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岭南中医药文库 岭南医学史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岭南中医药文库 岭南医学史 下](https://www.shukui.net/cover/28/30928395.jpg)
- 刘小斌,陈凯佳主编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 ISBN:9787535958297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584页
- 文件大小:163MB
- 文件页数:627页
- 主题词:医学史-广东省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岭南中医药文库 岭南医学史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广东中医药概况1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广东省中医行业状况2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广东省、广州市中医从业人员统计数字2
二、广东中医积极参加国家建设任务4
三、筹备和建立学术团体、创办学术期刊、积极开展学术交流8
四、积极建言献策,维护中医药业11
第二节 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14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校务情况15
二、教学课程与学制的改革19
三、重新编印各科讲义,突出专科教育特点22
四、改制广东省中医进修学校26
五、广东省中医实验医院29
第三节 广州星群中药提炼厂与中药提炼37
一、星群药厂创办37
二、星群药厂中药提炼工艺技术改进理论40
三、星群药厂中药提炼工艺技术改进实践42
四、星群药厂发展及《星群医药月刊》杂志影响44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医进修教育48
一、国家中医进修教育的背景、内容、调整48
二、广东中医进修教育及广东省中医进修学校55
第五节 党的中医政策在广东落实60
一、新中国成立之初卫生行政部门对中医的认识60
二、广东贯彻中央“中医政策”执行情况66
第二章 广东中医药事业学术的发展77
第一节 国家创办高等中医教育78
一、广州中医学院创办78
二、广东中医教育多层次发展91
三、中医教材编写96
第二节 中医医疗纳入国家医政管理系统102
一、中医联合诊所组建103
二、中医医院建立107
三、广东省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114
第三节 国家支持中医开展科学研究118
一、基础理论研究118
二、“四季脾旺不受邪”与脾胃学说研究131
三、中医诊法研究135
四、《岭南草药志》编写与南药引种试验136
五、中医药对传染病及感染性疾病的防治140
六、外伤骨折正骨手法研究155
七、蛇伤蛇药研究160
八、毛冬青防治脉管炎162
九、痔瘘肛肠病163
十、妇科疾病防治165
十一、小儿消化不良与支气管肺炎防治170
十二、五官科疾病防治173
十三、针刺麻醉、针刺手法、经络模型、经络学说、针灸临床研究174
第四节 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开展182
一、组织和管理182
二、发展概况183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185
第五节 广东省中医药学术刊物与学术团体192
一、《广东中医》《广东医学·祖国医学版》193
二、广东省中医药研究委员会(广东中医药研究所)194
第三章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中医药学206
第一节 广东振兴中医药发展的重要举措207
一、卫生部《关于认真贯彻党的中医政策,解决中医队伍后继乏人的问题的报告》及其影响208
二、广东省贯彻中央56号文情况及中医药各界的反响211
三、广东省名老中医、广州市名老中医荣誉称号授予215
四、广东省、广州市振兴中医工作大会219
五、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中医药局)设立222
六、广东省人民政府先后授予两批“广东省名中医”荣誉称号224
七、广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名单226
第二节 新时期广东中医医疗事业迅速发展229
一、中医医院规模不断扩大,就医条件明显改善229
二、内涵建设不断加强,两个效益日益显现231
三、农村中医工作日新月异的发展234
四、广东省骨干中医院的发展情况简介235
第三节 广东中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255
一、中医本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256
二、创办研究生教育,培养高层次人才262
三、积极开展对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教育265
四、继续开展成人与职业技术教育273
五、广东省中医药中等专业教育278
六、学科建设促进中医药教育与科学研究发展281
第四节 广东省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286
一、中医基础研究288
二、中药研究297
三、临床研究305
四、针灸推拿研究319
五、中西医结合324
第四章 岭南医林人物328
第一节 广东省名老中医329
一、邓鹤芝329
二、郭梅峰330
三、黄省三330
四、何竹林331
五、黎达英332
六、陈治平333
七、钟玉池334
八、卢宗强334
九、程祖培335
十、李钰琳336
十一、李翼农337
十二、蔡仰高338
十三、余子修338
十四、管霈民339
十五、冯德瑜340
十六、陶葆荪341
十七、周子容341
十八、何桐生342
十九、刘赤选343
二十、陈典周344
二十一、韦植生344
二十二、区少章345
二十三、王河清346
二十四、吴灼燊346
二十五、钟少卿347
二十六、潘静江348
二十七、梁天照349
二十八、张阶平350
二十九、陈金声351
三十、杨济平351
三十一、李藻云352
三十二、翟甘棠353
三十三、林夏泉354
三十四、陈一鸣354
三十五、郑定良355
三十六、钟耀奎356
三十七、李仲守356
三十八、甄梦初357
三十九、杨志仁358
四十、梁端侪359
四十一、何汝湛360
四十二、关汝耀361
四十三、吴勤文361
四十四、简锡禧362
四十五、管铭生363
四十六、司徒铃364
四十七、罗元恺364
四十八、蔡荫庭365
四十九、赵思兢366
五十、刘仕昌367
五十一、黎炳南368
五十二、何志雄369
五十三、陈达光370
五十四、黄耀燊370
五十五、梁乃津371
五十六、朱敬修372
五十七、彭玉林373
五十八、邓铁涛374
五十九、林品生375
六十、林建德376
六十一、黄传克377
六十二、沈炎南378
六十三、岑鹤龄379
六十四、梁剑波379
六十五、胡肇基381
六十六、蔡荣381
六十七、何炎燊382
六十八、陈超桂383
第二节 广东省名中医及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384
一、王德鉴384
二、刘俭385
三、罗致强386
四、靳瑞387
五、陈全新388
六、黎家玉389
七、关国华389
八、周伯康390
九、刘亦选391
十、谢震强391
十一、李丽芸392
十二、罗笑容393
十三、杨文辉394
十四、张梅芳394
十五、李国桥395
十六、周焕钧396
十七、李任先397
十八、岑泽波398
十九、丘和明399
二十、黄敏400
二十一、杨干潜400
二十二、朱秉匡401
二十三、禤国维402
二十四、刘伟胜403
二十五、林君玉404
二十六、黄春林404
二十七、劳绍贤405
二十八、蔡妙珊406
二十九、刘茂才407
三十、沈鼎荪408
三十一、陈镜合409
三十二、张家维410
三十三、何广贤411
三十四、邱志楠411
三十五、熊曼琪412
三十六、黄火文413
三十七、赖伯良414
三十八、黎成科415
三十九、刘庆思415
四十、陈基长416
四十一、孙康泰417
四十二、邓晋丰418
四十三、赵立诚419
四十四、罗永佳419
四十五、欧阳惠卿420
四十六、区永欣421
四十七、蔡炳勤421
四十八、彭胜权422
四十九、梁冰423
五十、黄松柏424
五十一、刘英杰424
五十二、刘石坚425
五十三、许鑫梅426
五十四、蔡康保426
五十五、周岱翰427
五十六、陈纪藩428
五十七、邱健行429
五十八、陈先泽429
五十九、沈英森430
六十、王子耀431
六十一、卢永兵432
六十二、刘恩祺433
六十三、欧炳楠434
六十四、邓中炎434
六十五、林应强435
六十六、王伯章436
六十七、吴维城437
六十八、卢桂梅438
六十九、莫愚439
七十、崔学教439
七十一、李俊彪440
七十二、王士贞441
七十三、罗云坚441
七十四、蔡木杨442
七十五、欧兰芳443
七十六、潘金辉444
七十七、何世东444
七十八、李旭445
七十九、梁宏正446
八十、刘木荣446
第三节 广东省其他著名中医及特级药工447
一、刘瑞霖447
二、吴粤昌447
三、罗振华448
四、罗广荫449
五、刘明450
六、卓权450
七、李家达451
第五章 岭南医史专篇462
第一节 香港中医史略462
一、香港百年中医纪事463
二、20世纪香港知名中医人物477
第二节 广东中药业史略498
一、历史悠久的广东中药业498
二、广东药业“八行”500
三、广东中药老字号504
第三节 中医抗击“非典”与建设广东中医药强省520
一、广东中医抗击“非典”520
二、广东中医药强省之路529
附篇 岭南医学史大事年表(远古至2000年)548
后记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