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综合国力与文化软实力系统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贾海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56612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05页
- 文件大小:63MB
- 文件页数:333页
- 主题词:综合国力-关系-文化事业-建设-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综合国力与文化软实力系统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一 综合国力与文化力、文化软实力研究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2
二 问题的复杂性4
三 从基本概念的中国化到理论体系的中国化10
四 国内相关研究的现状13
五 中国学界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17
六 综合国力与文化力系统论与新的研究方法20
七 研究宗旨和基本结构23
第二章 综合国力:概念考辨与理论溯源28
一 中文综合国力概念与国外相关概念在表达上的差异28
二 中文综合国力概念形成的过程32
三 综合国力概念与理论的西方学术源头35
四 怎样理解中国“综合国力”概念和理论体系与西方相关概念和理论体系的不同38
五 汉字“综合国力”的组合可能最早出现在日语中45
第三章 中西“国力学”基本概念的差异与变异:“权力”还是“实力”48
一 因翻译而导致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的变异48
二 “权力”与“实力”:哪个更符合“power”的英文原意?51
三 “实力”概念仍缺乏严格界定57
四 英文“综合国力”概念是中国学者的翻译66
五 西方将“综合国力”视为中国独创的意识形态概念72
六 西方“国力”概念的本质是政治权力74
第四章 从文化力到文化软实力:概念的起源与演变78
一 “文化力”概念的提出79
二 汉字“文化力”概念最早可能出自日文82
三 谁是日文汉字“文化力”一词的输入者?89
四 受“软权力”概念启发:谁是“文化力研究第一人”?92
五 “文化力”和“文化软实力”理论为中国所独有98
六 文化力概念会被文化软实力等概念取代吗?103
第五章 中国综合国力的理论体系与方法110
一 中国综合国力理论体系的特点与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111
二 黄硕风的综合国力理论体系与研究方法118
三 综合国力理论的发展及测评理论129
四 一些学者对综合国力研究现状的反思与批评139
五 综合国力测评公式及相关理论143
六 关于中国综合国力及世界大国综合国力排行的研究146
第六章 中国文化力与文化软实力的理论体系和基本主张158
一 中国学者的争论:“软权力”(软实力)等于“文化力”吗?159
二 如何理解文化力?168
三 文化力理论的基本主张与理论体系170
四 文化力与文化软实力概念属于同一个理论体系177
五 文化软实力的内涵与理论体系分析184
六 文化软实力的研究仍需大力加强197
第七章 综合国力与文化力和文化软实力研究方法与体系的突破205
一 如何实现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的突破206
二 国力或权力的定性及中西研究方法的根本不同208
三 国力、权力或实力量化、测评的复杂性与困难212
四 西方理论体系与研究方法的局限216
五 如何认识中国综合国力与文化力和文化软实力研究所取得的成就217
六 如何认识中国综合国力、文化力和文化软实力研究存在的局限及其原因220
七 “实力说”应根植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基础之上226
八 综合国力与文化力和文化软实力理论应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228
第八章 新的分析框架:综合国力与文化软实力系统论233
一 国内传统研究方法的局限与缺陷233
二 什么才是真正的综合方法?238
三 怎样理解综合国力与文化力的关系?240
四 综合国力分析框架与测评公式的新思路242
五 “大文化”概念及其系统247
六 教育是培育和实现文化力的关键254
七 “文化软实力”的构成及测评公式258
第九章 综合国力与文化力理论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265
一 综合国力、文化力和文化软实力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关系266
二 综合国力和文化力、文化软实力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一致性及突破270
三 文化力与文化软实力理论对传统生产力理论的突破274
四 “人”是历史的主体和生产力系统的最佳体现者284
五 有文化、有知识的“人”是第一生产力287
主要参考文献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