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陈望道语文论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陈望道语文论集](https://www.shukui.net/cover/53/31025795.jpg)
- 陈望道著;复旦大学语言研究室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ISBN:9150·34
- 出版时间:1980
- 标注页数:687页
- 文件大小:112MB
- 文件页数:71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陈望道语文论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918年1
标点之革新1
1919年5
横行与标点5
新式标点的用法7
1920年19
“的”字底新用法19
点标论第二22
“的”字底分化——化作“的”、“底”、“地”25
指示代词的商榷——“这裏”、“那裏”写作“这里”、“那里”28
文字漫谈29
“点”和“些”29
“可”29
“那”和“哪”31
“了”32
“着”32
“会”33
“就”33
“再”34
“得”和“的”34
“再”和“又”35
“可”字的综合——对于我的《文字漫谈》“可”字条的辩护38
〔附录〕“可”字的分析&刘大白43
1921年49
新式标点49
国语上一个可以注意的问题52
《标准国语文法》和疑问句式54
谈韵律58
感谢大白君申说补足我底《谈韵律》60
〔附录〕读晓风君底《谈韵律》&刘大白61
语体文欧化的我观64
1922年65
评胡适论“除非”并说及“又不”65
用字新例71
“了”字底用法76
作文法讲义81
1923年139
对于白话文的讨论(一)139
对于白话文的讨论(二)141
文言白话和美丑问题143
对于白话文的讨论(五)145
方言可取的一例147
1924年149
自称“研究新文学者”底文气谈149
修辞学在中国之使命153
论辞格论底效用兼答江淹159
〔附录〕江淹来信160
1925年163
修辞学的中国文字观163
1926年167
美底形式167
1932年183
说飞白183
1933年187
“吗”和“呢”的讨论187
关于文学的诸问题200
1934年211
对于读经的意见211
关于大众语文学的建设212
所谓一字传神214
大众语论216
这一次文言和白话的论战228
建立大众语文学232
怎样做到大众语的“普遍”?——三路并进237
方言的记录240
文学和大众语244
用脑子论247
1935年249
虚字的研究——《古书虚字集释》翻后感249
关于刘半农先生的所谓“混蛋字”252
语文之间“通同之共轨”255
接近口头语的方法258
关于修辞261
保守文言的第三道策263
语言学和修辞学对于文学批评的关系266
说到测字摊268
读文法书271
1938年275
纪念拉丁化的解禁275
拉丁化北音方案对读小记277
拉丁化北音方案对读补记281
拉丁化汉字拼音表283
《语文周刊》发刊辞289
中国语文的演进和新文字292
表示动作延续的两种方式300
〔附录一〕“勒拉”和“拉”&朱樱301
〔附录二〕“哼”和“在”&邹啸302
〔附录三〕“哼”“东”和“带”&徐文蔚303
说语言307
谈杂异体和大众化310
议改“延续”为“存续”及其他313
说存续表现的两式三分315
〔附录〕苏州话也有“三分”&席枚319
叠字的检验322
一种方言的语尾变化326
论黄汉先生提出的问题——“来、起来、去、下去”是否表存续328
〔附录〕黎锦熙先生说“存续”&黄汉335
一种语言的测验——郑延榖是什么地方人?338
谈动词和形容词的分别339
谈存续跟既事和始事345
〔附录〕对于“来带”等的修正并答徐文蔚先生&雪村349
《一提议》和《炒冷饭》读后感355
〔附录一〕一个国文法新体系的提议&傅东华370
〔附录二〕炒冷饭&金兆梓374
1939年379
文法革新的一般问题379
从分歧到统一385
回东华先生的公开信——论文法工作的进行、文法理论的建立和意见统一的可能393
〔附录〕给望道先生的公开信&傅东华397
漫谈文法学的对象以及标记能记所记意义之类401
拟请议决修改初高中国文课程标准并规定大学入学试题不限文体案405
中国拼音文字的演进——明末以来中国语文的新潮406
1940年415
语文运动的回顾和展望415
六书和六法421
从“词儿连写”说到语文深入研究424
中国古代的语文标记论430
语文中的鸡冠派436
文法革新问题答客问438
“语”和“语团”论略454
1941年461
答复对于中国文法革新讨论的批评461
1943年491
《中国文法革新论丛》序491
文法的研究493
论文法现象和社会的关系497
《评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书后500
1947年505
“中国语文学会”成立缘起505
试论助辞——纪念《马氏文通》出版五十周年506
1948年525
两个原则——上海公私立大学教授对于中国文学系改革的意见525
1950年527
“一”字的用法——答沙人问527
1951年529
《中国拼音文字研究》序529
1952年531
计标531
1955年535
在第一次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的发言535
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学术会议上的总结发言539
1956年545
对于主语宾语问题讨论的两点意见545
关于《汉语拼音方案(草案)》的讨论547
上海语文学会成立大会开幕词554
1957年557
重印《中国文法革新论丛》后记557
怎样研究文法、修辞558
1958年567
建立新型的文风567
漫谈《马氏文通》569
1959年581
五四运动和文化运动581
对普通话教学成绩观摩会的两点愿望584
1960年587
“文法”“语法”名义的演变和我们对文法学科定名的建议587
1961年599
谈谈修辞学的研究599
我对研究文法、修辞的意见608
1962年617
修辞学中的几个问题617
《修辞学发凡》重印前言624
关于卢以纬的《语助》626
1964年629
关于语言研究的建议629
1973年635
论现代汉语中的单位和单位词635
汉语提带复合谓语的探讨647
〔附录〕669
陈望道同志著译编述目录索引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