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武汉理工大学志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武汉理工大学志 上](https://www.shukui.net/cover/37/32958590.jpg)
- 张清杰,邱观建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931836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616页
- 文件大小:6MB
- 文件页数:633页
- 主题词:武汉理工大学-校史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武汉理工大学志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合校前三校沿革与发展3
第一章 武汉工业大学3
第一节 历史沿革3
一、中南建筑工程学校的历史渊源及组建3
二、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院的历史渊源及组建4
三、北京建筑工业学院的组建及“京沈一盘棋”调整7
四、武汉城市建设学院的发展与停办9
五、北京建筑工业学院的发展与南迁10
六、“文化大革命”中合并组建的湖北建筑工业学院11
七、被列入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的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11
八、快速发展的武汉工业大学12
九、面向新世纪的武汉工业大学14
第二节 机构与院系设置18
一、党、政、群机构设置18
二、院、系(部)、专业(科)设置20
第三节 教职工21
一、教职工队伍21
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24
三、分配制度与教职工收入26
四、教师队伍建设29
第四节 学生30
一、招生、分配与就业30
二、学生管理制度34
三、思想政治教育34
第五节 教育教学37
一、中技与本、专科教育37
二、研究生教育53
三、成人继续教育57
四、学位授予60
第六节 科学研究62
一、科学研究概况62
二、科研项目、经费及成果64
三、科研机构69
第七节 国际交流与国内产学研合作70
一、国际及港、澳、台交流与合作70
二、国内产学研合作73
第八节 党群组织75
一、中共党组织建设与历次党代会75
二、工会及教代会81
三、团代会及学代会82
四、民主党派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84
第九节 办学条件86
一、办学经费86
二、实验室、仪器设备86
三、图书、出版与期刊87
四、校园建设91
五、后勤服务92
第十节 校园文化93
一、办学理念及校训、校歌93
二、体育93
三、文艺94
四、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96
第二章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97
第一节 历史沿革97
一、解放前的国立海事职业学校97
二、解放初期的武汉交通学院97
三、院系调整后的武汉河运学院98
四、大跃进中的武汉水运工程学院98
五、部属高校专业调整后的武汉水运工程学院99
六、“文化大革命”中的武汉水运工程学院99
七、改革开放初期的武汉水运工程学院100
八、面向新世纪的武汉交通科技大学101
附:武汉河运专科学校发展沿革106
第二节 机构设置112
一、领导体制112
二、行政机构112
三、院系设置114
第三节 教职工115
一、教职工队伍115
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117
三、分配制度与教职工收入118
四、教师队伍建设120
第四节 学生122
一、招生与毕业分配122
二、学生管理制度126
三、思想政治教育127
第五节 教育教学129
一、本、专科教育129
二、研究生教育140
三、成人继续教育145
四、学位授予146
第六节 科学研究147
一、科学研究概况147
二、科研项目、经费及科研成果149
三、科研机构154
四、学术活动、论著155
第七节 国际交流与国内产学研合作158
一、国际及港、澳、台交流与合作158
二、国内产学研合作162
第八节 党群组织163
一、中共党组织建设与历次党代会163
二、工会及教代会166
三、共青团组织及团代会、学代会167
四、民主党派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168
第九节 办学条件169
一、校园建设169
二、办学经费170
三、实验室(资产、仪器设备)171
四、图书、期刊、印刷与出版172
五、后勤服务174
第十节 校园文化175
一、办学理念与校训176
二、体育176
三、文艺177
四、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177
第三章 武汉汽车工业大学179
第一节 历史沿革179
一、初创时期的武汉工学院179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湖北农业机械学院180
三、改革开放初期的武汉工学院181
四、快速发展时期的武汉工学院182
五、面向新世纪的武汉汽车工业大学184
第二节 机构与院系设置188
一、党政管理及直属机构设置188
二、院系设置189
三、学术管理机构190
第三节 教职工190
一、教职工队伍190
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192
三、分配制度与教职工收入195
四、教师队伍建设196
第四节 学生198
一、招生与就业198
二、学生管理制度202
三、思想政治教育203
第五节 教育教学206
一、本、专科教育206
二、研究生教育217
三、成人继续教育220
四、学位授予223
第六节 科学研究225
一、科学研究概况225
二、科研项目、经费与成果227
三、科研机构234
第七节 国际交流与国内产学研合作235
一、国际交流与合作235
二、国内产学研合作239
第八节 党群组织242
一、中共党组织建设与历次党代会242
二、工会与教代会245
三、共青团组织、团代会与学代会246
四、民主党派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246
第九节 办学条件247
一、办学经费247
二、实验室(资产、仪器设备)248
三、图书馆与新闻…版249
四、校园建设251
五、后勤服务253
第十节 校园文化254
一、办学理念与校训254
二、体育254
三、文艺256
四、大学生科技活动及成果256
下篇 武汉理工大学2000—2008261
第一章 合并与发展261
第一节 合并与调整261
一、合并组建261
二、机构及学科专业调整262
第二节 办学理念与目标263
一、办学理念263
二、办学目标与发展规划263
第三节 发展思路与战略264
一、发展思路264
二、发展战略264
第四节 共建合作与服务社会266
一、部省市共建266
二、产学研合作266
三、科技服务267
四、教育服务267
第二章 管理体制与机构设置268
第一节 管理体制268
一、领导体制268
二、校院两级办学体制269
三、民主管理组织与制度269
四、学术管理组织与制度270
第二节 管理运行机制270
一、议事规则270
二、依法治校274
三、二级目标责任制276
第三节 机构与负责人280
一、党委组织机构及部门负责人280
二、行政机构及部门负责人281
三、直属单位及负责人284
四、学院设置及党政负责人287
五、科研机构及负责人290
六、附属单位及负责人292
七、独立学院设置及负责人294
第三章 教职工295
第一节 教职工基本状况295
一、概况295
二、教职工变动情况296
第二节 人才强校与队伍建设297
一、拔尖人才工程297
二、博士化工程298
三、学术骨干培养工程299
四、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00
第三节 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与聘任301
一、聘任权限与聘任制度301
二、评聘的组织领导与程序303
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情况304
四、兼职教授、客座教授、名誉教授305
第四节 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306
一、工资制度306
二、校内津贴制度308
三、社会保险314
第五节 考核与奖惩315
一、考核315
二、表彰316
三、惩处318
第六节 离退休人员工作318
一、离退休制度318
二、离退休人员待遇319
三、离退休人员管理与服务320
第四章 学生321
第一节 学生基本情况321
一、普通全日制在校生规模321
二、在职研究生基本情况322
三、成人教育、网络教育学生基本情况322
四、留学生基本情况323
第二节 招生与就业323
一、本专科招生323
二、研究生招生328
三、毕业生就业331
第三节 素质教育334
一、心理健康教育334
二、文化素质教育334
三、职业发展教育335
四、国防教育336
第四节 本科生管理与服务337
一、管理机构与队伍337
二、学生管理制度338
三、表彰与处分338
四、学生资助346
五、大学生园区工作349
第五节 研究生管理与服务349
一、管理体制349
二、资助及“三助”工作349
三、表彰奖励350
第五章 学科建设351
第一节 学科建设规划351
一、学科建设大讨论351
二、学科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352
三、“十五”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353
四、“十一五”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353
第二节 重点学科建设354
一、建设目标及建设项目354
二、国家及省级重点学科建设360
三、学位授权点建设361
四、学科评估362
第三节 学科设置363
第四节 “211工程”建设370
一、“九五”“211工程”建设370
二、“十五”“211工程”建设372
三、“十一五”“211工程”建设374
第六章 科学研究376
第一节 科技创新战略376
一、目标与理念376
二、政策与体制376
三、国防三证建设377
第二节 科研基地建设377
一、概况377
二、国家、省部级科研基地378
第三节 科研项目与成果383
一、项目与经费383
二、成果与奖励388
三、学术论文与著作391
第四节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392
一、项目与经费392
二、研究成果394
第五节 学术活动395
一、学术会议395
二、学术任职397
第七章 研究生教育402
第一节 博士研究生教育402
一、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402
二、博士生导师队伍403
三、学位论文406
第二节 硕士研究生教育410
一、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410
二、硕士生导师队伍411
三、学位论文411
第三节 专业学位教育418
一、专业学位类型418
二、专业学位管理420
第四节 教育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422
一、课程教学及督导评估422
二、教材建设与教育研究422
三、创新能力培养423
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424
五、创新人才培养计划424
第五节 学位授予425
一、学位评定425
二、学位授予情况426
第八章 本科生教育427
第一节 本科专业建设427
一、本科专业设置427
二、新办专业建设435
三、品牌特色专业建设436
第二节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437
一、培养计划437
二、理论教学438
三、实验教学439
四、课程设计440
五、实习与实训440
六、毕业设计(论文)440
第三节 教学条件建设441
一、课程建设441
二、教材建设444
三、教学名师与团队建设447
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448
第四节 教学改革与教学成果448
一、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448
二、教学成果450
第五节 教学管理与质量控制453
一、教学管理模式453
二、教学评估455
三、教学督导456
四、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体系457
五、专业评估458
第九章 继续教育与民办合作教育459
第一节 继续教育459
一、概况459
二、培养类型与学生情况460
三、函授站点461
第二节 网络教育464
一、概况464
二、培养类型与学生情况465
三、校外学习中心建设与管理466
四、教学手段与资源建设469
第三节 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470
一、概况470
二、自考教育471
三、高职教育472
四、各类培训473
第四节 独立学院474
一、概况474
二、华夏学院475
第十章 留学生教育、国际合作教育与国际交流476
第一节 留学生教育476
一、概况476
二、留学生管理480
三、留学生教育成果480
四、中外大学生交流480
第二节 国际合作教育481
一、国际合作教育项目481
二、国外合作学校482
第三节 国际(港澳台)交流与合作483
一、校际协议483
二、国际科技及产学研合作487
三、学术交流与人员往来491
四、港澳台合作与交流497
第十一章 办学基本条件498
第一节 办学经费及资产498
一、2000—2008年办学经费情况498
二、资产及仪器设备500
三、财务管理502
四、国有资产管理503
五、财务检查审计与国有资产清查504
第二节 教学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建设505
一、教学实验室建设505
二、实习基地建设506
第三节 图书与档案507
一、图书馆507
二、档案馆511
第四节 出版与期刊514
一、出版社514
二、期刊社516
第五节 信息化建设518
一、概况518
二、网络基础设施518
三、电子校务519
四、数字资源521
第六节 校园建设521
一、老校园建设521
二、新校园建设522
三、基本建设投资及资产变化情况522
四、校园建设规划及管理525
第十二章 后勤保障527
第一节 后勤社会化改革527
一、体制与模式527
二、学生公寓和教师公寓社会化527
第二节 后勤管理528
一、后勤服务监督管理528
二、水电管理与改革528
三、维修与绿化529
四、住房改革530
五、基础教育管理531
第三节 后勤服务532
一、概况532
二、运行机制532
三、服务情况533
四、投入情况534
五、经营情况534
第四节 医疗卫生535
一、概况535
二、医疗及保健535
三、医疗经费管理536
四、社区卫生服务536
第五节 校园治安与安全537
一、概况537
二、政治保卫537
三、治安管理538
四、综合治理538
五、其他服务539
第十三章 校办产业540
第一节 管理体制540
一、概况540
二、改制重组541
三、规范管理542
四、扶优扶强543
第二节 武汉理工大学科技园545
一、概况545
二、发展状况546
第三节 控参股企业546
一、武汉理工光科股份有限公司546
二、武汉南华高速船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547
三、武汉港迪电气有限公司549
四、武汉理工新能源有限公司550
第十四章 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551
第一节 思想建设551
一、“三讲”教育和先进性教育551
二、党员和干部培训552
三、先进党组织与优秀党员553
第二节 组织建设553
一、党员状况及基层党组织553
二、党员代表大会554
三、校级领导班子建设556
四、干部队伍建设556
五、党支部建设557
第三节 党风廉政建设557
第四节 思想政治工作559
一、理论武装工作559
二、思想道德建设559
三、精神文明创建560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560
五、舆论宣传560
六、学生思想教育561
第五节 统战工作563
第十五章 民主党派与群团组织565
第一节 民主党派组织与统战团体565
一、民主党派组织565
二、统战团体567
第二节 工会与教代会568
一、工会概况568
二、工会主要工作569
三、教职工代表大会573
四、教代会主要工作574
第三节 共青团组织及团代会575
一、共青团组织及团员状况575
二、团员代表大会577
三、学代会、学生会577
四、研究生会581
第十六章 董事会、校友会584
第一节 建材建工行业董事会584
一、建材建工行业董事会组成584
二、建材建工行业董事会活动587
第二节 交通行业董事会589
一、交通行业董事会组成589
二、交通行业董事会活动591
第三节 汽车行业董事会594
一、汽车行业董事会组成594
二、汽车行业董事会活动596
第四节 校友会598
一、校友会组成598
二、校友会活动601
第十七章 校园文化603
第一节 校训603
一、校训征集评选603
二、校训释义603
三、校训含义604
第二节 理工精神与特色文化604
一、理工精神604
二、行业特色文化605
三、“三强”人才育人文化605
第三节 校园文化环境606
一、校园生态景点606
二、校园精神象征雕塑607
三、历史人物(事件)纪念碑(石)607
四、校园文化广场608
第四节 校园文化活动608
一、讲座和论坛608
二、主题教育活动609
三、学生科技创新活动609
四、社会实践活动611
五、志愿服务活动611
六、校园文化活动612
七、体育活动612
第五节 学生社团614
一、社团联合会614
二、特色社团活动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