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西部C-型前陆盆地形成演化与油气聚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西部C-型前陆盆地形成演化与油气聚集
  • 李景明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156895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78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289页
  • 主题词:含油气盆地-石油天然气地质-研究-中国;含油气盆地-油气藏-分布规律-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西部C-型前陆盆地形成演化与油气聚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前陆盆地的基本特征1

第一节 基本概念和历史回顾1

一、前陆的涵义1

二、前渊的涵义1

三、前隆的概念2

四、冲断带的概念和研究进展3

五、前陆盆地的概念和基本特点6

六、前陆盆地系统的概念8

七、前陆盆地研究的回顾与展望10

第二节 前陆盆地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12

一、前陆盆地分类概述12

二、前陆盆地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15

三、前陆盆地的其他称谓及其特征23

二、前陆盆地形成的力学机制27

一、前陆盆地发育的大地构造环境27

第三节 前陆盆地的形成和演化27

三、前陆盆地形成和演化的一般过程38

四、前陆盆地的沉降史39

五、前陆盆地的充填和演化41

第四节 前陆盆地结构和构造特征55

一、前陆盆地充填的横剖面结构55

二、前陆盆地的构造特征57

第五节 前陆盆地的油气地质特征59

一、烃源岩59

二、储层和圈闭61

三、运移和保存条件62

第二章 中国西部C-型前陆盆地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64

第一节 中国大陆构造形成和演化64

一、中国大陆构造的特性64

二、古生代中国板块构造演化特征65

三、中国大陆形成的基础70

四、阿尔金洋盆75

五、南华小洋盆77

六、小结77

第二节 晚古生代“峨眉地裂运动”79

一、“峨眉地幔柱”存在的初步认识79

二、二叠纪塔里木古板块和扬子古板块沿阿尔金构造带拼结的依据79

三、扬子古板块二叠纪沿东昆仑南—阿尼玛卿—康、勉、略深海沟(相当南秦岭洋西段)向东漂移的运动学特征分析80

四、扬子古板块和塔里木古板块演化的意义81

第三节 中生代中国大型陆相盆地形成为前陆盆地发育奠定了基础81

一、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华北克拉通原型盆地及其前陆盆地形成82

二、准噶尔至松辽在侏罗—白垩纪形成东西向裂谷盆地带82

三、印支期四川克拉通原型盆地形成和改造84

第四节 晚中—新生代中国大陆构造演化的动力学特征86

一、中国大陆盆地动力学中不同成因机制的认识86

二、中国西部盆—山耦合作用和地壳加厚与特提斯洋陆续关闭有关86

一、中国大陆构造处于多块体拼合、多洋盆分割状态88

第五节 中国大陆构造演化过程中的活动性及其影响88

二、中国大陆构造在地史演化中处于两大地球动力系统复杂交汇区89

三、中国大陆构造活动性及其影响89

四、中国大陆构造与中国西部C-型前陆盆地90

第三章 中国陆内俯冲(C-型俯冲)的形成和发展9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争议91

一、陆内俯冲(简称C-型俯冲)的提出及其论点91

二、对C-型俯冲论点的评论92

第二节 龙门山冲断带研究的深化及C-型俯冲模式的建立93

一、多学科综合研究,深化了龙门山冲断带的认识93

二、龙门山C-型俯冲模式的建立、验证和评述96

第三节 天山造山带及其前陆盆地研究对C-型俯冲的进一步验证106

第四节 C-型俯冲模式的特征分类和中国西部陆内造山新模式的提出108

一、中国中西部C-型俯冲带特征108

二、C-型俯冲带的分类及陆内俯冲造山的动力学新模式109

一、对单侧向俯冲型(L-型俯冲)的认识111

第五节 国内学者对C-型俯冲(中国陆内俯冲)提出类似或相同的观点和成果111

二、对双侧向俯冲型(T-型俯冲)的认识112

第六节 结语116

一、C-型俯冲在中国大陆构造中的普遍性116

二、在全球大陆构造论述中C-型俯冲具有自己的特殊性116

三、C-型俯冲在中国地质构造理论、前陆盆地形成、找矿和灾害地质等方面的重要性117

第四章 中国西部C-型前陆盆地特征及命名118

第一节 国外前陆盆地名词演化变革及其特征119

一、前陆盆地名词演化变革及类型119

二、前陆盆地概念和前陆盆地系统119

三、组成前陆盆地的构造单元及成因机制120

第二节 国外前陆盆地特征分析及其与中国西部C-型前陆盆地对比121

一、国外前陆盆地特征分析121

二、中国西部典型C-型前陆盆地实例分析135

三、中国西部C-型前陆盆地特征168

四、国内外前陆盆地特征对比169

第三节 讨论与建议171

一、中国西部C-型前陆盆地定名问题171

二、中国C-型前陆盆地形成动力学机制问题172

三、对发展中国石油构造学的反思173

第五章 中国西部盆—山系统的耦合关系174

第一节 盆—山耦合关系研究现状174

一、盆(沉积盆地)—山(造山带)系统研究的必要性174

二、盆—山耦合问题的提出及其研究176

三、中国在盆—山耦合关系方面的研究现状178

第二节 中国西部盆—山系统的基本特征182

一、中国西部盆—山系统形成的地质构造背景182

二、中国西部盆—山系统的基本类型184

三、中国西部盆—山系统的基本特征184

第三节 中国西部盆—山系统的耦合关系187

一、龙门山造山带的隆升和川西前陆盆地沉降(隆升)的耦合关系187

二、龙门山造山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盆—山间互换的耦合关系187

三、龙门山造山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岩石圈各层圈间的相互作用188

四、龙门山造山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盆—山间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耦合关系190

第四节 中国西部盆—山系统耦合关系的动力学模式191

一、陆内造山研究的现状和趋势191

二、C-型俯冲与中国西部造山带新模式193

三、中国西部盆—山系统耦合关系的动力学模式193

第五节 单侧盆地型盆—山系统耦合关系的动力学模式(L-型俯冲)195

一、龙门山造山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的岩石圈结构195

二、龙门山造山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的形成机制206

三、龙门山造山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形成演化的动力学过程211

第六节 双侧盆地型盆—山系统耦合关系的动力学模式(T-型俯冲)213

一、天山造山带及两侧盆地系统的深部结构214

二、天山造山带及两侧盆地系统的动力学机制217

第六章 中国西部C-型前陆盆地油气成藏与聚集特征223

第一节 中国西部C-型前陆盆地分布及勘探现状和形成的地质构造背景223

一、中国中—新生代前陆盆地区域地理分布223

三、中国西部C-型前陆盆地形成的地质构造背景及动力学机制224

二、中国前陆盆地油气勘探现状224

第二节 中国西部前陆盆地油气成藏特征227

一、烃源岩发育以陆相有机质为主227

二、储盖层条件及其组合特征227

三、C-型前陆盆地油气藏富集特征230

四、中国西部中—新生代构造运动对前陆盆地成藏期的控制作用232

五、中国西部C-型前陆盆地超压异常与油气分布特征238

第三节 中国西部典型C-型前陆盆地油气聚集规律245

一、库车前陆盆地油气聚集规律245

二、准噶尔南缘前陆盆地油气成藏特征与聚集规律248

三、川西前陆盆地天然气富集成藏规律253

四、柴北缘前陆盆地逆冲带油气聚集规律257

第四节 中国西部C-型前陆盆地含气远景分类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263

一、中国西部C-型前陆盆地含气远景分类263

二、中国西部C-型前陆盆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265

参考文献26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