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第3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第3版
  • 程发良,孙成访主编;张敏,陈妹琼,苏小欢,叶凯贞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353515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52页
  • 文件大小:219MB
  • 文件页数:368页
  • 主题词:环境保护-可持续性发展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环境概述1

1.1.1 环境的概念1

1.1.2 环境的分类1

1.1.3 环境的功能特性3

1.2 环境问题3

1.2.1 环境问题及其分类3

1.2.2 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4

1.2.3 当代全球环境问题7

1.2.4 中国的环境问题17

1.3 环境科学23

1.3.1 环境科学的概念23

1.3.2 环境科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23

1.3.3 环境科学的内容和分科24

1.4 环境思想和环境意识25

1.4.1 中国古代的环境意识及“天人合一”25

1.4.2 西方环境思想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兴起27

1.5 环境伦理观与环境伦理学28

1.5.1 基本概念28

1.5.2 环境伦理观:困惑与争议28

1.5.3 环境伦理准则29

1.6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30

1.6.1 环境保护的概念30

1.6.2 环境保护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30

第2章 环境生态32

2.1 环境生态学定义及其发展32

2.1.1 生态学定义32

2.1.2 环境生态学定义32

2.1.3 环境生态学的发展33

2.1.4 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34

2.2 生态系统34

2.2.1 生态系统的含义34

2.2.2 生态系统的组成35

2.2.3 生态系统的结构36

2.2.4 生态系统的功能38

2.3 干扰与生态恢复41

2.3.1 干扰对生态系统的影响41

2.3.2 生态恢复44

2.4 生态系统管理51

2.4.1 生态系统管理定义51

2.4.2 生态系统管理的主要途径与技术52

2.5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55

2.5.1 全面考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55

2.5.2 对环境质量的生物监测与生物评价56

2.5.3 对污染环境的生物净化57

2.5.4 以生态学规律指导经济建设57

第3章 资源与可持续发展61

3.1 可持续发展61

3.1.1 文明发展及其特征61

3.1.2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内涵62

3.1.3 可持续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64

3.2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67

3.2.1 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67

3.2.2 自然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68

3.2.3 我国自然资源的概况69

3.2.4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74

3.3 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75

3.4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77

3.4.1 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唯一正确的选择77

3.4.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78

3.4.3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80

3.4.4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81

3.4.5 可持续发展的新课题84

第4章 环境与人体健康86

4.1 人和环境的关系86

4.1.1 人与环境物质组成的相关性86

4.1.2 环境致病因素对人体的影响程度87

4.2 环境污染及其对人体的作用89

4.2.1 环境污染物及其分类89

4.2.2 环境污染物在人体内的转归90

4.2.3 环境污染物对人体产生危害作用的因素92

4.3 环境污染的特征和危害93

4.3.1 环境污染的特征93

4.3.2 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95

4.3.3 生态环境病100

4.4 室内环境与健康102

4.4.1 吸烟引起的污染102

4.4.2 居室装修及新家具引起的污染102

4.5 生活用品对健康的影响103

4.5.1 化妆和洗涤用品103

4.5.2 食品包装材料对健康的影响103

4.5.3 车内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103

4.6 食品对健康的影响105

第5章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107

5.1 概述107

5.1.1 大气圈及其结构107

5.1.2 大气的组成109

5.1.3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109

5.2 大气污染源及污染类型110

5.2.1 大气污染及其分类110

5.2.2 大气污染源110

5.2.3 主要大气污染物及其发生机制111

5.3 大气污染的危害116

5.4 大气污染的防治119

5.4.1 控制大气污染的基本原则和措施119

5.4.2 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治理技术120

第6章 水环境污染及其防治126

6.1 水环境概述126

6.1.1 天然水资源分布126

6.1.2 天然水在环境中的循环127

6.2 水体污染与水体自净作用127

6.2.1 水体污染127

6.2.2 水体污染物和水体污染的类型128

6.2.3 水体自净作用和水环境容量130

6.2.4 水质及水质指标131

6.3 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及迁移转化132

6.3.1 水中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模式132

6.3.2 常见水体污染物的转化133

6.4 水环境污染的危害139

6.4.1 水污染严重影响人的健康139

6.4.2 水污染造成水生态系统破坏139

6.4.3 水污染加剧了缺水状况140

6.4.4 水污染对农作物的危害140

6.4.5 水污染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140

6.5 水环境污染防治143

6.5.1 水污染防治的原则143

6.5.2 污水处理技术概述144

第7章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150

7.1 土壤概述150

7.1.1 土壤及其组成150

7.1.2 土壤的性质152

7.1.3 土壤背景值和土壤环境容量155

7.2 土壤环境污染155

7.2.1 土壤环境污染及其污染特征155

7.2.2 土壤环境污染的类型156

7.2.3 土壤的自然净化过程157

7.3 土壤环境污染的危害157

7.3.1 农药与土壤污染158

7.3.2 重金属与土壤污染160

7.3.3 土壤污染的影响和危害164

7.4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与防治165

7.4.1 土壤污染的现状165

7.4.2 土壤污染防治的原则169

7.4.3 土壤污染的预防措施170

7.4.4 污染土壤修复172

第8章 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176

8.1 概述176

8.1.1 基本概念176

8.1.2 固体废物污染及固体废物的分类176

8.1.3 固体废物的危害及处理原则178

8.2 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利用180

8.2.1 一般工矿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180

8.2.2 一般工矿业固体废物的处理182

8.2.3 危险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182

8.3 城市垃圾的利用与治理183

8.3.1 处理城市垃圾的原则183

8.3.2 城市垃圾的资源化处理183

8.3.3 城市垃圾的其他无害化处理185

8.3.4 城市垃圾的处理和利用187

8.4 农村生活垃圾的利用与治理189

8.4.1 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来源190

8.4.2 处理农村生活垃圾面临的问题190

8.4.3 生活垃圾的处理与回收利用191

8.4.4 生活垃圾的处理与回收利用的对策192

8.5 电子垃圾处理现状194

8.5.1 我国电子垃圾的现状194

8.5.2 我国电子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195

8.5.3 建议措施195

第9章 物理性污染及其防治196

9.1 噪声污染及其控制196

9.1.1 环境噪声的特征与噪声源分类196

9.1.2 噪声的评价和检测198

9.1.3 环境噪声的危害203

9.1.4 噪声的控制205

9.2 放射性污染与防治209

9.2.1 放射性及其度量单位209

9.2.2 放射性污染源211

9.2.3 放射性污染的危害213

9.2.4 放射性污染的防治214

9.3 电磁辐射污染与防治216

9.3.1 电磁辐射及辐射污染216

9.3.2 电磁辐射源217

9.3.3 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与控制218

9.3.4 光污染与防护220

9.4 热污染及其防治222

9.4.1 热污染及其对环境的影响222

9.4.2 热污染的控制与综合利用223

第10章 环境质量评价225

10.1 环境质量评价概述225

10.1.1 环境质量225

10.1.2 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225

10.1.3 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226

10.1.4 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226

10.1.5 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226

10.2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228

10.2.1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基本程序228

10.2.2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内容229

10.2.3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方法230

10.2.4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230

10.2.5 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233

10.2.6 总环境质量综合评价236

10.3 环境影响评价238

10.3.1 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238

10.3.2 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型239

10.3.3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239

第11章 环境分析与环境监测241

11.1 环境分析与环境监测概述241

11.1.1 环境分析与环境监测的概念241

11.1.2 环境监测的作用及目的242

11.1.3 环境监测的要求和特点243

11.1.4 环境监测的分类245

11.2 环境标准246

11.2.1 环境标准的种类和作用246

11.2.2 环境标准发展的历史247

11.2.3 环境标准制定的原则248

11.2.4 环境标准物质248

11.3 环境监测的组织249

11.3.1 环境监测方案的制订249

11.3.2 地面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250

11.3.3 大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订252

11.3.4 样品的采集和保存254

11.3.5 样品的预处理258

11.4 环境监测主要方法简介260

11.4.1 物理监测方法260

11.4.2 化学监测方法261

11.4.3 生物监测方法265

11.5 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267

11.5.1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268

11.5.2 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269

第12章 环境保护法规与环境管理271

12.1 环境法概述271

12.1.1 环境法的概念和特点271

12.1.2 环境法的产生和发展272

12.2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273

12.2.1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273

12.2.2 环境法的基本制度276

12.3 国家对环境的管理279

12.3.1 环境管理的概念、原则和范围279

12.3.2 环境管理是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能280

12.3.3 环境管理机构280

12.4 我国的环境保护基本法288

12.4.1 环境保护基本法的概念288

12.4.2 环境保护基本法的地位289

12.4.3 我国环境保护基本法的主要内容290

第13章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291

13.1 清洁生产概述291

13.1.1 清洁生产的由来291

13.1.2 清洁生产的定义292

13.1.3 清洁生产的内容293

13.1.4 清洁生产的意义293

13.2 清洁生产的科学方法293

13.2.1 生命周期评价293

13.2.2 生态设计295

13.2.3 绿色化学296

13.2.4 环境标志298

13.2.5 环境管理会计299

13.3 企业清洁生产审核300

13.3.1 清洁生产审核原理300

13.3.2 清洁生产审核程序301

13.4 循环经济304

13.4.1 循环经济产生的时代背景304

13.4.2 循环经济的含义305

13.4.3 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306

13.4.4 循环经济的“3R”原则307

13.4.5 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307

13.4.6 循环经济的主要模式308

13.5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构建313

13.5.1 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要性314

13.5.2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构成314

13.5.3 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途径315

第14章 实验325

14.1 水样物理性质及其pH值、溶解氧的测定325

14.1.1 第1部分325

14.1.2 第2部分328

14.2 氨氮的测定332

14.2.1 纳氏试剂比色法332

14.2.2 电极法334

14.3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335

14.3.1 重铬酸钾法(CODcr)335

14.3.2 库仑滴定法337

14.4 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测定(微机BOD5测定法)339

14.4.1 基本原理339

14.4.2 测定原理339

14.4.3 仪器和试剂340

14.4.4 测定步骤340

14.5 尿液中氟化物的测定(氟离子选择电极法)341

14.6 废液中酚类的测定(气相色谱法)342

14.7 大气中SO2的测定(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344

14.8 大气中CO的测定(非色散红外吸收法)347

14.9 土壤中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348

14.10 环境噪声监测349

参考文献35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