第一节 妇女保健488

第二节 儿童保健489

第三章 卫生防疫490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490

第二节 疾病防治491

第四章 医疗制度492

第一节 公费医疗492

第二节 劳保医疗492

第三节 合作医疗493

第二十九篇 体育494

第一章 学校体育494

第一节 解放前学校体育494

第二节 解放后学校体育495

第二章 群众体育495

第一节 解放前群众体育495

第二节 解放后群众体育497

第三十篇 精神文明建设498

第一章 思想教育498

第一节 “五爱”“四有”教育498

第二节 法制教育500

第三节 基本国策教育501

第二章 建设活动502

第一节 文明乡建设502

第二节 文明村建设503

第三节 文明单位建设504

第四节 文明户建设504

第五节 警民共建505

第三十一篇 艺文507

第一章 民歌507

第一节 传统民歌507

第二节 新民歌512

第二章 民间故事513

第一节 神话513

第二节 传说517

第三节 故事524

第四节 说唱故事535

附录556

一、文献辑存556

二、修志始末57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