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中医科学院著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实录 程萃农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中医科学院著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实录 程萃农](https://www.shukui.net/cover/11/30963886.jpg)
- 杨金生编著;张伯礼,吴少祯总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ISBN:9787506757836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09页
- 文件大小:92MB
- 文件页数:232页
- 主题词:中医学-临床医学-经验-中国-现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中医科学院著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实录 程萃农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著名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传承研究概述1
一、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的重要性1
(一)学术思想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
(二)传承是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大举措2
(三)学术思想的传承是中医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3
(四)“高水平师带徒”是中医药传承的重要方式3
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的要点5
(一)把握学与术和传与承的辩证统一5
(二)学术见解在理论层面的原创性8
(三)经验技术在实践层面的实用性9
(四)传承研究在历史层面的科学性10
三、学术思想传承研究的目的和方法12
(一)学术思想的基本内容12
(二)传承方式的研究13
(三)针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传承现状16
四、程莘农学术思想传承研究的思路和方法17
(一)选题目的及意义17
(二)研究内容18
(三)研究方法18
第二章 程莘农成长历程及学术渊源19
一、程莘农成长历程19
(一)诞生于变革年代19
(二)10岁朦胧涉入杏林20
(三)16岁拜师研习中医21
(四)19岁挂牌悬壶济世22
(五)服从分配转攻针灸23
(六)拓荒中医教育先行25
(七)奉调北京跌宕起伏25
(八)客观务实探索经络27
(九)临床培训针灸传扬28
(十)大医精诚乐在奉献30
二、程莘农学术探源31
(一)家学影响31
(二)拜师学医32
(三)院校教育33
三、程莘农成才之路对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思考34
(一)熟读人文和医学经典是基础34
(二)院校教育与师承学习相结合35
(三)编著教材和制定标准以立言36
第三章 程莘农学术思想与贡献38
一、依经据典,发古解难,发微经络腧穴理论38
(一)阐述经络腧穴研究的本质38
(二)对《灵枢》与《素问》关系的认识40
(三)归纳《内经》针灸处方特点42
(四)概括《内经》十二经病候证治规律45
(五)对“五输穴”的认识47
(六)总结八会穴功能与主治规律49
二、重视中医理论指导针灸临床,发微理法方穴术辨证体系50
(一)理——掌握经脉循行,归经辨证,以诊断为基础50
(二)法——据证立法,树补泻、温清、升降六法51
(三)方——依法定方,君臣佐使,大小缓急奇偶复53
(四)穴——掌握穴位主治,明性配穴,随机应变55
(五)术——循章施术,虚实补泻,因人而异56
三、强调针灸临床疗效,改良三才针法,得气至上58
(一)以人为本,三才进针58
(二)取效之要,莫过得气59
四、擅长治疗各种痛证,分清部位归经,六纲活用61
(一)分清部位61
(二)判断虚实61
(三)细审寒热62
(四)辨别气血63
五、编著《中国针灸学》,开拓针灸国际教育63
(一)著书立说,领衔编著《中国针灸学》63
(二)教书育人,旨在针灸传扬64
第四章 程莘农临床特色和治疗经典67
一、临床辨证取穴特点67
(一)临床辨证取穴方略67
(二)临床辨证取穴慎要70
(三)奇经八脉证治经验71
二、临证经典验案选释76
(一)痛痹76
(二)胃脘痛80
(三)中风病82
(四)消渴85
(五)膝关节痛87
(六)耳聋89
(七)郁证92
(八)皮肤病94
(九)气瘿96
(十)痛经98
第五章 程莘农中医针灸对话实录100
一、程莘农成才之路的访谈100
二、程莘农对于中医传承发展的认识103
三、程莘农对于经络及经络研究的认识105
四、程莘农对针刺麻醉以及针灸实验研究的认识105
五、程莘农对针灸临床获效的认识106
六、程莘农对针灸“得气”的认识109
七、程莘农对针药结合的认识111
八、程莘农对于针灸适宜病种的认识113
九、程莘农治疗中风病的经验访谈118
十、程莘农治疗痛证的经验访谈120
十一、程莘农对“针灸传扬”的认识121
十二、程莘农对针灸与书法以及养生保健的认识124
十三、程莘农临床针灸常用穴位125
十四、程莘农治疗常见病的取穴规律126
十五、程莘农关于针灸临床技术的认识129
十六、程莘农心目中的“大医精诚”131
十七、程莘农生活中的二三事132
十八、程莘农对学生寄语和针灸展望135
第六章 程莘农临证医案拾遗137
一、感冒137
二、咳嗽137
三、哮喘138
四、头痛139
五、面痛139
六、面瘫141
七、面肌瞤动141
八、牙痛142
九、中风后遗症142
十、消渴144
十一、心悸145
十二、胸痹146
十三、胃脘痛146
十四、呕胆147
十五、呃逆148
十六、腹痛148
十七、泄泻149
十八、便秘149
十九、肩痛150
二十、腰痛151
二十一、癃闭151
二十二、痿证152
二十三、不寐153
二十四、癫证153
二十五、郁证154
二十六、痛经155
二十七、月经不调155
二十八、小儿疳积156
二十九、风疹156
三十、湿疹157
第七章 程莘农学术影响与评价158
儒医大师——程莘农158
医坛勤耕耘 桃李满天下162
程莘农院士的一天164
小小“银针”成就传奇人生165
程莘农:安享心灵大世界170
一根银针立世的针灸界泰斗172
著名针灸学专家程莘农教授:一根小银针救了10万人175
第八章 其他177
一、论著177
二、题词178
三、作序180
四、建言186
(一)关注医药卫生事业187
(二)关注社会发展188
第九章 程莘农年谱(大事记)195
第十章 程莘农学术思想传承体系195
一、家族传承195
二、院校教育195
三、拜师传承198
四、工作传承198
五、培训教育199
六、北京市非遗项目传承199
七、其他传承200
附录205
结语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