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口迁移与族群交往 内蒙古赤峰调查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人口迁移与族群交往 内蒙古赤峰调查](https://www.shukui.net/cover/61/30074148.jpg)
- 马戎丛书主编;马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09772836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507页
- 文件大小:91MB
- 文件页数:539页
- 主题词:人口迁移-研究-赤峰市;汉族-民族融合-蒙古族-研究-赤峰市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人口迁移与族群交往 内蒙古赤峰调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一 中国的人口分布4
二 移民政策综述(1952~1982年)6
三 少数族群地区农村到农村类型的自愿移民9
四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14
第二章 有关族群性的文献回顾19
一 “族群性”的定义20
二 族群间的社会经济差异31
三 族群关系的社会“目标”48
四 测量族群整合维度和程度的指标55
结束语61
第三章 迁移研究文献的回顾及其对研究设计的启示62
一 移民在迁入地的自我调适64
二 国际迁移研究中的经济分析模型和“推力-拉力”模型75
三 政策的作用82
结束语87
第四章 赤峰和本地蒙古族居民88
一 赤峰的行政和地理状况88
二 赤峰地区的居民与行政区划变迁史93
三 历史上的蒙古族及其与中国中央政府的关系96
四 历史上的蒙古族人口100
五 中央政权处理族群关系的基本政策104
六 蒙古族人口的结构性特征111
第五章 内蒙古和赤峰地区的汉人移民119
一 内蒙古和赤峰地区汉人移民的历史回顾119
二 1949年以来内蒙古和赤峰的汉族移民126
三 汉人移民对内蒙古和赤峰迁入社区的影响135
结束语148
第六章 研究的理论框架和调查设计150
一 理论模型和假设151
二 调查设计167
第七章 被访户的基本特征195
一 样本村庄的基本特征196
二 移民和本地人群体之间的社会经济差异238
三 蒙汉两族之间的比较247
四 农区居民和牧区居民之间的比较254
结束语260
第八章 赤峰农村的移民调适261
一 模型1中的结果变量262
二 模型1中的原因变量270
三 次级假设中各变量之间的关系276
四 以“满意度”为结果变量对模型1的检验(模型1a)279
五 有关模型1a所排除变量的讨论287
六 以收入提高情况作为结果变量,检验模型1(模型1b)288
七 以交友网络和邻里模式为结果变量对模型1(模型1c和模型1d)的检验292
八 模型1次级假设的多元回归和相关分析295
结束语297
第九章 赤峰农村本地人的调适以及同移民的整合299
一 模型2中的结果变量300
二 模型2中的原因变量305
三 模型2假设的因果关系308
四 以对居住地满意度为结果变量对模型2(模型2a)的检验312
五 以收入改善为结果变量对模型2的检验(模型2b)315
六 以交友和邻里模式为结果变量对模型2的检验(模型2c和模型2d)318
七 模型2的次级假设的检验结果322
结束语326
第十章 赤峰农村的族群融合(一):收入差异、交友和邻里模式327
一 检验影响人们收入因素的模型(模型3)328
二 以交友和邻里模式来检验的族群整合(模型4)349
三 居住隔离与学校隔离360
结束语364
第十一章 赤峰农村的族群融合(二):族际通婚366
一 个人特征与族际通婚模式371
二 社区层面的族际通婚385
三 族际通婚的多因素分析391
结束语400
第十二章 赤峰农村的移民整合:主要的发现与思考402
一 迁移动机403
二 移民和本地人整合的现实状况406
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移民整合的影响414
四 有关将来移民整合和移民方案的观点418
结束语428
第十三章 赤峰农村的族群整合:主要的发现与思考430
一 赤峰农村蒙古族和汉族的社会经济差异431
二 赤峰农村蒙汉关系的现状433
三 赤峰农村族群整合的维度及影响因素437
四 对国家发展的扩散模式的修正446
五 未来的人口迁移和族群整合的研究451
结束语453
参考书目455
附录1 问卷1(户)471
附录2 问卷2(个人)——本地居民474
附录3 问卷2(个人)——移民480
附录4 移民数据相关系数表(模型1)488
附录5 本地人数据相关系数表(模型2)489
附录6 相关系数表(模型3)490
附录7 汉族数据相关系数表(模型4)(1168汉族户主)491
附录8 蒙古族数据相关系数表(模型4)(729蒙古族户主)492
附录9 模型1检验得到的BETA系数(移民户主,户数=889)493
附录10 模型2检验得到的BETA系数(本地户主,户数=1200)494
附录11 模型3检验得到的BETA系数(所有户主,户数=2089)495
附录12 模型3检验得到的BETA系数(翁牛特旗被访户主,户数=1143)496
附录13 模型4检验得到的BETA系数497
附录14 修订过的族际通婚模型检验得到的BETA系数499
后记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