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黄土丘陵沟壑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实证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张东伟,高世铭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ISBN:7802094062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186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02页
- 主题词:黄土高原-丘陵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黄土高原-沟壑-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黄土丘陵沟壑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实证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导言1
1.1 选题背景2
1.1.1 可持续发展:一种新的发展观2
1.1.2 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2
1.1.3 黄土高原地区所面临的问题4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4
1.2.1 国外发展概况4
1.2.2 国内发展概况9
1.2.3 问题与启示15
1.3 研究思路、内容与创新尝试16
1.3.1 研究思路与方法16
1.3.2 研究内容18
1.3.3 研究基础与使用资料20
1.3.4 本研究可能的创新点20
参考文献21
2.1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特征25
第2章 研究区域基本特征25
2.1.1 自然环境特征26
2.1.2 社会经济状况28
2.2 丘陵沟壑区基本特征28
2.2.1 特殊的景观格局和经济区位29
2.2.2 严重的水土流失29
2.2.3 水资源匮乏32
2.2.4 社会经济发展滞缓32
2.2.5 农业资源的开发潜力33
2.2.6 甘肃黄土高原及丘陵沟壑区34
2.3 甘肃定西唐家堡河流域及高泉小流域的基本特征34
2.3.1 唐家堡河流域土地资源35
2.3.2 唐家堡河流域植被特征36
2.3.3 唐家堡河流域气候特征36
2.3.4 唐家堡河流域社会经济状况37
2.3.5 高泉小流域的自然与经济特征38
2.4 甘肃庄浪县基本特征39
2.4.1 地形地貌和环境状况39
2.4.3 植被覆盖和生物多样性40
2.4.2 水资源状况40
2.4.4 耕地资源及土地生产力41
2.4.5 人口与经济发展41
参考文献41
第3章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43
3.1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概述43
3.1.1 土地是大自然长期作用形成的产物43
3.1.2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核心内容是协同和公平44
3.2.1 区域土壤侵蚀背景与治理技术46
3.2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实体模型——高泉模式46
3.2.2 土壤侵蚀及其时空格局47
3.2.3 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48
3.2.4 小流域水土保持实体模型效果分析53
3.2.5 土地侵蚀治理措施配置的原则55
3.3 梯田建设与高效开发——庄浪模式55
3.3.1 庄浪县情概述56
3.3.2 梯田建设的历程与经验57
3.3.3 梯田的环境和经济效应59
3.3.4 庄浪模式及其前景分析62
3.4 土地利用结构变动分析65
3.4.1 主要影响因素66
3.4.2 社会因素对土地利用结构变动的作用66
3.4.3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对策68
参考文献69
第4章 降水资源的高效利用72
4.1 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水资源特征72
4.2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农业产出的关系75
4.3 雨水资源利用的趋势和进展77
4.3.1 国际雨水利用概况77
4.3.2 雨养农业技术的发展78
4.4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集水农业80
4.4.1 集水农业的兴起80
4.4.2 集水农业技术体系81
4.4.3 研究进展及应用效果82
4.4.4 对集水农业的评价与展望84
4.5.2 探索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新技术和新模式87
4.5 对深化黄土旱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思考87
4.5.1 从系统和全局的角度认识和利用水资源87
参考文献88
第5章 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农业及其范式91
5.1 生态农业:SARD的实现形式91
5.2 生态农业的生态经济学解释93
5.3 生态农业的实践94
5.4 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农业的典型范式96
5.4.1 农牧复合生态农业范式97
5.4.2 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庭院经济范式103
5.5 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能流分析105
5.5.1 绿色植物亚系统106
5.5.2 畜牧业亚系统107
5.5.3 人文活动亚系统108
5.5.4 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能流分析的基本结论109
参考文献110
6.1.1 单指标评价法112
6.1 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研究进展112
第6章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与分区规划112
6.1.2 指标体系评价法114
6.2 区域SARD评价及其原则115
6.2.1 关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115
6.2.2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116
6.3 黄土丘陵沟壑区SARD评价117
6.3.1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117
6.3.2 指标权重的赋值120
6.3.3 小流域SARD综合评价:以高泉为例124
6.4 县域SARD综合区划127
6.4.1 综合区划的分区原则与指标体系127
6.4.2 县域可持续发展综合区划的实例:庄浪县128
参考文献137
第7章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及其应用139
7.1 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139
7.1.1 古典经济学中的可持续思想萌芽139
7.1.2 新古典经济学视野中的资源与环境140
7.1.3 从“增长的极限”到生态经济学141
7.2 生态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142
7.2.1 生态经济学及其特点142
7.2.2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143
7.3 生态价值论145
7.3.1 生态道德观145
7.3.2 劳动价值论和生态价值论146
7.3.3 农业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与价值148
7.4 外部性与公共物品:可持续性的微观解释149
7.4.1 资源配置中的市场失灵149
7.4.2 外部性和公共产品简述150
7.4.3 外部性理论的发展及其矫正151
7.4.4 时间维度上的外部性与代际公平153
7.5 黄土丘陵沟壑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与机制154
7.5.1 土地退化的经济成本155
7.5.2 市场体制缺陷与土地利用目标错位155
7.5.3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与措施158
7.5.4 高泉小流域的个案分析160
参考文献162
第8章 黄土丘陵沟壑区SARD战略研究164
8.1 完善市场经济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165
8.1.1 市场经济体系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165
8.1.2 农业资源的资本化和市场化经营165
8.1.3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走新型的农村城镇化道路169
8.1.4 推进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产业化经营171
8.2 依托制度创新,建设绿色生态经济175
8.2.1 土地制度创新——明晰产权176
8.2.2 投入机制的创新——生态转移支付177
8.2.3 人口问题与人力资源开发178
8.2.4 以人为本的扶贫开发模式创新180
8.3 可持续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体制的创新181
8.3.1 可持续农业技术的研发181
8.3.2 农业推广的体制创新183
参考文献185
后记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