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绥德方言调查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绥德方言调查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44/30457854.jpg)
- 黑维强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3192465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646页
- 文件大小:68MB
- 文件页数:663页
- 主题词:西北方言-调查研究-陕西省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绥德方言调查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人文地理、历史沿革、人口概况1
一、人文地理1
二、历史沿革1
三、人口概况2
第二节 绥德的方言归属与内部差异3
一、绥德方言的归属3
二、绥德方言内部差异3
三、绥德方言的形成与地位5
四、绥德沿河区方言归属9
第三节 绥德方言的特点11
一、语音特点11
二、词汇特点12
三、语法特点12
第四节 绥德方言的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及其他13
一、研究现状13
二、研究意义、方法21
三、研究的困难与不足23
四、发音合作人介绍24
五、本书凡例25
语音篇29
第二章 音系分析29
第一节 城区音系29
一、声母29
二、韵母30
三、声调31
第二节 义合区、沿河区和吉镇区音系32
一、义合区音系32
二、沿河区音系34
三、吉镇区音系35
第三节 文白异读、变音别义37
一、文白异读37
二、变音别义37
第四节 单字音表39
第三章 同音字汇44
第四章 共时音变64
第一节 连调、轻声及其模式64
一、两字组连调64
二、三字组连调68
三、轻声及其连调模式68
四、各种特殊词汇、语法形式的连调模式71
第二节 儿化78
一、儿化的语音表现78
二、儿化变调与连调79
三、儿化的作用80
第三节 其他共时音变80
一、变韵与变调80
二、弱化、合音与分音81
第五章 比较音韵83
第一节 绥德方言与北京音的比较83
一、声母的比较83
二、韵母的比较84
三、声调的比较86
第二节 绥德方言与中古音的比较87
一、声母的比较87
二、韵母的比较89
三、声调的比较94
四、例外字原因分析96
第三节 绥德方言音韵特点102
一、声母特点102
二、韵母特点103
三、声调特点104
第四节 绥德方言语音的内部差异105
一、内部差异表现105
二、内部差异的几点说明114
第五节 绥德方言语音的发展及其历史层次115
一、声母的发展及其历史层次115
二、韵母的发展及其历史层次117
三、声调的发展及其历史层次122
词汇篇127
第六章 构词法127
第一节 重叠构词法127
一、名词127
二、动词130
三、形容词131
四、量词132
五、副词133
第二节 特殊的表音前缀、后缀133
一、圪133
二、忽145
三、不146
四、日147
五、和148
六、麻也148
七、拜带149
八、马爬150
九、瓦害150
十、些家151
十一、打么151
第三节 名词152
一、洋152
二、儿152
三、灰153
四、子154
五、家(价)155
六、詈词后缀155
第四节 动词159
一、“打”作前缀159
二、“打”作后缀160
三、拉161
四、见161
五、掐161
六、砍161
七、头162
八、“一递一”结构162
第五节 形容词163
第七章 特殊类型词汇165
第一节 分音词165
一、分音词的性质及特点165
二、分音词产生的机制166
三、分音词举例167
四、分音词的历史考察169
第二节 逆序词170
第三节 成语172
一、方言成语的性质172
二、结构形式172
三、来源方式175
四、语义特点176
第八章 绥德方言保留古代文献中的词语178
第九章 绥德方言分类词表215
一、天文215
二、地理218
三、时令、时间221
四、农业(包括农林牧渔)225
五、植物228
六、动物237
七、房舍241
八、器具、用品244
九、称谓251
十、亲属255
十一、身体258
十二、疾病、医疗261
十三、衣服、穿戴264
十四、饮食267
十五、红白大事271
十六、日常生活275
十七、讼事277
十八、交际279
十九、商业、交通280
二十、文化教育284
二十一、文体活动286
二十二、动作289
二十三、位置300
二十四、代词等302
二十五、形容词303
二十六、副词、介词等306
二十七、量词307
二十八、附加成分310
二十九、数字等311
三十、熟语313
语法篇375
第十章 重叠的形式与功能375
第一节 名词的重叠及功能375
一、重叠形式375
二、重叠功能375
第二节 动词的重叠及功能376
一、重叠形式376
二、重叠功能377
三、与动词重叠形似的问题378
第三节 形容词的重叠及功能379
一、重叠形式379
二、重叠功能380
三、与形容词重叠形似的问题381
第十一章 代词383
第一节 人称代词383
一、第一、第二人称代词384
二、第三人称代词385
三、其他人称代词388
四、人称代词的读音389
五、与人称代词有关的几个问题392
第二节 指示代词397
一、表示人、物的指示代词398
二、表示处所的指示代词400
三、表示时间的指示代词402
四、表示性状、程度的指示代词403
第三节 疑问代词404
一、表示人的疑问代词405
二、表示事物的疑问代词406
三、表示指别的疑问代词407
四、表示处所的疑问代词407
五、表示时间的疑问代词408
六、表示性状、方式的疑问代词409
七、表示原因的疑问代词410
八、表示数量的疑问代词410
九、绥德方言代词的几个特点411
第十二章 副词、连词、介词及语气词412
第一节 副词412
一、程度副词412
二、范围副词415
三、时间、频率副词416
四、肯否、否定副词418
五、情态、方式、语气等副词418
第二节 连词与介词421
一、连词421
二、介词421
第三节 语气词与叹词423
一、语气词423
二、叹词426
第十三章 体貌系统430
第一节 完成体430
一、哩431
二、下432
第二节 经历体433
一、过433
二、来来、来?433
第三节 起始体434
一、脱434
二、起、起来435
三、开435
第四节 实现体436
第五节 持续体437
一、着437
二、的441
三、下来、下去441
第六节 减量貌441
一、给下442
二、看442
三、试、试打443
四、V一V444
第七节 随意貌444
一、打444
二、拉445
第八节 反复貌446
第十四章 时制关系447
第一节 过去时447
一、“来”的语法意义与读音447
二、“来”的句型分布448
三、“来”的句类分布449
四、“来”与相关体貌助词、趋向补语“来/去”的关系452
五、“来”的来源454
第二节 将来时455
一、“也”的读音455
二、“也”的句型分布455
三、“也”的句类分布457
四、“也”的来源458
第三节 现在时458
一、“叻”、“?”的语法意义和读音458
二、“叻”、“?”的句型分布459
三、“叻”的句类分布460
第十五章 几类特殊补语462
第一节 趋向补语、结果补语462
一、趋向补语462
二、结果补语463
第二节 程度补语、可能补语463
一、程度补语463
二、可能补语465
第三节 处所补语、目的补语467
一、处所补语467
二、目的补语468
第十六章 特殊语序和句式470
第一节 特殊语序470
一、肯定句中处所宾语前置470
二、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470
三、动宾结构中的动态助词“着”位于宾语后471
四、副词“再”、“还”位于主语之前471
五、“来”位于主语之前471
六、状语“才”位于句末472
七、动量短语位于动词前472
第二节 “把”字句473
一、无补语“把”字句473
二、无动词“把十名词语”句477
三、祈使性“把”字句480
四、“把”字句和“教”字句的套合句式481
第三节 比较句483
一、差比句484
二、平比句488
第十七章 疑问句490
第一节 是非问490
一、事后问491
二、事中、事前问491
第二节 选择问492
一、结构形式493
二、助词、语气词497
第三节 反复问497
一、结构形式497
二、语气词504
三、“不、没”的性质505
四、历史来源考察507
第十八章 复句关系表达与虚拟范畴508
第一节 并列类复句509
一、并列复句509
二、连贯复句511
三、递进复句513
四、选择复句514
第二节 因果类复句515
一、因果复句515
二、推断复句517
三、假设复句518
四、条件复句521
五、目的复句524
第三节 转折类复句526
一、转折复句526
二、让步复句527
三、假转复句531
第四节 虚拟语气范畴533
一、愿望类虚拟语气534
二、假设类虚拟语气536
三、犹豫类虚拟语气537
四、纵予类虚拟语气538
第十九章 语法专题研究540
第一节 家(价)540
一、“家”的用法540
二、“家”的一些用法历史考察549
三、“家”的语法化过程554
第二节 的556
一、“的”作助词556
二、“的”作介词564
三、“的”作叹词566
第三节 也是、也是的566
第四节 个571
一、“个”的读音571
二、“个”的用法573
第五节 儿578
一、“儿”的用法579
二、“儿”的来源580
第六节 敢、敢是582
一、句类分析582
二、句式分析583
三、“敢”的来源584
第七节 行586
一、“行”的意义586
二、“行”的读音587
三、“行”使用的句型及历史比较588
四、与“行”相关的词590
第八节 赶591
一、“赶”字句的结构类型591
二、“赶”字比较句在汉语方言中的分布594
三、“赶”字用法的历史考察及其语法化598
第九节 是600
一、表达疑问语气601
二、表示感叹语气604
三、用作话题标记605
四、话题标记形成考察609
第十节 动、?613
一、动613
二、?616
语料篇621
第二十章 语料标音621
一、语法例句621
二、陕北信天游623
三、童谣626
四、故事627
主要参考及引用文献631
后记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