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行政处罚实务与判例释解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行政处罚实务与判例释解](https://www.shukui.net/cover/58/30078360.jpg)
- 晏山嵘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85647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575页
- 文件大小:85MB
- 文件页数:619页
- 主题词:行政处罚-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行政处罚实务与判例释解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行政处罚的基本理论1
一、行政处罚的概念1
(一)多种行政处罚概念之辨析1
(二)本书关于行政处罚的概念5
二、行政处罚的特征5
三、行政处罚的法源8
(一)成文法源8
(二)不成文法源12
第二章 行政处罚基本原则20
一、处罚法定原则20
(一)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20
(二)处罚设定法定21
(三)处罚实施主体法定22
(四)处罚职权法定22
(五)处罚程序法定22
(六)处罚对象法定23
(七)处罚种类及幅度法定24
二、公正公开原则24
(一)公正原则24
(二)公开原则29
三、比例原则31
(一)比例原则在《行政处罚法》中的确立、体现及不足31
(二)比例原则的具体内涵33
四、罚教结合原则37
(一)行政处罚重在教育37
(二)行政处罚为辅40
五、权利保障原则41
六、职能分离原则48
(一)处罚设定与实施机关分离48
(二)查审分离48
(三)调查与听证人员分离48
(四)原审与再审人员分离49
(五)罚缴分离49
七、一事不再罚原则50
(一)一事不再罚原则的理论、规则及例外50
(二)涉及一事不再罚原则判例之解析60
第三章 行政处罚的学理分类及法定种类81
一、行政处罚的学理分类81
(一)申诫罚81
(二)声誉罚82
(三)资格罚85
(四)行为罚86
(五)财产罚87
(六)人身自由罚88
(七)综合罚89
二、行政处罚的法定种类89
(一)警告89
(二)罚款92
(三)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98
(四)责令停产停业125
(五)暂扣证照、吊销证照129
(六)行政拘留136
(七)其他行政处罚142
第四章 行政处罚的设定165
一、行政处罚设定概述165
二、行政处罚设定权的理论依据166
(一)法律优先原则166
(二)法律保留原则168
三、行政处罚设定权的划分169
(一)法律对行政处罚的设定权169
(二)行政法规对行政处罚的设定权169
(三)地方性法规对行政处罚的设定权170
(四)行政规章对行政处罚的设定权171
(五)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处罚174
第五章 行政处罚主体179
一、行政机关179
(一)人民政府180
(二)职能机关181
(三)派出机关182
二、被授权组织182
(一)行政机构184
(二)事业单位184
(三)行业协会184
三、被委托组织185
第六章 行政处罚的管辖191
一、行政处罚管辖概述191
二、职能管辖194
(一)职能管辖的概念及特点194
(二)职能管辖的几种模式195
三、级别管辖198
(一)级别管辖的概念及特点198
(二)确定行政处罚级别管辖的几类标准199
(三)关于级别管辖的五种模式200
(四)关于级别管辖的三类特别规则201
(五)依法经上一级行政机关批准后以自己的名义作出的行政处罚行为应认定为谁管辖?203
四、地域管辖205
(一)一般地域管辖205
(二)特殊地域管辖207
五、转移管辖208
六、移送管辖209
七、共同管辖212
八、协商管辖213
九、指定管辖214
十、集中管辖214
十一、职务协助215
第七章 应受行政处罚行为的构成要件217
一、积极的违法本体要件217
(一)行政法律规范所保护并已经被违法行为所侵害的合法权益217
(二)违反行政法律中的义务性规范(且罚则完备)的违法行为218
(三)适格的违法主体220
(四)主观过错222
二、消极的处罚排除要件(处罚阻却事由)230
(一)正当化的处罚阻却事由230
(二)可赦免的处罚阻却事由233
(三)可谅解的处罚阻却事由236
(四)不需罚的处罚阻却事由236
第八章 行政处罚对象238
一、自然人238
(一)本行为人238
(二)连带行为人242
二、单位244
(一)单位违法的行政处罚责任244
(二)单位的分支机构违法应由单位还是应由分支机构来承担行政处罚责任?248
(三)船舶能否作为行政处罚对象?251
(四)国家机关能否作为行政处罚对象?256
第九章 行政处罚合法要件259
一、行政处罚法律要件259
(一)法律本身是合法有效的259
(二)法律具有明确的定性规定261
(三)法律具有明确的处罚规定261
二、行政处罚主体要件261
(一)行政处罚主体的设立及组成合法261
(二)具有行政处罚权能262
(三)具有行政处罚管辖权263
三、行政处罚主体行为要件266
(一)行政处罚的意思表示必须没有缺陷266
(二)行政处罚认定事实必须清楚、证据必须充分、处罚对象必须准确266
(三)行政处罚适用法律必须有效、正确、完备267
(四)行政处罚内容必须定性准确、量罚适当268
(五)行政处罚必须不存在处罚阻却事由272
(六)行政处罚程序必须合法273
第十章 行政处罚证据276
一、证据分类276
(一)法定证据种类276
(二)理论上的证据分类284
二、证明对象287
(一)实体性事实287
(二)程序性事实291
(三)提供规范性文件是否属于证明对象的范围292
(四)不需要证明的事实292
三、调查取证手段298
(一)查问298
(二)询问299
(三)检查301
(四)录音、录像、拍照302
(五)调取、查阅、复制304
(六)先行登记保存304
(七)抽样取证及鉴定306
四、举证责任312
五、学理上的证据规则317
(一)主体法定规则317
(二)调查取证人员与主持听证人员相分离规则317
(三)依法定职权调查规则318
(四)形式合法规则318
(五)遵守法定程序规则319
(六)证据不排斥规则319
(七)案卷排他性规则321
六、证据排除规则321
(一)非法性排除321
(二)资格排除322
(三)非原本排除322
(四)超期限排除322
(五)程度排除323
(六)根据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之排除323
(七)协商和解或调解证据之排除323
七、证据审查324
(一)审查判断证据324
(二)法定证据审查规则330
第十一章 行政处罚证明标准336
一、行政处罚证明标准概述336
二、目前关于行政处罚证明标准规定存在的问题337
(一)标准一元化337
(二)忽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337
(三)公正与效率兼顾失衡338
(四)缺乏系统性338
三、建立和完善各类案件的行政处罚证明标准338
(一)根据行政处罚阶段及是否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区分不同的证明标准340
(二)根据行政处罚轻重区分不同的证明标准341
(三)根据是否属于推定责任区分不同的证明标准350
(四)区分实体性事实还是程序性事实的证明标准350
四、应当适当降低证明标准的情形350
(一)证明妨碍351
(二)证明困境351
(三)自认351
第十二章 行政处罚的定性与量罚353
一、行政处罚的定性353
(一)主观过错及客观行为影响定性的情形353
(二)客观行为影响定性的情形355
(三)用客观行为推定主观方面进而影响定性的情形356
(四)主观方面影响定性的情形357
(五)违法行为发生的地点影响定性的情形357
(六)违法行为是否进入着手阶段影响定性的情形357
(七)对不确定性法律概念的不同理解影响定性的情形358
二、行政处罚的量罚360
(一)不予处罚361
(二)应当处罚364
(三)可以处罚365
(四)从轻处罚365
(五)减轻处罚366
(六)从重处罚369
(七)择重处罚373
(八)单处374
(九)并处374
(十)分别处罚376
(十一)合并处罚376
(十二)组织违法的双罚适用376
(十三)行政处罚的竞合适用377
(十四)多种情节的竞合适用377
(十五)量罚明显不当378
第十三章 行政处罚法律适用380
一、行政处罚法律适用的通用规则380
二、行政处罚法律冲突的适用规则380
(一)层级冲突的适用规则:上位法优于下位法381
(二)种属冲突的适用规则:特别法优于一般法382
(三)新旧冲突的适用规则:新法优于旧法388
(四)远近冲突的适用规则:行为时法优于裁处时法389
(五)地域冲突的适用规则:行为地法优于人地法392
(六)管辖冲突的适用规则:密切联系法优于一般联系法394
三、行政处罚法律适用的判例及评析397
(一)法律冲突的情形397
(二)与事实有关的法律适用错误的情形404
(三)与定性量罚有关的法律适用错误的情形408
(四)特定的规定能否作为行政处罚依据适用的情形412
(五)单纯法律适用错误的情形414
第十四章 行政处罚适法解释423
一、行政处罚适法解释的标的与目标423
(一)行政处罚适法解释的标的423
(二)行政处罚适法解释的目标424
二、主要的行政处罚适法解释方法425
(一)文义解释425
(二)体系解释427
(三)比较解释434
(四)目的解释434
(五)社会学解释436
三、行政处罚适法解释规则438
第十五章 行政处罚的时效440
一、行政处罚追究时效442
(一)违法行为的起算点444
(二)何为“行为终了之日”?445
(三)何为“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中的“发现”?449
二、行政处罚裁决时效452
三、行政处罚执行时效454
(一)执行时效的起算点454
(二)执行时效的时长456
四、行政处罚救济时效457
第十六章 行政处罚程序461
一、行政处罚决定的条件461
(一)查明事实461
(二)告知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及当事人享有的权利462
(三)充分听取意见463
二、简易程序464
(一)表明执法身份464
(二)告知当事人有关事项464
(三)给当事人陈述、申辩的机会465
(四)当场填写行政处罚决定书465
(五)送达与备案465
(六)行政处罚的执行465
三、一般程序470
(一)立案470
(二)调查473
(三)审查481
(四)行政处罚告知与送达485
(五)案卷复核509
(六)行政处罚决定517
(七)违反法定程序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法律后果526
四、听证程序541
五、执行程序559
(一)行政处罚强制执行措施560
(二)行政处罚主体的自力强制执行程序566
(三)行政处罚主体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程序570
(四)特别程序572
主要参考文献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