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经济学要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经济学要览](https://www.shukui.net/cover/48/30804725.jpg)
- 东方法学会编纂 著
- 出版社: 上海泰东图书局
- ISBN:
- 出版时间:1914
- 标注页数:156页
- 文件大小:4MB
- 文件页数:17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经济学要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总论1
第一章 绪言1
第二章 欲望1
第一 欲望之意义1
第二 欲服之种类与发达2
(一)肉体的欲望与精神的欲望2
(二)现在的欲望与未来的欲望2
(三)个人的欲望与社会的欲望2
(四)生存的欲望与文明的欲望3
第三 欲望之利害4
(一)自然的欲望4
(二)应分的欲望4
(三)奢侈的欲望 (问题)奢侈之意义为确定者乎抑非确定者乎5
第四 欲望与经济学之关系5
(一)非物质的欲望6
(二)物质的欲望6
第三章 财6
第一 财之种类 (问题)空气日光与水得一般称之为自由财否6
第二 财之意义10
(一)最广义说11
(二)广义说11
(三)狭义说12
(四)最狭义说13
第四章 经济行为13
第一 经济行为之意义13
第二 经济行为之种类14
第五章 经济15
第一 经济之意义15
(一)集合体16
(二)统一性16
(三)永久性16
第二 经济主体经济行为者经济单位及经济组织16
第三 经济之种类17
(一)单一经济与共同经济17
(二)公经济与私经济17
(三)综合经济与特殊经济18
(四)家族经济种族经济国民经济世界经济18
第四 经济学之定义18
第六章 国民经济之发展19
第一 关于国民经济发展顺序之诸说19
(一)福特理雷斯脱之说19
(二)蒲拿海特明之说21
(三)卡罗培区之说22
(四)葛司太显罗之说23
(五)游根费雷坡之说23
第二 国民经济发展之顺序 (问题)24
(一)雷斯脱解自然经济时代为物物交换经济时代其说何如26
(二)自足经济时代亦有所谓分业否乎26
第七章 国民经济发展之要件27
第一节 天然27
第一 天然之意义27
第二 天然与国民经济之关系28
(一)地势及于国民经济上之影响28
(二)地质及于国民经济上之影响28
(三)地位及于国民经济上之影响28
(四)气候及于国民经济上之影响29
第三 天然力与人力29
(一)重天然力说29
(二)重人力说29
(三)折衷说 (问题)人力足以左右天然力有明证乎30
第二节 人口31
第一 人口与国民经济之关系31
第二 马尔塞之人口论31
第三 马尔塞人口论之批评32
第三节 国家33
第一 国家与国民经济之关系33
第二 财产制之变迁33
第三 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之批评34
第四 现社会组织之改良34
第二编 生产论35
第一章 生产35
第一 生产之意义35
第二 生产之要素 (问题)35
(一)关于生产说之变迁36
(二)生产与营利之别39
(三)自然的生产与自然的营利得谓之生产与营利否40
第二章 土地41
第一 土地之生产力41
(一)负力41
(二)植力41
(三)养力41
第二 土地生产力之增进42
(一)土地之开拓及改良42
(二)耕作法之改良42
(三)肥料之使用及改良42
(四)农具之改良42
(五)关于土地制度及机关之改良42
第三 土地报酬渐减之法则42
第四 土地报酬渐减之时期43
第三章 劳动44
第一 劳动之意义44
第二 劳动之生产力44
(一)劳动力44
(二)劳动心44
第三 劳动之种类45
(一)精神的劳动与肉体的劳动45
(二)指示的劳动与执行的劳动45
(三)熟练劳动与不熟练劳动46
(四)独立劳动与不独立劳动46
第四 劳动生产力之增进46
第五 分业与协力47
第六 分业之种类47
(一)劳动的分业与生产的分业47
(二)地方的分业与国际的分业48
(三)社会的分业与技术的分业48
第七 分业之利害49
第八 分业采用之条件50
(一)技术的条件50
(二)社会的条件50
(三)经济的条件51
第四章 资本51
第一 资本之意义 (问题)51
(一)资本与财产之区别51
(二)土地得算入资本否乎51
第二 资本之种类51
(一)流动资本与固定资本51
(二)运转资本与设备资本53
(三)生产资本与营利资本53
(四)增加性资本与不增加性资本53
(五)有形资本与无形资本 (问题)54
(一)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之区别定于客观的乎抑定于主观的乎54
(二)运转资本设备资本与流动资本固定资本之区别同乎异乎55
(三)死的资本之解释55
第三 资本构成之原因55
(一)归之于贮蓄之说56
(二)归之于劳动之说56
(三)归之于生产之说56
(问题)资本构成之一原因不曰生产而曰所得何故56
第四 资本生产力之增进57
(一)贮蓄之发达57
(二)资本之利用57
(三)资本之运转57
第五 机械之使用58
第六 机械之意义58
第七 机械之利害58
第八 机械使用之条件59
(一)宜于性质单纯之事业59
(二)宜与经济之理合一59
第五章 企业59
第一节 概说59
第一 企业之意义59
第二 企业之种类60
(一)大企业与小企业60
(二)公的企业与私的企业60
(三)个人企业与共同企业 (问题)个人企业与共同企业之区别同于私人企业与私法人企业之区别否60
第二节 或种企业优劣之比较及其种类61
第一 大企业之优劣61
第二 个人企业与共同企业之优劣62
第三 共同企业之种类62
第三节 产业组织63
第一 产业组合之意义 (问题)产业组合以外尚有他种组合否63
第二 产业组合之起因63
第三 产业组合之种类64
(一)信用组合64
(二)贩卖组合65
(三)购买组合65
(四)生产组合 (问题)67
(一)论信用组合之形式68
(二)消费组合得为企业的组合乎68
第四节 公司70
第一 公司之意义70
第二 公司之种类70
第五节 产业同盟70
第一 产业同盟之意义71
第二 产业同盟之种类71
第三 产业同盟之起因71
第四 卡德尔71
(一)卡德尔之性质71
(二)卡德尔之种别71
(三)卡德尔之利害73
第五 托辣斯74
(一)托辣斯之性质74
(二)托辣斯之沿革74
(三)托辣斯之利害75
(问题)(一)卡德尔与托辣斯之成立限于同种之企业者间否77
(二)卡德尔与托辣斯之异同如何77
(三)卡德尔与托辣斯优劣之比较79
(四)卡德尔与托辣斯一盛于欧洲而不盛于美国一盛于美国而不盛于欧洲何故79
第三编 交易论81
第一章 交易81
第一 交易之意义81
第二 交易之起因81
(一)欲望之发达81
(二)分业之发生82
(三)私有财产制82
第三 交易之障害82
(一)经济上之障害82
(二)法制上之障害83
(三)技术上之障害83
第四 交易之机关83
(一)度量衡83
(二)交通机关84
(三)商业84
(四)市场86
(问题)(一)论商业变迁之新趋势87
(二)市场与懋迁所之区别89
第二章 价值89
第一节 价值之意义89
第一 关于价值起因之诸学说90
(一)劳力说90
(二)生产费说90
(三)欲望说91
第二 价值之意义91
(一)人欲与物能91
(二)价值与效用92
(三)限界效用说92
第二节 价值之种类93
第一 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93
第二 主观的价值与客观的价值94
第三 个人的价值与社会的价值94
(问题)有价值者限于纯然的财乎95
(二)交换价值为历史的产物然否95
第三章 价格96
第一节 价格之意义96
第一 价格与价值96
第二 价格与代价96
第二节 价格之种类97
第一 竞争价格与独占价格97
第二 契约价格与公定价格97
第三节 价格之决定98
第一 经济的原因98
(一)需要与供给98
(二)决定需要之高的原因98
(三)决定供给之高的原因100
(四)需给与价格101
第二 非经济的原因103
(问题)(一)交换价值与价格同乎异乎103
(二)购买力有二种之意义试述之103
(三)生产费之解释如何103
(四)价格循环之法则得适用于一般否104
第四章 货币104
第一节 货币之概念104
第一 货币之发生104
(一)需给投合之缺乏105
(二)比例标准之缺乏105
(三)分割手段之缺乏105
第二 货币之职务106
(一)为一般交换之媒介物106
(二)为一般价值之尺度106
(三)为一般支付之要具106
(四)为价值贮蓄之手段106
第三 货币之意义107
第四 货币之材料107
第二节 货币之制度108
第一 货币制度之发达108
第二 货币之种类108
第三 货币之铸造110
第四 金币之本位110
(一)单本位制110
(二)复本位制110
(三)跛行本位制111
(四)四汇兑本位制111
(五)万国复本位制111
第五 格里森之法则111
(问题)(一)试述关于货币之诸学说112
(二)跛行本位制与金汇兑本位制之异同如何114
第五章 货币115
第一 纸币之发生115
第二 纸币之效用115
第三 纸币之种类115
(一)不换纸币与兑换纸币115
(二)政府纸币与银行纸币115
第四 兑换券之发行116
第五 兑换准备117
(一)正货准备117
(二)保证准备117
第六 各国之兑换券发行制度117
(一)一部准备法117
(二)比例准备法117
(三)最高发行法118
(四)证券预托法118
(五)伸缩制限法118
(问题)兑换券与普通期票之区别118
第六章 信用119
第一 信用之意义119
第二 信用之种类119
(一)公的信用与私的信用119
(二)对物信用与对人信用120
(三)消费信用与生产信用120
(四)长期信用与短期信用120
第三 信用机关121
第四 银行之种类121
(一)一般金融机关122
(二)特殊金融机关122
第五 银行之业务123
第六 信用之利害123
第四编 分配论125
第一章 所得125
第一 所得之意义125
第二 所得之种类125
(一)国民所得与个人所得125
(二)自由所得与不自由所得125
(三)财产所得与勤劳所得126
(四)名义所得与实质所得126
(五)实物所得与货币所得126
第三 分配所得127
(问题)所得与收获收入之区别128
第二章 地代129
第一 地代之意义129
第二 地代之起因130
第三 地代之利害130
(问题)何谓实际地代与自然地代131
第三章 利子132
第一 利子之意义132
第二 利子之种类132
第三 利子之决定134
第四 利子之渐减135
(问题)关于利子起因之学说如何135
第四章 赁银138
第一 赁银之意义138
第二 赁银之种类138
第三 赁银计算之救济法140
(一)赏与金法140
(二)利益分配法141
(三)共同生产法141
(四)滑准赁银法141
第四 赁银之决定141
第五 赁银问题与劳动问题142
(问题)理嘉图之赁银法则果可为经济上之法则乎143
第五章 利润144
第一 利润之意义144
第二 企业所得与企业利润144
第三 利润之决定145
(问题)时运之向背为决定利润大小之一原因能略证之否145
第五编 消费论147
第一章 消费147
第一 消费之意义147
第二 消费之必要147
第三 生产与消费147
第四 消费之种类148
(一)公的消费与私的消费148
(二)生产的消费与不生产的消费149
第五 消费之大小150
(问题)(一)财之价值消灭于自然或减少于自然者得谓之消费否150
(二)国家经济之消费全然为生产的消费乎抑全然为不生产的消费乎151
第二章 恐慌151
第一 恐慌之意义151
第二 恐慌之起因151
第三 恐慌之种类152
(一)农业恐慌152
(二)工业恐慌152
(三)商业恐慌153
(四)投机恐慌153
(五)货币恐慌153
(六)信用恐慌153
第四 恐慌之定期发生说154
(一)太阳黑点说154
(二)信用循环说155
第五 恐慌之豫防与救济155
(问题)(一)恐慌为近代之产物信乎156
(二)恐慌发生最有力之主因为生产超过消费量何故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