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世教育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世教育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17/30748958.jpg)
- F.P. Graves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
- 出版时间:1965
- 标注页数:470页
- 文件大小:80MB
- 文件页数:53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世教育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台版序1
译者序、着者自序、后序1
部一 中世纪1
第一章 中世纪时代之问题1
中世纪为同化时代1
中世纪为压制时代4
第二章 修行主义与道院学校6
修行主义之起源及其历史7
比讷特之法规13
诸道院之图书馆譔箸及抄本之增加15
道院教育之组织19
道院教育之三种理想观念20
道院学校之课程及七通艺22
道院学校之教授法及其所用之教科书29
修行主义影响于中世纪及一般之文化33
第三章 沙立曼之教育中兴37
法兰克族之兴起及沙立曼帝国37
沙立曼行政上之改良39
沙立曼促进学术之努力40
亚尔琴与宫廷学校43
道院及其他种学校之教育改进45
各校之课程及组织47
都尔道院之亚尔琴学校48
毛路赖伯讷及其他亚氏之门人50
第四章 亚弗勒治下之教育复兴53
亚弗勒对于扩充及改良教育之大愿54
创办学校及罗致教育家55
亚弗勒自身对于学问及教育之帮助56
亚弗勒教育事业之重要58
第五章 谟罕默德式之学问及教育59
回回教之兴起及其吸收希腊文化59
「至诚兄弟会」及其高等教育之计画62
谟尔各高等学校64
初等教育65
回教教育于欧洲之影响66
第六章 神秘主义与经院哲学之教育趋势68
基督教神秘主义之性质及其兴起68
中世纪神秘主义之教育71
神秘主义之发展72
经院哲学之性质73
经院哲学派之发展史74
经院哲学之趋势83
其教育组织及内容83
表现之方法84
经院哲学及其影响85
神秘主义与经院哲学对于教育上之关系89
第七章 封建制度与武士道时代之教育91
封建制度之起源91
武士道及其发展93
武士道教育之理想观念94
养成武士道之三级教育95
武士品格98
妇女教育99
武士道教育之效果100
第八章 各派僧侣之教育事业104
各派僧侣之目的104
彼等之组织及方法105
彼等在教育上及进步上之影响107
第九章 中世纪之大学109
各大学兴起之普通原因109
各大学之历史及其目的110
许与大学之各种特权118
各大学之组织127
学科课程129
研究学问之方法133
学位135
大学教育之价值及其在文化上之影响137
第十章 都巿与各种新式学校之发展139
商业与都巿之兴起139
行社公民与义院各种学校141
第十一章 中世纪之经过145
国家精神之发生145
国语文学之发展146
中世纪之美术149
中世纪总论150
部二 入于近世之过渡时代155
第十二章 文艺复兴时代及人文主义之教育155
文艺复兴时代之一般的趋势155
文艺复兴时代与学术之中兴157
人文主义及人文主义者159
第十三章 意大利人文主义之教育161
意大利发生觉悟运动之原因161
白第乐克及其所生之影响167
希腊学问之发展173
克里索罗剌及其门人176
都巿暴君为人文主义者及创办教育之人181
满都亚之皇家学校及维多利诺183
皇家学校对于大学之关系190
人文主义者趋向教会之态度192
人文主义教育之理想观念195
内容方法及组织197
意大利人文主义之式微及吉契乐主义之兴起202
第十四章 北方人文主义之教育207
北方诸邦人文主义之传播及其性质207
法兰西人文主义之发展209
布德及其着作211
哥德路为学校教师及着作家212
苟养讷之高等学校及其他种学校213
日耳曼各大学中对于经典之研究215
耶乐姆宗会学校216
威赛尔亚格利可剌鲁士林及赫继乌218
文斐林(耶可比)之着作220
人文主义教育之领袖爱拉士谟222
「亲王学校」及「高等文理学校」229
梅兰士敦及其学校组织法232
在斯脱拉斯堡之司徒庵高等文理学校237
最初英格兰人文主义之运动242
牛津之希腊文243
剑桥之希腊文245
人文主义在朝廷方面之势力影响247
爱利亚脱之官吏248
威虎之教育着作事业249
亚士惭教授巵言与拉丁教法250
哥勒约翰及其在圣保罗之学校252
英国文法学校中之人文主义256
白翖士里描写文法学校中之形式主义258
今世英国文法及公立学校259
亚美利加之文法学校262
北方人文主义教育之目的264
北方教育之组织265
学科课程265
人文主义教育之形式化266
第十五章 新教徒在教育上之势力影响267
宗教改革之总因267
路德革命之原因270
路德宗教着作关于教育方面之特色273
路德教育方面之主要着作274
教育造就巿民之目的276
国家对于教育之组织277
实业教育与高等教育278
教育内容中所含宗教人文主义及其他种原素278
教法须注重「推理」教师须具足「资格」279
路德之理想为其友梅兰士敦司徒庵实行之于学校设施280
卜根夏根281
第戈孙多夫282
尼安德283
苏文吉黎革命之诸因284
苏文吉黎于教育方面之建设及着作285
迦文革命之原因287
迦文之鼓励教育及哥德路之教育事业287
日内瓦之高等学校289
迦文式教育之推广290
诺克斯及苏格兰之初等学校290
亨利八世革命之原因291
王家籍没财产于教育上之影响292
后来文法学校之增加293
清教徒及其教育294
新教教育之宗旨295
新教诸邦初等学校之设立296
日耳曼各邦之初等教育296
荷兰苏格兰及美洲殖民地之学校制度299
新教之运动于中等学校之影响300
各大学之组织302
学校课程303
内容与方法俱入于形式主义之范围304
对于「理性」及「个人主义」之懐疑305
第十六章 旧教徒之教育308
脱郎会议与旧教之反动308
罗耀兰及「耶稣会」之设立309
耶稣会徒教育之目的311
建设全书及劝学篇311
耶稣会徒之军事上的组织312
耶稣会徒之低级的与高级的高等学校313
高等学校之经费及其行政315
低级的高等学校之人文主义的课程316
道德教育与社会教育317
高级的高等学校中哲学方面与神学方面之课程318
耶稣会教育之优点319
讲授319
趋重于记忆方面320
温习321
「竞争」所以鼓舞「兴趣」322
体罚(Corporal punishment)之尟少323
对于耶稣会学校之批评324
耶稣会徒教育之结果326
演教派学校之设立与其结果329
眞道派及其教义331
保尊王派之「小学校」333
保尊王之课程及其教科334
发音法(The Phonetic Method)忽视竞争及忠敬精神(The Spirit of Piety)335
「小学校」之吿终337
赖舍及基督教兄弟会339
赖舍之宗教与压迫宗旨341
基督教兄弟会之学校及其「学校办理法」342
初等学校之课程教授法及惩罚344
基督教兄弟会教育之结果346
旧教之女子教育346
费讷琅之教育宗旨课程与方法347
费讷琅学理之结果349
旧教教育之宗教的与压制的宗旨350
旧教普通学校及大学之组织351
课程352
教习与教授法353
宗教改革时代教育之结果353
第十七章 唯实主义派教育之起源355
唯实主义与文艺复兴运动及宗教改革运动之关系355
唯实主义之性质356
初期的唯实主义——字面的与社会的358
初期的唯实主义者359
赖伯勒及其着作事业361
「全人」之教育362
郭冠都非正式之教育方法362
范围宽广之教育364
赖伯勒之影响365
孟达尼及其教育论箸365
反对形式的人文主义366
观念为教育之目的367
旅行教育最良之方法368
各种学科及应有之训练369
进步之教授法370
孟达尼学理之影响371
缪克士脱进步之论调371
缪氏鼓吹自然教育372
缪氏注重初等教育373
高等教育及其他教育374
女子教育375
教授之改良376
缪克士脱理论之结果376
密尔登反对形式的人文主义377
一种淹贯百家而为人文主义的课程表378
密尔登之教育界说380
密尔登之学院380
洛克刍论中之初期的唯实主义381
教育之主要目的382
教育由师傅及旅行而完成382
智育(Intellectual Education)中广义的人文主义及改良的教育方法383
其他技艺384
洛克刍论之影响385
初期的唯实主义所生之影响385
第十八章 教育上之感觉的唯实主义388
唯实主义之发展388
培根及其新方法389
琐罗门学院及全智课程393
培根方法之价值395
来迪克改良学校之计画397
来迪克要求之事项399
来氏关于语言文字及其他学科之唯实主义的教授法400
来迪克于教育上之影响402
戈墨讷之教育及最初之着作403
文字入门论(Fanua Linguarum)405
走廊篇前堂篇画物篇及其他入门教科书406
大教授论408
教授论为戈墨讷一切着作之椎轮410
全智为戈墨讷一种宰治之精神412
教育之三重目的413
普及教育414
学校制度中之四时期415
全智高等学校417
每一阶级广博之课程417
母裙学校之教育418
国语学校之课程419
拉丁学校之课程419
大学课程420
「自然」之方法421
用于特殊学科之方法423
互相关系424
惩戒425
戈墨讷之原理及其于教育上之影响425
洛克为感觉的唯实主义者428
唯实主义之潮流趋势见之于初等学校者431
见之于中等学校者432
见之于大学者437
第十九章 清宗虔宗及理性主义(可名理宗)于教育上之影响439
对于教会及国家环境之反动439
清宗及其所发生之效力影响442
虔教徒之兴起444
傅琅克445
傅氏各种学校之组织445
傅氏教育之宗教目的448
傅氏各种学校之课程449
傅氏教育方法之性质450
傅琅克式学校之影响451
虔宗之式微453
英法之理性主义及其发生影响洛克约翰453
洛克智育方面之训练原理455
德育体育中之正式训练457
洛克教育原理所发生之影响458
洛克为正式训练之辩护者459
福尔泰及图书集成派学者463
清宗虔宗及理性主义运动之式微465
第二十章 近代以前之进步467
中世纪467
各种觉悟运动467
卢骚及法兰西大革命之先河469
近代之精神470
(附)译名索引16
(新附)本书作者着述简表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