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胡塞尔现象学·海德格尔本是学引论 从所知学的角度重新解读胡塞尔与海德格尔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胡塞尔现象学·海德格尔本是学引论 从所知学的角度重新解读胡塞尔与海德格尔
  • 刘永富著 著
  • 出版社: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41480X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209页
  • 文件大小:7MB
  • 文件页数:22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胡塞尔现象学·海德格尔本是学引论 从所知学的角度重新解读胡塞尔与海德格尔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阅读提示1

一、胡塞尔现象学与海德格尔本是学底学科定位2

1.学术研究的领域2

2.胡塞尔现象学与海德格尔本是学底历史定位3

二、研究哲学史底方法6

1.方法底实质6

2.关于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7

3.从所知学底角度解读胡塞尔与海德格尔10

(1)为什么要建立所知学10

(2)所知学与认识学底区别12

(3)所知学底研究思路14

(4)如何根据所知学来解读胡塞尔与海德格尔15

4.本书作为引论16

三、关于语言文字与标点符号的几点说明17

四、特别致谢19

第一章 胡塞尔现象学底哲学观20

阅读提示20

一、哲学底一般规定20

1.哲学是对世界的一种超利害的审视20

2.哲学是关于世界的普遍理论22

3.哲学是最崇高、最严密的科学23

4.哲学底超越性与反思批判性24

1.科学的时代25

2.哲学尚不科学25

二、科学的哲学25

3.科学与世界观——科学底一般规定26

4.世界观的哲学与科学的哲学28

5.对于科学的哲学的三种误解30

(1)自然主义30

(2)历史主义33

(3)心理主义34

6.哲学危机与人底危机36

7.真正科学的哲学39

三、真正科学的哲学与现象学44

第二章 现象学底一般规定47

阅读提示47

(1)现象作为所知48

一、现象学是关于现象的科学48

1.现象、意义、所知48

(2)现象作为意义49

(3)现象是由活动确立的50

(4)现象是被直接知道的51

2.现象与表现52

3.现象与本质52

4.现象学作为关于现象的科学、作为意义学53

二、现象学是描述性的科学54

1.描述54

2.明晰、直观、给予、呈现、明证、亲知55

3.现象学作为描述性的科学57

1.本型、元型、本质58

三、现象学是本质科学58

2.本质科学63

3.作为本质科学的现象学64

四、现象学是意识科学67

1.意识(知)、活动、生活、意向性、地平线67

(1)意识底不可超越性68

(2)意识底意向性69

(3)意识底流动性75

2.作为意识科学的现象学78

五、现象学是绝对主观的科学80

1.超越的自我80

(1)自我80

(3)纯粹的自我与具体的自我82

(2)本质的自我与事实的自我82

(4)自然的自我与超越的自我83

2.现象学作为绝对主观的科学85

六、现象学与超越的唯心论87

七、现象学与本是学、形而上学89

八、现象学与认识学93

九、现象学与统一的科学体系95

第三章 现象学底问题与方法100

阅读提示100

一、总论101

1.现象学所要解决的问题101

(1)方法与意义103

2.现象学方法底基本特征——意义建构与发生103

(2)自我展开104

(3)建构104

(4)建构与发生105

(5)两类建构106

(6)以建构为总特征的方法底基本环节106

(7)现象学方法底关键步骤107

3.活动与生活107

(1)活动底实质与形式107

(2)活动与建构108

(3)主动的活动与被动的活动、精神活动与物质活动108

(1)意向活动与意向关系109

4.活动底意向性、活动底所指与对象109

(2)意向性与意义110

(3)意向性与所知之所是110

(4)意向性与澄清111

(5)意向性与建构111

(6)意向性与综合112

二、直观、亲知、实知、明证112

1.什么是直观、亲知、实知、明证112

2.明证与根据113

3.明证与真实性、现实性、正当性、恰当性、有效性113

4.明证与理性、证明113

三、自由变换、自由设想114

1.什么是自由变换、自由设想114

2.自由变换与直观115

3.作为本质的分析的自由变换116

4.可能性与现实性117

(1)可能性之建立与实质117

(2)可能性与现实性117

5.地平线118

(1)地平线与可能性118

(2)地平线与自由变换、自由设想118

(3)地平线底开放性、无限性、不确定性119

(4)地平线与意识之流119

(5)地平线可亲知119

(6)地平线与意向性、超越的线索、范导观念、先导观念120

(7)地平线底普遍性、地平线与建构120

6.当下与非当下121

7.这里与那里122

(1)什么是这里与那里122

(2)空间位置底统一:这里与那里底统一、诸“那里”底统一123

(3)自然界的建立123

8.现象学底还原与存而不论124

(1)还原、存而不论与自由变换124

(2)现象学还原与存而不论之间的关系125

(3)还原与存而不论底两个方面126

(4)还原、存而不论与建构129

(5)现象学底批判130

(6)现象学底反思131

1.什么是综合133

(1)意识形式133

四、综合133

(2)整一134

(3)过程134

2.综合与建构135

3.综合与统觉(apperception)135

4.时间与历时性(temporality)135

(1)两种时间136

(2)时间与历时性136

(3)综合与对时间的意识136

(4)时间、历时性与地平线137

(5)时间、历时性与建构137

(2)重复与超时性(supertemporality)、全时性(omnitemporality)138

(1)重复与综合、自由变换138

5.重复138

6.联想139

(1)联想与被动发生、与认同139

(2)联想与配对(pairing)139

(3)联想与类推、移情(empathy)140

(4)对他者、他我的理解140

(5)联想与非现实性140

(6)通主体(intersubject)与通主观性(intersubjectivity)141

五、现象学底理解与说明143

1.现象学底理解143

2.现象学底说明144

(1)现象学底说明与直观、描述144

(4)说明与意向性145

(3)说明与地平线145

(2)说明与意义145

(5)说明与建构146

(6)现象学说明与自我说明147

(7)说明与还原147

(8)现象学说明小结148

第四章 胡塞尔现象学简评149

阅读提示149

一、关于知与所知149

二、关于活动152

第五章 海德格尔底哲学观153

阅读提示153

一、什么是哲学153

1.哲学活动是彻底的追问154

2.哲学活动是彻底的超越155

3.哲学活动是创造性活动156

二、哲学基本问题157

1.哲学问题的提出157

2.哲学基本问题及其两个方面158

第六章 “是”与“非是”底意义159

阅读提示159

一、“是”与“非是”底意义底不确定性159

二、“是”与“非是”底意义底确定性160

1.“是”与“非是”底意义是一切其他意义底前提161

2.理解“是”与“非是”底意义是人之为人的前提162

三、“是”与“非是”在语言学中的意义163

四、“是”与“非是”在哲学史上的意义166

2.通过“表现”而规定的“是”与“非是”167

1.通过“生成”而规定的“是”与“非是”167

3.通过“思想”而规定的“是”与“非是”168

4.通过“应当”而规定的“是”与“非是”169

第七章 对“是”与“非是”底实质意义的把握173

阅读提示173

一、“正是者”174

1.人在“是”底状态上的优越地位174

2.人在本是学上的优越地位175

二、“正是者”底异化176

三、体验“是”与“非是”的途径177

1.形而上学发问177

(1)烦与怕179

2.否定性情绪179

(2)无聊与畏180

第八章 海德格尔本是学小结与几点启示183

阅读提示183

一、小结183

二、几点启示184

1.哲学需要二级发问184

2.所知本身与空虚感187

3.靠体验来把握哲学范畴底意义188

4.“是”与“非是”是所知底首要规定189

依据的主要文献192

索引19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