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数位色彩管理科学 色彩度量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数位色彩管理科学 色彩度量学
  • 罗梅君著 著
  • 出版社: 罗梅君
  • ISBN:9574172825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58页
  • 文件大小:131MB
  • 文件页数:27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数位色彩管理科学 色彩度量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背景1

第二节 彩色复制学研究发展领域2

第二章 光源色度学5

第一节 色彩与可见光辐射5

第二节 黑体辐射特性9

2.2.1基尔霍夫辐射定律10

2.2.1.1光谱辐射出度—Me(λ,T)10

2.2.1.2辐射出度—Me(T)10

2.2.1.3光谱吸收率—α(λ,T)10

2.2.1.4基尔霍夫辐射定律11

2.2.2黑体辐射实验规律11

2.2.2.1黑体辐射11

2.2.2.2史蒂芬-波耳茲曼定律13

2.2.2.3维恩位移定律13

2.2.2.4瑞利-金斯定律13

2.2.3蒲朗克辐射定律14

第三节 光源的光谱能量分布16

2.3.1光谱能量分布的意义16

2.3.2测量光源的光谱能量分布17

2.3.2.1单色器-波长选择17

2.3.2.2辐射检测器-辐射检测18

2.3.2.3光谱分析仪19

2.3.3光谱辐射系统的输出20

第四节 光源的色温20

2.4.1分布温度、色温度、相关色温度21

2.4.2色温的测量22

第五节 显色性26

2.5.1『显色性』与『参照基准照明体』26

2.5.2『显色性』与『光谱能量分布』27

第六节CIE标准光源及照明体29

2.6.1 CIE标准照明体29

2.6.1.1 CIE标准照明体A29

2.6.1.2 CIE标准照明体B及C30

2.6.1.3 CIE标准照明体D31

2.6.2 CIE标准光源和日光模仿体36

2.6.2.1 CIE标准光源A36

2.6.2.2 CIE标准光源C37

2.6.2.3 CIE日光模仿体37

第三章色物体测色仪器41

第一节 彩色物体41

3.1.1色物体的光效应41

3.1.1.1光的折射42

3.1.1.2光的反射42

3.1.1.3光的吸收45

3.1.1.4光的散射49

第二节 光谱光度曲线和色彩感觉52

3.2.1光谱光度52

3.2.1.1光谱反射率因数及标准白体54

3.2.1.2光谱透射率因数55

3.2.2吸收/透射56

3.2.3反射58

第三节 照明/观测几何机构与色彩效应58

3.3.1光泽性的表面58

3.3.2粗糙性的表面59

3.3.3一般的物体表面-既非「完全粗糙」亦非「非常高光泽性」59

第四节CIE标准照明和观测几何机构60

3.4.1不透明物体60

3.4.1.1 45/061

3.4.1.2 0/4561

3.4.1.3 d/8(SPINC)63

3.4.1.4 8/d(SPINC)64

3.4.1.5 d/8(SPEX)64

3.4.1.6 8/d(SPEX)64

3.4.1.7 d/0(SPEX)和0/d(SPEX)65

3.4.1.8 d/d65

3.4.2反射式物体-不同测量机构所测之特徵量值65

3.4.3透射式物体65

3.4.3.1 0/066

3.4.3.2 d/0(INC)67

3.4.3.3 d/0(EXC)67

3.4.3.4 0/d(INC)67

3.4.3.5 0/d(EXE)67

3.4.3.6 d/d67

3.4.4透射式物体-不同测量机构所测之特徵量值68

3.4.5积光球69

第五节 测量仪器-光谱光度仪69

3.5.1单色光照明与多色光照明71

3.5.1.1单色光照明71

3.5.1.2多色光照明72

3.5.2单色束与双光束72

3.5.2.1单光束光谱光度仪73

3.5.2.2双光束光谱光度仪73

第四章 眼睛与CIE标准光谱光效率函数75

第一节眼睛的构造75

第二节 明视觉和暗视觉78

4.2.1感光细胞的感光色素78

4.2.1.1视紫红质-桿状细胞的视色素79

4.2.1.2视紫质-锥状细胞的视色素79

4.2.2视觉特性81

4.2.2.1亮度水平81

4.2.2.2感度和解晰度82

第三节 光谱光效率函数83

4.3.1 CIE标准光谱光效率函数V(λ)和V(λ)85

4.3.1.1 CIE 1924标准明视觉光谱光效率函数V(λ)85

4.3.1.2 CIE 1951标准暗视觉光谱光效率函数V(λ)88

4.3.2 CIE正规化标准「明视觉」与「暗视觉」光谱光效率函数89

第五章 色彩视觉理论93

第一节Young-Helmholtz三原色学说93

第二节Hering对立色学说95

5.2.1对立色学说的基础95

5.2.2对立色学说的内容97

5.2.3对立色学说对于各种色觉现象的说明100

第六章 CIE标准色度系统103

第一节 标准观察者-配色函数103

6.1.1为何要求「配色函数」103

6.1.1.1配色函数的实验104

6.1.1.2 CIE 1931-(R,G,B)系统标准观察者104

6.1.1.3 CIE 1931标准观察者资料的可信度105

6.1.1.4假想三原色及其相关的配色函数105

6.1.2 CIE三原色及单位的决定106

6.1.2.1为何选取700nm,546.lnm及435.8nm作为匹配的三原色106

6.1.2.2三原色单位的决定106

6.1.2.3配色函数的意义108

第二节Grassman配色定律113

第三节 色彩方程式115

第四节 色度坐标和色度图117

6.4.1 Maxwell色彩三角形117

6.4.2 CIE1931-(R,G,B)系统色度图(r,g)118

第五节CIE 1931-(X,Y,Z)系统120

6.5.1 R,G,B和X,Y,Z之间的转变120

6.5.2Y值和亮度值L的关系121

6.5.3标准色度观察者光谱三刺激值转换关系式122

6.5.4色度坐标转换关系式122

第六节CIE 1964-(X10,Y10,Z10)系统124

第七节CIE 1931-(X,Y,Z)与CIE 1964-(X10,Y10,Z10)两系统的比较126

6.7.1标准色度观察者光谱三刺激值曲线的比较126

6.7.2色度图的比较126

6.7.3色彩差异的辨别能力126

第八节CIE三刺激值和色度坐标的计算127

6.8.1 CIE三刺激值127

6.8.1.1一般计算公式127

6.8.1.2具体计算公式127

6.8.1.3求和法-近似积分法129

6.8.1.4图示法131

6.8.2 CIE色度坐标与色度图131

第九节 主波长、刺激纯度及色度纯度132

6.9.1主波长134

6.9.1.1作图法134

6.9.1.2计算法135

6.9.2纯度136

6.9.2.1刺激纯度136

6.9.2.2色度纯度137

第十节 色度图上的色彩混合140

6.10.1两色加法混合140

6.10.2多色加法混合142

第七章 均匀色彩空间和色差公式145

第一节CIE(x,y)色度图的缺点和问题145

第二节 色彩分辨力147

7.2.1亮度分辨力149

7.2.2波长和色纯度分辨力156

7.2.2.1波长分辨力156

7.2.2.2色纯度分辨力158

7.2.2.3色度分辨力161

7.2.2.4色彩综合分辨力164

第三节CIE均匀色彩空间及其色差公式165

7.3.1均匀明度标尺166

7.3.2均匀色度标尺-CIE 1960 UCS和CIE 1976 UCS图167

7.3.3 CIE 1964 U*V*W*色彩空间及色差公式170

7.3.4 CIELAB色彩空间及色差公式173

7.3.4.1 CIE 1976 L*a*b*(CIELAB)色彩空间173

7.3.4.2 CIE 1976 LCH()色彩空间175

7.3.4.3 CIE 1976 L*a*b*(CIELAB)色差公式176

7.3.5 CIELUV色彩空间及色差公式177

7.3.5.1 CIE 1976 L*u*v*(CIELUV)色彩空间177

7.3.5.2 CIE 1976 LCH()色彩空间178

7.3.5.3 CIE 1976 L*u*v*(CIELUV)色差公式179

7.3.6 CIELUV和CIELAB色彩空间均匀性的评估和比较180

第四节1976年到2001年改进与发展的色差公式182

7.4.1 JPC79色差公式183

7.4.2 CMC(I:c)色差公式184

7.4.3 BFD(I:c)色差公式185

7.4.4 CIE 94色差公式187

7.4.5 CIEDE2000色差公式188

第五节2001年以后色差公式的发展189

第八章 CIE色度系统的一般性应用193

第一节 条件等色193

8.1.1条件等色概念193

8.1.2条件等色类型197

8.1.3条件等色程度的评价201

8.1.3.1照明体条件等色指数的评价201

8.1.3.2观察者条件等色指数的评价208

第二节 光源显色性211

8.2.1光源显色性概念211

8.2.2参照基准照明体213

8.2.3代表性测试色物体213

8.2.4色彩空间和色适应修正215

8.2.5显色指数的计算216

8.2.6「显色指数计算法」的更新和最近评估218

8.2.7「新的显色指数计算法」未决问题222

8.2.8「显色指数计算法」更新的摘要和结论224

8.2.9「光源色彩品质」的描述补充方法225

8.2.10「光源显色性」总结227

参考文献229

索引245

附表和附图256

热门推荐