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金刚经》导读 发菩提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金刚经》导读 发菩提心
  • 释昌莲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532558513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527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551页
  • 主题词:佛经;金刚经-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金刚经》导读 发菩提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序 秋爽1

自序1

前言1

悬论第一1

“思想探微”四篇2

《金刚经》的主题思想(一)2

《金刚经》的教育思想(二)5

《金刚经》的禅宗思想(三)16

《金刚经》的人生思想(四)42

“文义会通”三篇50

《金刚经》的逻辑结构(一)50

《金刚经》的语言特色(二)52

依《金刚经》论“中”与“无”(三)57

“禅净合论”三篇67

“禅、净双修”辩(一)67

如来禅与祖师关之区别(二)77

略论“金刚般若”与“弥陀净土”两门要旨(三)83

“拈花悟旨”三篇89

空生窥佛得消息(一)89

慧能闻经即悟道(二)90

德山悟道焚疏钞(三)96

“名相别释”二篇99

《金刚经》与四相(一)99

《金刚经》与菩提心(二)109

“因缘和合”二篇129

初探佛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之因缘(一)129

依《金刚经》谈佛教和谐建设的目标与途径(二)136

“护念付嘱”二篇145

受持方法(一)145

念诵仪轨(二)147

开题第二159

名题159

七番共解159

五重各释161

释名(一)162

甲一·总论通别162

甲二·分释通别162

乙一·释别名162

丙一·简定162

丙二·正说163

丁一·释“金刚”163

丁二·释“般若”164

丁三·释“金刚般若”165

丁四·释“波罗蜜”166

乙二·释通名167

乙三·观心释167

乙四·立题原由168

显体(二)170

甲一·须显体170

甲二·正出体170

甲三·会通异名171

明宗(三)172

甲一·须明宗172

甲二·简宗体172

甲三·正明宗173

甲四·引文征释173

甲五·会通本经宗趣174

论用(四)174

甲一·简宗用175

甲二·正论用175

甲三·会通诸说175

判教相(五)176

甲一·明判教176

甲二·教所被机176

甲三·部类会处177

甲四·依天台教法正判此经177

译题178

译史178

《金刚经》的现存译本与注疏(一)178

甲一·六种原译本179

甲二·历代论注及疏钞181

乙一·赞颂181

乙二·论释181

乙三·注疏182

丙一·唐前注疏182

丙二·盛唐注疏182

丙三·两宋注疏182

丙四·晚明注疏183

丙五·逊清注疏184

《金刚经》的流传与影响(二)185

译人186

简释译题(一)186

生平事迹(二)186

科经第三188

经文(略)188

科纲188

正依天台《(金刚般若)疏》之科纲(一)189

旁通《(金刚般若)心印疏》之科纲(二)193

入文第四197

上卷广解之一198

序分198

甲一·通序(证信序)198

乙一·标法会时处198

乙二·引四众同闻198

甲二·别序(发起序)208

总结218

上卷广解之二218

正宗分(一)219

甲一·前周正宣——实智道219

乙一·当机之问219

丙一·请益之仪219

丙二·请益之辞——呈解求印224

丁一·述赞224

丁二·正问230

戊一·蹑述起问230

戊二·问住231

戊三·问降伏231

乙二·如来之答237

丙一·略许237

丁一·印赞述许237

丁二·诫令谛听239

丁三·领旨愿闻242

总结245

正宗分(二)249

丙二·广答249

丁一·明般若体空无所有251

戊一·正明体相空251

己一·明无相因251

庚一·愿无所有答降伏其心251

辛一·广大心251

辛二·第一心251

辛三·常心251

辛四·不颠倒心251

庚二·行无所有答应住其心261

辛一·辨行261

壬一·标无住本261

壬二·结成住义261

辛二·举喻格量261

辛三·结劝261

己二·明无得果273

庚一·佛以身相问273

庚二·须菩提以无相答273

庚三·佛以“诸相非相”释成273

总结282

正宗分(三)288

戊二·信者行深288

己一·明行深288

庚一·问288

庚二·答289

总结294

正宗分(四)295

己二·举二空释成295

庚一·标295

辛一·生空295

辛二·法空296

庚二·释296

辛一·生空296

辛二·法空296

庚三·结296

总结302

正宗分(五)303

己三·引证信者行深303

庚一·举经为证303

庚二·举菩萨正行为证306

辛一·佛问有菩提可得、有法可说不306

壬一·问306

壬二·答306

辛二·释菩提无相可取307

辛三·校量307

庚三·举罗汉遍行322

辛一·举四果322

壬一·须陀洹322

壬二·斯陀含323

壬三·阿那含323

壬四·阿罗汉323

辛二·须菩提自陈323

庚四·举往古时事为证336

庚五·举净佛土341

庚六·举须弥山王为譬348

总结353

正宗分(六)357

戊三·信受福重明不无所有358

己一·福多358

庚一·明财施福多358

庚二·明法施格量358

己二·处重361

己三·人尊362

己四·总明362

总结366

正宗分(七)366

丁二·辩般若名空无所有366

戊一·名字空无所有367

己一·问名问持367

己二·答名答持367

庚一·答367

庚二·释367

辛一·无所有367

辛二·亦无所有367

戊二·持说福多明不无所有371

己一·明微尘不无所有371

己二·辩身相不无所有371

庚一·正示371

庚二·校量371

戊三·信受行深378

己一·须菩提未闻378

己二·余人能闻378

己三·须菩提信易378

己四·余人信难378

庚一·明信者希有378

庚二·释信者由378

庚三·释无相意378

庚四·释诸佛相尽解极378

戊四·如来述成389

总结392

正宗分(八)393

丁三·论般若用空无所有393

戊一·明无所有393

己一·力用无所有393

庚一·体无所有393

庚二·功用396

辛一·一世忍396

辛二·多世忍397

庚三·劝诫401

辛一·劝发心401

辛二·诫离相401

辛三·劝应住401

辛四·诫莫染心施401

辛五·劝修行401

庚四·引证405

辛一·举佛说405

辛二·举能说人405

辛三·举所得法405

庚五·举譬410

辛一·举有得为非410

辛二·譬无得为是410

己二·能如是解即仰参佛慧413

己三·明福多413

庚一·明格量413

庚二·称叹劝修413

戊二·明如是有418

己一·经不思议418

己二·说不思议418

己三·人不思议418

己四·地不思议418

己五·障不思议418

己六·记不思议418

己七·持不思议418

己八·信不思议418

己九·义不思议418

己十·报不思议418

总结429

丁一·明受假无所有431

戊一·约释尊因中明无所有431

己一·因无所有431

庚一·明得431

庚二·明失431

庚三·双释得失431

己二·引证437

庚一·问——引自昔得记之解以证前说437

庚二·答——无有法得菩提437

己三·佛述437

戊二·约如来果明无所有439

己一·明果人同如439

己二·证如来无所有440

己三·譬非果而果440

戊三·约菩萨化他明无所有445

己一·明化人445

己二·引佛说为证445

己三·明严土445

丁二·辩名假无所有447

戊一·通达无我447

戊二·立真解447

丁三·论法假无所有449

戊一·证智慧无450

戊二·明心无454

戊三·辩功德无458

总结459

正宗分(十)462

丙二·辩般若经名空无所有462

丁一·辩名462

戊一·身相无所有462

戊二·说法无所有465

己一·正对上名465

己二·决疑466

庚一·当机问466

庚二·如来答466

己三·明习应469

庚一·问469

庚二·答469

辛一·应469

壬一·释469

壬二·结469

辛二·习469

戊三·福多474

己一·校量福多474

己二·结归无说474

丁二·论行478

戊一·化主正观问478

戊二·当机邪答479

戊三·佛难479

戊四·须菩提领解479

戊五·如来举正义为释479

总结483

正宗分(十一)484

丙三·明般若功用无所有484

丁一·正明如是有484

戊一·果484

己一·诫484

己二·明有484

戊二·因484

己一·诫484

己二·明有484

丁二·结般若成忍488

戊一·体道成忍行无所有488

己一·校量488

己二·成忍行488

戊二·体道证忍人无所有490

己一·因人不受490

庚一·问490

庚二·答490

己二·果人不受490

戊三·体道行忍用无所有492

己一·碎尘用492

己二·碎界用492

己三·碎一合相用492

己四·碎诸见用497

总结502

下卷略说之二503

流通分503

甲一·付嘱503

乙一·正付嘱503

乙二·校量流通506

乙三·方法508

丙一·标508

丙二·释508

丁一·止508

丁二·观508

甲二·奉行流通511

总结515

附录517

《贤愚经》“须达起精舍品第四十一”(一)517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观心释(二)522

后记52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