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规划之衡 我国城乡规划实施的制度探索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规划之衡 我国城乡规划实施的制度探索](https://www.shukui.net/cover/48/30485344.jpg)
- 文超祥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200849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05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218页
- 主题词:城乡规划-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规划之衡 我国城乡规划实施的制度探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平衡与失衡1
1.2城乡规划实施的“平衡”2
1.3相关研究概述3
1.3.1相关法学研究3
1.3.2城乡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5
1.3.3我国城乡规划制度建设6
1.3.4西方城乡规划制度7
1.3.5城乡规划实施机制8
1.4思路及方法8
第2章 中西殊途,“平衡”同归——“平衡模式”的理论依据和现实背景10
2.1西方行政学说的启示10
2.1.1西蒙的行为主义10
2.1.2帕金森和帕金森定律12
2.1.3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13
2.1.4奥斯本的企业家政府理论14
2.2城乡规划价值观14
2.3“平衡模式”的理论背景和基本观点16
2.3.1传统“管理模式”的基本观点和局限性17
2.3.2西方“控权模式”的基本观点和局限性18
2.3.3“平衡模式”的基本观点21
2.4“平衡模式”的现实背景24
2.4.1集体本位意识的文化传统24
2.4.2国家行政法律制度背景24
2.4.3快速发展阶段的社会现实25
2.5城乡规划的法律属性25
2.5.1行政计划25
2.5.2德国的行政计划26
2.5.3日本的行政计划27
2.5.4城市总体规划的法律属性27
2.5.5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律属性27
2.6小结27
第3章“管理”渊远,“平衡”根深——传统城乡规划制度的渊源和思想基础29
3.1传统城乡规划制度的发展历程29
3.1.1以礼代法(西周及春秋时期)29
3.1.2礼法相参(秦至唐初)31
3.1.3礼入于法(唐初至清末)32
3.1.4近代转型(清末至民国)32
3.2古代城乡规划制度35
3.2.1城市土地制度35
3.2.2城市住宅制度36
3.2.3城市建设制度38
3.2.4建筑审批及违法建设查处制度38
3.2.5技术标准39
3.3近代转型时期的城乡规划制度39
3.3.1主干法39
3.3.2配套法41
3.3.3相关法43
3.4传统城乡规划制度的思想基础46
3.4.1中庸思想的文化认同46
3.4.2集团本位的日益强化47
3.4.3发达的公法文化48
3.5小结48
第4章“管理”式微,“控权”突起——新中国成立后城乡规划制度的发展和思想碰撞49
4.1经济恢复和学习苏联时期(1949—1957年)49
4.1.1规划管理机构49
4.1.2编制审批制度50
4.1.3规划许可制度50
4.1.4规划法规体系51
4.2波动发展时期(1958—1965年)52
4.2.1规划管理机构52
4.2.2编制审批制度52
4.2.3规划许可制度53
4.2.4规划法规体系53
4.3全面停滞时期(1966—1973年)54
4.4恢复时期(1974—1983年)54
4.4.1规划管理机构54
4.4.2编制审批制度54
4.4.3规划许可制度55
4.4.4规划法规体系56
4.5以《城市规划条例》为核心时期(1984—1989年)58
4.5.1规划管理机构58
4.5.2编制审批制度58
4.5.3规划许可制度59
4.5.4规划法规体系61
4.6以《城市规划法》为核心时期(1990—2007年)63
4.6.1规划管理机构63
4.6.2编制审批制度64
4.6.3规划许可制度64
4.6.4城乡规划实施的制度创新65
4.6.5规划法规体系70
4.7《城乡规划法》的改革和探索(2008—现在)72
4.8小结73
第5章 基于“控权”,渐向“平衡”——西方城乡规划制度的主流和动向75
5.1两大法系国家城乡规划制度发展动向75
5.2两大法系国家城乡规划制度的比较与借鉴76
5.2.1差异性及发展趋势76
5.2.2借鉴意义77
5.3两大法系国家的规划编制审批制度78
5.3.1英美法系国家78
5.3.2大陆法系国家79
5.3.3西方国家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制度的借鉴81
5.4两大法系国家城乡规划实施制度83
5.4.1英美法系国家83
5.4.2大陆法系国家84
5.4.3国外城乡规划实施制度的借鉴85
5.5小结87
第6章 扬弃“管理”,走向“平衡”——我国城乡规划制度的改革途径88
6.1城乡规划制度设计88
6.1.1制度设计的均衡准则88
6.1.2制度设计的现实依据89
6.1.3制度设计的行为假设90
6.1.4制度设计的主要目标91
6.2制度设计的博弈分析93
6.2.1关于理性的思考93
6.2.2城乡规划实施中的动态博弈96
6.2.3城乡规划实施中的重复博弈100
6.2.4从博弈到平衡103
6.3城乡规划主体行政能力的提升104
6.3.1行政强制力的加强104
6.3.2行政责任制的完善106
6.3.3非权力性行政方式的发扬107
6.3.4行政协同能力的提升108
6.4公民权制衡能力的引导108
6.4.1行政救济制度的完善108
6.4.2行政相对方研究的加强109
6.4.3公民权制约行政违法109
6.5公民权制衡行政权实例114
6.5.1三亚保卫战114
6.5.2厦门PX事件115
6.6小结117
第7章 面向实施,构建“平衡”——“平衡模式”在法定规划层面的制度构建120
7.1城乡规划的实施困境120
7.1.1缺乏利益衡量121
7.1.2法律地位不明121
7.1.3缺乏制度保障121
7.2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平衡机制”122
7.2.1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内容的划分123
7.2.2分层次、分类别编制审批城市总体规划的构想125
7.2.3不同类别内容的编制和审批126
7.2.4相关探讨127
7.2.5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平衡机制127
7.2.6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中的激励与约束131
7.3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的平衡机制135
7.3.1广东省的制度创新135
7.3.2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制度改革135
7.3.3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的平衡机制136
7.3.4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的激励与约束139
7.4城乡规划实施的具体措施141
7.4.1政府事权的合理划分141
7.4.2规划委员会制度的完善142
7.4.3规划内部管理机构的健全142
7.4.4建设量控制与平衡143
7.4.5城乡规划实施的经济保障143
7.5小结143
第8章 平衡之“信”——诚实信用原则144
8.1西方诚实信用原则的起源、发展和思想价值144
8.1.1起源和发展144
8.1.2思想价值146
8.2传统文化中诚实信用思想之辨析147
8.2.1西方的“偏见”147
8.2.2传统文化中诚实信用缺失之辩147
8.3我国诚实信用原则的发展150
8.3.1理论研究150
8.3.2行政法层面151
8.3.3城乡规划法层面152
8.4诚实信用原则对城乡规划实施的启示153
8.4.1规划公布153
8.4.2行政许可155
8.4.3行政合同156
8.4.4行政指导157
8.5小结158
第9章 平衡之“度”——比例原则159
9.1比例原则的起源和发展159
9.2比例原则对于保护公民权利和公共利益的启示161
9.2.1利益、法益、权利以及容忍义务161
9.2.2公民权利163
9.2.3公共利益165
9.3比例原则对于违法建设查处制度的借鉴167
9.3.1过罚相当168
9.3.2没收制度171
9.3.3预防制度173
9.4小结173
第10章 平衡之“和”——传统和谐理念及和解制度175
10.1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175
10.1.1儒之“和”175
10.1.2道之“和”176
10.1.3法之“和”176
10.2传统和谐理念下的制度建设177
10.2.1遵循自然177
10.2.2崇尚调解178
10.3西方的和解制度181
10.3.1和解制度的兴起181
10.3.2实践及其效果181
10.4传统和谐理念及和解制度的现实意义182
10.4.1新中国成立后和解制度的发展183
10.4.2城乡规划制定中的和谐184
10.4.3城乡规划实施中的和解185
10.5城乡规划冲突及应对188
10.5.1城乡规划冲突产生的原因188
10.5.2城乡规划冲突的类型188
10.5.3城乡规划冲突的应对190
10.6小结192
第11章 结语:规划之“衡”193
附录一 作者发表的相关论文196
附录二 术语解释及说明197
参考文献200
致谢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