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诗意栖居 重读建筑学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阎凤祥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ISBN:7501980208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92页
- 文件大小:89MB
- 文件页数:40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诗意栖居 重读建筑学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定位篇1
第一章 定位三议题2
第一节缘起2
第二节建设大学科8
第三节建树主体理论19
第四节时代契机24
第五节与科技的关系28
第六节不必效法文艺38
附注41
第二章 组建广义建筑一实用艺术学科47
第一节几点结论47
第二节成事在天,谋事在人51
附注57
第二篇 美学篇59
第三章 建筑和美学60
第一节背景和方法61
第二节美学两前提64
第三节建筑美是生活美68
附注71
第四章 浅说美73
第一节美的普遍性74
第二节美的多样性74
第三节美的时效性75
第四节美是感性的76
第五节美在整体、美在和谐85
第六节美是生活、真理是观念91
第七节真善美107
第八节美学小结118
附注124
第五章 广义和狭义建筑美129
第一节建筑美是真、善、美的统一129
第二节建筑的内容和形式131
附注135
第三篇 艺术篇(上)137
第六章 导游139
第一节境况和背景139
第二节“艺术”是一个历史范畴148
第三节艺术需要重新界定和划分153
第四节途径和方法156
附注160
第七章 综合性及职业特点163
第一节分析与综合163
第二节分析与综合表现在不同文化上169
第三节建筑的综合性177
第四节建筑师及其职业特点181
第五节全面贯彻“适用、经济、美观”方针189
附注192
第八章 形象性及创作196
第一节抽象与形象196
第二节建筑设计是形象思维206
第三节建筑设计的理性思考210
第四节建筑设计的感性驾驭218
第五节建筑设计在于实践227
附注233
第九章 多样性及风格235
第一节一致与多样235
第二节建筑多样化237
第三节关于建筑现代化和民族化247
第四节关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和生态建筑前景下的建筑多样化257
附注260
第四篇 艺术篇(下)263
第十章 建筑艺术定义264
第一节建筑艺术在于综合性、形象性和多样性264
第二节几个观点和结论(一)266
第三节几个观点和结论(二)272
第四节广义和狭义建筑艺术280
第五节定义的争议286
第六节形式美291
附注300
第十一章 建筑表达301
第一节建筑表达是建筑艺术301
第二节几种建筑表达306
第三节关于几项焦点建筑工程328
第四节小结346
附注349
第十二章 关于西方现代建筑350
第一节关于西方现代建筑350
第二节几个观点357
第三节关于西方现代和后现代艺术371
第四节建筑艺术是广阔的道路382
附注389
第五篇 实用艺术篇393
第十三章 实用艺术的技术和艺术394
第一节实用艺术的三个转轨394
第二节技术和艺术411
第三节设计也是生产力419
第四节关于城市化426
第五节环境设计、建筑设计和实用艺术设计是“软实力”435
第六节人类患了“知识结构跛足病”439
第七节建筑艺术和实用艺术是多层次的447
附注450
第十四章 艺术定义455
第一节艺术是劳动455
第二节创造性劳动是人生价值的实现465
第三节建筑艺术和实用艺术是艺术之本473
附注487
第十五章 建筑和实用艺术联合起来488
第一节建筑和实用艺术联合起来488
第二节经济和美学结合491
第三节重新认识建筑和实用艺术503
第四节面临新时代提出的新课题509
第五节几个附带的问题515
附注520
第六篇 背景篇525
第十六章 摆脱学科困境526
第一节建筑学的困境526
第二节历史的回顾534
第三节我国建筑学当前的处境538
附注545
第十七章 走出理论误区548
第一节建筑理论的贫困548
第二节当前理论建设的难点557
第七篇理论(哲学)篇563
第十八章 建筑“双重性质”理论的失误564
第一节建树辩证唯物主义建筑美学观和艺术观564
第二节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贯彻到底569
第三节建筑“双重性质”理论与唯物辩证法是两个概念572
第四节建筑“双重性质”理论的失误582
附注589
第十九章 立场观点方法591
第一节理论三层次:立场、观点、方法591
第二节两种哲学传统602
第三节建筑理论需要重新思考612
附注619
第二十章 回归基本原理实现学术贯通625
第一节回归和发展基本原理625
第二节学术接轨和理论贯通629
第三节“中国建筑”的辉煌“指日可待”637
附注646
第二十一章 正确评价《新风格》是理论建设的起步点648
第一节今天的理论应该是《新风格》的继承者和超越者648
第二节正确评价《新风格》是建筑理论建设的起步点656
附注666
第八篇 文化篇667
第二十二章 建筑文化反思668
第一节建筑文化的“边缘化”668
第二节关于文化分层677
第三节关于建筑文化反思681
第四节关于文化自觉684
附注692
第二十三章 回归生态建筑694
第一节“牵一发而动全身”694
第二节美学再增添一个的形态702
第三节回归“生态建筑文化”708
附注712
第九篇 设计篇717
第二十四章 繁荣创作设计718
第一节健全行业机制718
第二节端正价值取向724
后记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