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古典文学研究辑刊 八编 第2册 《文心雕龙 辨骚》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曾永义主编;施筱云著 著
- 出版社: 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 ISBN:9863223672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183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19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古典文学研究辑刊 八编 第2册 《文心雕龙 辨骚》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动机1
第二节 研究范围2
第二章 辨骚在文心雕龙一书中的定位5
第一节 文心雕龙的文论体系5
一、六朝思想·杂糅各家6
二、文心架构·以儒为则7
(一)思想渊源7
(二)全书结构8
(三)流变之道8
三、古典美学·以经为则9
(一)本乎道9
(二)师乎圣11
(三)体乎经12
(四)酌乎纬13
(五)变乎骚14
第二节 辨骚篇文原文体之辨15
一、辨骚之「骚」15
(一)专指〈离骚〉而言15
(二)泛指屈原的作品15
(三)指《楚辞》而言15
二、文原文体之辨17
(一)文体论之说17
(二)文原论之说17
第三节 文之枢纽变乎骚19
一、由经入文的枢纽20
二、由诗而赋的枢纽21
三、由正转奇的枢纽23
第三章 屈骚体宪于三代25
第一节 典诰之体·撷典籍为歌辞27
一、典诰泛指六经27
(一)尚书27
(二)六经28
二、古典美学标竿——六经28
三、屈骚取镕经旨29
(一)以风格而论29
(二)以内容而论30
(三)以文辞而论31
第二节 规讽之旨·援古事讽国政32
一、诗骚的怨刺32
二、纵横之推衍33
三、援古以讽谏34
第三节 比兴之义·藉美文申郁愤36
一、引类譬喻37
二、依诗取兴39
三、美人香草41
(一)用以喻君42
(二)用以自比42
(三)或喻君或自比43
第四节 忠怨之辞·以生命殉理想45
一、强烈的感情46
二、反覆以致意48
三、抒愤与忠爱50
第四章 屈骚风杂于战国53
第一节 诡异之辞·比兴寄讬54
一、奇处落笔55
二、虚构誇张56
三、虚实相生57
第二节 谲怪之谈·神话传说58
一、巫风传统59
(一)内容方面60
(二)风格方面61
二、荆蠻气息61
三、华夷融合63
第三节 狷狭之志·忠贞执著65
一、受命不迁66
二、执著好修67
三、情理之乖68
四、忠贞典范70
第四节 荒淫之意·酣畅懽乐71
一、绮靡以伤情72
二、道德艺术的冲突73
三、热情喷薄的描写75
四、文学的本质76
第五章 屈骚是楚文化的结晶79
第一节 修辞立诚·因时感发80
一、政治抒情诗80
(一)惊采绝艳以抒情81
(二)引古说今以讽谏81
(三)想像游仙以抒怨82
二、宗教抒情诗83
(一)美的讚歌84
(二)愁的呼告85
(三)怨的问对87
第二节 铺采摛文·江山之助88
一、山水崇拜89
二、借景抒情91
三、乡土文学92
(一)造端于南音92
(二)锺灵于山川93
(三)移情于风土93
第三节 神话文学·翻空出奇94
一、对神话的接受97
(一)广纳四方异闻97
(二)包融各型神话99
(三)神话气息的笔触101
二、对神话的怀疑102
(一)从理性精神出发103
(二)神话的逾越关键103
(三)卓犖的文学价值104
三、借神话以寄情107
(一)愤懑之情107
(二)乡土之爱108
(三)是非之断109
第六章 屈骚在文学史的关键地位113
第一节 北歌楚语·汇集大成113
一、屈骚中的北歌南语113
(一)《楚辞》中的北方文学113
(二)《楚辞》的的南方文学116
二、旧体制的突破117
(一)句式的突破117
(二)章法的革新118
(三)体制的扩展118
(四)形式的交替118
三、新体制的开启119
(一)长篇抒情体的创造119
(二)问答成文的形式119
(三)一问到底的问难体119
(四)艳绝深华的赋体119
(五)托物寄讽的詠物体119
第二节 汉魏赋颂·影写楚世120
一、君臣文士之爱好121
二、侈丽闳衍的发展122
(一)辞赋并称122
(二)楚艳汉侈123
(三)流风馀韻125
第三节 神与物游,开启浪126
一、山水景物的召唤126
二、直抒胸臆的文辞128
三、遨游天地的想像130
第七章 辨骚之美学探讨133
第一节 六朝的美学观点133
一、审美胸襟·品藻意境134
二、得意忘言·简约玄澹135
三、缘情绮靡·义归翰藻136
第二节 刘勰的美学观点137
一、神与物游138
二、志思蓄愤140
三、明雅巧丽142
第三节 楚文化的美学特点146
一、和而不同146
(一)音乐方面147
(二)器皿方面148
二、柔情浪漫149
三、南方之强151
(一)柔中带刚151
(二)壮烈激越152
四、神秘跃动153
第四节 楚辞的审美意识156
一、对比156
(一)形象的对比156
(二)概念的对比157
(三)气氛的对比158
二、反襯158
(一)通过否定而达成肯定158
(二)毁灭而后重生158
(三)醜恶之美159
三、意象159
(一)心灵形象的符号159
(二)审美道德的联系161
(三)理知感性的结合161
第五节 纯文学的飞跃发展162
一、六朝美学的启发163
二、刘勰文论的关键163
三、刘勰美学的基础164
(一)神与物游164
(二)志思蓄愤164
(三)明雅巧丽164
四、辨骚与楚辞的美学对照165
(一)才高者菀其鸿裁165
(二)中巧者猎其艳辞166
(三)吟讽者衔其山川166
(四)童蒙者拾其香草167
第八章 结论169
第一节 刘勰的辨骚论169
一、宗经辨骚的关联169
二、文学转型的关键170
三、百世无匹的典型171
第二节 辨骚的文学观172
一、文原论172
二、文体论172
三、创作论173
(一)艺术构思173
(二)风格个性173
(三)文质并重174
四、批评论174
(一)文学史论——〈时序〉174
(二)作家论——〈才略〉174
(三)批评理论之重镇——〈知音〉174
(四)作家的文采器用——〈程器〉175
参考文献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