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陕西省志 第65卷 文化艺术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陕西省志 第65卷 文化艺术志](https://www.shukui.net/cover/24/30597807.jpg)
- 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白智民,秦天行(卷)主编 著
- 出版社: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ISBN:7224073792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1288页
- 文件大小:102MB
- 文件页数:137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陕西省志 第65卷 文化艺术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 张保庆1
前言1
凡例1
概述1
第一章 大事记11
第一章 大事记11
第二章 文学143
第一节 古代文学(上古—1840)143
一 上古至南北朝文学(上古—580)146
(一)西周秦诗总集146
(二)别集147
(三)诗歌150
(四)散文150
(五)小说152
(六)文学评论及文学流派153
(一)诗总集154
(二)别集154
二 隋唐五代文学(581—960)154
(三)诗词157
(四)散文159
(五)传奇小说160
(六)文学运动、文学流派、诗文和评论163
三 宋元明清文学(961—1840)165
(一)总集165
(二)别集166
(三)宋代诗词曲169
(四)金代诗词曲170
(五)元代诗词曲172
(六)明代诗词曲173
(七)清代诗词曲176
(八)明代文赋178
(九)清代文赋178
(十)元明戏曲179
(十一)清代戏曲小说182
(十二)宋元明清文学评论183
(十三)文学思潮与文学流派185
第二节 近代文学(1840—1919)185
第三节 现代文学(1919—1949)188
一 抗战前后文艺社团190
二 抗战前后小说193
三 诗歌194
四 散文195
五 戏剧196
六 文艺理论与刊物198
第四节 当代文学(1949—1989)198
一 诗歌201
二 小说203
三 散文206
四 戏剧 电影208
五 文学评论210
六 民间文学212
第三章 音乐215
一 西周217
二 西汉217
第一节 古代音乐217
三 隋唐218
(一)宫廷燕乐219
(二)民间音乐220
(三)音乐机构220
第二节 陕甘宁边区音乐221
一 革命民歌221
二 群众歌咏活动222
三 冼星海与《黄河大合唱》222
四 延安鲁艺与新秧歌223
五 联政宣传队音乐活动224
第三节 西安古乐224
一 建国前西安古乐225
二 建国后西安古乐227
三 改革开放以来西安古乐228
第四节 宗教音乐229
第五节 民间音乐231
第六节 音乐团体232
一 陕西省历届音乐家协会主要成员232
二 主要音乐院团233
第七节 音乐创作235
一 歌曲创作236
二 歌舞音乐创作243
三 民族器乐作品创作244
四 交响乐作品创作247
五 小提琴独奏曲及钢琴重奏独奏曲创作248
六 歌剧音乐创作248
七 电影音乐创作249
八 戏曲音乐创作250
第四章 舞蹈255
第一节 古代舞蹈255
第二节 陕甘宁边区舞蹈260
第三节 建国后的舞蹈262
二 舞蹈创作263
一 专业队伍263
三 群众舞蹈264
一 陕北秧歌265
第四节 民间舞蹈265
四 少儿舞蹈265
二 关中社火266
四 民间歌舞269
三 宗教舞蹈269
第五节 舞蹈专业团体270
第六节 优秀作品271
第七节 陕西民间舞蹈分布区域273
第五章 戏剧281
第一节 秦腔286
一 秦腔音乐288
二 秦腔剧目289
(一)西安早期秦腔班社290
三 秦腔社团290
(二)陕西易俗社291
(三)三意社292
(四)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293
(六)陕西省戏曲研究院294
(五)尚友社294
四 陕西省地县级秦腔剧团295
一 同州梆子300
第二节 其他地方剧种300
(二)同州梆子剧目301
(一)同州梆子音乐301
二 西府秦腔302
(三)同州梆子社团302
(二)西府秦腔剧目303
(一)西府秦腔音乐303
三 汉调桄桄304
(三)西府秦腔社团304
(一)汉调桄桄音乐305
(三)汉调桄桄社团306
(二)汉调桄桄剧目306
四 汉调二簧307
(一)汉调二簧音乐308
五 眉户309
(三)汉调二簧社团309
(二)汉调二簧剧目309
(一)眉户音乐310
(三)眉户社团311
(二)眉户剧目311
六 陕南道情312
八 大筒子313
七 弦子戏313
九 八岔314
十 花鼓戏315
十一 关中秧歌316
十二 陕北秧歌317
十三 二人台318
十四 端公戏319
十五 跳戏320
十七 老腔321
十六 赛戏321
十八 碗碗腔322
十九 弦板腔324
二十 阿宫腔325
二十一 关中道情326
二十三 商洛道情327
二十二 陕北道情327
一 京剧328
第三节 外来剧种328
二 豫剧330
五 蒲剧331
四 越剧331
三 评剧331
六 晋剧332
(一)早期话剧333
一 话剧333
第四节 话剧、歌剧333
(二)陕甘宁边区的话剧334
(四)建国后的话剧336
(三)国统区话剧336
(五)话剧演出团体338
(二)建国后的歌剧340
(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歌剧340
二 歌剧340
(三)歌剧演出团体341
第五节 理论研究342
一 戏剧专著343
二 戏剧研究机构346
第六节 表演(展出)获奖作品348
第六章 曲艺359
二 陕北说书362
一 陕西曲子362
第一节 曲种362
三 静板书363
五 榆林小曲364
四 陕南孝歌364
六 长武道情365
二 传统曲目367
一 曲目内容367
第二节 曲目367
一 陕西曲子音乐369
第三节 曲艺音乐369
三 长安道情音乐370
二 关中劝善音乐370
五 榆林小曲音乐371
四 韩城秧歌音乐371
六 陕北说书音乐372
八 镇巴渔鼓音乐373
七 洛南静板书音乐373
第四节 曲艺表演形式374
十 陕南花鼓音乐374
九 陕南孝歌音乐374
(二)站唱375
(一)坐唱375
一 唱类曲种表演形式375
二 说类曲种表演形式376
(四)表演唱376
(三)走唱376
二 王九思家班377
一 康海家班377
第五节 曲艺班社团队377
五 三皇会378
四 姜马道情会378
三 华阴曲子同乐会378
九 阔旺相声社379
八 李殿魁小曲班379
六 高维旺说书队379
七 陕甘宁边区文协说书组379
十二 铜川市曲艺团380
十一 汉中市曲艺团380
十 六合茶社380
十五 西安书辞研究会381
十四 西安市曲艺团381
十三 西安市实验曲艺团381
第六节 人才培养382
十八 南郑县春倌管理委员会382
十六 延安地区曲艺馆382
十七 西安市曲艺家协会382
第七节 获奖作品383
第八节 曲艺理论研究385
第七章 美术387
第一节 古代美术388
一 延安美术活动389
第二节 近现代美术389
(二)鲁艺木版年画与边区新年画390
(一)鲁艺的木刻390
(三)鲁艺的美术工作者391
(四)毛泽东对漫画创作的意见392
(五)延安时期的美术作品393
(二)抗敌漫画展览403
(一)漫画木刻训练班403
二 西安美术活动403
(四)抗日艺术队404
(三)漫协西北分会404
第三节 建国后的美术405
一 美术工作机构406
二 长安画派408
(一)绘画409
三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美术409
(二)雕塑410
四 学术活动412
五 创作活动及作品413
六 美术论著及刊物414
七 美术画社415
九 获奖作品416
八 版画创作416
一 美术辅导网络417
第四节 陕西民间美术417
(一)陕北剪纸418
三 传统民间美术418
二 民间美术藏品418
(五)陕西刺绣419
(四)陕西皮影419
(二)关中剪纸419
(三)剪纸著作419
(六)陕西石雕420
(七)社火脸谱421
(八)木版年画422
(九)泥玩具423
(二)安塞农民画424
(一)户县农民画424
四 农民画424
(三)洛川农民画425
(四)宜君农民画426
五 陕西民间美术的地域特色428
第八章 书法433
第一节 秦汉瓦当435
第二节 碑林碑刻436
一 西安碑林437
二 昭陵碑林445
三 蒲城碑林447
四 西岳庙碑林448
五 耀县碑林450
六 祖庵碑林451
七 楼观台碑刻453
第三节 陕西摩崖刻石454
八 司马迁庙碑刻454
一 褒斜道石门摩崖刻石455
三 榆林红石峡摩崖刻石457
二 西岳华山摩崖刻石457
第四节 散见碑刻458
第五节 流传碑石461
一 机构463
第六节 书学组织463
二 社团464
第七节 书法刊物469
第九章 电影471
二 电影院472
一 流动电影472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电影472
(三)西安戏剧电影业同业公会475
(二)国民党军队电影队475
三 国统区电影475
(一)省教育厅电影施教团475
(四)西北摄影队与故事片《塞上风云》476
(二)经营办法477
(一)片源与经营机构477
四 影片经营477
(二)票价管理478
(一)电影宣传478
五 电影宣传与票价管理478
第二节 陕甘宁边区电影479
一 国际友人和香港青年来延安拍片480
二 抗敌电影社和八路军总政治部电影团481
三 延安电影制片厂483
第三节 建国后的电影484
一 管理机构485
(一)发行规则486
二 发行管理486
(二)宣传形式487
(一)宣传管理487
(二)发行办法487
三 放映管理487
四 电影录像和镭射电影488
(一)边建厂边生产489
一 西安电影制片厂489
第四节 电影制片489
(三)调整阶段影片摄制490
(二)建国初期影片摄制490
三 粉碎“四人帮”后的影片生产491
二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影片生产491
四 西影厂获奖影片498
一 机械修造501
第五节 电影机械修造与电影器材501
二 电影器材502
第六节 西安电影资料库503
二 影片素材管理504
一 建库经过504
第十章 魔术 杂技507
二 秦508
一 周508
第一节 古代杂技508
三 汉509
五 隋唐510
四 北魏510
一 毛泽东看张金奎演杂技513
二 延安业余杂技团513
第二节 陕甘宁边区魔术杂技513
三 延安杂耍晚会514
五 延安杂技团与西北文艺工作团合并515
四 延安杂技团515
七 延安西北儿童剧团516
六 参加解放战争转战关中516
(一)杂技517
八 杂技魔术滑稽节目517
第三节 建国后的杂技521
(三)滑稽521
(二)魔术521
一 杂技团队522
二 杂技表演场地527
三 杂技节目528
四 人才培养529
五 获奖节目530
一 古代木偶531
第一节 木偶531
第十一章 木偶 皮影531
二 民国时期木偶534
(一)木偶社团535
三 建国后木偶535
(二)木偶演出539
(三)为儿童服务的木偶队542
(一)杖头木偶的角色行当543
四 木偶种类及表演程式543
(三)提线木偶的表演技巧544
(二)杖头木偶的特技表演544
(四)药发傀儡545
五 木偶剧目与著述546
(一)杖头木偶制作与革新547
六 木偶制作547
(二)提线木偶制作与脸谱548
(二)提线木偶表演场所549
(一)杖头木偶表演场所549
七 木偶表演场所549
八 提线木偶音乐及专用乐器550
一 古代皮影554
第二节 皮影554
二 皮影社团555
三 皮影制作557
第三节 人才培养558
一 西安摄影活动559
第一节 早期摄影559
第十二章 摄影559
二 陕西其他地区摄影活动561
第二节 延安时期的摄影及其作品565
第三节 建国后的摄影576
二 陕西摄影作品展578
一 陕西摄影团体578
三 陕西摄影获奖作品581
四 摄影刊物与著作582
第十三章 图书馆585
(一)西周586
一 国家藏书586
第一节 古代图书馆586
(三)秦587
(二)春秋587
(四)汉588
(五)魏晋南北朝589
(六)隋唐590
(一)先秦591
二 私人藏书591
(三)魏晋南北朝592
(二)秦汉592
(五)宋元明清593
(四)隋唐五代593
(一)唐594
三 书院藏书594
(五)清595
(四)明595
(二)宋595
(三)元595
(一)佛寺藏书596
四 佛寺道观藏书596
(二)道观藏书597
(一)陕西图书馆598
一 公共图书馆598
第二节 民国时期图书馆598
二 民众教育馆图书室和阅报室600
(三)县级公共图书馆600
(二)国立西安图书馆600
(一)西北大学图书馆601
四 学校图书馆601
三 私人图书馆601
(四)中小学图书馆602
(三)西北医学院图书馆602
(二)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图书馆602
一 公共图书馆603
第三节 陕甘宁边区图书馆603
二 机关团体图书馆604
四 专业图书馆605
三 学校图书馆605
七 延安图书馆协会606
六 工人农民图书室(馆)606
五 民众教育馆图书室和阅览室606
(一)陕西省图书馆607
一 公共图书馆607
第四节 建国后图书馆607
(二)西安市属图书馆610
(三)铜川市属图书馆611
(四)咸阳市属图书馆612
(五)宝鸡市属图书馆615
(六)渭南地区图书馆618
(七)汉中地区图书馆621
(八)安康地区图书馆624
(九)商洛地区图书馆625
(十)延安地区图书馆627
(十一)榆林地区图书馆629
(一)高等院校图书馆632
二 学校图书馆632
(二)中等专业学校图书馆648
(一)成人高等教育图书馆652
三 成人教育图书馆652
(一)科技情报所654
四 科技、专业图书馆654
(二)工矿企业成人教育院校图书馆654
(二)专业图书馆(室)655
五 工会图书馆658
一 陕西省图书馆重要藏书662
第五节 重要藏书662
二 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重要藏书663
三 西北大学图书馆重要藏书664
第六节 为读者服务665
一 高等院校图书馆情报学教育666
第七节 图书馆学教育工作666
二 陕西省图书馆业务培训667
二 陕西地区图书馆协作委员会668
一 陕西省图书馆学会668
第八节 图书馆学会、协会668
三 陕西省高等院校图书馆情报工作委员会669
第十四章 群众文化671
第一节 民众教育馆672
一 群众艺术馆673
第二节 群众文化事业机构673
二 文化馆站679
第三节 俱乐部文化宫文化室青少年宫684
一 文艺会演686
第四节 群众文化活动686
二 城乡群众文化活动687
二 少儿艺术基础建设689
一 少儿艺术工作机构689
第五节 少儿艺术689
三 少儿艺术活动690
第十五章 文化管理693
一 省级文化管理机构695
第一节 管理机构及其沿革695
二 地市级文化管理机构703
三 县(市、区)级文化管理机构706
二 市场管理法规710
一 管理机构与体制710
第二节 文化市场管理710
三 市场管理措施711
第十六章 文化经费713
(二)地方官府文化费714
(一)宫廷文化费714
第一节 古代文化经费714
一 周秦汉唐时期文化经费714
(一)地方官府文化费715
二 宋元明清时期文化经费715
(三)社会民间文化费715
(二)社会民间文化费717
(三)民间职业戏班经费718
(一)管理区域720
一 经费管理720
第二节 民国时期文化经费720
(五)县级经费会计制度721
(四)经费征收721
(二)管理体制721
(三)管理组织721
二 经费来源与收入722
(一)公共图书馆事业费725
三 经费支出725
四 易俗社经费收支726
(三)其他文化事业费726
(二)民众教育馆事业费726
第三节 陕甘宁边区时期文化经费727
(三)管理部门728
(二)管理体制728
一 经费管理728
(一)行政管理区域728
(一)边区文化经费来源729
二 经费来源与收入729
(四)会计制度729
(二)边区文化经费收入730
(一)艺术表演团体事业费731
三 经费支出731
(二)民众教育馆事业费734
第四节 建国后文化经费736
(一)管理机构737
一 经费管理737
(三)管理体制738
(二)管理范围738
二 经费支出739
(四)会计管理制度739
(一)艺术表演事业费740
(二)群众文化事业费756
(三)公共图书馆事业费759
(四)艺术教育事业费765
(五)干部培训事业费767
(六)文化行政管理机构事业费768
(七)其他文化艺术事业费770
(八)文化企业事业费773
三 第三产业经营与收入780
第十七章 文化设施建设781
第一节 演出场所设施建设782
一 历代演出场所及设施782
二 明清至民国间毁弃的戏台798
三 建国后县级剧场(影院)建设803
四 建国后乡村新建舞台807
第二节 艺术表演团体设施建设807
第三节 电影院及电影公司设施建设811
一 电影院811
二 电影公司817
第四节 公共图书馆设施建设822
第五节 群众文化设施建设826
第六节 艺术教育创作科研设施建设830
第七节 文化企业设施建设832
第十八章 艺术教育与文化科技835
第一节 艺术教育836
一 古代艺术教育836
二 近代艺术教育838
三 民国时期艺术教育840
四 延安时期艺术教育846
五 建国后艺术教育851
六 电影教育863
七 音乐教育864
(一)专业音乐教育864
(三)普通学校音乐教育865
(四)社会音乐教育865
(二)师范音乐教育865
一 乐器改革866
二 舞台技术866
第二节 文化科技866
五 艺术医学867
四 印刷技术867
六 工艺美术867
三 电影技术867
第十九章 展览与文化交流869
第一节 展览871
一 展览机构871
二 展出872
(一)陕西省阶级教育展览馆时期872
(二)陕西省展览馆时期873
一 古代文化交流880
第二节 文化交流880
(一)陕西文化向外域传播880
三 展览馆协会880
(二)陕西传入的外域文化887
二 建国前的文化交流891
(一)民国时期对外文化活动891
(二)延安时期对外文化活动892
三 建国后文化交流894
(一)来陕的国家(地区)及其交流形式894
(二)陕西文化团体出访国家(地区)及其交流形式895
一 援建扎伊尔共和国人民宫898
二 援建喀麦隆联合共和国文化宫898
第三节 技术援外898
三 援建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共和国人民宫899
四 出援人员899
第一节 文学人物901
一 文学人物小传901
第二十章 文化人物901
二 文学人物简录947
三 文学人物表954
(一)先秦至隋954
(二)唐至五代956
(三)宋元明清962
(四)近代969
第二节 戏剧人物985
一 戏剧人物小传985
二 戏剧人物简录1023
三 戏剧人物表1060
第三节 书法绘画摄影人物1067
一 书法人物1067
(一)书法人物小传1067
(二)书法人物简录1086
(三)书法人物表1092
二 绘画摄影人物1093
(一)绘画摄影人物小传1093
(二)绘画摄影人物简录1124
(三)绘画摄影人物表1143
第四节 先进人物 先进集体1148
一 全国劳动模范1148
二 陕西省劳动模范1150
三 陕西省文化系统先进集体与先进工作者1158
一 延安时期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给文艺工作者的题词、书信手迹1165
毛泽东看了平剧《逼上梁山》给编剧和导演的书信手迹(1944年)1165
附录1165
朱德、谢觉哉给延安诗社的诗作手迹1166
周恩来给吴印咸徐肖冰关于拍摄延安纪录电影计划的复信手迹(1944年)1167
彭德怀看了《穷人恨》给雷枫并民众剧团的书信手迹1168
王震看了《血泪仇》《穷人恨》给卓然并马健翎的书信手迹1169
二 延安时期中央文化主管部门、陕甘宁边区政府及建国后国家文化部、陕西省关于文艺工作的方针、政策、指示及通知1170
中央宣传部、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关于各抗日根据地文化人与文化人团体的指示1170
关于延安文艺座谈会1171
陕甘宁边区民众娱乐改进会宣言1174
关于发展群众艺术的决议1177
陕西省人民政府文教厅通知1179
关于典型剧团的培养及核发补助费的决定1179
关于群众文艺1179
陕西省革命委员会文化局文件1180
关于恢复上演剧目的通知1180
陕西省文化文物厅文件1181
关于恢复和调整我省艺术表演团体演出票价的通知1181
关于印发陕西省振兴秦腔经验的通知1182
附件:关于表彰陕西省振兴秦腔汇报团的决定1182
文化部办公厅文件1182
易俗伶学社缘起1183
简章1183
三 文艺社团管理规章及其组织系统1183
易俗社章程1187
易俗社新章程1190
阿房宫大戏院股份有限公司章程1195
关于延安平剧研究院简短的几句话1198
致全国文艺界书1199
致全国平剧界书1200
延安平剧研究院组织规程1201
延安平剧研究院组织系统图1202
延安平剧研究院全体成员名单1203
延安鲁艺平剧研究院全体人员名单1205
陕甘宁边区民众娱乐改进会民众剧团简章、招生简则、教育计划1205
延安业余杂技团组织系统1208
延安杂技团组织系统1208
延安西北儿童剧团组织系统1209
西北戏曲研究院、西北戏曲实验学校招生广告1209
陕西省板胡学会章程1210
陕西省群众文化学会章程1212
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章程1214
陕西省打击乐学会章程1215
陕西省歌舞剧院实行院长负责制的若干规定1217
中共陕西省歌舞剧院委员会工作条例1219
陕西省歌舞剧院职工代表大会条例1221
陕西省歌舞剧院艺术委员会工作条例1224
陕西省少年儿童艺术工作委员会工作条例1225
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西北戏曲研究院期间创作、改编、整理、移植上演剧目1226
现代戏1226
四 主要演出、演出场所及其设施和对外培训1226
历史剧1228
西安市辖区省、市剧场、影剧院、工人俱乐部设施1229
陕西省戏剧演出团与三大秦班下江南1230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关于接受加纳杂技学员来华学习事1233
关于接受培训加纳杂技学员准备工作情况1234
五 其他1235
鲁迅先生及其同仁书赠陕西易俗社匾额——古调独弹1235
郑律成碑文1237
苏若兰与《璇玑图》1238
织锦回文记1239
中国《哀乐》的来历1239
陕西第一台电影放映机与发动发电机的诞生1240
陕西的文艺报刊1241
关于继承和发扬延安文艺传统问题——贺敬之答《延安文艺研究》问(节录)1250
陕西省文化系统体制改革情况1255
抓好艺术创作,为人民奉献好的精神食粮1258
六 本志编修过程中形成的主要文件和文稿1262
报送陕西省文化艺术志编纂委员会名单1262
关于刻制印章的请示1263
关于同意刻制陕西省文化艺术志编纂委员会印章的函1264
关于成立“陕西省文化艺术志编纂委员会”的批复1264
关于启用“陕西省文化艺术志编纂委员会”印章的通知1265
《文化艺术志》编写工作会议纪要1265
《文化艺术志》编写会议纪要1266
关于转发胡乔木同志谈话的通知1267
胡乔木希望《上海市志》提高质量严格要求1267
关于为《陕西省文化艺术志》摄影艺术章收集资料的通知1268
(附)《陕西省文化艺术志摄影艺术章资料收集提纲》1268
《陕西省文化艺术志》撰稿规范1270
关于做好《陕西文化艺术志·大事记》资料搜集提供工作的通知1272
(附)《陕西省文化艺术志·大事记》编写原则和记述范围1273
关于抓紧撰写《陕西省志·文化艺术志》志稿的通知1274
关于成立《陕西省志·文化艺术志》编纂委员会的决定1275
关于做好“文化艺术名人资料”复核上报工作的通知1275
(附)1.《陕西省志·人物志》文化艺术名人入录标准1276
2.陕西省文化艺术名人登记表1277
关于调整《陕西省志·文化艺术志》编纂委员会组成人员的请示1277
关于为《陕西省志·文化艺术志》提供图片的通知1278
关于调整《陕西省志·文化艺术志》编纂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决定1279
关于调整《陕西省志·文化艺术志》编纂委员会的通知1279
关于送审《陕西省志·文化艺术志》的函1280
关于为《陕西文化艺术志》提供图片资料的通知1280
关于《〈陕西省志·文化艺术志〉编纂委员会增补人员的请示》的批复1281
关于《陕西省志·文化艺术志》通过终审的决定1282
关于为《陕西省志·文化艺术志》人物章征集补充资料的通知1282
后记1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