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农艺植物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农艺植物学
  • 汤文通著 著
  • 出版社: 新农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48
  • 标注页数:204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21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农艺植物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赵连芳博士序1

凌立博士序1

前言1

第一编 通论1

第一章 种子植物体1

(一)主要部分1

(二)形式及大小1

农艺植物学目录1

(二)植物细胞3

(三)植物细胞之构造3

(一)器官及组织3

第二章 植物体内之基本构造3

第三章 根6

(一)根系之发育6

(二)根之任务6

(三)环境对根系性质之影响6

(四)根之一般特性7

(五)根之生长位置及其分类7

(六)根之构造7

(七)根之寿命10

第四章 茎11

(一)茎之外部形态11

(二)茎之构造15

(四)叶之功用20

(三)叶之种类20

(五)叶之构造20

(一)叶之发育20

(二)叶之各部20

第五章 叶20

(六)寻常叶之功用21

第六章 花22

(一)模式花之各部22

(二)花之发育22

(三)授粉23

(四)受精23

(五)胎座之着生24

(六)花之对称性24

(九)不完全花25

(八)花各部之联合25

(七)花各部彼此间之位置25

(十)花序26

第七章 果实种子及幼苗27

(一)种子之发育27

(二)果实之发育27

(三)果实与种子之区别27

(四)果实之种类27

(五)种子之发芽27

第八章 植物之分类及定名29

(一)生殖器官与营养器官在分类上之不同29

(二)植物之类别29

(三)植物界30

(四)植物定名法31

第二编 各论33

第九章 禾本科植物33

(一)植物习性33

(二)根33

(三)茎34

(四)叶36

(五)花序36

(六)小穗37

(八)果实38

(九)禾本科之系统史38

(七)授粉38

(十)似禾本科植物39

(十一)禾谷类39

第十章 小麦42

(一)植物习性42

(二)根42

(三)茎42

(四)叶42

(五)花序42

(六)小穗42

(七)花42

(八)人工异花授粉43

(九)受精及子实成熟43

(十一)成熟子实45

(十)成熟期45

(十二)胚47

(十三)麦麸48

(十四)硬粒与软粒48

(十五)小麦之制粉49

(十六)小麦之发芽49

(十七)重复发芽50

(十八)小麦生长期促短处理50

(十九)小麦之分类51

(二十)小麦之来源55

(二十一)小麦生长环境57

(二十二)小麦之用途58

(二)花序59

(三)小穗及花59

(一)植物习性及根茎叶59

第十一章 大麦59

(四)开花及授粉作用61

(五)授精作用及子实之成熟61

(六)大麦之成熟子实61

(七)子实颜色62

(八)大麦之发芽62

(九)大麦之分类62

(十)栽培大麦之由来63

(十一)大麦生长环境64

(十二)大麦之用途64

(十三)酿酒方法64

(四)叶66

(三)茎66

(五)花序66

(六)小穗及花66

(一)植物习性66

第十二章 燕麦66

(二)根66

(七)开花及授粉67

(八)受精及子实成熟67

(九)成熟子实67

(十)燕麦之发芽68

(十一)燕麦之分类68

(十二)野燕麦69

(十三)燕麦之来源69

(十四)燕麦生长环境70

(十五)用途及成分70

(四)小穗71

(七)黑麦之发芽作用71

(六)子实之成熟及成熟之子实71

(五)开花授粉及受精71

第十三章 黑麦71

(三)花序71

(二)茎及叶71

(一)植物习性及根71

(八)分类及来源72

(九)小麦黑麦杂种72

(十)生长环境72

(十一)用途72

(四)结实小穗74

(二)叶及茎74

(三)花序74

(一)生长习性及根74

第十四章 蜀黍74

(五)雄性小蕊75

(六)开花及授粉75

(七)果实75

(八)分类及品种76

(九)来源78

(十)生长环境78

(十一)用途及化学成分78

第十五章 粟类植物——粟、黍稗、真珠粟、稗80

(一)真珠粟80

(二)黍稗81

(三)粟82

(四)稗83

(五)生长环境84

(六)用途84

第十六章 玉蜀黍85

(一)植物习性及根85

(二)茎86

(三)叶86

(四)花序87

(五)雌小穗87

(六)雄小穗88

(七)授粉89

(八)花粉管之发芽与生长89

(九)受精90

(十)成熟子实91

(十一)两性花92

(十二)玉蜀黍之由来93

(十三)分类94

(十四)玉蜀黍自花受精之影响95

(十五)子实淀粉与其他淀粉之区别95

(十六)种子之发芽96

(十七)生长环境96

(十八)成熟时甜玉蜀黍之化学变化97

(十九)温度对于成熟率之影响97

(二十)用途98

第十七章 稻99

(一)习性及根99

(二)叶99

(三)茎101

(四)花101

(六)开花习性104

(五)子实104

(七)栽培稻之来源105

(八)稻作品种分类106

(九)日本型及印度型之鉴别及其在分类上之意义110

(十)稻之染色体数111

(十一)稻之生态与环境111

(十二)稻作之土宜113

(十三)用途及化学成分113

第十八章 甘蔗114

(一)植物习性及根114

(二)茎114

(三)叶119

(四)花序126

(七)种子及种皮之构造131

(五)开花及授粉131

(六)受精作用及种子之发育131

(八)分类133

(九)气候与土宜134

第十九章 梯牧草及其他137

(一)梯牧草137

(二)鸡脚草137

(三)康地其踏草137

(四)牧场皇后139

(五)Poa Nemoralis,L.139

(六)小糠草139

(七)Festuca Pratensis,L.139

(九)意大利燕麦草140

(十)燕麦草140

(八)宿根黑麦草140

第二十章 百合科植物141

(一)通性141

(二)葱属141

(三)石刁柏属146

第二十一章 豆科植物150

(一)通性150

(二)豌豆属152

(三)菜豆属154

(四)蚕豆属156

(五)山黧豆属158

(六)车轴草属158

(七)苜蓿属162

(八)香草木樨属16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