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城市学总论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城市学总论 下
  • 王国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27231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1447页
  • 文件大小:80MB
  • 文件页数:469页
  • 主题词:城市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城市学总论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下册)965

第十六章 城市社区965

16.1 社区定义965

16.2 社区构成要素967

16.2.1 居民967

16.2.2 地域环境968

16.2.3 社会互动968

16.2.4 文化968

16.3 社区类型969

16.3.1 按地域划分969

16.3.2 按功能划分969

16.3.3 按发展程度划分970

16.3.4 按规模大小划分970

16.3.5 按形成方式划分970

16.4 城市社区特征970

16.4.1 地域特征970

16.4.2 人口特征971

16.4.3 经济特征972

16.4.4 社会特征973

16.4.5 文化特征974

16.5 城市社区功能974

16.5.1 社会服务功能975

16.5.2 社会化功能976

16.5.3 社会控制功能976

16.5.4 社会整合功能977

16.5.5 社会福利功能977

16.5.6 社会参与功能978

16.6 城市社区建设内涵978

16.6.1 创造与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979

16.6.2 营造和谐文明的社区文化氛围980

16.6.3 构筑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981

16.6.4 倡导科学体系的生活消费方式982

16.6.5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982

16.7 城市社区建设特点984

16.8 城市社区建设原则985

16.9 城市社区建设目标986

16.10 城市社区建设趋势987

第十七章 城市生活方式989

17.1 生活方式定义989

17.2 城市生活方式概述991

17.2.1 劳动生活方式992

17.2.2 物质生活资料消费方式992

17.2.3 精神生活方式993

17.2.4 闲暇生活方式993

17.3 城市生活方式结构994

17.3.1 生活活动条件994

17.3.2 生活活动主体994

17.3.3 生活活动模式995

17.4 城市生活方式指标体系995

17.5 城市生活方式特征996

17.5.1 城市生活方式丰富而纷杂996

17.5.2 生活节奏加快,精确性要求高996

17.5.3 社会交往的“有限介入”和事本主义997

17.5.4 行为的多元价值取向与容忍差异997

17.5.5 竞争是城市生活的主旋律998

17.5.6 越轨行为增多998

17.6 城市生活方式作用999

17.6.1 城市生活方式直接决定着城市居民生活需要的满足999

17.6.2 城市生活方式影响城市的社会秩序999

17.6.3 城市生活方式影响城市的人口特征999

17.6.4 城市生活方式是形成城市文化的原因之一1000

17.6.5 城市生活方式制约着城市居民全面发展的程度1000

17.6.6 城市生活方式影响城市经济的发展1000

17.7 城市生活方式变迁1001

17.7.1 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1001

17.7.2 消费取向——讲求质量、品位和个性1002

17.7.3 人际关系取向——竞争与合作并存1002

17.8 城乡生活方式冲突与融合1004

17.8.1 对城乡生活方式冲突的理论探讨1004

17.8.2 城乡生活方式冲突原因1005

17.8.3 城乡生活方式融合1007

17.9 城市生活质量1009

17.9.1 生活质量定义1009

17.9.2 城市生活质量内容1010

17.9.3 城市生活质量指标体系1011

17.9.4 城市生活质量与生活方式1012

17.9.5 建设科学文明健康的城市生活方式1013

第十八章 城市文化1015

18.1 城市文化概述1015

18.1.1 城市文化定义1015

18.1.2 城市文化特点1017

18.1.3 城市文化内容1018

18.1.4 城市文化结构1023

18.1.5 城市文化功能1026

18.2 城市人文化特质1028

18.2.1 权利性文化1029

18.2.2 公民性文化1030

18.2.3 法治性文化1031

18.2.4 多元异质性文化1032

18.2.5 开放性文化1033

18.3 城市文化变迁1034

18.3.1 城市文化变迁类型1034

18.3.2 城市文化变迁原因1035

18.3.3 城市文化变迁规律1038

18.4 城市文化传播1041

18.4.1 城市文化传播定义1041

18.4.2 城市文化冲突1043

18.4.3 城市文化融合1045

18.5 城市制度文化1046

18.5.1 家庭制度文化1047

18.5.2 经济制度文化1048

18.5.3 政治制度文化1048

18.6 城市文化建设1050

18.6.1 城市文化建设内涵1050

18.6.2 城市文化建设意义1051

18.6.3 中国城市文化建设问题1053

18.6.4 中国城市文化建设对策1056

第十九章 城市景观1059

19.1 城市景观类型1059

19.1.1 城市自然景观1059

19.1.2 城市人文景观1061

19.2 城市景观要素1062

19.2.1 规模1062

19.2.2 密度1063

19.2.3 轮廓1063

19.2.4 比例1063

19.2.5 轴线1064

19.2.6 色调1064

19.2.7 动态1065

19.3 城市景观特色1065

19.4 城市景观关系1068

19.4.1 城市景观与历史1068

19.4.2 城市景观与地域1069

19.4.3 城市景观与文化1070

19.5 城市景观功能1072

19.5.1 使用功能1072

19.5.2 精神功能1072

19.5.3 美化功能1072

19.6 城市景观审美1073

19.6.1 典与雅1073

19.6.2 古与今1074

19.6.3 观与思1075

19.7 城市景观表达1076

19.7.1 再现1076

19.7.2 重构1077

19.7.3 标识1078

19.8 城市景观建设问题1079

19.9 城市景观建设原则1081

19.9.1 多样化统一原则1081

19.9.2 结构最优原则1082

19.9.3 有机生长原则1083

19.9.4 突出特色,强调立意原则1084

19.10 城市景观控制1085

19.10.1 城市轮廓线控制1085

19.10.2 城市建筑高度分区1087

19.10.3 景观视线走廊控制1089

第二十章 城市美学1091

20.1 城市美学定义与内涵1091

20.2 城市美学原则1093

20.2.1 统一1093

20.2.2 均衡1094

20.2.3 韵律1095

20.2.4 比例1095

20.2.5 尺度1096

20.3 城市美的特征1097

20.4 城市审美观1099

20.4.1 自然美1099

20.4.2 社会美1101

20.4.3 技术美1103

20.4.4 艺术美1107

20.4.5 生态美1111

20.5 城市山水之美1116

20.5.1 城市山水格局的美学特征1116

20.5.2 自然山水格局赋予城市特有的魅力1118

20.5.3 城市山水特色的培育1120

20.5.4 城市特色空间的展现1120

20.6 城市建筑之美1121

20.7 城市园林之美1122

20.7.1 中国传统园林中的立意之美1122

20.7.2 园林中的植物之美1122

20.8 城市生活之美1124

20.9 城市时尚之美1125

20.9.1 时尚的定义1125

20.9.2 城市的时尚1126

20.9.3 时尚美的特征1127

20.10 城市环境之美1128

第二十一章 历史文化名城1131

21.1 历史文化名城概述1131

21.1.1 历史文化名城定义1131

21.1.2 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条件1132

21.1.3 历史文化名城衡量标准1133

21.1.4 历史文化名城类型1134

21.2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原则1135

21.2.1 整体性原则1135

21.2.2 协调性原则1135

21.2.3 特色性原则1135

21.2.4 真实性原则1135

21.2.5 合理性原则1136

21.3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内容1136

21.3.1 物质形态方面1136

21.3.2 非物质形态方面1137

21.4 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分析1138

21.5 历史文化名城特色要素分析1139

21.6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法1140

21.6.1 文物古迹保护1140

21.6.2 历史地段保护1142

21.6.3 城市整体空间环境的保护1146

21.7 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1148

21.7.1 城市更新定义1148

21.7.2 城市更新目标1149

第二十二章 城市政府1151

22.1 国外市政体制1151

22.1.1 国外城市的自治制度1151

22.1.2 国外市政体制类型1153

22.2 中国市政体制1158

22.2.1 中国市政体制历史沿革1158

22.2.2 城市行政等级制度1160

22.2.3 当代中国城市管理主体1161

22.2.4 当代中国市政体制特征1165

22.2.5 市政纵向组织结构1166

22.2.6 现行城市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1168

22.2.7 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1170

22.3 政府与市场1172

22.3.1 政府与市场的理论争论1172

22.3.2 城市政府的职能定位1174

22.3.3 “两只手”并用模式1177

22.4 私人部门与公共部门1181

22.4.1 私人部门定义1181

22.4.2 私人部门特征1181

22.4.3 私人部门优势1182

22.4.4 公共部门概念1183

22.4.5 公共部门特征1184

22.5 市场失灵与公共管理1185

22.5.1 市场机制的功能1185

22.5.2 市场失灵问题1186

22.5.3 公共管理的使命1189

22.5.4 政府失灵问题1192

22.6 公共政策1195

22.6.1 公共政策概述1195

22.6.2 公共政策制定1201

22.6.3 公共政策执行1206

22.6.4 公共政策评估1210

22.7 公共服务1214

22.7.1 公共服务定义及特点1214

22.7.2 公共服务分类1215

22.7.3 市场机制与公共服务供给1216

22.7.4 政府公共服务职能1217

22.8 社会公正与底线责任1218

22.8.1 底线公正定义1218

22.8.2 城市政府底线责任1220

22.8.3 底线公共服务政策选择1222

22.9 城市公共事业1224

22.9.1 城市公共事业概述1224

22.9.2 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改革1225

22.9.3 城市公共服务机构改革1227

22.10 城市公共产品的供给1231

22.10.1 城市公共产品概念1231

22.10.2 城市公共产品类型1232

22.10.3 公共产品供给机制1233

22.10.4 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安排1237

22.11 城市政府改革1241

22.11.1 城市政府改革的核心是限制权力,加强责任1241

22.11.2 现代城市政府改革的基本要求是公开化、透明化1243

22.11.3 现代城市政府改革的目标是全方位服务1245

第二十三章 城市规划1251

23.1 城市规划概述1251

23.1.1 城市规划定义1251

23.1.2 城市规划发展1252

23.1.3 城市规划立法1253

23.1.4 城市规划特征1253

23.1.5 城市规划作用1256

23.1.6 城市规划任务1257

23.1.7 城市规划内容1260

23.1.8 城市规划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1261

23.2 城市规划理论1262

23.2.1 城市更新规划理论1263

23.2.2 世界城市体系规划理论1263

23.2.3 空间资源管治规划理论1264

23.2.4 新区域主义规划理论1264

23.2.5 新城市主义规划理论1264

23.2.6 精明增长管理规划理论1265

23.2.7 生态城市规划理论1265

23.3 城镇体系规划1266

23.3.1 城镇体系规划基本概念1266

23.3.2 城镇体系规划主要任务1267

23.3.3 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原则1268

23.4 城市总体规划1270

23.4.1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概述1270

23.4.2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内容1271

23.5 城市分区规划1288

23.5.1 分区规划编制原则1288

23.5.2 分区规划编制内容1288

23.6 控制性详细规划1289

23.6.1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原则1289

23.6.2 控制性详细规划特点1290

23.6.3 控制性详细规划作用1292

23.6.4 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1293

23.6.5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程序及要求1295

23.7 修建性详细规划1296

23.7.1 修建性详细规划内容及要求1296

23.7.2 修建性详细规划特点及作用1296

23.7.3 修建性详细规划主要类型1297

23.8 城市规划评价1303

23.8.1 城市规划评价概述1303

23.8.2 城市总体规划评价1304

23.8.3 详细规划评价1310

23.9 城市设计1312

23.9.1 城市设计的含义与现代城市设计理论思潮1312

23.9.2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关系1315

23.9.3 城市设计的内容、性质和基本要素1316

23.9.4 总体环境城市设计1319

23.9.5 重点片区城市设计1321

23.9.6 重点地段城市设计1323

23.9.7 城市设计评价1325

23.10 城市规划审批制度1328

23.10.1 城市规划审批主体1328

23.10.2 城市规划审批内容1329

23.10.3 城市规划审批程序1330

23.10.4 城市规划调整程序1331

23.11 城市规划实施管理1332

23.11.1 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概念1332

23.11.2 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基本特征1332

23.11.3 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基本任务1335

23.11.4 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基本制度1336

23.11.5 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主要内容1337

第二十四章 城市管理1347

24.1 城市管理概述1347

24.1.1 城市管理对象1347

24.1.2 城市管理目标1348

24.1.3 城市管理特点1348

24.1.4 城市管理原则1350

24.1.5 城市管理方法1352

24.2 城市管理职能1354

24.2.1 城市管理职能的基本内容1354

24.2.2 现代城市管理中政府职能的定位1355

24.3 城市管理模式1357

24.3.1 现代城市管理模式的分类1357

24.3.2 现代城市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与体制创新1359

24.4 数字化城市管理1361

24.4.1 数字化城市管理定义1361

24.4.2 数字化城市管理要件1362

24.4.3 数字化城市管理流程1363

24.4.4 数字化城市管理方法1365

24.4.5 数字化城市管理成效1367

24.4.6 数字化城市管理制度创新1368

24.5 从城市管理到城市治理1370

24.5.1 治理概念1370

24.5.2 城市治理概念1371

24.5.3 西方城市治理的理论与实践1371

24.5.4 中国城市治理的理论与实践1375

24.5.5 城市治理结构1376

24.5.6 城市治理未来的趋势1377

第二十五章 城市经营1381

25.1 城市经营定义1381

25.2 城市经营特点1383

25.2.1 系统性1383

25.2.2 开放性1383

25.2.3 广泛性1383

25.2.4 动态性1384

25.2.5 综合性1384

25.3 城市经营作用1384

25.4 经营城市目标1385

25.4.1 第一层次目标:缓解政府在城市建设资金上的困窘1385

25.4.2 第二层次目标:促进城市建设效率的提高1385

25.4.3 第三层次目标:推动城市政府职能的转变1386

25.4.4 第四层次目标: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1386

25.5 经营城市思路1387

25.5.1 必须要从根本上转变思想观念1387

25.5.2 准确的城市定位是经营城市的首要环节1387

25.5.3 在城市规划中增强经营意识1388

25.5.4 建立良性循环的经营城市投资体制1388

25.5.5 树立品牌意识,增强开放的广度和深度1389

25.6 城市经营中必须处理好的若干关系1389

25.6.1 城市有形资产经营和无形资产经营的关系1389

25.6.2 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关系1390

25.6.3 城市局部资源与整体资源的关系1390

25.6.4 城市资源有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1390

25.6.5 市场化、多元化与政府主导作用的关系1391

25.7 城市品牌经营1391

25.7.1 城市品牌特征1391

25.7.2 城市品牌经营作用1393

25.7.3 城市品牌经营策略1393

第二十六章 未来城市1395

26.1 未来城市特征1395

26.1.1 人性化的生活家园1395

26.1.2 公共性的活动空间1396

26.1.3 生态化的人居环境1399

26.1.4 安全性的自由乐土1400

26.1.5 可持续的发展前景1402

26.2 早期的理想城市模式1405

26.2.1 柏拉图的理想城市1407

26.2.2 莫尔的乌托邦城市1410

26.2.3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1411

26.2.4 玛塔的带状城市1412

26.2.5 戛涅的工业城市1413

26.2.6 赖特的广亩城市1414

26.2.7 科尔比西耶的光明城市1415

26.3 未来城市模式1417

26.3.1 宜居城市1417

26.3.2 生态城市1418

26.3.3 文化城市1420

26.3.4 休闲城市1422

26.3.5 健康城市1424

26.3.6 智慧城市142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