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语用批评学视角下的社会用语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社会语用批评学视角下的社会用语研究
  • 陈新仁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44631051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54页
  • 文件大小:112MB
  • 文件页数:271页
  • 主题词:社会语言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社会语用批评学视角下的社会用语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导论1

1.1本研究的研究对象1

1.1.1社会用语的定义1

1.1.2社会用语的功能3

1.1.3社会用语的特性6

1.2相关研究概述与评价10

1.2.1关于社会用语的语用学研究10

1.2.2关于社会用语的批评语篇分析14

1.2.3关于社会语用生态的“批评”研究15

1.2.4主要贡献与不足18

1.3 本研究的学科定位与特色20

1.4开展社会用语批评语用分析的意义22

1.5 本书内容安排23

第2章 语篇分析的批评语用视角24

2.1引言24

2.2语篇分析的批评语言学视角25

2.2.1批评语篇分析的目标与对象26

2.2.2批评语篇分析的理论框架27

2.2.3批评语篇分析的贡献与不足28

2.3语篇分析的批评语用学视角30

2.3.1批评语用学的起源31

23.2积极/消极批评语用分析32

2.3.3批评语用学的目标和对象33

2.4批评语用学的理论视角35

2.4.1言语行为理论视角35

2.4.2礼貌理论视角38

2.4.3预设理论视角41

2.4.4顺应理论视角43

2.4.5关联理论视角46

2.4.6模因论视角50

2.5 批评语用学的分析方法52

2.6小结54

第3章 店铺命名用语背后的文化心态55

3.1引言55

3.2店铺命名的基本原则和法规57

3.3店铺命名的抽样调查59

3.3.1调查问题59

3.3.2数据搜集59

3.3.3结果与分析61

3.4店铺命名问题的批评性解读63

3.4.1店铺命名的文化取向63

3.4.2店铺命名中的负顺应64

3.4.3关于店铺命名问题可接受性的调查结果66

3.5 小结66

附录1:南京酒店店名调查68

附录2:南京美容美发店店名调查70

第4章 广告用语中的“语用陷阱”73

4.1引言73

4.2关于广告欺骗的语用学研究75

4.3广告用语中的“语用陷阱”76

4.3.1涉嫌欺诈的不良广告类别76

4.3.2涉嫌误导的各种“语用陷阱”77

4.4个案研究:楼市“忽悠”的语用游戏90

4.5 小结94

第5章 社会用语中的“疑似歧视”96

5.1引言96

5.2关于话语歧视的已有研究97

5.3雷人标语:一场官司的背后98

5.3.1引发争议的横幅标语98

5.3.2横幅标语的语用—语言分析99

5.4 “90后”:一个群体的形象“塑造”101

5.4.1 “90后”的界定102

5.4.2研究设计103

5.4.3结果与讨论104

5.5“也”:不能承受的社会之重111

5.5.1“也”的语用意义111

5.5.2新闻报道中“也”触发的歧视113

5.6小结116

第6章 社会用语的“文明性”117

6.1引言117

6.2社会用语的语用建设研究概述118

6.3不良社会用语分析120

6.3.1不良社会用语的界定120

6.3.2不良社会用语的语用—语言特征123

6.3.3不良社会用语的言语行为理论分析126

6.3.4不良多模态社会用语的语用解读:案例分析127

6.3.5有关不良社会用语的态度调查:以低俗广告为个案129

6.4文明社会用语分析131

6.4.1文明社会用语的界定131

6.4.2文明社会用语的语用—语言特征132

6.4.3文明社会用语的言语行为理论分析134

6.5 社会用语的文明趋向:个案研究136

6.5.1城镇公共标语口号:个案研究之一137

6.5.2教学大楼物管告示语:个案研究之二141

6.5.3交通告示语:个案研究之三148

6.6小结155

附录1:网络语料来源网址156

附录2:低俗广告认知与评价问卷报表157

附录3:重庆交通告示语160

第7章 社会用语的“个人化”167

7.1引言167

7.2语体、语体杂合与语体转换168

7.2.1语体的界定与分类168

7.2.2语体杂合172

7.2.3语体转换的定义、类型与功能176

7.3语体杂合:社会用语的个人化分析181

7.3.1介入标记:个人化的界定181

7.3.2广告语篇中的介入标记182

7.3.3语用学视角下的介入与介入标记183

7.4印刷广告语篇的个人化:历时研究186

7.4.1研究问题186

7.4.2语料收集与分析186

7.4.3结果与讨论187

7.5天气预报语篇的个人化特征:共时研究192

7.6电视广告语篇中的语体转换:调查与分析195

7.7小结197

第8章 新闻语篇中的“个人身影”199

8.1引言199

8.2新闻语篇中的主观性与立场表达201

8.3新闻语篇中的句式选择——以新闻标题中的否定句为例203

8.3.1否定句的预设机制203

8.3.2“校园不是公园”:个案研究205

8.3.3网络新闻标题中的否定句:调查与分析206

8.4新闻语篇中的视角选择——以标题中的视角选择为例208

8.4.1框架、视角与认知关联208

8.4.2调查与分析211

8.5 新闻语篇中的介入标记——以灾难新闻中的数字表达为例213

8.5.1介入与介入手段214

8.5.2调查与分析215

8.6小结220

附录:灾难新闻信息221

第9章 结论223

9.1本研究的简要回顾223

9.2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及启示224

9.2.1中国店铺命名用语的文化取向224

9.2.2中国社会用语中的语言“负顺应”224

9.2.3社会用语的人际特征与个人化趋向226

9.2.4新闻用语的主观化227

9.2.5中国社会用语的文明化227

9.3本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228

参考文献22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