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为官思想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为官思想录](https://www.shukui.net/cover/49/30842932.jpg)
- 裴传永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ISBN:7503531010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67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498页
- 主题词:政治-谋略-中国-古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为官思想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奇文共欣赏 疑义同相析1
卷一 正心修身:为官入手处1
身正才能正人3
两千三百年前的《为吏之道》3
官吏的“五善”“五失”4
修身为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5
君子无时不自得5
谦者为守国保身之本6
刘向论人臣之“六正”“六邪”7
人臣而仁,国治主荣8
“高而不危,满而不溢”为仕途真功夫9
观欹器孔子有感10
君子保身必慎“五本”10
忠臣之道如土11
政事万端,惟守“公”而已12
诚信为本13
缜密为做官之大要14
仕宦须脱小规模15
居人上当以恕存心16
陈録《座右铭》17
刘恕自纠“二十失”、“十八蔽”18
为官有“三莫”20
吕大临《克己铭》21
惟公平可以服人心21
作县第一策22
吕夷简《门铭》22
善治者求之于其身而已23
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23
当官应常扪心自问24
求进于己,而不可求进于人24
痛克自家所短,则官无难为之事25
善自修与不善自修者的不同结局26
居是官则思尽其职27
节义为君子应遵的大法28
古今当官有别29
当官不以其位为乐29
许鲁斋《为官语录》30
信用是为官者通行证31
容能恕人,忍能耐事32
操守者,士之主帅32
有官守者当善持谦33
只把持得“公”字,便自天清地宁33
小人之上与小人之下34
做官都是苦差事,为官原是苦命人35
处天下事,只消得“安详”二字38
新官要把持得住性情39
惟公生明,偏则生暗40
诚与明合,方为真明40
为大官者当尽大官之道40
君子要善于“悔”42
不怕有过,只怕有过不改42
人生大病,只一傲字43
吕新吾《仕箴四条》43
自强不息之心,有余不尽之意44
吕新吾痛斥十种为官者45
把持住自家身心,谁奈何不得49
激切之病最易坏事49
徐榜谈自家体验51
当官三要:不欺君,不卖法,不害民53
崔子玉《座右铭》53
人情易溺于偏,难治者怒54
存心与施政55
正己,然后治人57
修道行义之外,当一听于天59
官场戒律森严61
防嫌疑之事于未然63
官员仪表不可忽63
涵养:为官之大品德65
为官楷模五十例67
作官一事不可苟72
居官以公正为先73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73
皇帝对臣子的忠诫74
名利场外看人生75
官无尊卑,视其立志如何76
做人为做官之基77
心术不正,才愈好则公事愈坏77
“消受得过”四字莫忘78
欲求治,先自大官始78
李塨赠官“十戒”79
官员好坏唯视其心81
当官需要热心肠83
清正俭约是居官之良法83
当官一不言贫,二耐得住贫84
民尊官则官尊,官自尊则不尊86
贤与能相为表里86
大吏的品德与原则88
志趣宜正89
为官最宜安重89
中正和平,推诚布公90
官位高卑与名节廉耻91
做好官须知路数92
为政六善,“违己”居首94
居官当存诚主敬,竭忠尽爱96
公心则虚己97
只知有国,不知有己97
改过需靠己98
高廷瑶暮年阐述居官要则98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00
凡事须立定主意、咬定牙关去做100
谦受益,满招损103
仕宦者,义务也104
在官必咬得菜根断105
淡泊宁静可以致远105
必有忍,其乃有济106
虚心可治天下108
为政尤须在心110
宦途跬步,穷酸本色110
居官不可作受用之想111
当官“三过”:受过、分过、担过112
官场非得意之场113
认得正,行得直113
“公慎”二字,居官要旨115
清慎勤之外更行一忍115
为官之道,操守为先116
以人为可爱,而我亦可爱116
好官,尽心焉而已117
当官需懂得修身正心117
办大事须有大担当118
克己之惰性120
自胜者强120
为官凭良心120
吏治好坏决定于高官121
州县官作孽易,造福亦易122
地位高一层,责任重一层123
当官究竟为什么124
功与过124
大官当有大肚量125
容人即是容己127
施政须恕,但“恕”不可误用128
“典、显、浅”与“俭、简、检”129
有才有识可谓善治129
好问察迩是为政第一要着130
居官是非应分明131
为官守拙,不怕被人笑134
为高官而欺君蠹民,尚可为人哉135
名宦名言辑录137
地方官,天下最不易为之官140
不勤政而拿厚禄,必遭恶报142
“精明浑厚”四字缺一不可143
立志要紧143
圣人之大本领、大作用144
居是官则思死是职145
昏官庸官最为害145
为官应常存力不胜任之心146
为官熬得“四耐”方为本事147
志趣不可不正147
一日居官,则竭一日之心148
曾国藩日课十二款148
学古人功夫149
欲要人人说“好官”150
居官不可有一毫之偏向151
不慎之害无穷153
新官上任有规矩153
由苏东坡遭祸引出的官场忌讳157
做官,立心为第一事157
得意时多思他人159
勿为小人娱乐之事159
高明与英明160
君子之道161
官宦之人当知足161
事事留心,德业日进162
卷二 持廉戒贪的法则163
吕不韦的逻辑:性命与珠宝165
刈颈断头以徇利,则不知所为165
睹小节而知大体166
贪财者,取祸之门166
临财莫如廉168
惩吏贪必先反诸己169
节用养廉,量入为出169
勿求虚荣170
廉为居官者分内事171
公罪不可无,私罪不可有171
知利害之分、贤愚之别172
李莹《财货铭》172
用官之财如己之财172
恩欲己出,怨将谁归173
宁公而贫,不私而富173
失而复得是官,失而不得是名174
“小利”与“大利”174
为人臣切不可收名而不任怨175
多算胜少算,少算胜无算176
贪淫之过生于奢177
为官稍有人心,当怀自愧之意177
避瓜田李下之嫌178
嗜好不可偏178
“内愧此心,下愧百姓”179
宦情不可太重179
王参政《四留箴》179
居官须要淡泊180
“自是自私”四字要去182
自家身子原是自家心去害他183
实道理与虚套子184
当官受贿,衣冠禽兽者也185
廉不仅限于不受贿186
到任之初切不可先受赂186
惜福杜贪之途187
官场病根在于功利重188
“我不要钱”的背后189
一物之微,所关甚大190
“官不可贪”六因192
“官不必贪”六说194
由大象因齿身亡谈起196
在官不可忧家196
欲为清白吏,必自节用始197
盆花幅草皆足为累198
善讲排场者皆因不善治民199
财物来处要分明200
为官奢侈影响坏201
贪污心理分析202
善恶有报,毫厘不爽202
当官者须力禁嗜好203
居官不要钱,未必是好官203
为官勿装点出富贵人模样204
居官不要钱,鬼神犹畏之205
善为治者不可有好名喜事之念206
欺世盗名尤为可恨207
侥幸一时,侥幸不过一世208
矜智恃才,自害而已208
廉洁首要,精勤尤先209
暗中馈送,官得实少211
丝毫之利贪不得211
碌碌官场,尽为一己之私利212
田文镜苦口婆心劝贪官213
所得甚小者,往往所失甚大214
义利关乃人鬼界215
所谓“功名”215
陋规也不可轻言革除216
谋利有方217
奢与俭217
当官惟廉俸系应得之项218
退一步想218
节用与贪赃218
万分廉洁止小善,一点贪污为大恶219
清欲人知与贪欲人知220
“公私”二字要分明220
当官何以难为廉221
看贪官污吏卑鄙伎俩222
不要混账钱223
今之仕宦唯利是视223
受禄如何为不苟224
官不可好名,但不可无名225
治贪要从改变社会风气入手226
官吏不可平日声名太坏226
食禄有方,汲汲遑遑要不得227
当天下到无人不可做官时228
君子为政,莫大于去名228
遇苦缺当洁身自守230
尽官之本分值不得夸231
俭与廉231
为官者须先要见得义利二字真确232
贪官报应不在眼前,必在身后233
廉为基,仁为本233
当官不俭,祸患无穷234
视官场如生意场,未有不贪鄙者235
作官第一要清236
陈献章四箴237
做人处事当存两念238
“积渐”二字堪思量239
为官受贿,得不偿失240
当官有“钱癖”之因剖析241
俭则不役于物243
居官尤宜俭244
诩诩焉自视为廉能者最值怀疑246
大臣法则,小臣自廉246
俭以养廉,侈以成贪247
卷三 官官相交的原则与艺术251
为臣原则:从道不从君253
人臣之“患”与“罪”254
要学君子之交255
武则天细说为人臣者“六正”“六邪”255
尽心:处官事如家事258
君子事上必忠以敬258
求进于己,不可求进于人258
当替同官分责259
善则归上,过则归己260
能下人者,其志必高261
律己当严,待人当恕261
责己当重以周,待人当轻以约261
事上使下,皆当以敬为主262
为官在各司其职262
事上:诚其意,婉其辞262
同官不怕意见相左264
君子交往要先“慎独”264
官官相接的原则与艺术266
当遭上司批驳之时266
六种请托,六种拒绝267
教佐属官以名节自励268
处人三款269
在上司面前言行有规范270
善待前任271
处同寅大有学问272
尊人正是尊己273
同寅相处六种形式274
使人以正见惮,无使人以谲见猜275
不可有轻人心,也不可有上人心276
上下之相得相失277
获上是治民第一义278
勿与上司争名280
对人与对己有别281
与人为善无不善282
上下有别283
饬禁属下馈送283
小臣与大臣之别284
同寅和衷,居官第一善284
有善相引,有过相规285
择贤友辅治有道286
事上:恭慎而不谄媚288
如此“善做官”288
上司面前论人论事法289
诚实无伪为待上之道290
高官待下,不可刻意苛求291
同寅应协恭和衷292
各守本分293
上下通情294
君子思不出其位294
不轻遣爪牙下乡,即是惠政296
作好事格于上司奈何297
谄媚太过,也取厌于小人297
对僚属作威作福不得298
事上贵恭不贵屈,驭民以诚不以术299
要时时体恤属员299
同官内斗无胜者300
唇齿相依,手足相救300
与绅衿相见有益301
新官震慑属下秘方301
欲变吏治必自变长官之心始302
以本色事上,勿涉欺慢取巧之迹304
以余之憨,化其所偏304
体谅他人305
面谀同僚,甚觉无谓305
相处以礼,相见以诚305
勿求人尽如我意306
上司面前言语应慎306
敬上司未必尽在仪物间307
不倚于人,不苟于己308
要忍上司一时之偏308
大官与小官之别309
不可悦谀成风309
言语伤人,甚于矛戟311
事上由道不由术311
一切要自己靠得住312
通上下之真情312
补偏救敝313
薄待上司正是敬313
居官大戒:第一蒙蔽314
事上宜恭谨,而不可卑谄314
掣肘者多由于自掣316
结欢上官而不体下情为民之蠹316
干求之事必有理曲之处317
大小官与大小利害317
事上率下要明大义319
作为副官的道义320
攀援之风实自上开之321
立志为贤员,不必为能员322
卷四 御吏之大道理与小手腕323
长官要明察吏属出的主意325
勿授胥吏以权325
驾驭僚属要以防为主326
吏治不修、民生不遂之咎327
治吏远比治民难327
吕坤描述为吏八等人的脸谱329
制驭之术必严于自立331
良吏莫如“霹雳手”332
察吏属待我之真假七十法332
“山鬼伎俩有限,老僧不动无穷”335
饬吏操守336
清官如何“难逃猾吏手”337
官役吏,还是吏役官337
待胥吏要持己以正338
宽为待下第一339
张惠言谈“用吏之难”340
官要自己做,勿轻假权于人344
吏以廉静为贵347
能吏与廉吏优劣348
“宽严”二字见为官功夫349
猾吏舞文弄法之根在上官不正349
率吏之道351
官府之弊如积尘352
上开一孔,下钻百窦352
对付奸猾胥吏有妙招352
饥附饱飏,僮仆之性354
大官之书吏最难治354
良吏与福吏356
天下安危系乎民,民之休戚系乎吏357
用仆从须留心360
勿以辛苦得来之官为奸吏之孤注361
幕友幕友,必以友待之362
用权与办事要分开363
公事与调剂363
成见在胸,稳操权柄363
执役公门者与屠户相似364
官吏恃势为非如飞蛾扑灯364
一县之众先从身边人治起365
观吏治民风可知为官好坏366
胥吏变坏之由367
卷五 官与民:牧民还是养民369
治民当求其本371
钓鱼之道与治民术372
观孺子驱鸡识御民之法373
治民如渡河374
治民如持朽索驾马375
非诚信无以取亲于百姓375
治民如栽树376
县令于民为最亲378
为民父母,慈爱明断兼顾378
平易近民,为政之本380
心中有公事380
李至《续座右铭》381
以为家之心治民382
远虑可以防祸383
有重民之心,而天下无不治384
治民如治目,治吏如治牙384
心诚爱民,智无不及385
持身为重385
好官“四不欺”385
得民心者可名为官386
民情不可使不便,不可使甚便386
第一要爱百姓386
好官如良医治病387
吾心如秤,视民如伤389
行简临民391
以德感民,寓教于治392
养民之道在爱其力394
良苦用心都为民395
习民之性,察民之情396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397
畏大人,畏小民400
谁甘为小人而不为君子401
“堂上一点朱,民间千点血”401
天下之治乱视守令贤否402
说“官好做”便非做好官之人403
为官“莫作孽”七则403
无求胜在三公上,知足尝如万斛余405
用刑之道在于寓严明以忠厚405
苦口婆心行劝诫407
治民不以小惠409
民困在于官索求太多410
赏一人与罚一人411
遇事得结便结412
委曲以行吾术,恳切以尽吾心412
保富之道413
实心行实政、真心爱百姓414
以民心为己心414
体民心为己心415
为官者切记:祸民者天必祸之415
公虚敏断416
“噢咻抚摩”四字最宜玩味416
为民即最大之忠417
取媚于民则久安长治417
实心爱民则本立418
天下未有不畏官者418
民敢犯官,皆官致之419
此等“善官”不可取419
惠民之政不止一端420
官之性情心术瞒不过百姓422
视民如子,治民如家423
善体天地生万物之心423
有一点不容己于斯民之心425
治民有形与无形425
民与水427
方便于民即是第一政绩427
不阻人告状与不准理428
以法治,还是以人治428
善政不如善教431
天下真实紧要之官,只有两员432
官体之真得体433
于成龙《示亲民官自省六戒》433
洁己爱民,实心办事436
治民而民忘者,即为好官436
当官以民膏血自肥,岂有一丝一毫人心437
爱人者亦所以自爱437
治以亲民为要438
知州知县之职438
只一“亲”字认得透,官无难做440
要时刻惦记着百姓的期望441
作州县官正好舒救民之志442
时时不脱离民众442
民畏官与官畏民444
只求有良心之官,不怕无良心之民445
以心入之,以身先之445
事事从民生起见446
一个老父亲的嘱托:为民间播一嘉种446
国家设官,为民做爹耶?448
循吏惟不忍视斯民为非451
“民佣”也,民之父母451
亲民之官要将“亲”字做到452
官不可与民争利453
晓民之情,通治民之道453
天下难治者在官不在民456
造福与造孽458
官民两无所累最妙459
以己心求民心459
化民成俗之道460
周石藩别解“民之父母”四字461
官必好恶同民462
有德于民勿自市463
治国之道在恤民贫463
造福、享福二念,居官者人鬼关头464
审案当存救人心465
当官最易行善466
时时事事要为民着想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