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小城镇生态环境规划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小城镇生态环境规划 第2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63/35115584.jpg)
- 汤铭潭,谢映霞,蔡运龙,祁黄雄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155347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26页
- 文件大小:70MB
- 文件页数:349页
- 主题词:城镇-生态环境-城市规划-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小城镇生态环境规划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小城镇生态环境规划导论1
1.1生态学的基本认识1
1.1.1生态学的起源与发展1
1.1.2主要概念2
1.2生态系统6
1.2.1生态系统组成7
1.2.2生态系统结构和类型7
1.2.3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10
1.3土地利用与景观生态16
1.3.1概念阐释16
1.3.2景观生态学的发展16
1.3.3景观生态学的一般概念和原理17
1.4城镇生态与生态城镇19
1.4.1城镇生态19
1.4.2生态城镇19
1.4.3生态城镇学19
1.5生态城镇建设19
1.5.1城镇生态危机与生态品质19
1.5.2生态城镇的环境产业社会演化20
1.5.3生态城镇建设指标体系20
1.5.4生态小城镇建设21
1.6小城镇生态环境规划与小城镇总体规划22
1.6.1生态环境规划的作用与任务22
1.6.2生态环境规划与总体规划22
主要参考文献23
2小城镇生态环境规划的基础理论24
2.1可持续发展理论24
2.1.1概念的由来24
2.1.2内涵25
2.1.3特征与原则27
2.2自然资源价值论27
2.2.1自然资源无价值论批判27
2.2.2自然资源价值论29
2.2.3自然资源价格31
2.3生态学理论33
2.3.1生态平衡原理33
2.3.2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原理34
2.3.3食物链(网)原理34
2.3.4系统整体功能最优原理34
2.3.5环境承载力原理34
2.4区域整体化与城乡协调发展理论35
2.4.1区域整体化理论35
2.4.2芒福德的区域整体论35
2.4.3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综合发展理论36
2.5人居环境理论36
2.5.1人居环境的概念和构成36
2.5.2人居环境理论的五大原则37
2.6环境容量理论39
2.6.1概念及内涵39
2.6.2容量及指标体系的确定40
2.6.3环境容量理论的应用40
2.7生态安全格局理论41
2.7.1格局的结构要素41
2.7.2作用机理42
2.7.3生态过程与规划43
2.8生态区划理论44
2.8.1生态功能区划44
2.8.2生态区划48
主要参考文献49
3小城镇建设生态系统变化分析51
3.1小城镇生态系统51
3.2小城镇生态系统的变化52
3.3小城镇地貌与地形改造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54
3.3.1小城镇地貌54
3.3.2小城镇地貌类型及特点54
3.3.3小城镇自然地貌要素56
3.3.4小城镇地貌灾害57
3.3.5人与地貌各要素的关系59
3.4小城镇气候与大气污染60
3.4.1小城镇大气成分改变及其影响60
3.4.2人为热释放影响61
3.4.3小城镇的大气污染61
3.5小城镇水文与水污染62
3.5.1小城镇的水文效应62
3.5.2小城镇降水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64
3.5.3小城镇的水污染64
3.6小城镇土壤生态系统与土壤污染65
3.6.1土壤生态系统65
3.6.2土壤污染66
3.7小城镇噪声与固体废弃物污染67
3.7.1小城镇噪声67
3.7.2小城镇固体废弃物污染67
3.8小城镇建设对景观生态系统的影响69
3.8.1自然景观斑块化趋势69
3.8.2生物多样性减少69
3.8.3小城镇景观环境影响69
3.8.4绿色小城镇建设70
主要参考文献70
4小城镇生态环境系统分析与评价72
4.1小城镇生态环境系统分析流程及其技术支撑72
4.1.1小城镇生态环境系统分析程序与流程72
4.1.2小城镇生态环境系统分析的若干阶段73
4.2小城镇生态系统评价77
4.2.1生态环境与生态环境系统77
4.2.2生态评价的概念78
4.2.3生态系统影响要素79
4.2.4生态过程分析79
4.2.5生态潜力分析80
4.2.6生态格局分析80
4.2.7生态敏感分析81
4.2.8生态标志81
4.2.9生态化与生态化程度82
4.3小城镇生态评价的程序与方法82
4.3.1生态评价相关调查83
4.3.2生态评价程序83
4.3.3生态评价内容84
4.4小城镇生态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87
4.4.1指标体系的作用、特征与目标分析88
4.4.2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与方式89
4.4.3指标体系的评价指标分类92
4.4.4生态评价量化指标群93
4.4.5指标选择若干要求96
4.4.6生态评价指标集成97
4.5小城镇生态质量评价101
4.5.1评价目的102
4.5.2评价方法102
4.5.3生态质量评价的内容105
主要参考文献107
5小城镇生态规划108
5.1生态方面规划基础108
5.1.1概述108
5.1.2生态学与生态意识109
5.1.3生态系统理论110
5.1.4从自然环境到人造环境113
5.1.5环境危机——经济发展和增长的代价113
5.1.6用地布局与土地利用差异性114
5.1.7规划程序115
5.2小城镇规划中的生态规划117
5.2.1生态规划思想理念与小城镇生态规划的特点117
5.2.2规划主要内容118
5.2.3规划基本原则118
5.2.4规划编制基本程序120
5.2.5规划编制基本方法121
主要参考文献128
6小城镇环境规划130
6.1小城镇环境规划与总体规划的关联及与生态规划的比较130
6.1.1环境规划与总体规划的关联130
6.1.2环境规划与生态规划的比较130
6.2小城镇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131
6.2.1规划主要内容131
6.2.2规划基本原则131
6.3小城镇环境现状分析与环境评价132
6.3.1环境现状分析132
6.3.2环境评价132
6.4小城镇环境预测与环境功能区划141
6.4.1环境预测141
6.4.2环境功能区划142
6.5小城镇大气环境综合规划144
6.5.1规划内容与规划步骤144
6.5.2大气环境综合分析144
6.5.3规划方案确定与评价145
6.5.4大气环境综合治理措施145
6.6小城镇水环境综合规划146
6.6.1规划主要内容146
6.6.2水资源与水环境分析146
6.6.3水环境保护与综合整治147
6.7小城镇噪声环境综合治理规划149
6.7.1规划主要内容149
6.7.2噪声污染源分析149
6.7.3噪声环境的综合治理150
6.8小城镇固体废弃物污染综合治理规划150
6.8.1规划主要内容150
6.8.2固体废弃物分类、污染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151
6.8.3固体废弃物的预测和环境影响评价151
6.8.4固体废物的综合治理目标与措施152
主要参考文献156
7小城镇生态环境规划建设标准(建议稿)157
7.1总则157
7.2术语157
7.2.1小城镇生态环境容量157
7.2.2小城镇环境容量158
7.2.3小城镇资源承载力158
7.2.4小城镇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性158
7.2.5小城镇土地利用的生态合理性158
7.2.6小城镇生态可持续性158
7.3生态规划内容与基本要求158
7.4生态规划主要技术指标159
7.5环境保护规划内容与基本要求161
7.6环境质量技术标准选择161
7.7附录161
小城镇生态环境规划建设标准(建议稿)条文说明166
7.1总则166
7.2术语167
7.3生态规划内容与基本要求167
7.4生态规划主要技术指标168
7.5环境保护规划内容与基本要求169
7.6环境质量技术标准选择170
8小城镇生态环境规划案例分析171
8.1乌海市城市市域(城镇)生态环境规划171
8.1.1规划特点171
8.1.2生态规划171
8.1.3环境规划176
8.2温州市域生态分区规划186
8.2.1生态分区规划的作用分析186
8.2.2生态分区制定的原则186
8.2.3生态分区划分因子结构187
8.2.4生态分区划定及生态分区区划图188
8.3小城镇发展战略规划中的生态环境规划——以店口镇规划为例189
8.3.1总体分析与说明189
8.3.2生态环境系统特点190
8.3.3资源、环境承载力190
8.3.4环境现状特征194
8.3.5环境定位195
8.3.6生态功能区划及其管治198
8.3.7生态网架构筑200
8.3.8生态环境修葺201
8.3.9经济、社会环境修葺205
8.4小城镇生态环境规划标准、导则实例应用分析——以店口镇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为例206
8.4.1生态规划标准、导则应用分析206
8.4.2环境保护规划标准、导则试点应用与分析建议214
8.4.3绿地景观与人居环境规划分析219
8.5杨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224
8.5.1生态资源分析评价224
8.5.2生态适宜性评价229
8.5.3生态经济区划231
8.5.4生态农业建设规划234
8.5.5高新技术产业建设规划239
8.5.6农村能源建设规划241
8.5.7城镇生态建设规划242
8.5.8生态建设综合目标242
8.6生态农业科学园区总体规划——以山西潞城辛安泉规划区西流下黄乡镇为例243
8.6.1总体分析与说明243
8.6.2水土地生态资源现状分析评价244
8.6.3水资源保护249
8.6.4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251
8.6.5土地资源合理利用255
8.6.6生态环境建设257
8.6.7农业产业化257
9国外生态城镇规划建设借鉴259
9.1生态城镇的理论溯源与研究概况259
9.1.1生态城市理论溯源与国外相关理论研究259
9.1.2我国生态城镇理论研究260
9.2国外生态城镇实践及其借鉴260
9.2.1巴西库里蒂巴生态城260
9.2.2美国伯克利生态城260
9.2.3瑞典马尔默生态城261
9.2.4澳大利亚阿德莱德与怀阿拉生态城261
9.2.5德国埃尔兰根(Erlangen)生态城261
9.2.6丹麦哥本哈根生态城261
9.2.7日本北九州、千叶新城与大阪生态城262
9.2.8新加坡生态城市262
9.2.9英国生态城镇262
9.2.10法国生态城镇265
9.2.11阿联酋马斯达尔生态城265
9.3国外生态城镇发展趋势265
9.3.1发展紧凑型城市265
9.3.2城镇开发以公共交通为导向266
9.3.3生态系统网络化266
9.3.4社区驱动开发模式266
9.3.5大量采用绿色技术266
9.3.6重视低碳零碳排放等原则266
9.4对我国生态城镇建设的借鉴267
9.5生态城镇规划建设的经典案例268
9.5.1瑞典生态城镇的国家层面分析268
9.5.2马尔默生态城市层面分析271
9.5.3马尔默生态城新区层面分析272
9.5.4哈默比湖生态城市层面分析273
9.5.5哈默比湖生态城新区层面分析275
9.5.6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借鉴279
主要参考文献283
10附录与附图284
10.1附录一 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试行)2003284
10.1.1总则284
10.1.2规划编制工作程序285
10.1.3规划的主要内容285
10.2附录二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2003289
附录A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297
附录B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简介306
10.3附录三 例:北京怀柔区区域战略环境评价310
10.4附图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