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实用心电图鉴别诊断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实用心电图鉴别诊断学
  • 杜卫国编著 著
  • 出版社: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 ISBN:7564526146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917页
  • 文件大小:330MB
  • 文件页数:94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实用心电图鉴别诊断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心电图鉴别诊断2

第一章 心脏电生理学基础知识2

一、心肌细胞跨膜电位2

(一)静息膜电位2

(二)阈电位2

(三)动作电位2

(四)动作电位的类型及其与心电图的关系3

二、跨膜电位的电生理特性4

(一)兴奋性与膜电位的关系4

(二)自律性与膜电位的关系5

(三)电导性与膜电位的关系5

三、折返激动6

(一)折返激动发生机制7

(二)折返的诱发和终止7

四、隐匿传导7

(一)发生机制8

(二)隐匿传导对下一次冲动传导的影响8

(三)隐匿传导对自律性的影响9

(四)房室交界区隐匿传导9

(五)窦房交界区隐匿传导11

(六)房室束支及分支内的隐匿传导11

(七)其他部位的隐匿传导12

(八)隐匿性双联律12

五、异常自律活动的发生机制12

(一)4相自动除极异常12

(二)触发活动12

六、超常传导现象13

(一)超常期与超常传导14

(二)韦登斯基现象14

(三)传导系统的分层阻滞现象14

(四)裂隙现象14

(五)房室结双径路15

七、文氏现象17

(一)文氏现象的机制17

(二)窦房传导文氏现象18

(三)心室内传导文氏现象18

(四)房室传导文氏现象19

(五)折返径路内的文氏现象20

(六)异位起搏点的传出文氏现象20

(七)束支传导文氏现象20

(八)双重性文氏现象20

八、差异传导现象20

(一)心室内差异传导的产生条件21

(二)室内差异传导的心电图诊断21

(三)非时相性室内差异传导22

(四)室性搏动伴室内差异传导22

九、干扰与脱节现象22

(一)房室结干扰22

(二)干扰性窦房脱节23

(三)心室内干扰23

(四)干扰性房内脱节23

(五)干扰性房室脱节23

(六)心室内干扰——室性融合波25

(七)干扰性室内脱节25

(八)室内差异传导25

十、递减传导现象26

十一、纵向分离现象26

十二、单向阻滞及传导现象26

(一)单向阻滞的机制26

(二)单向阻滞的表现27

十三、传入与传出阻滞现象27

第二章 导联系统29

一、常用导联的联接方式及其实际意义29

(一)常规导联29

(二)特殊导联30

二、各导联体系的导联理论评价及临床应用33

(一)关于单极导联33

(二)导联与心脏各部分电学活动的关系34

(三)关于“探查电极”35

(四)特殊导联的临床应用35

三、心电向量图与心电图的关系及临床意义35

(一)心电向量概念的由来35

(二)“心电向量”概念的定义36

(三)“瞬间向量”概念的定义37

(四)“综合向量”概念的定义37

(五)“心电向量图”概念的定义37

(六)心电向量与心电图的关系38

(七)心电图(ECG)与心电向量图(VCG)临床价值的比较42

第三章 心电图各波意义、正常值及测量方法45

一、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及意义45

二、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46

(一)P波46

(二)P-R波46

(三)P-R间期46

(四)QRS波47

(五)S-T波47

(六)T波47

(七)Q-T波47

(八)U波48

(九)PtfV1波48

三、心电图各波段时限值的正确测量(同步测量法)48

(一)基准导联49

(二)各波段时间、幅度真实值的实际测量方法51

(三)同步测量法临床意义及鉴别诊断53

四、正常心电图的变异56

(一)心脏结构上的正常变异56

(二)心脏组织学方面的正常变异56

(三)心脏周围脏器的变异56

(四)体型的变异56

(五)呼吸的影响56

(六)常见各类变异型正常心电图56

第四章 心律失常71

一、窦性心律失常71

(一)窦性心律不齐71

(二)显著窦性心律不齐72

(三)窦性心动过缓74

(四)窦性心动过速75

(五)窦性早搏78

(六)窦-房折返性窦性心动过速79

(七)一过性窦性停搏(静止)80

(八)完全性窦性停搏并交界性或室性逸搏心律81

(九)Ⅰ°窦房传导阻滞82

(十)Ⅱ°Ⅱ型窦房传导阻滞84

(十一)Ⅱ°Ⅰ型窦房传导阻滞85

(十二)Ⅲ°窦房传导阻滞86

(十三)窦房结区游走心律87

(十四)室性时相性窦性心律不齐88

(十五)窦房结-房室结游走心律90

二、房性心律失常90

(一)房性早搏90

(二)房性心动过速92

(三)心房纤颤94

(四)心房扑动96

(五)心房纤颤(含扑动)并心室内差异传导99

(六)心房纤颤并室性早搏113

(七)心房纤颤并Ⅱ°房室传导阻滞114

(八)心房纤颤并Ⅲ°房室传导阻滞116

(九)心房纤颤并预激综合征(W-P-W型)118

(十)房性并行心律120

(十一)心房分离122

(十二)左心房心律125

(十三)房性逸搏及逸搏心律128

三、交界性心律失常128

(一)交界性早搏128

(二)交界性心动过速132

附:室上性心动过速135

(三)交界逸搏心律136

(四)室上性心动过速并心室内差异传导137

(五)交界性并行心律140

(六)交界性心动过速并预激综合征140

(七)冠状窦性心律142

(八)反复与伪反复心律142

(九)P波的多变性143

四、室性心律失常155

(一)室性早搏155

(二)室性并行心律161

(三)室性心动过速164

(四)室性逸搏心律167

(五)心室扑动169

(六)心室颤动170

(七)心室分离172

五、宽QRS型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172

(一)各类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及分类172

(二)室上速定义及发生机制173

(三)室速定义及发生机制173

(四)室速与室上速心电图特征对照173

(五)鉴别诊断要点(按特异性高低排列)174

(六)典型图片分析178

第五章 心肌梗死197

一、概述197

二、心肌梗死病理及ECG改变机制197

三、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200

四、心肌梗死的分型(期)诊断201

五、关于指示性ST-T改变及对应性ST-T改变201

六、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203

(一)下壁心肌梗死203

(二)高侧壁心肌梗死206

(三)前壁间隔部心肌梗死(前间壁)209

(四)前外侧壁心肌梗死211

(五)广泛前壁心肌梗死213

(六)后壁心肌梗死213

(七)心尖部心肌梗死215

(八)酷似心肌梗死波型的识别216

(九)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的特殊问题221

第六章 ST-T改变的鉴别诊断242

一、ST-T改变的分类242

(一)原发性ST-T改变242

(二)继发性ST-T改变242

二、缺血性ST-T改变的特征243

(一)心肌缺血的定义(基于实验及临床观察的结果)243

(二)实验及临床观察的发现243

(三)结论(根据上述观察)244

(四)急性心肌缺务的心电图特征245

(五)慢性心肌缺血的心电图特征249

三、自主神经介导性ST-T改变250

四、体位因素所致ST-T改变253

五、早期心室肥大所致ST-T改变254

六、心肌病及心肌炎所致ST-T改变256

七、Q-T延长综合征258

八、电紧张调整性ST-T改变260

九、脑心综合征261

十、药物所致ST-T的改变262

十一、Brugada综合征264

十二、交替性ST-T改变(ST-T电交替)266

十三、新概念及诊断术语的定义268

(一)原发性心肌复极改变(原发性ST-T改变或非特异性ST-T改变)268

(二)急性心肌缺血269

(三)慢性心肌缺血269

(四)慢性心肌微梗死270

十四、关于“无痛性心肌缺血”及“无痛性心肌梗死”的探讨270

第七章 心脏肥大273

一、心房肥大273

(一)左心房肥大273

(二)右心房肥大274

(三)双侧心房肥大276

(四)心房内传导阻滞277

二、心室肥大279

(一)左心室肥大279

(二)右心室肥大280

(三)双侧心室肥大286

(四)关于心电图与B超结论的对照问题286

第八章 房室传导阻滞287

一、Ⅰ°房室传导阻滞287

二、Ⅱ°房室传导阻滞290

三、高度房室传导阻滞292

四、Ⅲ°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293

第九章 心室内传导阻滞296

一、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96

二、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98

三、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299

四、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301

五、左前分支传导阻滞301

六、左后分支传导阻滞303

七、间隔支传导阻滞305

八、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阻滞305

九、心室肌传导阻滞306

十、双侧束支传导阻滞310

(一)完全性右束支合并左前分支传导阻滞312

(二)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合并Ⅰ°~Ⅱ°左束支阻滞312

(三)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合并左后分支传导阻滞313

(四)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全并间隔支阻滞313

(五)左前分支阻滞合并左后分支阻滞313

十一、室内三束支传导阻滞313

(一)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合并左前及左后分支阻滞313

(二)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合并左前分支及间隔支阻滞314

(三)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合并左后分支及间隔支阻滞314

(四)左束支下三分支同时阻断314

十二、心室内四分支传导阻滞314

十三、心率依赖性心室内传导阻滞314

第十章 预激综合征316

一、W-P-W综合征316

二、L-G-L综合征319

三、马海姆(Mahaim)预激综合征320

四、隐匿性预激波的鉴别诊断322

五、预激综合征的特殊类型323

第十一章 电解质紊乱的心电图改变326

一、高血钾327

二、低血钾330

三、高血钙332

四、低血钙333

第十二章 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335

一、洋地黄类335

二、奎尼丁、普鲁卡因胺337

三、其他抗心律失常药338

四、精神科药物339

五、抗肿瘤药物340

六、抗感染药341

七、抗组胺药341

八、吐根碱342

九、其他342

第十三章 常见心血管系统综合征与心电图改变343

一、左冠状动脉起始异常综合征343

二、冠状动脉发育不良综合征343

三、三尖瓣下移畸形综合征343

四、两点半综合征344

五、心绞痛综合征344

六、肝心综合征344

七、聋哑心综合征344

八、PR缩短QRS正常综合征345

九、二尖瓣脱垂综合征345

十、心肌梗死后综合征345

十一、预激综合征346

(一)Kent束下传引起的W-P-W综合征346

(二)James旁路纤维引起的L-G-L综合征346

十二、早期复极综合征346

(一)可能发病因素347

(二)疾病及心电图表现347

(三)疾病检查348

(四)心电图鉴别诊断348

(五)特殊情况349

(六)早期复极综合征J波349

(七)临床鉴别诊断350

十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51

十四、小心脏综合征351

十五、S1S2S3综合征351

十六、TS综合征352

十七、Tv1>Tv6综合征352

十八、X综合征352

十九、阿斯综合征353

二十、心肌震荡综合征353

二十一、房性早搏后综合征353

二十二、孤立负T综合征354

二十三、心动过速后综合征354

二十四、心内膜下心肌坏死综合征354

二十五、心肌纤维化综合征354

二十六、β-受体亢进综合征354

二十七、迷走神经性心律失常综合征355

二十八、TⅢ大于T1综合征355

二十九、颈动脉窦综合征355

三十、脑心综合征355

三十一、Brugada综合征356

三十二、长Q-T综合征360

(一)发病原因360

(二)发病机制及心电图特征361

三十三、短Q-T综合征364

(一)遗传学和细胞电生理学366

(二)临床表现和诊断367

(三)发病机制及心电图特征368

(四)治疗368

三十四、心尖球形综合征370

(一)流行病学370

(二)主要症状370

(三)辅助检查370

(四)预后371

(五)病理生理机制371

(六)治疗372

第十四章 头胸导联心电图373

一、方法373

(一)专用心电图仪373

(二)检测要求373

二、临床研究374

(一)正常人两种导联对比374

(二)HC导联心电图诊断右心室梗死的研究374

(三)HC导联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的研究375

第十五章 小儿心电图380

一、小儿心电图的特点380

(一)小儿心率较成人快380

(二)各波、段(间期)时限较成人缩短380

(三)各导联振幅,尤其是心前导联振幅较高380

(四)新生儿及婴儿以右心室占优势,而且心电轴右偏380

(五)不同年龄阶段T波可有相应的改变380

(六)窦性心律失常最常见381

二、小儿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381

(一)正常儿童心率381

(二)正常儿童P波381

(三)正常儿童P-R间期381

(四)正常儿童QRS综合波381

(五)正常儿童S-T段381

(六)正常儿童T波382

(七)正常儿童Q-T间期382

附:小儿心室肥大382

第十六章 各种心脏病的心电图改变384

一、心包炎384

(一)急性心包炎384

(二)慢性缩窄性心包炎384

二、心肌炎384

三、心肌病384

四、肺源性心脏病385

(一)急性肺源性心脏病(又称肺栓塞)385

(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385

五、肺气肿385

六、急性呼吸衰竭386

七、右位心386

八、右旋心387

九、房间隔缺损388

十、室间隔缺损388

十一、动脉导管未闭388

十二、二尖瓣狭窄388

十三、二尖瓣关闭不全388

十四、其他因素引起的心电图改变389

(一)脑部病变389

(二)运动员心脏389

(三)正常妊娠389

(四)口腔及鼻咽部疾患389

(五)下述病患可引起Q-T、ST、T波改变389

十五、肺栓塞389

第十七章 各种心电图试验391

一、心电图负荷试验391

(一)运动负荷试验391

(二)非运动负荷试验393

(三)运动试验阳性结果的临床意义及评价393

(四)负荷试验阳性结果的临床意义及评价394

二、心得安试验395

三、氯化钾试验395

四、阿托品试验395

五、利多卡因试验396

六、按压颈动脉窦试验396

七、按压眼球试验396

第十八章 心电学新技术及进展397

一、动态心电图397

(一)概述397

(二)动态心电图检测原理及操作技术简介398

(三)Holter技术的临床应用404

附:动态心电图分析程序及报告书写规范409

二、心外膜及体表等电位标测415

(一)概述415

(二)方法及临床应用415

三、平均叠加心电图418

(一)概述418

(二)心室晚电位的病理生理基础418

(三)晚电位检测原理及方法419

(四)晚电位的临床意义及应用419

四、心电图电脑分析诊断系统421

五、心脏电生理测定423

(一)概述423

(二)方法423

(三)临床应用424

六、心电图多相信息分析(频域、时域心电图)425

七、高频心电图427

八、心磁图428

九、胎儿心电图428

十、网络心电图429

下篇 典型心电图图谱解析436

第十九章 预激综合征436

第二十章 心律失常462

第二十一章 传导阻滞501

第二十二章 心律失常及并发症560

第二十三章 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613

第二十四章 复合型心律失常715

第二十五章 房室肥大及并发症772

第二十六章 综合类828

第二十七章 电解质紊乱902

第二十八章 其他91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