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选择性注意机制探微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张明著 著
- 出版社: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7208476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48页
- 文件大小:51MB
- 文件页数:362页
- 主题词:选择性注意-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选择性注意机制探微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专题一 选择性注意与工作记忆1
第一节 基于工作记忆内容的注意捕获与抑制3
一、工作记忆内容引导视觉注意的影响因素6
(一)知觉负载6
(二)认知控制时程7
(三)搜索策略7
(四)注意焦点8
(五)刺激属性8
(六)时间间隔9
(七)综合评价9
二、基于工作记忆内容的注意捕获11
(一)理论综述11
(二)实验研究17
(三)综合讨论22
三、基于工作记忆内容的注意抑制24
(一)理论综述24
(二)实验研究29
(三)综合讨论35
四、工作记忆在注意的视觉搜索中的作用41
(一)理论综述41
(二)实验研究43
(三)综合讨论47
第二节 工作记忆在返回抑制中的作用48
一、工作记忆对静态范式中客体返回抑制的影响49
(一)理论综述49
(二)实验研究59
(三)综合讨论65
二、工作记忆对动态范式中客体返回抑制的影响68
(一)理论综述68
(二)实验研究70
(三)综合讨论76
三、空间工作记忆对眼动返回抑制的影响79
(一)理论综述79
(二)实验研究81
(三)综合讨论84
四、返回抑制对工作记忆的影响87
(一)理论综述87
(二)实验研究89
(三)综合讨论92
专题二 选择性注意与无意识信息加工95
第一节 拥挤效应的认知机制研究95
一、拥挤效应的特征加工机制97
(一)错误整合模型97
(二)重心模型99
(三)强制平均模型101
(四)量化模型103
二、拥挤效应中被拥挤汉字的语义信息是否能够获得加工106
(一)理论综述106
(二)实验研究111
(三)综合讨论121
第二节 任务需求对负相容效应的影响及机制124
一、负相容效应理论125
(一)自我抑制理论125
(二)知觉交互作用理论126
(三)其他理论129
二、负相容效应中启动项—目标项关系对阈下信息加工的影响130
(一)理论综述130
(二)实验研究132
(三)综合讨论137
第三节 掩蔽线索引发的返回抑制及其机制研究140
一、掩蔽线索引发的注意定向140
(一)理论综述140
(二)实验研究142
(三)综合讨论147
二、阈下返回抑制的机制150
(一)理论综述150
(二)实验研究152
(三)综合讨论159
专题三 选择性注意的多感觉通道研究161
第一节 正常人群跨视听通道中注意的加工机制163
一、跨视听通道的返回抑制研究概述163
(一)跨视听通道的返回抑制发现163
(二)跨视听通道的返回抑制的不对称性163
(三)中央重新定向事件的作用165
(四)靶子呈现167
(五)实验任务难度与返回抑制时程的关系167
二、检测任务和辨别任务中听—视返回抑制168
(一)理论综述168
(二)实验研究170
(三)综合讨论184
三、跨视听通道中注意捕获的不对称性187
(一)理论综述187
(二)实验研究191
(三)综合讨论197
四、跨视听通道和听通道中偏差干扰现象201
(一)理论综述201
(二)实验研究204
(三)综合讨论211
五、听觉偏差干扰与视觉工作记忆213
(一)理论综述213
(二)实验研究218
(三)综合讨论229
第二节 特殊人群的跨视听通道注意的加工机制232
一、听觉障碍人群的皮层可塑性及注意加工机制232
(一)跨通道重组织233
(二)听觉障碍人群在中央外周视野中的注意加工特点238
(三)对先天听觉障碍被试外周视野注意加工增强机制的解释241
(四)对运动加工的右侧视野左侧半球优势242
(五)综合评价与展望243
二、听觉障碍人群基于空间返回抑制的研究244
(一)理论综述244
(二)实验研究247
(三)综合讨论257
三、听觉障碍人群基于客体返回抑制的研究260
(一)理论综述260
(二)实验研究263
(三)综合讨论272
四、视觉障碍人群的听觉返回抑制研究276
(一)理论综述276
(二)实验研究288
(三)综合讨论297
参考文献301
后记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