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战创伤学 第2卷 颅脑战创伤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付小兵总主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 ISBN:7564525132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692页
- 文件大小:178MB
- 文件页数:73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华战创伤学 第2卷 颅脑战创伤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颅脑战创伤概论3
第一章 颅脑战创伤流行病学3
第一节 颅脑战创伤流行病学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3
第二节 颅脑战创伤分类5
一、概述5
二、颅脑创伤的分类标准及临床分类8
三、伤情程度分类9
第三节 颅脑战创伤的流行病学因素及相关影响因素10
一、参战人员因素10
二、战争本身因素12
三、环境和时间因素12
四、救护因素13
五、颅脑战创伤发生率15
六、颅脑战创伤的致残率及死亡率16
参考文献17
第二章 颅脑应用解剖18
第一节 头皮18
一、头皮的解剖结构18
二、头皮的血管、神经、淋巴19
第二节 颅骨20
一、颅盖骨20
二、颅底22
第三节 脑膜24
一、硬脑膜24
二、蛛网膜26
三、软脑膜26
第四节 脑的血液循环系统26
一、脑动脉系统26
二、脑静脉系统28
第五节 大脑皮质30
一、形态特征30
二、结构特征32
三、功能定位32
第六节 大脑白质35
一、投射纤维35
二、联合纤维35
三、连合纤维36
第七节 基底核37
一、基底核位置与形态37
二、基底核的纤维联系39
第八节 脑神经41
一、嗅神经43
二、视神经43
三、眼球运动神经45
四、三叉神经46
五、面神经47
六、位听神经47
七、后组脑神经47
第九节 锥体外系48
一、锥体外系纤维联系48
二、苍白球纤维联系49
三、锥体外系的主要通路51
第十节 丘脑52
一、丘脑的位置和形态52
二、丘脑的内部结构及纤维联系53
第十一节 脑干55
一、脑干的外部结构55
二、脑干的内部结构58
第十二节 小脑66
一、小脑的外部结构66
二、小脑的内部结构68
第十三节 头部断层解剖71
一、概述71
二、头部断层解剖73
参考文献77
第三章 颅脑战创伤的致伤机制与生物力学78
第一节 颅脑战创伤的致伤机制78
一、非火器性颅脑创伤78
二、火器性颅脑创伤80
第二节 颅脑战创伤的生物力学82
一、生物力学基本参数82
二、颅脑战创伤的生物力学研究83
三、颅脑创伤动物模型88
参考文献93
第四章 颅脑战创伤神经病理生理学95
第一节 细胞膜和离子通道改变95
第二节 神经突触功能改变96
第三节 轴索功能改变97
第四节 脑微血管改变98
第五节 脑组织能量代谢变化99
第六节 脑血流量变化100
第七节 生物化学改变101
参考文献102
第五章 颅脑战创伤后再生与修复105
第一节 损伤神经元的自身修复105
一、损伤神经元的再生105
二、神经元脱氧核糖核酸的损伤和修复106
三、神经元损伤后的信息转导及调控109
四、神经元内与修复相关的蛋白变化110
第二节 胶质细胞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111
一、胶质细胞的损伤反应111
二、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影响112
三、基质蛋白信号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中的作用112
第三节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中基因表达的改变112
一、神经毒性脑损伤后基因表达的改变与修复作用113
二、创伤性颅脑损伤后基因表达的改变和修复作用113
三、缺血性脑损伤后基因表达的改变与修复作用114
四、载脂蛋白的改变与修复作用115
第四节 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修复中的作用115
一、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115
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时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改变116
三、神经生长因子在中枢神经系统修复中的作用116
四、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修复中的作用117
五、神经生长因子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中的应用118
第五节 血小板激活因子118
一、PAF与缺血性脑损害119
二、PAF与颅脑创伤121
参考文献122
第六章 颅脑战创伤的循证医学研究与进展124
第一节 颅脑战创伤的基础研究进展124
一、动物模型的建立125
二、动物实验的监测指标126
三、伤后病理生理学的改变126
四、颅脑战伤病理变化127
第二节 颅脑战创伤的临床救治进展127
一、辅助检查设备的运用127
二、救治模式和方法128
第三节 颅脑战创伤数据库的建立130
参考文献131
第二篇 颅脑战创伤救治135
第七章 颅脑战创伤的伤史和检查135
第一节 伤史的采集135
一、受伤时间、致伤原因和致伤物135
二、致伤物的方向、距离、受伤部位和伤员的体位136
三、伤后症状136
四、救治经过和结果138
五、既往史询问138
六、伤票与野战病历及检伤分类139
第二节 伤员的一般检查144
一、全身检查144
二、神经系统查体145
三、局部检查159
第三节 神经影像学检查159
一、X射线检查及诊断159
二、CT检查及诊断163
三、MRI检查及诊断168
四、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及诊断175
五、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查及诊断175
第四节 神经电生理检查及临床检查176
一、脑电图与脑磁图176
二、诱发电位183
三、肌电图187
四、经颅多普勒超声188
五、腰椎穿刺术与脑脊液检查193
参考文献197
第八章 颅脑战创伤战现场急救及转运199
第一节 战现场急救及转运199
一、战现场急救199
二、医疗救护与转运211
三、野战条件下颅脑创伤的分级救治212
四、颅脑战伤的阶梯救治模式214
五、灾难性颅脑创伤的综合救治216
第二节 颅脑战创伤的急救处理217
一、颅脑战创伤战现场诊断218
二、颅脑战创伤处理原则221
三、合并其他部位伤的处理原则223
参考文献224
第九章 颅脑战创伤严重程度评估与重症监护226
第一节 颅脑战创伤严重程度评估226
一、伤情评估227
二、生命体征评估228
三、意识评估229
第二节 颅脑战创伤重症监护232
一、生命体征监测233
二、意识监测234
三、中心静脉压监测234
四、颅内压监测234
五、呼吸功能监测237
六、神经功能监测239
七、血氧饱和度监测240
八、脑温监测240
九、脑血流监测242
十、脑组织氧代谢监测243
十一、脑微透析监测243
十二、神经电生理监测244
十三、脑循环监测246
十四、神经外科重症监护247
参考文献253
第十章 颅脑战创伤常用麻醉技术与并发症防治及疼痛管理254
第一节 麻醉与颅脑生理254
一、颅脑生理学知识254
二、影响脑血流和脑代谢的因素256
第二节 麻醉药物对中枢神经的影响258
一、吸入麻醉药258
二、静脉麻醉药259
三、麻醉性镇痛药260
四、局部麻醉药261
五、肌肉松弛药261
六、血管活性药262
七、麻醉辅助药262
第三节 神经外科麻醉技术263
一、麻醉前准备263
二、常用麻醉方法264
三、麻醉期间的监测267
四、麻醉管理269
第四节 颅脑战创伤伤员的麻醉271
一、颅脑战创伤严重程度的估计271
二、颅脑战创伤的全身性并发症272
三、麻醉处理273
四、颅脑创伤的后果275
第五节 麻醉后管理及并发症的防治275
一、术后意识水平的判断及镇静275
二、术后呼吸道的管理和呼吸支持277
三、术后循环功能的维持278
四、术后脑缺血和脑水肿的防治278
五、术后电解质紊乱的纠正280
第六节 伤员的疼痛管理281
一、疼痛机制281
二、疼痛的分类281
三、战创伤疼痛特点282
四、疼痛对机体的影响282
五、疼痛管理意义283
六、创伤疼痛管理目标283
七、创伤疼痛管理要点283
八、疼痛管理流程283
九、疼痛管理误区284
十、疼痛评估284
十一、药物治疗286
十二、给药途径288
十三、非药物治疗(辅助治疗)288
十四、镇痛治疗原则289
参考文献290
第十一章 头皮和颅骨战创伤293
第一节 头皮损伤293
一、头皮血肿293
二、头皮裂伤294
三、头皮擦伤296
四、头皮挫伤297
第二节 颅骨骨折的机制和分类297
一、颅骨骨折的机制297
二、颅骨骨折的分类299
第三节 颅盖骨骨折299
一、线性骨折299
二、凹陷骨折300
第四节 颅底骨骨折301
一、颅底骨骨折线模式301
二、颅前窝骨折302
三、颅中窝骨折303
四、颅后窝骨折303
第五节 颅脑战创伤的整形304
一、头皮和颅骨战创伤后期整形特点与原则304
二、头皮缺损与整形305
三、颅骨缺损修补与整形307
参考文献308
第十二章 原发性颅脑战创伤310
第一节 开放性颅脑战创伤310
一、火器性颅脑开放伤310
二、非火器性颅脑开放伤323
三、颅内异物的摘除329
第二节 闭合性颅脑战创伤334
一、脑震荡334
二、脑挫裂伤334
三、原发性脑干损伤339
四、丘脑下部损伤346
五、弥漫性轴索损伤349
第三节 特殊类型脑损伤351
一、颅内静脉窦损伤351
二、颅底动脉损伤(颅脑创伤性鼻出血)354
三、经额窦和经筛小房的颅脑损伤355
四、颅眶损伤356
五、颅面损伤357
六、脑室损伤358
七、新生儿颅脑损伤358
八、小儿颅脑损伤361
九、老年颅脑损伤365
十、脑牵拉伤368
十一、妊娠期颅脑损伤371
十二、颅脑放射性复合伤372
十三、颅脑爆震伤376
十四、颅脑次声损伤377
十五、颅脑化学武器损伤379
十六、颅脑辐射伤382
十七、海战浸泡伤385
十八、高原颅脑损伤387
参考文献390
第十三章 继发性颅脑战创伤393
第一节 硬脑膜外血肿393
一、急性硬脑膜外血肿393
二、慢性硬脑膜外血肿396
第二节 硬脑膜下血肿397
一、急性和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397
二、慢性硬脑膜下血肿399
第三节 脑内血肿401
一、急性和亚急性脑内血肿401
二、迟发性创伤性脑内血肿402
第四节 特殊部位血肿403
一、脑干血肿403
二、基底节区血肿403
三、脑室内血肿404
四、多发性血肿405
五、颅后窝血肿405
六、横窦沟微型硬脑膜外血肿406
第五节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07
第六节 创伤性硬脑膜下积液408
第七节 创伤性脑水肿409
第八节 创伤性脑缺血421
参考文献439
第十四章 颅脑战创伤并发症与后遗症442
第一节 内脏并发症及代谢紊乱442
一、心血管功能障碍442
二、肺部并发症447
三、肾功能障碍451
四、应激性溃疡452
五、水、电解质平衡紊乱454
六、酸碱平衡紊乱460
七、物质代谢紊乱和营养障碍467
第二节 脑脊液漏469
第三节 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471
第四节 创伤性颅内动脉瘤474
第五节 脑神经损伤476
一、嗅神经损伤476
二、视神经损伤476
三、眼球运动神经损伤477
四、三叉神经损伤479
五、面神经损伤480
六、听神经损伤480
七、后组脑神经损伤480
第六节 创伤性癫痫481
第七节 颅脑战创伤后颅内外感染486
一、头皮感染486
二、颅骨骨髓炎486
三、脑膜炎487
四、脑室炎488
五、脑脓肿489
第八节 其他并发症490
一、创伤后低颅压综合征490
二、创伤后颅内积气491
三、创伤后脑脂肪栓塞491
四、创伤后颈内动脉闭塞492
五、创伤后脑积水493
六、创伤后脑膨出493
第九节 颅脑创伤后遗症494
一、脑创伤后综合征494
二、迁延性昏迷495
参考文献496
第十五章 二次脑损伤498
第一节 概述498
一、颅外二次脑损伤的因素498
二、颅内二次脑损伤的因素499
三、二次脑损伤的基础研究501
第二节 常见二次脑损伤因素循证医学研究503
一、颅内压增高503
二、血压改变509
三、脑灌注压降低511
四、低氧血症513
五、体温升高515
六、心血管系统改变516
七、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519
八、肾功能损害522
九、血糖改变524
十、合并伤524
第三节 二次脑损伤因素的多功能监护与治疗526
一、入院诊治526
二、监护管理527
参考文献531
第十六章 颅脑战创伤护理与手术配合534
第一节 颅脑战创伤护理534
一、头皮损伤护理534
二、颅骨骨折护理536
三、脑损伤护理538
四、创伤性癫痫的护理545
五、颅脑战创伤伤员康复期护理550
第二节 颅脑手术配合552
一、术前护理配合552
二、术中配合与监护558
三、术后护理573
参考文献580
第十七章 颅脑战创伤预后与康复治疗特点582
第一节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分级)582
一、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分级)582
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分级)的优劣583
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分级)与生存质量583
四、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分级)中的心理和认知因素583
五、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分级)评估的时机584
第二节 其他预后评估方法585
一、神经行为学检查585
二、脑干功能异常和瞳孔功能障碍585
三、年龄对预后的影响585
四、生命体征改变585
五、神经影像学检查586
六、颅内压测量586
七、脑电图、诱发电位及事件相关电位586
八、脑组织氧分压587
九、神经生物学标记物587
第三节 伦理问题588
一、颅脑创伤救治中的一般伦理问题588
二、严重颅脑损伤后脑死亡伤员的伦理问题588
三、颅脑损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生存的伦理问题590
第四节 脑干死亡591
一、我国脑死亡的判定和诊断591
二、鉴别诊断592
三、其他可参考诊断标准593
四、脑干死亡判定标准的准确性593
第五节 持续性植物状态生存594
一、持续性植物状态生存的诊断标准594
二、鉴别诊断595
三、治疗及预后595
第六节 神经系统后遗症596
一、大脑半球损伤596
二、脑神经功能障碍596
三、迟发性并发症597
第七节 康复治疗599
一、颅脑战创伤功能障碍及特征599
二、颅脑战创伤康复评定601
三、颅脑战创伤康复治疗606
参考文献612
第十八章 颅脑战创伤常用救治方法评估615
第一节 呼吸机治疗615
一、机制615
二、适应证618
三、临床应用620
四、注意事项621
第二节 亚低温治疗622
一、机制622
二、适应证与方法623
三、临床应用624
四、注意事项625
第三节 大骨瓣开颅625
一、机制626
二、适应证、禁忌证及方法627
三、临床应用627
四、注意事项628
第四节 高压氧治疗628
一、机制629
二、适应证630
三、临床应用630
四、注意事项630
参考文献631
汉英对照索引633
英汉对照索引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