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出土文献与先秦两汉方言地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出土文献与先秦两汉方言地理
  • 王志平,孟蓬生,张洁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41625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10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320页
  • 主题词:出土文物-文献-研究-中国;汉语方言-地理语言学-研究-中国-先秦时代;汉语方言-地理语言学-研究-中国-汉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出土文献与先秦两汉方言地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出土文献与先秦两汉方言地理的研究对象、方法及戒律1

第一节 出土文献与先秦两汉方言地理的研究对象及本体理论1

一 出土文献与先秦两汉方言地理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概况1

二 出土文献与先秦两汉方言地理的研究理论2

第二节 出土文献与先秦两汉方言地理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戒律8

一 出土文献与先秦两汉方言地理的研究方法8

二 出土文献与先秦两汉方言地理的研究戒律12

第二章 先秦两汉的通语与方言17

第一节 先秦两汉时期的文化交流与语言接触17

一 文化交流与语言接触17

二 语言接触与文字混用21

第二节 先秦两汉时期的通语与方言30

一 语言的相通与不通30

二 先秦两汉时期的通语与方言34

附录:“雅言”新考39

第一节 正雅39

一“雅言”之“雅”39

二“风雅颂”之“雅”41

三“尔雅”之“雅”43

四 综合分析44

第二节 夏文化44

一 夏文化的历史学研究44

二 夏文化的地理学研究47

三 夏文化的考古学证据48

四 夏文化区域及迁徙路线50

第三节 周承夏绪50

一 旧说疏证50

二 成周52

三 天下之中53

第四节 三代损益与“夏言”55

一“政治革命”与“礼制损益”55

二 广狭“夏言”56

第三章 出土文献中所反映的方音系统及其差异57

第一节 《银雀山汉简》与《张家山汉简》、《马王堆帛书》通假字声母的对比研究57

一 问题的提出57

二 声母的比较59

三 小结72

第二节 《银雀山汉简》与《马王堆帛书》通假字韵部的对比研究73

一 阴声韵部的通假74

二 入声韵部的通假77

三 阳声韵部的通假80

四 阴声韵部与入声韵部的通假84

五 阴声韵部与阳声韵部的通假87

六 阳声韵部和入声韵部的通假89

七 小结90

第四章 出土文献中方音的共时性与历时性——以鼻冠音和清鼻流音为例92

第一节 简帛文献通假字所反映的上古鼻冠音92

一 研究目的92

二 研究资料93

三 研究方法94

四 前人的研究95

五 简帛通假字所反映的鼻冠塞音声母97

第二节 简帛通假字所反映的清鼻流音声母107

一 唇鼻音与清擦音107

二 舌尖鼻音与清擦音113

三 舌根鼻音与清擦音116

四 流音与清擦音119

五 结论119

第五章 出土文献中的声转所反映的方言音变120

第一节 见系、章系相通的实例及其音理解释——“凥”读“居”还是“处”120

一 导论120

二 分论122

三 析论130

四 馀论138

五 结论140

第二节 影、日(泥)相通的实例及其音理解释——“辸”读为“应”补证141

第六章 出土文献中的韵转所反映的方言音变(一)147

第一节 东谈通转的实例及其音理解释——也谈“铦?”的“?”147

第二节 蒸阳旁转的实例及其音理解释——清华简《皇门》异文及相关问题160

第三节 支歌通转的实例及其音理解释——楚简中借为“兮”的“可”与“氏”173

第七章 出土文献中的韵转所反映的方言音变(二)182

第一节 谈鱼通转的实例及其音理解释(一)——师?簋“弗叚组”新解182

第二节 谈鱼通转的实例及其音理解释(二)——“法”字古文音释190

第三节 侵真通转的实例及其音理解释(一)——说“令”205

第四节 侵真通转的实例及其音理解释(二)——《楚居》所见楚王名考释二则225

一 熊鹿225

二 熊?232

第八章 出土文献中的声韵并转所反映的方言音变237

第一节 “特殊声转”(一)影、泥(娘)、日相通与之(职)、脂(质)通转——“?”字的读音及相关问题237

一 押韵238

二 谐声238

三 韵母通假239

四 异体字241

五 声母通假241

六 谐声243

七 声训244

八 异读244

第二节 “特殊声转”(二)影、端、知、章相通与之(职)、脂(质)通转——“戴”字释疑245

一 之(职)、脂(质)部的密切关系246

二 影母与端组、知组、章组之间的密切关系252

三 相关音理解释255

第三节 “特殊声转”(三)影、来相通与鱼、月、元通转——孔家坡汉简《日书》“司岁”篇中的“单?(阏)”259

第九章 结语271

第一节 出土文献的优长与局限271

一 出土文献的优长271

二 出土文献的局限271

三 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的结合272

第二节 新二重证据法的实践与反思273

一 新二重证据法273

二 历史比较的原则274

三 新二重证据法的实践275

引用资料简称对照表277

引用文献280

後记一309

後记二31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